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的小农民-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妈其实在女儿在和孙刚谈恋爱的时候,心中并不满意,顾虑会有很多,害怕女儿出嫁后,吃不了苦。

“我们就她这么一个女儿,从小一直惯到大(惯是宠爱的意思)。以后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还请你们多多包涵。”赵爸知道女儿没有孙爸孙妈说的那么好。

“是啊,我们很放心,孙刚这孩子的事情,我们几乎都已经知道了,宅心仁厚,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相信他以后不但会孝顺懂事,更相信他能够带给小涵幸福快乐。”赵妈道。

“我敢对她不好么”孙刚小声嘟囔着。

“嘻嘻”赵涵在孙刚旁边听到了他小声的自言自语。

“叔叔阿姨,你们聊,我去做午饭。”孙刚赶紧离开是非之地。

“我去给他帮忙烧火。”赵涵也坐不住了。

“我去烧锅吧,你陪你爸妈聊会天。”孙妈不好意思当着赵涵父母的面让她干活。

“没事儿,你就让她去吧。”赵妈赶紧拉着孙妈。

“这孩子在家啥都不干,让她多劳动劳动。”赵爸了解女儿,以前在家真是啥都不干,自从在孙刚家呆了几次,回家后还知道帮她妈妈刷刷碗、扫扫地什么的。

孙刚在厨房忙乎,一会儿诱人的香味飘出来,赵涵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好香啊!”。

孙刚使出了浑身解数,张罗出一大桌子好菜,能拿得出手的材料全部预备上了。

能够把好吃的东西与他们共享,孙刚觉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全然是『色』、香、味俱全,不过自己看了特别的有成就感。

翠绿的凉拌野菜,雪白的豆腐,焦黄的煎鱼,『色』彩诱人。鲜香四溢的竹荪鸭汤。酸剌菜炒肉、腌婆婆丁、香菇炖小鸡哪一道菜都是孙刚的精心制作。哪一道菜都凝聚着他的拳拳之意。

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忙乎,烟熏火燎,孙刚已经汗流浃背。

不过看到大家津津有味的吃着,孙刚感到了极大的满足。

“孙刚厨艺果然不错,听我家赵涵说过好几次,没想到真好吃。”赵妈对孙刚的手艺赞不绝口,“鱼煎的外焦里嫩,鸡子炖的汁浓醇香,野菜清爽可口,鸭汤煲的鲜香十足”

孙刚听了微微有些得意,赶忙谦虚道,“阿姨,也没那么好,你喜欢吃就行。”

“那是,我还能骗你啊。”赵涵与有荣焉,得意的样子好像这菜是她做的一样。

“这鸡子炖的真香,比酒店里的大厨还好。”赵爸夹块儿鸡肉往嘴里送,由衷地称赞道。

“来,来,多吃点儿菜。”孙爸让着大家夹菜。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孙刚端上几倍清茶,继续收拾饭桌上的残局——刷碗,今天给赵爸赵妈留下一个勤劳能干的好印象。

“孙刚这孩子真不错,孙老哥,你们怎么教育的啊。”赵爸也很羡慕,看着孙刚忙前忙后的样子,赵爸赵妈也很高兴,毕竟女儿啥都不会做,有孙刚在,相信她吃不了什么苦。

“呵呵,还好啦,他们兄弟俩很懂事,小时候就开始学做饭了,家里农活忙的时候,我和刚娃他妈回来就能吃现成的了。”在两个孩子的教育上,孙爸孙妈做的很好。

102。赵爸赵妈去赶会更求订阅)

吃过午饭后,孙刚和赵涵陪着她爸爸妈妈上街赶会。

“好热闹啊,人真不少。”赵妈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感叹道。

“阿姨,这比以前少多了,这几年赶会的人越来越少了。”孙刚解释道。'。。||'

“嗯,现在买东西都方便了,到处都是超市,真正在会上买东西的人不多,估计都是凑热闹的。”赵爸是县里负责经济方面的工作,对这方面肯定有过研究。

“是的,主要这是个传统,就慢慢保留下来了,真正对赶会有兴趣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现在年轻人的娱乐活动比较多,老人在会场上能看看戏,小孩子能吃很多平时见不到的美食。

一行人在街上慢慢的逛着,路上遇到几个熟人,孙刚都点头打招呼,别人看着孙刚陪着的人,就知道是他未来丈人和丈母娘,所以也就没有去打扰。

对于赵爸赵妈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马戏、杂耍之类的都不怎么感兴趣。唯一感兴趣的项目———那就是看戏。

乡村的老人们不仅自己、家人要看戏,还要通知亲戚朋友,告诉他们要过会了,唱得是什么地方的戏,请他们到时来观看。

镇上村民的外地亲朋好友都会携带礼物来赶会。礼物也是有讲究的,以前都是带一篮子油馍(即油条)、者麻花或者麻页(把面摊成正方形,中间用刀划开,形成栅栏状,用油炸),在篮子里还要放上刚发芽的柳枝,来串亲戚,那时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家做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改成一箱箱的点心之类的,个人还是很怀念小时候家里为了赶会炸油条的感觉。

主人还要准备好酒好菜,把家里珍藏的好东西统统拿出来,让亲朋好友品尝。刚吃完饭就急不可耐地搬一把椅子,台下静坐,就等着大锣开响。

孙刚带着他们去街南头的戏台子,粗一瞄,清一『色』老头老太太,很少觅见青壮年的身影。

年轻人是吃喝重要,在家里摆开酒宴,猜拳行令,捎带说说知心话,平时难得一聚。但对于稍上些年纪的人来说,看戏就是重中之重了。

其实老人们在台下也不全为着看戏,你想呀每年镇上赶会都有唱戏的,他们都会放下一切前去观看,对什么戏中什么唱词早已铭记与心,他们低着头,一听就知道是谁出来了。

老人们也有着他们的乐趣———在台下寻找熟悉的身影。看到了就会高兴地邀请同坐,边聊着日常琐事———谁家的儿子娶妻了,几月前才办的喜事;谁家的女儿出嫁了,添了一个外孙,兴致勃勃。当然也会说到最近谁谁谁又过世了,不久前还和他在一起唠嗑来着,感叹一番。

突然一声“他唱得不对,应该是这样唱的”。即使正津津乐道的在一起聊着,台上某一个的唱词错误也逃不过他们敏锐的耳朵。他们还会彼此交换一下对某某角『色』的看法,谁的嗓子好、唱得好,谁的动作到位,谁的“三花”表演『逼』真滑稽,那个“黑脸”不如另一个剧团的演员,就是对于那个“小生”的走调,也只是宽宏大量地开怀一笑。

几人来到戏台下的时候,台上《对花枪》唱的正热闹。

老人们最喜欢看的戏剧是豫剧,《打金枝》、《樊梨花》、《穆桂英挂帅》、《对花枪》,至今耳熟能详,还能哼唱几句。最喜欢豫剧的伴奏,或大气磅礴,或哀怨婉约,或铿锵有力。

“叔叔,阿姨,你们先站这儿等会儿,我去大伯家搬几个凳子。”看戏一般都是自备凳子,孙刚来的时候没带,总不能让两位站着看戏吧。

“不用啦,我们只是感受一下气氛,这些都看过的。”赵爸拦住孙刚。

孙刚和赵涵对这个是完全不感兴趣,也是的,在戏台下除了老人和小孩(小孩一般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来的),小孩子看戏就是图个热闹,根本听不懂,年轻人孙刚还真没看见几个。

赵爸赵妈看的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跟着台上的演员一起哼唱两句。

站在那看了一会儿后,一行人起身离开继续“逛”。

一路走来,赵涵被小吃街的一个凉粉摊点吸引住了。只见摊位上摆放着一坨直径约六、七十公分的大凉粉。摊点上围坐着不少食客,摊主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少『妇』,正忙着招呼食客,听口音应是陕西人。

和人攀谈中,得知她姓李,来自陕西宝鸡,平时她和丈夫经常外出参加各类“节会”,孩子只能由家里老人照看。夫妻俩经营着宝鸡风味小吃,有布罗面皮、凉粉、醋粉等,现做现卖,走到哪里便吃住在摊点上,用自家的汽车拉着锅碗瓢盆走南闯北,是地地道道的赶会“专业户”。

“叔叔,阿姨,你们要不吃一碗凉粉?”孙刚问了下赵爸赵妈。

“不用了,你和小涵吃吧。”赵妈对这些没多大兴趣。

“老板,来一碗凉粉,少辣多醋。”孙刚给赵涵叫了一碗。

这家的凉粉属于清香型的,口感比较爽滑。

又逛了一会儿后,赵妈说累了,几人就回到孙刚家里。

坐在家里聊了一会,赵爸赵妈提出要回家,孙刚和爸妈劝了几次,赵爸明天还有事情,所以孙刚只好送他们回去。

“孙老哥,孙刚和小涵的事情呢,看他们俩的,如果没什么问题呢,到时候找个时间把事情办了,怎么样?”虽然赵爸赵妈是来玩儿的,但是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一般是要有个说法。

“行,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做父母的现在左右不了孩子们。”孙爸也觉得今天有点儿仓促。

“那就这么说定了,找个时间你和嫂子一起去我家,”赵爸说道,“孙刚,有空带你爸妈来我家玩儿。”

“一定,一定。”

孙刚开车送赵爸赵妈回家了,赵涵还打算玩几天,赵爸赵妈也只好由着她,反正她在单位已经请了好几天假。

103。偶遇同学更求订阅)

交流会最后几日的街上越发热闹了,乡亲们十里八乡平日难得一聚的远路亲戚也被捎言带信的请了来。

赶会在家乡就是一种为人际交流提供平台的形式,对春天喜爱、渴望、敬仰的表现。经历了满目萧条的冬天后,当看到第一抹绿『色』萌发,人民都期盼着生活的富裕、农田的丰收。

交流会已经结束,让人回味无穷,透着泥土的芳香。是乡里乡亲、亲朋好友沟通团聚的纽带,是农村物资交流的桥梁,是农村文化精神食粮的最好体现。'。。||'

现在随着温度一天比一天升高,水池中地黄鳝也开始活跃起来,不少都在水沟中伸着脑袋,甚至有几个还趴在湿漉漉地草丛里,听到脚步声这些黄鳝都一个个“沙沙”地往水里钻。

这天天一亮,孙刚就要将鸭子群放出来到堰塘里。

刚好站在堰塘边上的孙刚,突然看到几只翅膀完全张开的野鸭,从几十米高处猛地“空降”到鸭群中,把水面上的鸭子给吓得四下逃窜。

或许是因为发现“入侵者”其貌不扬,几只老公鸭子胆子大了,冲过去啄它们,维护整个鸭群的安全。

但没多久,不知道怎么回事,鸭群就愉快地接纳了这几位“新成员”。

也不知道上次那几只野鸭子是怎么合群的,受没受到鸭群的攻击孙刚就不知道了。

头几天,野鸭只是白天和鸭群一起戏水、觅食,到后来,傍晚时分它会跟着鸭群回家,但不敢进入圈内。

孙刚灵机一动,将鸭群赶出来“逗引”一番,最后终于将野鸭勾进了圈内。

从那天起,这几只野鸭就正式成为鸭群的一员了。

这只野鸭体型比普通鸭子大些,全身麻黑『色』,大约五六斤重。

有趣的是,它回圈的时候走路速度很慢、摆动幅度也大,因此时常落在后面,但掉队远了它就展开翅膀飞上前去。

孙爸想打野鸭的主意,想弄一两只来吃了,但孙刚坚决反对:“现在想都别想”

现在鸭群里有野鸭子大大小小快20只了,慢慢形成规模了。堰塘里经过空间水的滋养,水草茂盛,浮游生物也很充沛,小鱼小虾也不少,所以对鸭子来说,这是个理想的觅食地。

这几只野鸭子不仅说明堰塘里的水质好,也说明堰塘周边的环境质量提高了,适宜野鸭生存。

“刚娃,去你大伯那儿拿点西瓜子,”孙爸对儿子交代着。

“拿那干嘛啊?”孙刚一时没反应过来。

“你去年不是说想种个几分地西瓜吗,留了几分沙土地。”

“哦,好,我马上去。”孙刚开车去了镇上。

“刚娃,来干啥了?”在大伯门市上,有几个客人在买种子。

“大伯,我爸爸说拿点儿西瓜子,想种西瓜。”孙刚说道,“我大哥呢,怎么就你一个人在忙活呢?”

“他去『毛』孩姥爷那去了,”孙刚看着大伯这会儿正忙,就在一旁坐下。

等客人都走以后,孙刚大伯说:“刚娃,不用弄西瓜子,你大姑今年育西瓜苗了,有多的,上回我见她在街上卖来着,你去她家里拿点儿,省事儿了。”

“也好,这样还方便了。”

孙刚从大伯家里出来不久,一个看起来比较眼熟的女孩正从对面过来,脸上忽然就『露』出惊喜的表情,快步走上来,那女孩没头没脑的对他问了这么一句,“小胖?”尾音上扬,表示一种不确定。

她是谁?孙刚闻言一震,这可是他小学时候的绰号,那个时候孙刚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

那女孩见了他这幅神情,再不迟疑,走过来就在孙刚的肩头上重重的拍了一下,并摘下脸上的墨镜说道,“小胖,怎么78年没见就不认识我了?”

对方摘下墨镜,孙刚立刻认出这个女孩。

“原来真的是你,好久没见了。”孙刚反应过来,“这些年你到哪里去了,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啊?”

她叫张岚,是孙刚小学和高中时期的同学。

张岚的妈妈是孙刚小学的老师,爸爸和孙刚的爸爸是战友,所以小时候关系一直很好。

在高一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年龄。孙刚隔了初中三年再次见到她,发现当年的小妮子,真是女大十八变,变的漂亮了。所以孙刚就暗恋她了,因为太熟,也没敢张口表白。

八年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见面。

两人聊着聊着,话题又转到了张岚身上。

“你跟那个杜晓伟怎么样了?”高中的时候她有个男朋友叫杜晓伟。说起高中时候的事情,孙刚觉得仿佛隔了很多年。

“早散了,高中毕业后没多久就拜拜了。”张岚笑着反问道:“你呢?现在结婚了吗?”

“没呢,不过现在有女朋友了。”孙刚笑了笑,“对了,你现在怎么在这儿?”

她家在初中的时候就搬到县城去了,而且自从高中毕业后,孙刚就再也没见过她了。

“好久没回来了,来看看外婆。”她外婆还住在这个镇上。

“那你现在在做什么?”孙刚问道。

“在省城一家银行里上班,这不老家有交流会,回来看看,顺便看看外婆。”张岚反问道,“你呢?”

“我啊,去年春天从深圳回来,就一直呆在家里,养养鱼、种种地。”

“那挺好的啊,家里比在外面自在”张岚是那种感『性』的人。

“现在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