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做出义正词严的样子,对刘璋表示极大遗憾,进行强烈谴责:“我为益州征伐强敌,军队疲惫,来不及休整,现在刘璋守着那么多钱财,不赏功奖励,只希望我为他出死力战,这怎么能行呢?”每一句话都歪曲事实,但是刘备顾不上人家说他无耻了,他必须尽快地对益州发动进攻。
  “我要东还了,临别前想与二位痛饮一场,怎么样?”刘备给白水关的督将杨怀和高沛发出邀请,同时有幸被邀请的还有刘璋的儿子刘祎。杨怀本来不想搭理刘备,他从一开始就认为刘备来益州是不安好心的,多次向刘璋进谏,请求把刘备撵走。现在刘备自己要走了,杨怀喜出望外,急忙赶去饮酒,唯恐刘备反悔。
  不过,杨怀还是多了一个心眼,怀里揣上了一把匕首。杨怀知道喝刘备的酒有可能要付出高价,那就是生命——十八年前,刘备邀请杨奉饮酒,在酒席上就把杨奉杀了。
  这一次,因为杨怀早有戒备,刘备没有像对待杨奉那样,一上来就在座位上把杨怀绑了,而是拿出早年推销草鞋的本领,极力劝酒。酒是感情的润滑剂,看刘备这么热情地劝酒,杨怀开始惭愧自己是揣着匕首来的。等到杨怀喝得睁不开眼了,刘备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说:“将军的匕首很好,我也有一把,把你的拿出来给我看看吧。”杨怀爽快地把匕首掏出来,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刘备。刘备一接过匕首就翻脸了,说:“你这个臭小子,怎么敢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呢!”刘备说的兄弟就是指刘璋。杨怀这才知道上当了,破口大骂,但是也没骂太多,因为刘备很快就把他杀了。
  刘备最会玩的酒场段子,原来是杀人。
  擦擦手上的鲜血,刘备一仰脖,饮完杯中酒,下令:进军成都!
  可是,费了两年时间,成都还是没有攻下来,刘备急了,下令三军:“若攻破成都,官府仓库的一切财物,你们可以任意地拿,我决不干预。”
  官仓里的东西都可以随便抢劫了,民宅里的东西刘备会进行保护吗?长坂坡携民十万渡江的传奇曾树起了刘备的仁君形象,但在霸业的诱惑下,刘备还是撕下了仁义的面纱,仁君的神话在成都人面前破灭了。
  “我们还有精兵三万!”
  “我们的粮食和丝帛至少还可以支持一年!”
  ……
  益州的官吏和百姓都愿死战到底。
  “我们父子统领益州二十余年,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百姓苦战三年,暴尸荒野,实在是因为我刘璋的缘故,我怎能安心!”刘璋决定投降了。城里的百姓为刘璋的这一决定流下了眼泪。
  有一个宋代包拯断案的传说。李家和刘家的媳妇在同一天都生了一大胖小子,两个孩子长得有点像双胞胎。李家的孩子不到一个月夭折了,李家两口子把刘家孩子偷抱回了自己的家。后来,刘家媳妇和李家媳妇为了争夺这个孩子,来到了开封府找包拯断案。包公说:“你们在大堂上抢孩子吧,谁抢到孩子就归谁。”两个妇女开始抢孩子,一人拽小孩一只小胳膊,刚一用劲小孩就大声哭叫,刘家媳妇马上松了手,孩子被李家媳妇抢了去。这时,包公惊堂木一拍,“大胆李氏,你偷刘家孩子,还不从实招来”。包公的判断理由很简单:不是亲娘才会下死力去抢拽孩子。
  是谁下死力气争抢成都?是谁不忍心给成都带来兵灾而主动让出了位置?
  在全城人的泪光里,刘璋命令打开城门,乘车出来投降,把益州牧的大印交给刘备。回眸成都,看着泪流满面的部下,刘璋的心里可曾感到释然?
  将士们来不及庆贺,都扔掉兵器,砸开官仓的门窗,进去哄抢金银财物。既然是抢,那就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少。感觉吃亏的人不愿意了,就纷纷抗议。刘备还指望这帮人稳定益州呢,就下令老百姓家的财物也是可以抢的,只要别忘了给益州人留着吃饭用的锅和碗就可以了,否则,益州人都饿死了,以后谁供奉大家啊。偏偏有人抢红了眼,把百姓吃饭的锅也抱走了,还无比委屈地说:“人家抢金子抢银子,就不兴我抢个破铁锅啊!”
  刘备没办法了,不知听了法正还是诸葛亮的建议,下了一个战后财物分配令:为建设和谐益州,凡城中公私所有金银,都收归国有,然后分赐给将士,至于粮食和布帛这些生活必需品嘛,就发还给益州人吧。
  这时,人们才彻底认清刘备早年在涿县是个摆地摊的无赖市霸的真面目。可是,贪婪的侵略者仍然不满足,有人说:“我们辛辛苦苦打下了益州,为何不能完全享有益州呢?”于是,刘备准备把城里的房屋和城外的园地桑田都收归国有,然后按照级别和贡献大小分别赏赐给诸将。赵云实在看不下去了,站出来反对,说让益州人过不下去,以后就没法征兵征税。刘备听了赵云的,取消了这项强盗决议,但是从此把赵云视为边缘人。
  该抢的抢了,该拿的拿了,军费还是不足,怎么办呢?早年卖草鞋的经历培养了刘备的货币意识,在占领益州后不几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进行货币改革:为了繁荣益州经济,改用直百钱,原先通用的五铢钱作废,即日起开始用五铢钱兑换直百钱,过期不兑现,五铢钱变成废铜。
  直百钱,多么简明的名字啊,就是一个直百钱相当于一百个五铢钱,但是一枚直百钱才有四铢重。益州的百姓背着一大袋五铢钱,换来一捧直百钱。以前买一身长袍的钱,现在一条短裤也买不了。益州人不明白钱是怎么蒸发掉的。一夜之间,益州人的财富都转移到了发行直百钱的刘备手里去了,这可是一笔绝好的买卖啊!手头一缺钱了,刘备就铸造直百钱,益州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货币膨胀,以至于直百钱越来越不经花。刘备又铸造了直百五钱。直百钱直径有七分,重四铢,直百五钱直径一寸一分,重八铢,这就相当于百元大钞不值钱了,就印二百元大钞。
  用棍棒抢劫百姓财富,那是强盗;用政府命令的方法抢劫百姓财富,那是国有化;用通货膨胀的方式抢劫百姓财富,那是货币政策。以兴复大汉的冠冕理由,刘备肆意抢掠着。
  天府之国益州,诸葛亮口中民殷国富的益州经不住刘备的榨取,又赶上天旱,马上就出现了粮荒。刘备不想返富于民,而是继续挤压民生,颁布了禁酒令,这事儿曹操也做过。不过,刘备比曹操更狠,要是谁家有酿酒工具懒得销毁,对不起,罪同酿酒。不过,刘备很快就取消了这条混账律令,这还要感谢简雍。
  不管是抢来的还是骗来的,奋斗了大半生,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刘备心情不错。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刘备也喜欢与少时的玩伴散步聊天。简雍,刘备儿时的伙伴,比关羽和张飞跟随刘备的时间还早还长。
  这一天,刘备带着简雍外出游玩,看到路上有一对男女走在一起,刘备很得意地看着简雍,那意思是说:看,充满爱的益州。简雍却一脸凝重,说:“这对狗男女想通奸,快把他们抓起来!刘备对简雍的混账逻辑很生气:”你怎么知道!“简雍说:”他们身上都有行淫的工具,当然是要通奸了,这与家里有酿酒工具就是要酿酒一个道理。“刘备哈哈大笑,知道简雍这是在劝他,就赦免了家里有酿酒工具而没有酿酒的人。
  家里藏有酿酒工具的人不治罪了,但是私自铸造农具的人仍然被治罪。麦子熟了,你打了一把镰刀去割,那可能被官府割头。刘备把铁业收归国有,不仅仅是兵器,就连农具也都得由官府统一冶铸,为此还设置了司金中郎将,第一任司金中郎将是一个叫张裔的人。向墙上钉枚铁钉也得经过官府审核批准,当然是为了渔利于民。刘备恨不得连空气都由他来分配。
  刘备坐稳了益州,孙权和曹操坐不住了。
  三 得陇可以望蜀吗
  “狡猾的家伙!竟如此奸诈!”刘备夺取成都的消息传到东吴,孙权气疯了。
  接下来的事情在《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吴卷》里都写了。和很多外交被动的国家一样,孙权先是企图在和平谈判的框架里解决问题,让刘备“还”,荆州,但是刘备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孙权没办法,只得动用军事手段,在215年五月派人夺取荆州。刘备针锋相对,大约六月份带兵回到公安,准备同孙权决战。双方剑拔弩张,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但是,刘备却突然让步了,把湘水以东的地盘划给孙权,双方和解,分治荆州,然后各自退兵。
  刘备无奈让步,是因为曹操要进攻汉中,益州受到威胁,他必须回去。而孙权,没费一兵一卒,就得到荆州大片土地,也乐得见好就收。而且,孙权还有个大胆的想法:曹操正进攻汉中,何不趁此当口拿下合肥城?拿下合肥城,就能打开通往中原的大门了。和偏远的益州相比,中原才是孙权已日思夜想的。
  刘备占领益州,曹操也坐不住了。中线,孙权攻克皖城,曹操处于守势;东线,孙权突破不了合肥,曹操突破不了濡须坞,双方对峙;如果刘备在益州坐大,进取汉中,那么关中就无险可待了。曹操不允许三线受敌的险境出现,准备趁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之际将问题解决了。214年十月,刘备踏入成都不足五个月,在他还忙着给张飞、诸葛亮们分金子的时候,曹操率军出发了,直指汉中张鲁,战略任务却是消灭刘备。这一路,曹操要跨越巍峨崎岖的秦岭,道路险绝遥远,山里还有未曾归附的土著武装力量。对61岁的曹操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踩着秋的衰草,踏着冬的残雪,践踏着春的落红,黄莺一声尖利的啼鸣撕开夏的帷幕,眼看着又是一年芳草枯,一直到第二年的七月份,曹操总算是摸到了阳平关。
  阳平关位于今陕西省勉县境内,是汉中的西大门,北靠秦岭,南依汉水,易守难攻,因此,当张鲁打算不战而降的时候,他的弟弟张卫却说要试试能否抵挡一番。于是,张鲁派张卫和杨昂率兵数万,在阳平关前横着修筑了十多里的石城,挡住了曹军前进的步伐。
  张鲁军队占据地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军虽然军力占优,但是找不到丝毫突破的办法。
  曹操要认输了,长叹一声说:“打了三十多年仗,还从来没有这样受制于人!”他决定撤兵了,下令夏侯停和许褚到山上把军队喊回来。这仗不能打了,出征快一年了,粮食快吃光了,将士也都疲惫不堪,很难再坚持下去。
  夏侯惇和许褚得令后组织撤退,集合好队伍,天就黑了。山里地势复杂,大家不认识路,再加上回家心切,头顶着星星,摸黑急急忙忙赶路,竟然误打误撞地闯进了敌营。
  糟了,看来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曹军将士都惊出一身冷汗,都做好了誓死一搏的准备——反正是难逃死路了。可是,这时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敌营一片混乱,士兵们哭着喊着四散奔逃。很快有人把这一情况汇报给夏侯惇和许褚,夏侯惇不信,许褚也不信。
  夏侯惇和许褚亲自到阵前查看,只见敌人丢弃的盔甲武器到处都是,夏侯惇甚至还差点儿被路边的一只鞋子绊倒。许褚走进一座营帐里,把手伸进被子下一摸,嗯,还热乎呢。敌人全都跑光了,莫名其妙地跑光了!
  很快,有俘虏交代,他们睡梦中被惊醒,看到曹军来了,以为是营寨被攻陷,所以就都逃命去了。
  夏侯惇和许褚都用力掐自己胳臂,然后面面相觑:疼啊,看来不是做梦啊。可是,以这种方式获胜,鬼才信呢!
  若干年后,当年出征的将士讲述这段英雄往事,提供了另外一个细节。退兵的那天深夜,有数千只野鹿可能是集体迁徙,冲进了张卫的军营,在营寨里直闯。士兵们被疼痛惊醒,一摸脸上,鼻子不见了——被野鹿踩下来了。平时谁也没练过和野鹿打仗,张卫营里一片混乱。这时,曹操部将高祚撤退途中正巧遇上奔逃的敌人,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吹动号角,擂响战鼓,发动进攻。反正是黑夜,谁也看不见谁,先闹点动静再说。张卫这时才醒来,听到黑暗里传来号角声喊杀声,以为曹军主力杀过来了,就放弃了抵抗,跟在野鹿后边向曹军投降。
  不管怎样,阳平关糊里糊涂地攻下来了。驻扎在南郑的张鲁一看屏障之险已经失去,更害怕那一千多只野鹿也跑来,也跟着投降了。
  张鲁这枚钉子已经拔掉,是乘胜入蜀,割掉刘备的大耳朵,还是留军据守而大军引还,回邺城治疗老年头风症?
  当时两位随征的示相主簿司马懿和刘晔都主张入蜀。司马懿说:“刘备以欺骗获得益州,在近处,蜀人还未归附,在远处,与孙权争夺江陵,对我们来说,真是机不可失啊。现在这样扬威汉中,益州震动,若兵临益州,敌人势必分崩瓦解。”曹操沉吟不语,司马爵极力相劝:“圣人不能违时,也不可失时。”
  刘晔跟上说:“现在攻克汉中,蜀人望风胆破,无心坚守,就这样前进,蜀地可传檄而定。”曹操默默摇头,刘晔又说:“刘备,是人中的豪杰,虽有计谋但是反应迟缓;他占领蜀地的日子很短,蜀人对他来说是靠不住的。现在我们攻克汉中,蜀人震恐,他们的势力自动倾颓。以您的英明,趁着他们势力倾颓而施加压力,没有不能攻克的。”可是,任凭他把嘴皮子磨破,曹操还是摇头,刘晔急了,说:“现在不攻取益州,日后必为后患!”
  曹操沉默良久,然后望着前方险峻的山岭,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
  一贯雷厉风行的曹操,此时为啥犹豫了呢?七天后,曹操就后悔了,有从益州投降过来的人说,曹操攻克汉中后,蜀中大乱,一天发生数十起惊变事件,守将虽然斩杀了闹事的人,但是也不能安定下来。曹操的眉毛一挑,问刘晔:“现在还可以发动进攻吗?”刘晔说:“蜀地今已初步安定,不能攻击了。”于是,曹操留下夏侯渊、张郃屯守汉中,亲率大军撤回。
  曹操没有得陇望蜀,是对还是错?对这一问题,史家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正方观点:曹操是对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