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正是沿海发动起义的不便之处,或许于沿海发动起义有助于情报处向起义者提供支持,但在另一方面,同样有利于清军的镇压——其拥有绝对优势的海军,而起义者却无法威胁海上的舰队。
“那,以你的看法是,我们应该阻止这次起义?”
“大人,我们非但应该阻止,反而应该给予支持,我已经命令上海那边将一千只长短枪以及30万发子弹运至杭州,同时还从特别经费中拿出了六万元……”
“!”
双目逼视着李幕臣,唐浩然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在说,明知道起义不可能成功,为还要推波助澜,而更为重要的是,还没有自己的同意。
“大人,这是您最初交待的职责,情报处除收集情报外,应对国内反清团体给予支持,并协助他们发动起义,通过不断的起义,去转移满清朝廷的注意力并瓦解其合法性……”
觉察到大人脸上的怒意,李幕臣连忙解释道:
“这只是处里依据最初的原则加以实施……”
于李幕臣眼中,可没有谭嗣同是大人知交好友的自觉,在他看来,其不过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
“再则,情报局需要一场起义去判定满清的反应时间,以及起义后民众的情绪!”
不需要李幕臣再解释下去了,此时唐浩然的脑海中浮现出三个字来——牺牲品!
谭嗣同和他的学生们,成为了一个牺牲品!
“大人,只有通过一场起义,才能判定满清的反应时间,以及朝中和地方官员反应,而更为重要的是民众,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下,遭满清奴役近两百五十年的民众会作何反应?大人,您曾说过,反清的时机在于民众,只有民众觉醒之后,起义才有可能成功。而如何能证明民众的觉醒呢?只有通过一些事件进行测试。反清起义则是最好的评测标准!”
科学!
起义同样也是一门科学。至少在李幕臣看来,策划起义就是一门科学。
“固然满清朝廷于中国其带有民族奴役性质的殖民统治是其原罪,但通过两百余年愚民教育,国内百姓以士绅皆被其迷惑,因此,起义面临着民众是否接受的困境,如太平军时期,许多士绅即站于满清一方镇压起义。如不能判定民众的心理,未来我们如何掌握起义的时机?”
还有一句话,李幕臣并没有说出来——让别人流血,总胜过自己去流血,当然这句话他不会去说,也不需要去说,他相信大人能够体谅他的用意。
雪花落在身上,置身于雪地中的唐浩然却像是没有任何反应似的,只是回来的踱着步,他从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政客——在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了同意,至少是默认了李幕臣提出的建议。以杭州起义作为“反清试验”的开始。
与任何试验不同的是,这场试验的代价将是生命!是鲜血,曾经的同志变成了冰冷的试验品,只是为了获得一些数据。
有比这更为残酷的选择吗?至少在过去,唐浩然从未来作过这般残酷的决定,此时他的脑海中甚至反复浮现出一句话来。
“革命的成功是通过同志们的牺牲所铸就的!”
唯有鲜血才能铸就革命的成功!
在心底反复含叼着这句话的时候,唐浩然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有时候尽管不愿意,但为了更为高尚的目标,只能做出一些牺牲!
尽管内心有些痛苦,但唐浩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变了,在穿越到这个时代近两年半之后,当初的那个因为一个建议忧心成疾的他似乎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一种普通政客似的冷漠——从利益得失去去权衡一切,而非过去那般过于感性。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需要流血的……”
一声轻喃后,再次睁开眼睛的唐浩然目光中痛楚似乎是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种坚毅,他知道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在未来的这场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中,还将有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同志牺牲,这只是刚刚开始。
至少,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他们的牺牲将唤醒国民,同样也能够为自己争取时间,毕竟现在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而在此之前,只能通过不断的革命为将来的大革命作好预演。
对,就是如此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们去吧!
就在唐浩然转身时,他看到走廊下站着一个女孩,是沈静娴,她正一脸关切的看着自己。
“静娴!”
“下这么大的雪,还站在雪地里,可真是的……”
似喃似斥的话声从沈静娴的口中道出时,她又用手帕轻扫着唐浩然头上与肩上的雪花,这时唐浩然才注意到,自己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如此近距离的瞧着静娴那张娇艳的俏脸,唐浩然的心间却是一阵火热,心中一热,他便伸手抓住了沈静娴的手。
“啊!”
双手被抓住的沈静娴这会才意识到自己与他的距离这般近,想到自己竟然和一个男子这般亲呢,那俏脸顿时便是一热。
“你,你快,快些松开手,让,让别人看到了……”
沈静娴的话声却说越小,以至到最后全似蚊纳一般细不可闻,而唐浩然非但没有松开手,反而握得更紧了,甚至又向前走了半步,几乎贴着沈静娴的身体轻声说道。
“上次,我们定下的赌约,似乎是我赢了!”
盯着面前的女孩,唐浩然提及半年多之前的那个约定,听他提及那个赌约,沈静娴的俏脸更红了,她挣扎着辩解道。
“谁,谁说你,你赢了,你,你这人好,好无赖,我,我又没……”
话到最后沈静娴甚至都不知说些,就在她的话声越来越小时,一个声音却在她的耳边响起。
“嫁给我好吗?静娴!”
(终于,现在的唐浩然已经失去了本心,从政治得失上去权衡,是对?是错?这只能仁者见仁了。第一更,求月票!)
第141章 风云际会(第二更,求月票)
正月里的大雪来的那么理所当然,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落下,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在地上。就这般的整整下了一天直到晚上才停止。夜晚的汉城,在一片银装素裹下显得特别的宁静安详。
景福宫内,大殿内官金之善此时正火急火燎的踢踏着积雪,跑向大殿。
“王上,小人有事禀告。”
“有事吗?”。
过了片刻,朝鲜国君的声音透过花格移门传了出来。
“小人惶恐,王上,王上……”
“有事快说,不要吞吞吐吐!”
“是,王上,小人,小人得到消息朝鲜统监唐大人将于月后成婚!”
“啪”的一声花格移门重重的被撞开,一个穿着大红色的蟒龙袍张大着嘴一脸惊恐的年轻人踉踉跄跄的跌撞出来。他就是朝鲜国君,在唐浩然的扶持下登上王位的李埈镕。尽管其已经22岁,但国政却依然在摄政大院君,也就是被他的爷爷主持着。
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的关系,以至于他那过于肥胖的面部不时的颤抖着。
“金内官,你刚刚说”
“邸下,小人从东亚同文会那里得到消息,唐大人将于两月后成婚!”
金内官说话的声音显得有些紧张,一直以来,王家都想与唐大人联姻,通过联姻加深双方的感情,甚至在年后的宴会上不顾体统的请几位公主出席。可谁曾想那位唐大人却没有瞧上其中任何一人。
现在那久未成婚的唐大人。却突然结婚了。想到这里金处善已经泣不成声了。
“宣集大监呢,宣集大监知道吗?……”
李埈镕一边喊一边冲进茫茫白雪之中,似乎是想去找爷爷商量对策。
“王上,您的鞋,王上请您穿上鞋……现在正值夜深,王上您不能出宫啊,宫、宫外是警察执行的宫禁”
金内官一边提着国君的长靴一边急忙赶了上去,同时大声提醒着。
可不是嘛!
表现上统监府不干涉朝鲜国政。可实际上统监府对国政的干涉却是无处不在的,就像当初设立警察的时候,谁也想不到,有一天这汉城的警察会接替京营兵,负责汉城全城的“治安”,甚至就连这京营兵亦被限制于王宫之中,王上想出宫,自然有这个自由,不过需要提前往警察局报备,嗯。这是为了王上的安全。而宫禁后,王上想出宫。那就需要统监府的批准了。
金内官的提醒让李埈镕整个人一愣,最后却又是无奈的说道。
“金内官,你立即派人去云砚宫,见大院君,快,立即去!”
云砚宫,这是宣集大院君宫邸,众所周知朝鲜国政皆出云砚,可却又有“皆受于府”的说法,虽是有这个说法,可毕竟至少在绝大多数时候,统监府并不直接过问朝鲜国政,这多少总让这云砚宫的主人心下舒服一些。
“唐大人所聘之妻为何人之女!”
坐在榻上的李昰应脸色沉着,此时已经七十二岁的他,削瘦的长脸上满是皱纹,一双小小的眼睛像是永远睁不开似的眯成一条缝,那感觉就好像让人永远也猜不透他在想些,实际上,确实没有人能够猜出他在想些。
面对统监府不断加强权威以及地方权力被不断蚕食的现实,作为朝鲜摄政的他却沉默着,并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情绪,这位七十二年来只知有中国,不知有其它,是自顶至踵完全为‘顽固’二字所充满的老翁,在某种程度上是统监府统监朝鲜的最大助力。
可实际上,只有李昰应自己知道,在这个洋扰纷纷的时代,朝鲜必须要依靠中国,否则非但不能自立,甚至有灭族亡国之危,而唯一让他欣慰的恐怕就是统监府虽蚕食地方之权,但于朝鲜王廷之权却未曾直接染指,于他看来现在保持这种平衡无疑是对朝鲜最为有利的。
“回大监,其所聘之妻为华阳洞皇朝人村沈氏之女!其祖父为同文会副会长沈明心。”
金允植于一旁轻声说道,这个消息是他在同文会的聚会上获知,得到这一消息后,他便立即来到云砚宫向大院君禀告。
“哦……”
轻应一声,李昰应的胡须随着他的呼吸微微一动,那眯成条细缝的眼睛却眯更紧了,最后却又发出一声长叹。
“于唐大人看来,我朝鲜人,毕竟还不是中国人啊!”
这一声感叹从李昰应的嗓间发出时,语中全是无奈之意,曾几何时,他曾幻想过通过联姻的方式,加深与唐浩然之间的感情,甚至不惜举出王室公主。可对方却一直都未接受,显然对方无法接受朝鲜公主为其正妻。
后来这个心思他也谈去了,毕竟对于唐浩然来说,他总有太多的顾虑,至少如若联姻,其势必将成为晚辈,而且在他看来,也许唐浩然的正妻会是清国朝廷某位重臣之女,以为朝中助力。可出乎他意料的却是,其所聘正妻却是流落朝鲜的皇朝人。
正因如此,他才会发出这么一声感叹,如若其娶聘之妻为清国重臣之女,他反倒不会发出这声感叹,但现在……
“大监,这,此事当如何处之?”
“洵卿,你亲自向唐大人表示祝贺,另外你同沈明心商量一下……”
思索片刻后李昰应继续说道。
“陇西李氏,为先祖为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之后裔,甲申国难后避入朝鲜,与沈家同为皇朝人,我听闻李氏之女天生丽质,可作沈家陪嫁,还有……”
虽说于沈家不甚了解。但李昰应却知皇朝人村大都人丁稀落。自然把念头动到了沈家的陪嫁腾妾上。虽不能将与其联姻,可总需要送一份礼于交好这位唐大人,更何况,其妾出于朝鲜,总能加深双方之间的感情。
身在南别宫的唐浩然自然不知道那位宣集大院君又一次把念头动到自己的婚事上,甚至直到现在,双方交换八字之后,唐浩然依还有些迷茫。
为再次向沈静娴求婚!
甚至唐浩然自己都不清楚。或许从祠堂中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那道如仕女图中走出的俏影便在唐浩然的心底印上了影子,但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省去一些麻烦。在过去的两年间,不知有多少人提亲,可却都一一被他以种种借口拒绝了。相比于那些未曾谋面的“大家闺秀”,唐浩然反倒更喜欢沈静娴的“小家碧玉”。
不过作为朝鲜统监,他并不需要为自己的婚事烦心,自然有其它人为之操办——同文会委员们自然会给他一场标准的汉式婚礼。至于唐浩然自己还需要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
“我们现在能提供那些帮助?”
放下手中的文件,唐浩然的双目盯着李幕臣。出声询问道。
为何在得知谭嗣同将发动起义后,再次向静娴求婚。这个问题他从未去想过,只是认为再拖下去,不知会惹多少人掂记,至少现在结婚总好过将来满清朝廷掂记上自己的婚事。
现在他中的“帮助”,指得自然是给谭嗣同等人的帮助。
“大人,除提供武器支援之外,情报局计划直接派人前往杭州协助起义!”
尽管对于杭州起义并不持乐观态度,但李幕臣却依然选择派人参加起义,以获得第一手情报,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根据大人的指示,他要保证谭嗣同等人的安全,在起义失败后他们能够急时逃出杭州。
“情报局有合适的人选吗?”。
唐浩然反问一声,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也许可以从警察部中抽调一些人,不过李幕臣接下来的话,却让唐浩然不由一惊。
“大人,我的个人意见是由福岛四郎率领75名中日两国志愿者前往杭州!”
!
“日本人!”
眉头微微一跳,唐浩然诧异看着李幕臣,这个家伙,怎么用起日本人来了。
“大人,福岛四郎少佐虽是日本人,但其早在去年便已投身东亚事业,并将其父亲与他本人创办的京津以及东北情报网,完全献于情报处,可以说,若没有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