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战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二战风云-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批准这一行动的时候,楚思南考虑,也许在历史上苏军之所以会做出这样一种行动计划,也委实是出于无奈。就像现在,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航空队里,飞行员的素质虽然不及德军那么出色,但是在数量上却绝对不缺乏。成立近十年的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为全苏联培养了一大批的民间飞行员,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这些飞行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征集入伍,从而为军队提供了充足地飞行员后备力量。在这场战役中。最令楚思南无奈的,无疑就是这一点——有足够的飞行员,却没有足够的飞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派遣已经淘汰的、仅仅作为教练机使用的波…2执行任务,就成为了苏军航空部队的首选方案。
随着楚思南的一纸批复。一只夜间幽灵开始在斯大林格勒地上空翱翔,从这场战役的中期开始直到最后结束,这支完全由女飞行员组成的别具特色的夜航轰炸机编队开始在战场上活跃起来,并给进攻该地区的德军地面部队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除此之外,为了对付德军地炮击,苏军的防线作战还按照楚思南的命令做出了调整,那就是尽量将自己防线贴近德军的进攻战线。在这种命令的指导下,苏军的士兵几乎是紧贴着德军在作战,用苏军士兵开玩笑的话说,那就是“我几乎能够听到德国人放屁的声音”。而德军士兵对这一战法的形容似乎更为贴切。一名德军中尉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一段话——“如果不亲身经历,任何人都想想不到这场战役地残酷。我们地士兵几乎同俄国人纠缠在了一起。这是一场房间里的战斗,我们占领了厨房,但是还要在客厅里同敌人作战。”
这样一种战法,地确使德军的一体化进攻策略受到很大影响,他们的步兵在失去了坦克的支援之后,又失去了炮兵远程打击的支援。不过同样也是这样一种战法,将这一次战役的进行方式重新来回到了拼消耗的层面上,而兵寡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显然处在下风。
这种战法对苏德双方的官兵来说,都是一场绝对的噩梦,一场终身难忘的噩梦,一场人为制造的噩梦。在这种战法的促使下,斯大林格勒城内那个所谓的制高点——马马耶夫岗,一个占地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山丘,成为了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血岗”。苏德双方的士兵为了争夺这个制高点,进行了连续四天的激战,苏军的预备队——那支临时从斯大林格勒市民中征集的士兵,仅仅在第三天的战斗中,就有上万人永远的倒在了这片小山岗上。而德军为了夺取这片山岗,在四天的时间内覆灭了一个半师。
除了马马耶夫岗之外,在火车站、工厂等等任何地方,双方的战线都胶着在一起,在火车站的战斗中,瓦西里耶夫指挥的部队,同德军进攻部队连续进行了十三次进攻防御战,双方的士兵甚至隔着车站大门与门前的阶梯交战,仅仅十几米的距离,能够让双方的士兵看到彼此间的眼神、表情。
尽管采用了种种作战方法,但是兵力悬殊所造成的差距,仍旧无法令楚思南所指挥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彻底摆脱困境,而德军在城市中推进,也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步步扩大。
截止到五月下旬,德军已经占据了整个斯大林格勒的绝大部分城区,楚思南手中所控制的,仅仅只有临近伏尔加河的九个街区了。就在这带的区域中,他的三个集团军剩余部队被压得死死的,而在他们地身后。德军彻底实现了对伏尔加河的空中封锁,从而截断了斯大林格勒城市驻防苏军部队的几乎全部的后援。
此刻,在楚思南面前的桌子上,除了有那一份作战地图之外,还有一份各集团军指挥部递交上来的伤亡数字,那才是最令楚思南感到发愁的东西。
在一个月地防御战中,三个集团军的下属部队已经快要打光了。损失最为惨重地是巴托夫所率领的第六十六集团军,该集团军原本拥有五个师兵力。可是在一个月的战斗之后,他们已经凑不出哪怕一个整编师了,全集团军总计有四万多士兵倒在了目前由德军所占据的土地上。集团军总参谋长瓦图金同志也在指挥战斗的过程中遭遇德军狙击手的冷枪,壮烈牺牲了,作为一名将军,他也是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防御阶段战死的苏军最高将领。
同六十六集团军相比,彼特洛夫地第六十二集团军与托尔布欣的第六十四集团军的损失相对小一点。但是他们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第六十二集团军损失两个半师,第六十四集团军损失三个师。总计下来,经过一个月的战斗,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三个集团军,已经在这个城市的战场上损失了七万余人,这还不算楚思南下令征募的那些新兵,这一支所谓地预备队早已经撤销番号了。
目前,楚思南所能够动用的士兵已经不足四万人。而且这些士兵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疲兵,其中伤病数量极大。每一次巡视前线阵地的时候,楚思南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双眼血红,身上绷满纱带的伤员。当看到这些受伤却还在坚持战斗地士兵们,借助着枪支的支撑站起身来向自己行礼的时候。楚思南都感觉眼眶发热,他坚信,能够在这一场残酷的战斗中存活下来的士兵,都将是真正的、毫无畏惧的战士——苏维埃红色旗帜下奋勇前进的无畏战士。
就在楚思南为了自己的战线而忧心不已的时候,苏军最高统帅部所制定地“天王星行动”终于来开了帷幕,而距离斯大林格勒数百公里地西方,一场无比惨烈的攻城战也即将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朱可夫坐在驾驶舱的副座上,那马达轰鸣所带来的巨响丝毫不能影响他愉快的心情,现在他对自己所乘坐的这种家伙满意极了,同时。他也对自己的朋友。楚思南的眼光更加钦佩了。直升机,可以低空飞行。而且还可以在空中做停留,这样的飞行工具难道不是完美的吗?
在朱可夫专机的下方,那一望无际的平原地面上,无数行进中的苏军士兵形成一道道潮涌般前进的洪流,而在这一道道洪流中间,还夹杂着腾起漫天尘土的坦克与炮车。这支部队要去哪里?这个问题只有朱可夫一个人知道,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托尔莫辛。
托尔莫辛,这个位于顿河与其支流奇尔河交汇处的城市,如今已经成为了德军深入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左侧脖颈,只要腊破了它,那么暴露出来的,就将会是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咽喉。按照“天王星计划”的指示,朱可夫与他所指挥的顿河方面军,就是要从后方掐断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咽喉。
为了实现这一作战目的,朱可夫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指挥着他的顿时方面军西突东进,先后进攻了德军控制的托尔茨卡亚、布诺耶夫卡等等城市,以此打乱德军的视线,从而让他们摸不准自己的主要进攻目标。
如今,他感觉到自己向真正目标发起攻势的时机到了,因为此时在托尔莫辛地区驻防的敌人,只有区区一个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在朱可夫看来,所谓的罗马尼亚军团充其量就是一个雇用军团,兵员素质低、武器装备落后,而自己指挥的部队呢,第一近卫集团军、坦克第五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除此之外,还有四支配属航空队的支援,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足可以像碾死一只蚂蚁那样,将这个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碾死在车轮下。
“也不知道楚老弟的情况怎么样了,”朝飞机下方看了一眼,朱可夫默默的寻思着。“一定要坚持住啊,老哥这就要来帮你了。”
在漫漫腾起地灰尘中,朱可夫的思绪飘远了。
“那个傲慢的德国佬疯了!他肯定是疯了!”
在托尔莫辛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指挥部的总部里,身着黑色将帅服的杜米特里斯库将军挥舞着手中的一份电报,怒不可遏的咆哮道。“要援助没有,如今,就连补给也要靠边站!难道我们不是在作战吗?我们担负地可是整个左翼防线。如果我们的士兵得不到食物,我们地坦克得到不汽油。一旦俄国人从这个方向发起进攻,我们如何才能守得住防线?!谁来告诉我,谁来告诉我?!”
面对司令官的咆哮,偌大的指挥部里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说句话。其实谁都知道,自从参战以来,所有罗马尼亚的军队在德国人眼里就是后妈生后爹养的孩子,仗一点不少打。血一点不少流,但是好处却基本得不到。甚至连后勤补给也要排队去等,等德国人自己的部队充足之后,才轮到自己。
“将军,忍一忍吧,”良久之后,还是杜米特里斯库的参谋长站出来说话了,“好在地是。短期内我们的防线上还不会有大规模的战斗。那些德国人不是说了嘛,现在顿河方面的俄国人竭尽全力向伏罗西洛夫斯克方向突进,他们显然没有对我们动手的意思。”
知道自己发怒也没有什么作用,杜米特里斯库深深叹一口气,强自压下心头的怒火,然后才说道:“哎。希望如此吧,只是,只是我这几天一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觉得……”
“报告!”就在杜米特里斯库的话还没有说完地时候,指挥部门口上一个士兵的声音传过来。
“进来。”参谋长转身看了一眼,然后点点头说道。
“集群司令部来电。”士兵走进来,将手中的一份电报交给了参谋长。
“你看,也许我们的补给问题已经解决了。”参谋长笑着说了一声,这才接过电报,草草的看了一眼。
很快。他的目光便凝结在了这份电报上。旁边地人甚至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瞳孔正在看电报的那一瞬间。快速的收缩,而他的脸色,也在那一瞬间变得无比苍白,看上去,就像是见了鬼一样。
看着自己这位参谋长的表情,杜米特里斯库的心顿时沉了下去,他绝不认为这份电报中所通报的内容,会跟自己部队的后勤补给有任何关系,至少,那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出什么事了?!”杜米特里斯库随口问了一声。
“敌人,俄国人来了……”参谋长含糊不清地念叨了一句,同时失魂落魄地将手中的电报递了过来。
杜米特里斯库一把将电报抓过来,然后飞快地将上面的内容看了一遍。当他看完这份电报之后,他的心不再下沉了,因为已经沉到底了。
电报上的内容只交代了一件事,那就是根据空军的侦查,俄军一支规模庞大的装甲混成部队,已经在前无声息间强渡了奇尔河,目前正在向着托尔莫辛方向迅速推进。鉴于此,集群司令部命令他的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迅速做好战斗准备,抵御俄军在这一线上所发起的攻势。魏克斯将军的命令是,必须在托尔莫辛坚守住,一步也不允许后退,三天后,德军的支援部队将会抵达。
在无意识间,杜米特里斯库的手一松,那份电报飘飘忽忽的落在了地上,他知道这份电报对于他以及他的部队来说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德军从来不对他交代实情,按照杜米特里斯库的说法,那就是如果德国人说自己要对付的是一个俄军师,那么,在他的前面就肯定有三个俄军师在严阵以待。而今,按这份电报上所说的,有一支规模庞大的俄军装甲混成部队在逼近,那这支俄军部队庞大到了什么程度,杜米特里斯库简直就无法想象了。
装甲混成部队,那就是说有步兵配合下的坦克、炮兵联合作战部队了,而自己呢,自己的手中有什么?貌似只有装备大量不足,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杂牌军。自己也有坦克,但是汽油严重不足,一旦开战,估计那些油料连半天也坚持不住。自己同样有火炮,但是弹药不足,说可怜一点,恐怕连一次大规模炮击都支撑不住。这样的部队,如何去应付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将军,我们该怎么办?”参谋长在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他面色紧张的问道。
“还能怎么办?去准备战斗吧。”杜米特里斯库叹口气说道,“到时候看看情况再说吧,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做一支不战而降的败兵吧?”

第十七章 战役反攻的到来

托尔莫辛城外的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第二十五步兵师的主防御阵地上,帕姆费尔站在一道堑壕的坡顶上,通过手中望远镜仔细的搜索着前方的那片广袤的顿河河区平原,作为第二十五步兵师的师长,他此时的心情相当沉重。
刚刚接到从集团军指挥部发来的消息,大批的俄国军队正从正面朝他所指挥的防线直扑过来,而且在这支俄国人的军队中,还夹杂有大量的骑兵、坦克、炮兵。毫无疑问,这是一支配备完整的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如何不问可知。
再看看自己防线上的这些士兵,作为响应安东尼斯库总理的号召而募集起来的一支军队,帕姆费尔所带领的第二十五步兵师士兵,大都来自瑟拉白地区,而这一地区在罗马尼亚本来就属于一个穷地方,大多数人都在为生计整日奔忙。正因为如此,当战争爆发之后,这一地区才有如此多的年轻人参军,不为别的,就为了领取国家发给的那些军饷。而在参军之后,由于后勤补给的不通畅,再加上战斗压力的逐日增大,部队中的一大批士兵都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状况,再加上武器装备的落后等等因素,现在部队中的军心相当不稳。
如果这些内在的原因是帕姆费尔所担心的一些因素之外,那么,从国内传来的消息以及这些消息带给部队的影响,则更令他坐立不安。据日前国内妻子来信所说,国内的共产党游击队已经成了气候。在瑟拉白,共产党游击队汇编而成地两支“罗马尼亚民族解放军”在其指挥官齐奥塞斯库的指挥下,建立起了大片的根据地,并连续三次击溃了前去围剿的政府军。在那里,共产党游击队实行了土地改革,同时号召所有参加法西斯军队的士兵回国。
这一段时间以来,不止在帕姆费尔的第二十五师。整个第三集团军中,都开始有一种消极的、厌战地情绪在蔓延。如果不是这里离国内路途遥远,而且担心俄国人游击队的袭击,帕姆费尔相信自己地士兵恐怕早就逃光了。
俄国人的来势汹汹与自己部队的士气低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帕姆费尔感到非常困惑,这一场仗应该怎么打?有胜利的希望吗?说实话,他没有半点把握。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帕姆费尔开始打量自己面前的一方阵地。总阵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