如果李氏连刘二叔都不放心,那就是刘大爷亲自出马,她也得继续操心。
听刘青这么说,李氏点头道:“你说的是,你二叔为人可靠,他又以前陪着去过省府,这会定能顺顺当当的。”
“自然是顺顺当当的。”刘青肯定的点头,复又笑道,“娘,我和曼桢已经把香水调出来了,连师傅见了都夸奖我们呢。就是每样只调出一些,都给江大哥拿去了,或许要等几个月,江大哥那儿叫人都做出来,我给娘一个香型留一瓶。”
“你留着这个用就是了,娘都一把年纪,还要这个作甚?”李氏说着,还有些疑惑,“只是你说调好的都给江公子拿去了,江公子是要做什么?”
刘青便把江景行拿她的配方去投入生产的事说了,一边解释道:“虽然曼桢说这个她不用,让我像之前的口红一样,都交给爷奶他们去弄,不过一直占她的便宜,我也觉得不好意思,正好江大哥这么提议,我就同意了。”
“你做的很对。”李氏不知道东西具体是怎么做出来的,但她自己闺女再聪明,江姑娘也是大家闺秀,小小年纪气度了得,未必就比她女儿差在哪里。再说青青以前也没弄出这些东西来,现在带着江姑娘一起,才又做了这么多好东西,想必是两个姑娘一起的功劳,好处自然不能只叫自家占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江姑娘没在里头出多少力,单单是依着江先生和江公子对她这双儿女的恩情,女儿把功劳白白匀一份给江姑娘,那也是应该的,占便宜之事,那是忘恩负义之人才做得出的事。
李氏越想越觉得她女儿做得好,拉着刘青的手欣慰道:“娘知道你懂事,平日里和江姑娘一道,有什么多让着她一些,她年纪比你小,江先生和江公子又是咱们家的恩人,别说江姑娘知书达理,她就是使脾气,你也先忍一忍。她一个千金小姐,顶多在这儿待一两年,你哥哥说江先生家里不一般,这种人家讲究规矩,江姑娘在江州待不了多久。”
刘青点头,心想她娘以前都没说这些话,那就不是怕她不懂事,而是怕她心里委屈?
这么想着,刘青笑道:“娘说的可不对,我虽然想让着曼桢,以报答师傅教导之恩,曼桢性子好,她还想事事让着我呢,昨儿江大哥说以后做了买卖赚了钱,我和曼桢平分,曼桢都不愿意要,说全都给我,是我说她不要我也不要,她才同意的。”
“娘知道。”李氏拉着刘青到自己身边坐下,摸着她的头轻笑,“你们都是好孩子,所以才会相处得好。”
刘青抿了抿唇,小声的道:“娘还有一点说的不对,曼桢的贴身丫鬟玉水悄悄跟我说了,曼桢身子不好,他们家老夫人都不要求曼桢回家,只要她能养好身子,想在咱们这儿呆多久,就呆多久呢!”
李氏只是这么一听,并不上心,反而敲了敲她的额头:“这事不许再说了,传出去对你江妹妹不好。”
“我知道。”刘青捂着头表态,“我就悄悄跟娘说一句。”
知道刘延宁考完了,母女俩都有些望眼欲穿起来,刘延宁是在第三天下午到的家。
刘延宁这一趟是被折腾到了,本来在考场上受了罪,没休息好,又匆匆回江州,这一路上奔波,休息的不好,吃的也不好,面色一片蜡黄,到了院子门口,刘二叔在拉着牛车,刘三叔不由分说的背着刘延宁下车敲门。
李氏听见动静,急忙过来,一开门,瞧见这架势,也吓了一跳:“延宁怎么了?”
“大嫂别慌。”刘二叔在后边赶车,一边忙着解释道,“延宁没事,就是路上赶得急,受了些累,等我把牛绑好,去请个大夫来瞧一瞧便是了。”
李氏这才稍稍放了心,一边引着刘三叔往儿子的屋子走,一边又时不时回头,心疼的看着儿子消瘦无力的脸色,道:“还好青青提醒我,自从算着延宁考完,银耳汤便日日在灶上温着,我待会儿盛过来,他二叔和三叔也喝一碗,这路上奔波,也辛苦你们了。”
“我们就不用了,都给延宁喝吧,大嫂给我们煮碗面就行了。”刘三叔说着轻轻把侄子放到床上,替他盖上被子,看着大侄子赶了一路,向来白净的他也显得灰头土脸的,想起这个侄子一向爱干净,又道,“延宁先歇会儿,待会儿有了精神,三叔给你提一桶热水来。”
刘延宁虽然觉得身上脏兮兮的,各种不痛快,但也不好意思叫长辈这么伺候自己,连忙摇头道:“侄儿这样就行了,二叔三叔路上也累了,待会儿吃了东西,便去休息吧。”
“二叔三叔可不累。”刘二叔绑了牛,也抹了把脸进屋来看侄子,一边笑道,“有时候服徭役,干的活可比这重多了。”
刘二叔说着走近了,在床前看了看刘延宁,又道:“延宁,你先躺着歇会儿,二叔这就去给你请大夫。”
“不用了二叔……”刘延宁微微探起身,想要拒绝,李氏帮他把话接过去,“是啊他二叔,延宁现在瞧着还好,脸色虽不好看,精神头却不错,想来也没有大问题,二叔和三叔先坐下来吃点喝点吧。”
他们赶了两天的路,干粮不好吃,这天气又带不了熟食,干粮再难吃也只能硬塞填饱肚子,这会儿见李氏坚持,刘二叔和刘三叔也有些犹豫,兄弟俩对视一眼,才点头道:“那就劳大嫂忙活了,我们吃完再去。”
最主要是这会儿天色还早,夏日里,天黑得晚,至少还有一个时辰天才会黑下来,所以吃点东西,晚个一两刻钟出去,也找得到大夫。
李氏便去张罗着吃食,刘延宁这会儿身体虚弱,也没什么胃口,熬得浓稠的银耳红枣汤刚好能补身子,怕他喝不下,李氏还咬牙放了几块冰糖,确定汤甜丝丝的正可口,才端过去给儿子喝。
至于刘二叔和刘三叔,李氏和刘延宁怎么劝,他们都不肯喝银耳汤,坚持这金贵的东西,就得留给侄子补身子,李氏没办法,只能依他们的意思,麻利的烧柴开火,给他们煮面。
夏日里天气热,买的菜多了容易坏,再加上儿子不在家,女儿又常在师傅那儿吃了中饭晚饭才回来,李氏一个吃饭,经常煮点白菜叶子就对付了,家里没有多少菜,李氏就切了块腊肉放锅里一块煮,也算特意招待了两个小叔子。
刘二叔端着一碗面,大口大口喝得稀里哗啦想,没几口一海碗面就见底了,汤都被他喝得一滴不剩,刘二叔把碗一搁,抹了把嘴起身就道:“大嫂,三弟,我去请大夫了。”
刘三叔也喝完了,跟着起身道:“我去给延宁烧点热水,这孩子爱干净,不擦一擦身子,恐怕睡不着。”
兄弟俩正准备分工行动,刘二叔刚走出院子,远远瞧见一行人朝这边走,他侄女正冲他高兴的笑:“二叔,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啊?师傅居然说着了,还真是神机妙算。”
刘二叔定睛一看,前方不仅有他侄女,还有两个长身玉立的少年,脸上立刻堆满笑容,脚步匆匆的迎过去:“江公子,你们怎么也来了?”
江景行客气地打招呼道:“见过刘二叔。三叔说延宁回来了,叫我们送青青回来,顺便瞧瞧延宁如何了。”
“一路上赶得急,延宁受了些罪,我正要去请大夫来瞧瞧呢。”刘二叔说着,脸上还有些自责。
“你们今日就到家,想必延宁考完的第二日就启程了?这般匆忙,就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江景行委婉的安慰了刘二叔,又笑道,“不过三叔早猜到了,特意叫我带了陈大夫一道过来。”江景行说着,便将身后的陈大夫引了上来。
刘二叔有眼色的向江景行道了谢,只是对陈大夫还有些疑惑,刘青在旁边提醒道:“二叔,陈大夫可厉害了,是年初跟师傅从京里来的,大家都喊他陈神医呢。”
闻言,刘二叔立刻和陈大夫见礼,陈大夫也客气了两句,一行人不再耽搁,直接进了院子,直奔刘延宁屋子而去。
刘延宁只来得及擦了擦脸,便放下了方巾,由刘三叔扶着他起来,靠在床头,等着众人进屋。
第一百二十七章()
陈大夫是江家的大夫,江曼桢身子不好,常年缠绵病榻,据说平日里都有太医请脉,这回江远辰执意带女儿出来散心养病,侯老夫人拦不住,便只能让大夫随行。( )
堂堂安宁侯府,能选出陈大夫一人随行,可见其医术是连侯府都认可的。
陈大夫仔细替刘延宁把过脉,直言他并无大碍,这一回耗损的厉害,但胜在年轻底子好,养一养就养回来了,便只开了些温补的药,和食疗的方子,江景行结果方子瞧了几眼,道其中好些药材府上都有,等他回去就叫人送一些过来。
江景行和曹声扬过来,应该是也是想问问刘延宁乡试的一些事,刘青之前有听到过,好像曹声扬今年回京过年,来年就不再过来江州,好像是要准备回原籍考秀才了。
曹声扬既然有意要走科举路,自然很需要向刘延宁这个现成的前辈取经。不过这事也不急,虽然刘延宁强打起精神接待他们,可他的病人,一脸的病容遮都遮不住,江景行和曹声扬不好拉着他问东问西,便只叮嘱了几句,叫他彻底养好身子再去见师傅,一行人便又告辞了。
刘青坐在床边,看着一向丰神俊朗的亲哥,忽然变成蔫了小白杨,难免有点心疼,“哥哥也太心急了,为何不等几日,养好了身子再回来?师傅也没叫你一出了考场,就被抬着回家啊。”
刘延宁失笑,摸了摸她的头:“不是师傅的意思,是我自个儿想早点回来。”
刘青看他的样子,眼珠子一转,好奇地问:“哥哥为什么不想在省府多住几日?”之前听师傅叮嘱她哥的时候,刘青还以为师傅他老人家是怕她哥少年得志,容易被人带着学坏。
刘延宁作为去年的府试的案首,又是小三元,年纪轻轻,已是乡试的头号种子选手,意气风发,可想而知他这次去省府,会有多受同为读书人的欢迎。
上辈子刘青看,也有些印象,读书人喜欢附庸风雅,最爱往风月场所跑,哪个才子没有一两个身为青楼头牌的红颜知己,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风流倜傥。
像乡试这种科举考试,大家都是秀才,有功名在身,是个体面的人,考完乡试,甭管中不中,结交三五个好友是必须要做的,自然有活跃之人负责攒局子,看得上眼的下一遍请帖,去那些风月场所喝喝酒,聊聊天,敞开心扉畅谈,感情自然就处出来了。
刘青便以为她师傅这种过来人,担心她哥愣头青被人忽悠住了,或者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迷花了眼,索性叮嘱他早早的回来。
不过现在看来,好像她哥也很不喜欢那种场合,还是说在省府发生了别的什么事?
看着刘青眼睛闪亮,刘延宁就知道她的好奇心又起来了,不过他也不打算满足她,只是拍了拍她的头,“出去帮我把门关上,哥哥要睡会儿。”
刚好李氏也在外边喊:“青青,别在屋里闹你哥了,让他歇会儿,你过来拿了银子,叫你二叔他们陪你去买些菜,该做晚饭了。”
刘青也没多纠缠,闻言乖乖的起身,只是还留下了一句话:“那就等哥哥歇好了,再跟我说说省府的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她妹妹单方面跟他愉快的做了决定,刘延宁也只是无奈又纵容的摇头:“看来多日不在家,你又淘气了。”
刘延宁又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三天才去拜见了师傅。
刘二叔和刘三叔则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见侄子起色好了许多,更放心不下家里,便急急忙忙回去了。
刘延宁拜见了师傅后,便回到以往的作息,兄妹俩都早出晚归的求学,区别只是刘延宁现在已经不去学堂了,而是一整日都在师傅跟前。
江景行和曹声扬也不大去学堂了,江景行庶务繁忙,曹声扬是要备考,他的学问扎实,区区一个秀才还不在话下,现在更需要的,是跟着过来人多了解一些科举流程。
刚好曹声扬祖籍的学政大人,与江远辰的朋友熟识,江远辰给朋友写了信,了解那位学政的喜好,便能够更好的指教曹声扬应付主考官。
投其所好也算是走捷径了吧,这些东西书院里教不了,曹声扬便多跟着江远辰学习。
不过江远辰到底兼了书院先生的责任,每日须得去讲课,他不在家的功夫,不是刘延宁和两个小伙伴讨论,就是他们三个教刘青和江曼桢。
为了避免给刘延宁造成心理负担,乡试还没有放榜,众人对于科举之事便绝口不提,刘延宁心理素质也不错,以往怎么念书,现在还怎么用功,好像刚从考场下来的人不是他一样。
倒也有知道刘延宁提前返乡的同窗,毕竟都是江州人,小地方,有些动静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还有直接找到刘青他们家,邀请刘延宁出去聚会的,不过刘延宁每天早出晚归,他们又碍于江远辰的身份,不敢去江家邀请刘延宁,倒让刘延宁躲过了热情的同窗们。
许是乡试放榜比较迟,越是重要的考试,阅卷自然也要慎重,乡试又和府试院试不同,参加乡试都是秀才,已经是百里挑一,通过层层选□□的人才,除非少数个别特别出众,或者是特别幸运才能考上秀才的,大部分秀才的水平应该比较相当,要分个三六九等出来,自然吃力些。
其实府试乡试,都没有具体的放榜日子,有时提前有时推迟,都说不准,他们江州离省府远,不好打探消息,只能日复一日的等通知。
最坑的是只有上榜了才有通知。
刘延宁坐得住,刘青看他和师傅们都淡定,也能勉强安个心,李氏却坐不住,算着刘延宁回家的日子,都将近十日了,还没有半点消息,就担心儿子是不是落榜了,又不好跟刘延宁说,怕刺激到他,李氏便趁着做饭,悄悄拉了刘青到旁边,小声道:“青青,这数十日了,也没见乡试的消息,我怕除了结果咱们不知道。不如你挑你哥不在的时候,找江先生问一问?或者去找那掌柜,他们东家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