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谴诱蹇矗艽蚧鞣缸铮鹕宕跬健?墒牵看伟阜ⅲ际蔷植浚娑源跬降督O碌拇跬剑嗣腔故茄≡袂ň痛跬街Ц妒杲稹
  夏侯惇成了肉票,现在军中管事的是韩浩。所有的人都在看着韩浩,揣摩着他会和歹徒怎么还价。歹徒漫天要价1000两,而且是黄金,简直是狮子大开口。韩浩会选择一个怎样的价位呢?800两?600两?500两?200两?可是夏韩浩却选择了弯下身子,屈腿下跪。
  所有人———夏侯惇、曹军将士、张三们都大惊。军费都被曹操拿去征伐陶谦了,1000两黄金是难筹了一点,但是单凭下跪也不解决问题呀。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可是,韩浩实实在在地跪下了。张三说:“别来这一套,我不要你下跪,我要金子!”张三高估了自己,轻看了韩浩,韩浩不是给他们而是给夏侯惇下跪。韩浩跪在夏侯惇脚下,泪流满面地说:“大人,我知道你对我有恩,我们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可是我奈何不了国法啊!呜呜呜呜呜……”众人闻言大惊:莫非,韩将军真的要按照法律击杀歹徒,可是,夏侯将军的安全怎么办?
  韩浩站起来,厉声斥责张三们:“你们这些歹徒,竟敢挟持我军主将,我看你们是活腻了!现在我按照法律缉拿你们,难道会因为一个大将而放掉你们吗?”说着,他指挥士兵围住了张三们。张三们本来以为掌握了夏侯惇就掌握了主动,可是眼前这个愣头青不按牌理出牌,连主将也不顾了,只顾法律。他们傻眼了,面面相觑,就放下刀,一起跪在韩浩面前,连连叩头,哀求说:“我们只要点路费就行!”韩浩没给他们路费,因为黄泉路上是不需要路费的。韩浩把他们一一问斩了。
  夏侯惇得救了。后来,曹操知道了这件事,表扬韩浩说:“你这个做法可以为万世所效法。”曹操就此专门颁发了一道法令:“自令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不要顾忌人质。”从这以后,“劫质者遂绝”。正史有时也不可全信。按照《三国志》,夏侯惇是最后一个肉票———这显然不可能,陈寿在这里夸大了韩浩的影响。
  有人说,韩浩处理人质事件不顾夏侯惇安危,曹操不但不怪罪,反而表扬他,这说明夏侯惇在曹操心目中是可有可无的。兖州是曹操的根据地,他把它交给夏侯惇。曹操东征徐州,胜负难料,败了他只有兖州可以栖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夏侯惇不是一般的信任。
  夏侯惇镇守一兖州,却让他兼任东郡(约当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太守。问:曹操为什么让夏侯惇做东郡太守而不是做其他郡的太守?又问:曹操为什么让夏侯惇而不是别人做东郡太守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虚拟一下当时曹操和夏侯惇的对话。夏侯惇:“为什么让我而不是别人做东郡太守?”曹操:“信任!”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也可以信任呀!”曹操:“此二人只可信不可任,能力不如你!”夏侯惇:“那为什么让我去东郡而不是其他地方?”曹操:“过几天我就把家人搬到鄄城。”鄄城,在东郡治下。夏侯惇凝重地点了点头。
  曹操把家人交给夏侯惇保护,又让他到濮阳驻扎,保存一支少量的火种一样的部队,然后自己放心地踏上了东征之途。从这里我们看出,曹操是相当倚重夏侯惇的。既然如此,那韩浩置夏侯惇性命于不顾,为什么还能获得曹操首肯?韩浩能够得到曹操首肯,是因为他做到了两全:既打击了罪犯,挫败了吕布的阴谋,又保全了夏侯惇的性命。最关键的,是韩浩保证了夏侯惇的安全。如果结果是诈降的人真的要拼个鱼死网破,临死拉个垫背的,在自己死之前先把夏侯惇杀了,那曹操还会表扬韩浩吗?那时曹操会说:好你个韩浩,折我股肱大将,你偿命去吧!
  我们还可以推断,如果夏侯惇后来和韩浩计较:好小子,当时你要我死呢!或者他和曹操要求:韩浩要我死,你得给我出气,那曹操还能表扬韩浩吗?我们还可以虚拟一下韩浩跪下时的情景。夏侯惇(催促):“别磨蹭了,把我这个肉票撕了吧!”韩浩(犹豫):……夏侯惇(坚定):“我军哪来这么多黄金?有黄金还要做军费呢!再说了,我们要给主公树立一个威严形象,哪能随便屈服?”韩浩(哭泣):“是呀,我们能奈国法何?”于是,韩浩,手一挥,士兵们群拥而上,把张三们围住……
  如果没有夏侯惇的坚定从容,韩浩又怎会果断下令?一个人的气度和意志,在危险到来时体现得更真实更充分。刀剑加于身而志不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就是夏侯惇。14岁时替老师出头杀人的风烈少年,长大后成了随时可以献出生命的风烈将军。
  然而,他这个风烈将军,却是一个“常败将军”。
  三 “常败”将军
  曹操的雷人礼物———
  从他当肉票开始,他失败的纪录一次次被刷新:
  194年,中吕布的诈降计,身为主将却被人挟持———一败;同年,救鄄城,被吕布所乘,失了濮阳———二败;同年,跟着攻打濮阳百余日,不克———三败;198年,吕布讨刘备,前往救援,为高顺所败———四败;202年,刘备屯兵新野,烧掉军营假装逃走。他不听李典劝阻,率军追赶,中埋伏,大败———五败。正史里,夏侯惇出彩的胜仗一次也没有。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常败”将军,却在曹操那里任最重要的职位,做最大的官,得最高的赏赐,受到最亲近的待遇。
  曹操东征陶谦,把家眷放在夏侯惇治内的东郡的鄄城。曹操北讨袁绍,大军前行,夏侯惇为大将军殿后掩护,独当一面。204年,曹操消灭袁绍,任夏侯惇为伏波将军,兼领河南尹,军政大员夏侯惇还获得不用请示和命令便可自主行事的特权。216年,夏侯惇跟随曹操南伐孙权,217年曹操率军北还,留下夏侯惇都督二十六军驻守居巢,南御孙权。当时,曹仁、张辽、臧霸等名将都在夏侯惇的领导下。220年,夏侯惇又带领这些军队返回寿春。
  好家伙,夏侯惇替曹操守南大门,一守就是四年。看门这活挺寂寞的,主要是不能和家人团聚,那时还不让家属随军。但是,夏侯惇的居巢生活却是快乐无边,日日拥红偎翠,夜夜抱香揽玉。他哪来的特权?他哪来的女人?答:曹操给他的特权,曹操送来的女人。
  曹操北还前,把夏侯惇叫来,说:“我要回去了,留下你在这里受苦,不忍心呀!”夏侯惇急忙表态:“为主公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曹操暧昧地看着夏侯惇,神秘地说:“你留在南方,离家远,难熬啊!我送给你一些礼物为你解解闷吧。”夏侯惇已经习惯了曹操经常做一些无厘头的事情,但他却拿不准曹操送给自己怎样的解闷礼物。
  曹操诡异地笑笑,向后面一拍掌,掌声未落,里面走出来一队美女。环肥燕瘦,唇红齿白,端庄妩媚,静淑风骚,风格各异,风情万种,总有一个你会喜欢,就算喜欢一个时间长了,审美疲劳了,也可以换一个类型来审美。这些美女都是当时的倡优,带着妩媚,带着乐器,带着才艺,吹拉弹唱皆可,当然也有几个魔鬼身材,一看就知道是搞舞蹈的。夏侯惇不敢相信:用这来犒赏?也太雷人了吧!
  曹操指着这些美女说:“你的!”夏侯惇摇摇头:“不敢当!”夏侯惇的意思并不是说曹操的“礼物”多贵重,那年月,曹操这种人送一些伎乐倡女和送金银一样容易。夏侯惇的意思是说自己身为都督,蓄养伎乐倡女,有违工作条例。曹操却认为夏侯惇有资格搞特殊搞腐败,《三国志》里记载。曹操对夏侯惇“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请大家注意,曹操是“令”夏侯惇接受自己的另类“礼物”。
  魏绛,春秋时晋国人。他提出并实施了和戎之策,使晋国与戎狄和睦相处。晋悼公非常高兴,将郑国赠送的乐师、乐器、女乐的一半赐给了魏绛。在曹操看来,夏侯惇的功劳,比魏绛还要大。
  曹操和夏侯惇惺惺相惜,同样好色的曹操当然一眼就看出了夏侯惇这个哥们有什么爱好。还是在任陈留太守的时候,夏侯惇宴请属下,满座都是男性,没有美女点缀。夏侯惇居然走火入魔地对计吏卫臻说:“你把你老婆叫来陪酒吧!”夏侯惇在工作场合以安排工作的方式让别人的老婆来陪酒,哪来的胆量?除了说明他好色,更能说明他是曹操身前的大红人。卫臻是名士之后,当然不会拿老婆作为礼物来为自己升官铺路,他当时当众斥责了夏侯惇这一要求是“非礼之正”。夏侯惇的暴脾气上来了,当即命人把卫臻抓了起来。不久,夏侯惇就放了卫臻,也许他觉得理亏,也许他幼时风烈仗义的一面还未丧失殆尽吧。
  从赠送伎乐这件事情上看出曹操已经不仅仅把夏侯惇看成是一个部属,而且还把他看成是一个哥们。对于三国时的曹操来说,敌人到处是,朋友何处觅?幸亏还有夏侯惇!
  和曹操是哥们———
  219年,曹操在摩陂(今河南省襄城县境内)建行宫,指挥反击关羽的襄樊战役。其间,夏侯惇经常和曹操同乘一辆车巡察,而且还能随便出入曹操的卧房。整个魏国,没有第二个大将和曹操如此亲近。
  有一次,曹操就直接说自己和夏侯惇是朋友而不是君臣。当时,曹军诸将都接受的是魏国的官职封号,只有夏侯惇是汉官。这样说来,曹操是魏王,和诸将是君臣关系,和夏侯惇是同僚关系。君臣关系是不平等的,因为臣和君是不能成为朋友的。曹操不让夏侯惇受魏官,很可能是因为不想失去他这个几乎是唯一的朋友。
  可是,低调而理智的夏侯惇很明白,曹操已经不是陈留起兵时和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士了,已是实际上的君了,自己必须正视和尊重这一现实。再说,作为曹操的私募军队的骨干,他认为自己更应该拥护曹操的地位。所以,他就给曹操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曹操批示说:“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曹操的意思一言以蔽之:我和你本来是朋友,让你做魏国的臣,让你受委屈。可是,盲夏侯看问题一目了然,他知道人活着必须低调,就坚决请求受封魏国,曹操没办法,就拜他为前将军。也许,夏侯惇德高望重,曹操不好意思主动封他魏国官职,现在他主动提出来,于是半推半就把这个和自己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封成了臣子。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说明夏侯惇与曹操的亲密关系。孙权上书称臣,顺便拍曹操马屁说:“你该做天子了。”应该说,孙权说出了曹操的心里话。可是,一些事情是只可在心里想想而不能说出来的。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号令天下,到头来自己做皇帝,曹操害怕被天下人的口水淹没。所以,他认为孙权是在害他,就说:“孙权这个小家伙,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呢!”孙权拍马屁拍到了驴蹄上。这时,夏侯惇站出来说:“天下人都知道汉朝的运数已尽,就应该有另外一个朝代来代替。从古以来,能为民除害且能让百姓归顺的人,就是百姓的主人。现在你征战三十年,功德显著,就应该顺应民意称帝,还犹豫什么呢?”
  看看人家夏侯惇,说话多直接啊。用个贬义词的话,那叫“露骨”。他甚至暗示曹操三十年来一直就想称帝。这可不得了!可是,曹操知道夏侯惇这哥们是为他好,就难得地说了句心里话:如果上天真让我做皇帝,那我就做周文王吧。周文王伐纣,打下了天下,但是自己没称王,他的儿子坐享其成,登上王位,是为周武王。曹操在夏侯惇面前毫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我这么大年纪了,该退休了,就算了,还是让我儿子来做皇帝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是“同志的信任”。
  问题又来了:“常败”将军夏侯惇何以被曹操如此信任和亲近?
  “常败”将军战功伟———
  历史上,曹操以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而著称。可是,面对夏侯惇,曹操似乎没体现出应有的风格。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对待夏侯惇,曹操真正体现了自己的“知人善任,赏罚分明”。
  夏侯惇忠诚,可以信;夏侯惇善战,可以任。不以成败论英雄,战争一盘棋,不能计较一子之得失。有时需要舍车保帅,那么这个被舍的车,功劳大焉。很多时候,夏侯惇就是这个车。
  我们看看前面所写的夏侯惇的五大糗事:
  1.关于做“肉票”。中吕布诈降计,被挟持做人质,从侧面说明了夏侯惇为人坦诚,不谙诡计。夏侯惇一贯是忠于曹操的,但是有一次他却“背叛”了曹操。他和三国时期著名的义士田畴交情甚厚,当时曹操一直想把田畴收归己用,但是田畴誓死不从。后来让夏侯惇去劝田畴,临行前曹操告诉夏侯惇说:你去了以后要动之以情,不要说是我的意思。夏侯惇这哥们却不会欺骗朋友,一见到田畴就说:田先生,我家主公真心请您,您就不能考虑考虑吗?性格决定命运,夏侯惇中诈降计,侧面反映了他敦厚的一面,这也正是曹操重用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关于失濮阳。194年,夏侯惇失濮阳,那是因为曹操东征陶谦,重兵带走,只留给了夏侯惇少量军队,而吕布是举兖州之兵,猛虎难敌群狼啊。何况,夏侯惇是为保护鄄城曹操家眷而主动放弃濮阳的。夏侯惇失了濮阳,却保了鄄城。至于跟随曹操参加夺回濮阳的大战无功而返,那是因为天灾、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现象。这种情况下,除非奥特曼和孙悟空,换了别人,谁也得撤兵。至于被射伤而从此残疾的左眼,更是荣誉的勋章,那是他身先士卒的见证。
  3.关于败给高顺。刘备受吕布攻打,求助曹操。曹操派夏侯惇前去,结果败给高顺。曹操救刘备,能山上滚石头———实打实吗?估计曹操没有给夏侯惇多少人马,只是派夏侯惇去当差。夏侯惇和曹操心有灵犀,当时很可能只是象征性地放了几下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