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第10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聂人凤提出了这个人事变动计划的时候,谈仁皓就想到了这几点好处。不过,他忽略了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在成立了联合舰队之后,谈仁皓不仅仅是第一舰队的司令官,而且还是第三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再加上被调往第三舰队的郝东觉,第三舰队也将成为谈仁皓的嫡系部队。
本来,黄晓天就属于谈仁皓的嫡系将领,可怎么说,也不会比谈仁皓与妹夫之间的关系更亲密吧。因此,在郝东觉出任第三舰队司令之后,第三舰队也就将陆续成为谈仁皓的阵营。再加上担任第八特混舰队司令官的郑冠华本来就是谈仁皓带出来的,而且当初也是由谈仁皓推荐才出任特混舰队司令官的,这样一来,恐怕要不了多久,第三舰队也成为了谈仁皓的嫡系舰队了。
到此,谈仁皓的影响范围实际上已经扩大到了两支主力舰队,如果按照特混舰队的数量计算,同时不考虑基本上已经撤编的第六特混舰队,谈仁皓就已经掌握了帝国海军七分之六的舰队实力了!而舰队是海军的“嫡系”,是海军最重要的兵种,在谈仁皓成为了帝国海军名副其实的舰队总司令的时候,还有谁能够与他竞争海军司令的宝座呢?
考虑到这层意义,可以说,聂人凤的安排意味深长。由聂人凤亲自提出的提议也自然不会遭到反对,只是,当时这个安排实际上并不完善。在确定成立联合舰队之后,聂人凤与甘永兴对此事进行了很深入的分析,最终两人都确定,还必须要设立一个联合舰队司令部,而且必须设立联合舰队总参谋长。
后来,是由严宇龙出任联合舰队总参谋长的,而这个人事安排就更加的有意思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严宇龙是黄晓天的嫡系,而不是谈仁皓嫡系,不管黄晓天与谈仁皓的关系如何,当时把黄晓天调任战区总参谋部,严宇龙肯定会受到影响。随后,将第二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对调,由郝东觉担任第三舰队司令官,结果在第三舰队里,实际上就只有严宇龙的第七特混舰队不是谈仁皓的嫡系舰队了。另外,严宇龙与郝东觉的关系也只是一般,算不上密切。在这个时候把严宇龙调到联合舰队司令部来担任总参谋长,其作用自然非同寻常。
第七特混舰队需要新的舰队司令官,后来是由原来的参谋长直接晋升为司令官,而郝东觉把第二特混舰队的参谋长安排到了第七特混舰队去担任参谋长,表面上,这是被贬,而实际上,却是为今后接管第七特混舰队打下基础。另外,严宇龙也获得了晋升,可同时却只能在联合舰队司令部与谈仁皓合作,这一方面可以加强两人之间的关系,把严宇龙争取过来,另外一方面,也自然削弱了严宇龙在第七特混舰队的影响。
同样,因为成立了联合舰队司令部,很多原本属于特混舰队的参谋军官都被抽调了过来,其中第一特混舰队的参谋占了多数,而其他几支特混舰队也都派了人员过来,后来甚至还从第五特混舰队抽调了两名参谋过来。这样一来,就使更多的,以前很难获得晋升机会的参谋得到了提拔,而且还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人也都欠了谈仁皓的人情,从而让谈仁皓的影响力,以及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次人事变动的规模绝不亚于一次大的舰队体制改革,而且,从这一系列的变动与安排上来看,聂人凤与甘永兴才算得上是玩权利斗争的老手。谈仁皓在获益匪浅的同时,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权利斗争的诀窍,大概,聂人凤与甘永兴都将这次的人事变动当作了一次课堂教学,正是希望谈仁皓能够从中学习到经验。
当然,从这次人事变动上来看,聂人凤也已经完全确定了谈仁皓在海军中的地位。如果说甘永兴当时是海军的二号实权人物的话,那么谈仁皓就算得上是第二号半实权人物了。如果聂人凤没有想过要让谈仁皓成为未来的海军司令,甚至是有那么一点点怀疑与犹豫,他都不可能主动帮助谈仁皓在海军中扩大与巩固势力,并且打压其他的所有竞争对手,把谈仁皓的嫡系安排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去。这也是聂人凤第一次帮助谈仁皓打下基础,而且一出手就是大动作,根本就不给其他任何人机会。也许,这就是聂人凤与甘永兴的区别,甘永兴往往只能够在暗中协助,而且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而聂人凤就要豪气得多了,当时,也没有任何人敢于置疑聂人凤在海军中的权威性。
可以说,这次看起来风平浪静,没有搞出什么大的风波,而且基本上只是在海军内部完成的人事变动对帝国海军在战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是谈仁皓作为海军司令接班人的身份已经得到了正式确认,其次,通过这次变动,谈仁皓在海军内的影响力几乎覆盖了整个舰队,其拥有的地位,威信,以及威望已经达到了海军司令官的要求。当然,谈仁皓最缺的还是资历以及年龄,而这就不是其他任何人,或者是谈仁皓自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第十三章 超级舰队

十一日的时候,事情基本上就订了下来,谈仁皓也要准备启程返回北美洲战区,回去指挥他的舰队了。也就是在十一日的下午,甘永兴突然找到了谈仁皓,叫上他去了司令部南面的港口。
“参谋长,你不会让我乘坐运输船去巴拿马吧?”谈仁皓有点不解,参谋长带他去港口做什么?
“当然不是,就算你肯,我都不肯。”甘永兴拍了拍前面司机的肩膀,示意司机开快点,然后又对谈仁皓说道,“你先别急,到了码头上你就知道了。”
谈仁皓也没有多问,肯定有什么好事,不然参谋长不会这么兴奋。实际上,还没有等轿车开到码头上,谈仁皓就知道甘永兴为什么要带他去港口了。轿车刚拐过最后一个弯,谈仁皓就看到了停在港口里的那些威武的战舰,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那三艘外形非常独特的航母,一种之前谈仁皓只在图纸上见过,还从来没有在现实中见到过的航母。
“怎么样,没有叫你白跑一趟吧?”甘永兴拉开了车门,首先下了车。
谈仁皓跟着下车后,这才发现,靠在码头上的航母比他在远处见到的要大得多,而且比他以前见过的任何战舰都要大得多。这就是帝国海军花了数年时间设计,并且花了一年多才建造完成的“岛”级航母,这三艘航母分别为“台湾”,“海南”,以及“库叶”号,这也是帝国本土最大的三座岛屿。如果按排水量计算,这三艘航母是当时帝国海军最大的战舰,其满载排水量已经超过了经过了两次改进后的“新省会”级战列舰。
“岛”级航母的诞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与坎坷,可以说,这是帝国海军航母发展史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证明了帝国海军在发展战舰方面的实用主义特点。从最初立项,到第一批服役,期间整整经历了六年半的时间,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时期。
在战争爆发之后不久,当时的帝国海军司令还是萨季亭元帅,在认识到航母的巨大战斗力之后,帝国海军在21年底的时候就提出了要求发展一种超过所有对手的航母。而当时“湖”级航母的研制工作实际上才刚刚开始不久,为了能够加快航母的研制与建造速度,海军在这个时候就为确定了“岛”级航母的研制项目。而这仅仅只是立项,正式的研制工作却并没有立即展开。
随后,帝国海军换了两任司令官,在聂人凤上台之后,海军又需要首先处理体制改革,以及编制改革的问题,还要处理姜邦国遗留下来的很多难题,“湖”级航母的研制进展也相当顺利,而且当时全世界范围之内,恐怕也就只有美国正在研制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能与其匹敌,所以聂人凤在当时没有注意到已经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岛”级航母的研制计划。当时,这个计划甚至连一个正式的名称都没有呢。
直到25年初,随着“湖”级航母大规模服役,建造工作全面展开之后,甘永兴在处理海军25年的造舰计划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被搁置的项目,接着就让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正式启动了这个项目。而当时,“湖”级航母的性能是得到了承认的,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制造新的航母,只需要保证建造更多的“湖”级航母就行了。因此,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在启动了这一项目之后,也只是委托几个造船厂进行基础研究,而没有给出新航母的性能需求数据。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四个造船厂也都在忙着建造更多的“湖”级航母,也不是很重视这个项目,而且很多参与研制的工程师都认为,海军需要的实际上就只是一种比“湖”级更大,能够携带更多战机,航空作战能力更强的航母,因此按照“湖”级设计,进行同比例放大就行了。显然,这个研制方向是绝对错误的。
随着美国参战,太平洋战场上的血战开始,“湖”级航母在战斗中也迅速的暴露出了很多缺陷与不足,特别是在25年到26之间,连续损失了数艘航母,同时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进攻陷入了僵局的时候,发展更新,更好的航母才真正得到了重视。也就是在26年的时候,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提出了具体的性能要求,“岛”级航母的研制工作才正式展开。
参加竞标的四家船厂都错误的理解了海军的要求,仍然认为只需要同比例放大,让航母多搭载几十架飞机就行了,可当时海军要的绝不是放大版的“湖”级航母,而是一种全新的航母。结果,反而是在战争期间升成了甲级造船厂的高雄船厂提出的方案最为符合海军的要求。这就是“岛”级航母的第一个设计方案,仍然采用直通甲板,满载排水量提高到了48000吨,载机数量仍然只有120架,全面提高了航母的水下防护能力,并且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与装甲主甲板,采用封闭式舰首,并且在机库四周设置隔板,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半封闭式机库。也就是说,这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种设计方案,而其航空作战能力实际上并无实质上的提高。
最符合,并不表示就一定会被采用。实际上,海军对高雄船厂的方案也不满意。结果,三个月后,海军送出了第二份招标书,其中明确提到,必须要借鉴实战中的经验教训,在全面提高了航母的生存能力的同时,必须要全面提高航母的航空作战能力,而且允许船厂采用新技术与新设计,成本控制也放宽了不少。
这份招标书最终确定了“岛”级航母的基本特点,而之前表现优秀的高雄造船厂因为缺乏足够的工程师,而设计航母绝不是设计作战飞机那么简单的事情,没有强大的工程师队伍,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航母。这次胜出的正是帝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江南造船厂。当时,江南造船厂已经意识到,海军很有可能停产“湖”级航母,转为订购新的航母,而新的航母造价更高,那他们的利润也就越多,如果能够获得海军的订单,这对船厂也极为有利。在此情况下,江南造船厂组织起了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艇设计团队,拿出了一套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设计方案,这就是采用了斜角甲板,安装了四部弹射器,采用了半封闭式机库的“岛”级航母的原始设计方案。
当时,很多设计都是闻所未闻的,或者就是海军之前所摒弃的。比如,斜角飞行甲板就是第一次出现,另外,海军之前就曾经放弃过半封闭式机库,认为这会限制载机的数量。而安装四部弹射器,这更是让人觉得有点过头了。不过,事实证明江南造船厂的设计是相当有远见性的,可以说,这些都成为了战后航母的标准设计,因此“岛”级航母也成为了帝国海军航母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承上启下的一种先进航母了。
当然,初始设计仍然需要改进,比如斜角甲板与航母中轴线的夹角,最初只有5度,后来先是扩大到了8度,然后是11度,最后确定13度最为合适。还有四部弹射器的安装方式,舰尾阻拦索的设置位置,这些都改进了不少。而在所有的改进中,最明显的就是升降机的位置与数量。最初的设计中,仍然采用两部升降机,而且都在中轴线上,而且设计的是全封闭式机库(后来才改为半封闭式机库),可是在模型实验中,很快就暴露出设在中轴线上的升降机将严重影响到航母的航空出勤效率,影响了飞行甲板的利用效率。最后,工程师大胆借鉴了美国“埃塞克斯”的经验,将位于后部的升降机移到了航母舰岛的后方,可同时仍然保留了舰岛左侧的前部升降机。可这个设计仍然有问题,这部升降机的位置必然会影响到飞机起飞作业。最后,这部升降机被移动到了航母舰岛的前面。可工程师很快就发现,两部升降机都在右舷的话,那么设在左部斜角甲板上的弹射器的效率就会降低很多。最终的设计是,在舰岛前后各设一部升降机,同时在航母左舷的后面设第三部升降机。这样一来,航母就有了三部侧舷升降机,同时机库也成为了半封闭式。
设计完成之后,江南造船厂首先制造了一具十分之一的木制模型,在进行模型测试的时候,还对航母飞行甲板的利用率进行了测算,而得出的结果让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很是满意,甚至让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忽略掉了航母仍然只有120架的载机数量,原因是,四部弹射器的利用效率非常高,其载机的出动率是“湖”级的1。5倍到1。8倍之间。这样一来,就算只能够携带120架作战飞机,但可以一次性的放出所有的轰炸机,从而增强航母的突击能力,这就相当于让航母的单次突击能力提高了近一倍。而在航母作战中,第一次突击就将决定胜负,很少有指挥官会考虑到第二次突击的问题。
设计完成后,海军立即下了订单,26年末,江南造船厂就切割了首舰“台湾”号的第一块钢板。可问题是,在建造的时候,正好赶上帝国海军在27年开始的装备体制调整,而且当时海军的订购价格降低了很多,导致原本应该在27年底就服役的第一批四艘“岛”级航母迟迟无法服役,直到28年4月,前三艘的建造工作才完成,随即就交付海军进行海试,而由高雄造船厂建造的第四艘到7月都还没有完成栖装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