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的小农民-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刚属于热的体质,摘点晒干泡茶喝吧,祛毒散火呢,比市场上卖的强多啦。

忙活了半天,看着手里拎着的袋子,抬头看看明晃晃的太阳,捶捶酸痛的腰腿,孙刚再回头瞧瞧自己扫『荡』过的战场,呵呵,大概辣手摧花指的就是这样的吧。

将一部分准备晒干泡茶喝;一部分用晒干做枕心,可以起到明目醒脑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摘了野菊花,一整天孙刚的手都留有野菊花的清香味,他还是非常喜欢这种味道的。

171。野菊花茶和枕头

村子道路的两边,一直到渠埂上、沟坡上、田地头,好像全都长满了野菊花。细密的橙黄『色』的花朵,在秋天里的微风中轻摇着,还有并不太多的蜜蜂在花间轻悠的采着花蜜。

每年深秋时节,野菊花在万物肃杀的刹那,攻陷所有的沟沟坎坎;野菊花开放在山坡呆板停滞的面庞上,装点摇曳生命的多姿;深秋的寂寞被遍地的金『色』点燃,释放生命的内涵。

这个时候,万物萧瑟,世界仿佛是疲惫了,都失去了春日的可爱、夏日的活力。

野菊花不像花园里种的菊花那么大,那么雍容,太阳花似的形状,只是没有太阳花那么亮。

野菊花的花瓣是细长细长的,花朵很单薄,如果单独长在一个地方,自然是很不显眼的。然而野菊花一般都是一簇簇地生长,单薄的花朵挤在一块,甚是热闹,甚是亮眼。

不论是草或者是花,但凡带了一个野字,不仅仅是适应能力的超强和对生长环境的不甚讲究,更重要的是它们那异常平易的个『性』,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培养出了与人结交的能力。野草,野花,还有普通人家的孩子们,都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

孙刚对野菊花再熟悉不过了,包括是从上一年的干枯草丛中发出嫩芽,长出互生的叶片,再起出新莛,一直到再开出浅黄的小花,极似某一些人群,透『露』着低调的风格,一点儿也不事张扬。

野菊花的植株和花朵都有着明显的苦辛味道,即使是那些嫩叶,牛羊也不会轻易去张口品尝的呢。到冬天的时候,那些已经变干了的野菊花茎叶可以割了当柴烧的,在噼噼叭叭的燃烧过程中,会散发出苦中带香的氛围。成了一种最终的物化状态的转换。

孙刚采野菊花的时候,开始是一朵一朵的用剪子剪下来,后来嫌这样太慢,抓住几朵,直接用手往下捋。自然里面会有不少烂花、花蒂、花梗、叶片、碎片及其它杂质。

因为野生山菊花太难摘了,花太小啦,这么小的花,一朵一朵的摘,太艰巨的工程了。孙刚真的不相信,市场上超市『药』店的是野生菊花。试想下,现在人工费多贵了,要是去山边找野菊花,再一朵一朵摘,成本有多高。

回家后,就把这些杂质一一剔除,还有把花骨朵和花分开,这都是细活,只有慢慢来,急不得。

收拾干净后。就把菊花摊开,不能堆放到一起,不然会发热烧坏花朵。

将剔干净的野菊花在晒单上薄薄的摊上一层,用来做茶叶的就只晒半天。减少花朵的水分,晒到花朵发蔫。这样一来蒸花时容易蒸透,蒸后易于干燥。用来塞枕头芯的就直接晒到干透。

蒸花前先将锅中水烧开,蒸花时,首先将晾晒后的花朵松散地摊放在蒸笼里,不能过厚。然后开始大火蒸,蒸花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蒸花时间过长,花过熟,成湿腐状。都烂成一团糟,不易干燥,而且会使花『色』成死『色』。时间过短,花未蒸熟。干燥后易成黄褐『色』,滋味过于浓烈,影响茶叶的口感和质量。

因此,蒸花时间以刚出笼时花朵呈不贴状也不呈湿腐状为宜。蒸花时锅内要保持一定水分,不宜过多亦不宜过少,水过多,沸水易溅着花,使花成汤花。质量不佳;水过少,蒸花不足。蒸花时间长,花『色』差。因此要及时添水,保持锅中水位。蒸花时,还应保持火力均匀,使笼内温度恒定。

将蒸好的花朵置于清洗干净的晒单上,至6成—7成干时轻轻翻动一次,然后晒至全干。花未干透时,切忌用手捏、叠压,以免影响茶叶的形状和质量。

经过挑选、蒸花、晒制后的菊花朵大小均匀、完整、花『色』鲜艳,气味清鲜,滋味微苦带甘,无杂质。

野菊花外形独特,『色』泽金黄,滋味甘醇,香高持久,饮用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益肝明目,宁心安神,降压减肥等功效,是四季兼宜的饮品,更是炎热夏季防暑降温、清热解毒的理想饮料。

晒好之后,孙刚就迫不及待的冲了一杯,茶汤微黄,闻着沁人肺腑的清香,收获来至自然,出于自己的勤劳,不由自主地滋生出一种满足与喜悦。

轻轻啜了一口,味道微苦,随后苦尽甘来,一股淡淡的甘甜从舌齿间窜入心田。

特别是冲泡了几次后的野菊花,入口甘甜齿间留香。原来,野菊花茶也如岁月一样需要一点一点地沉淀,才会留下美好与芬芳。

孙妈去街上扯了几尺棉布,棉布最好是那种老棉布,颜『色』看上去是稍黄的,像米『色』一样,看上去旧旧的颜『色』。

然后缝制了几个枕芯,长方形的,然后把晒干的野菊花往里面塞。

塞满后,再缝上口子,套上枕套,就万事大吉了。孙妈做了好几个,野菊花孙刚也去采摘了好几次,总算凑够了几个枕芯,孙刚给赵涵送去了三个。

而且菊花枕最怕受『潮』了,要是天气好,要经常拿出来暴晒,免得里面的野菊花受『潮』腐烂。

常用菊花枕的人,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饱满。此枕养阴清热,对于缓解肝阴不足、肝火上炎而致的目赤肿痛、干涩羞明、视物不清、咽喉肿痛等症,均有良好疗效。可预防失眠,高血压,长期熬夜的人士必备。

那天晚上,孙刚早早地躺到了床上,将头轻轻地放到野菊花枕头上,顿时,一股原始的、纯净的、清新的花香沁进心田。

枕着妈妈缝制的野菊花枕头孙刚不忍睡去,仿佛间孙刚好像走进了一片森林,那种纯净的气息洗涤了心脾,野菊花特有的芬芳温暖了他的全身。

孙刚小时候枕过绿豆壳装的枕头,后来棉花枕头,破布衣服塞成的枕头,枕过太空棉装的枕头,枕过蚕丝装的枕头,也在大小商场见过各式各样的花花绿绿的枕头。孙刚还是觉得菊花枕头最舒适,芳香,绚丽,『迷』人。

“菊花黄,遍地香,打下菊花来充仓。菊花酒,香醇长,菊花枕头好清凉”

172。烤红薯

172。烤红薯

山上是连绵的树林,田野上是一丘丘收割后的水田,平坦的河水逶迤而去,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水田被镰刀一收而净,禾根整齐,如同年轻人的平头,俊俏潇洒

天空金黄,大地上的植物也都呈现出金黄的质地,让人想起了梵高的画,绚丽,明亮,过目不忘

割完稻谷的旱田里,成了鸟雀、田鼠以及孩子们的乐园

天高云淡,成群的鸟在稻田上空低旋,它们时飞时落,啄食着水田里尚未收净的谷穗

班鸠、鹌鹑等一些肥大的鸟在稻田里穿梭走动,细细的红脚丫往往让孩子们的弹弓跃跃欲试

无知的鸟儿们被撵得东飞西窜,但它们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到的,孩子们跑得再快也快不过鸟的翅膀,多的时候像一场鸟儿与孩子们的比赛

孩子们时常在荒野、村口玩些小游戏,最常见的就是躲猫猫,也就是捉迷藏

捉迷藏是童年时不可或缺的一项游戏也许所有人童年的游戏都是从捉迷藏开始的

因为这种游戏即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不分场所,不限,甚至不分男女老少,人多人少,都无关紧要因此,放学后,星期天,饭前饭后,甚至早上晚上,只要有空闲,就纠集几个小伙伴无所顾忌地玩起来

玩法分几种,有时一个人藏大家找,有时大家藏一个人找,还可以分成组互相找玩起来是要有输赢的,多采取体罚的方式,弹脑瓜崩、刮鼻子

赢者兴高采烈,洋洋得意,旁观者则在一旁手舞足蹈,大声起哄输者自然是威风扫地,很没面子

为了保住颜面而又享受游戏的快乐,双方颇需费一番脑筋藏的要挖空心思,奇思妙想,出人意料;找的要缜密思维,揣摩心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于是热闹开始了:室内的粮仓、衣柜、房梁上、水缸里,室外则草垛里、地窖里、房顶上、大树上,还有鸡架、狗窝、猪圈都可能成为藏身之所,真是无所不到其极

看着孩子们玩的正高兴,孙刚想起了他小时候玩捉迷藏遇到一件趣事

那时候也就七八岁,还属于傻大胆,也不害怕的年龄放学后,还没到家,就和一帮伙伴们在村口捉迷藏,孙刚趁人没注意,躲到了两个坟包子中间的草窝里

长了,没人找到,他竟在锅里睡着了后来游戏结束了,伙伴们都回家去了

吃饭的时候,孙爸孙妈满村的喊啊,找啊,孙妈还找到几个小伙伴家里,挨家挨户的问你看见我家刚娃了吗?”不跳字

最后还是孙刚饿醒了,天都黑了,周围一片寂静,慌的赶紧往家跑

回到家后,看到孙妈眼睛红红的,正在哭,孙刚还没来得及问回事,就被孙爸拉到一边“噼里啪啦”一顿胖揍

那时候还小,确实是傻大胆,后来长大了点儿,听过各种鬼故事后,就没再敢往坟包边上凑了

童年的时候,小孩子们大多淘气的很,疯疯癫癫,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因此玩起来常常闹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本人则是蓬头垢面,狼狈不堪

至于蹭破皮肉,刮烂衣服是家常便饭为此也常常受到大人的责骂,严重时闯了祸还要挨打

尽管如此,受游戏本身神秘性和刺激性的诱惑,兴趣仍然不减,便屡教不改起来,弄得大人们也很头疼

想到这时,孙刚会心一笑这些事情转眼间已将近二十年了,但至今想起来仍记忆犹,每每回味起当时的情景,心里便由发一种调皮的惬意

“小刚叔,小刚叔”孙刚正想的入迷,被一阵阵叫声惊醒,鼻涕娃在远处喊道

“喊啥啊,熊孩子”孙刚看这家伙正撅着屁股在地上摸索着

“小刚叔,烧烧红薯”鼻涕娃一,鼻孔下就挂着两根“粉条”,随着嘴一撅一撅,就一吸溜一吸溜的

孙刚凑近一看,这家伙不在哪扒的几个红薯,现在正是红薯快要成熟的季节,估计是他们不一定在哪一块地弄的

“就你一个人?”孙刚奇怪极了,一般这种事都是一大群啊,至少也是三五个啊

“他他们捡柴火去了”

果不其然,不远处的林子里,山坡上,几个小家伙正撅着屁股哈拉柴火呢

偷红薯,在农村生活的孩子几乎都干过

深秋季节,地里的红薯都差不多熟了,孙刚这些馋猫放了学就去谁家的红薯地里起大包了,如果谁家地里的红薯秧下面起了大大的土包,嗯,有戏

于是孙刚和村子里几个小伙伴便会在放学后一同前往,观察到四下无人,一个人趴着望风,孙刚记得望风的人选常常是周强,因为在这一群伙伴中,他的剩下的便猫下腰,开始扒红薯,红薯秧是不能蓐的,偷走了下面的大红薯,红薯秧和小红薯还可以继续长,要是不把秧弄掉,红薯秧死了,那是准会被大人们骂的

经过多年的“斗争”经验,那时他们就挺狡猾,已“消灭罪证”了

等孙刚他们小包、裤兜都有塞满了,望风的人便小声呼叫一声,“人来了”大伙就呼呼拉拉钻进草丛里,躲进树林深处,找个地方准备烧红薯

那时,孙刚的学习不,也很会玩,在小伙伴中威信很高,大家总听他安排

他审查地形,找到较高的地势放下红薯,便用小铲划一个圈,说就在这里

于是一帮人便像听到命令一样放下红薯四处找干树枝干树叶,要不然再偷谁家的一捆干柴——在孙刚的印象里,他们是不主张偷人家的干柴的,一是伙伴们中间老有人憋不住嘴泄密,二是觉得还找来的最痛快

当他们再次聚拢来时,柴禾便高高地堆在一起了,孙刚已红挖好了红薯窑,这种烧红薯的窑多是长方形,一二尺长,深深的,以便可以填进多的柴禾

一头洞开好让他们撅着屁股去烧火,那一头是一个尾巴样的烟沟,以便像烟囱一样排烟

现在想起来,那时设计的还挺科学的

窑挖好后便是码放红薯,红薯多是长块形,所以就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溜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

这时就用家里捎来的火柴把火点着,一会儿火就熊熊燃烧——伙伴们便又各自又去找柴火

回头看看红薯窑熊熊的火焰,心里甭提那个美呀,拾起柴火就有劲了

等红薯烤的差不多了,变成了黑黑的一排,便是最后一道工序:把红薯捂在热火坑里,把窑踩塌,埋上些干土,伙伴们那时的“专业术语”叫焖窑

这时候孙刚他们便一个个快活地钻到树上开心地玩起来等到日将落山,大家玩够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

孙刚便会大叫:扒窑大伙便兴奋地从树上跳下来,从热灰中扒出已烧好的红薯,哈哈,喷香喷香,那个滋味真是叫美,直吃得他们个个滚瓜肚圆再互相看看,个个嘴上,手上满是黑黑的灰回到家,这黑乎乎的嘴脸,身上脏兮兮的,又免不了爸妈一顿臭骂

哎,管他呢,谁叫这烧红薯这么好吃呢?

孙刚站了一会儿,就见到这些熊孩子们一人抱着一小捆干树枝

“小刚叔”

“小刚叔”

一人孩子们就围着孙刚亲热的叫着,他们很崇拜孙刚,村子里一直有孙刚的传“孩子王”

“你们偷谁家的红薯?”孙刚问道

“我家的,是我家的”稍微大一点儿,这一群领头的孩子汪远赶紧答道

“我们不是扒小刚叔的吗?”不跳字鼻涕娃一脸疑惑的小声说道

“你憋住”汪远狠狠的瞪了鼻涕娃一眼

孙刚明白了,感情这群小家伙是去他家红薯地里打的秋风啊

“想扒就扒,别弄坏了秧子”孙刚也不在乎这几个红薯,他们也吃不了多少,只是好玩罢了

最后,孙刚没有参与他们的“活动”,顺着小路走到了稻场边

稻场里,小孩子们围着大人们坐在谷地里用金黄的谷杆编织草帽、草墩在农村,那是一件再有趣不过的活儿了,草帽大都是编来玩的,主要由孩子们完成,也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