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我妈做的,咱这原材料好,没污染,鸡鸭没喂成品饲料,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味道肯定很好了。”他抬起头看着笑容满面的妈妈,考虑一下是不是真开一个农家乐。他们村子交通比较方便,就是可以观赏的景点少了点儿。搞成原滋原味的乡村游也未尝不是好办法。等忙过这段时间好好考虑一下。
饭后,经过一番艰苦的讨价还价,土鸡每斤14块,鸭子每斤18块。(去年春节胖子回老家,在街上买的土鸡、鸭子就是这个价格。好贵!)
950只土鸡,450只鸭子,每只鸡鸭都有5-6斤重,给孙刚带来近十万的收入。留下那几十只是送人的。
这让忙了一上午的孙爸孙妈吸了一口凉气,这养了几个月就卖了将近十万。吃惊之余,还是高兴。毕竟儿子有出息赚钱了,做父母的哪有不开心的。孙妈妈过后几天一直笑容满面。
收好钱之后,把鸡鸭装笼抬上车。据刘磊说这批货准备卖到南方去。广东人爱吃白斩鸡、鸭,这种不需要调味料的菜肴,才需要孙刚养出来的鸡鸭,没有腥膻之气。
“刚娃,在家呢。”刘磊他们刚走,村长周贵兵上门了。
“贵兵叔,来坐。”孙刚赶紧递上一支烟,倒茶。
“刚娃,来找你问点事。”周贵兵赶忙说明来意。
原来乡亲们听说孙刚养鸡鸭发了财,也想在自家院子里养点鸡子,托村长来向孙刚取取经。
事实再次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到一天时间,全村人人都知道孙刚赚了大钱。
“贵兵叔啊,我养的鸡鸭都是散养的,而且不喂饲料,用陈粮食、青草、菜叶子当饲料。”孙刚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吃绿色食品,就是没有农药化肥污染的粮食、蔬菜。”
“这样啊,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产量跟不上啊。”周贵兵也是老一辈种田老手。对新兴种田模式是一窍不通。
“所以这样的东西才贵啊”
“刚娃,村里的人找我商量,你能不能给分点鸡仔啊,大家想在自家院子里养点鸡子。不费什么事儿嘛。”
“贵兵叔,这个没问题,我订的家禽苗明天送来,我让刘老板多送点来。”这个事情确实一点问题也没有,顺路而已。
当着村长周贵兵的面,给育苗场刘老板通了电话,那边也没什么问题,反正都送到一个地方。打完电话,村长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孙刚虽然知道自己的模式不太适合在村里推广,但是也没有开口阻止,毕竟村里人养鸡鸭也不需要啥本钱,陈年粮食吃不完,如果真成了还能创收。村里人都不是很富裕,到时候和村长商量一下给大家找一个创收项目。
晚上孙刚开着车,装着预留的鸡鸭,给亲朋好友每家挨个送几只尝尝鲜。受到叔叔伯伯们的赞扬,夸他有头脑,能赚钱。
第二天上午,刘磊让人送来了孙刚的2000只鸡仔,800只鸭子。反正盖棚子的时候盖得很大,还有不少地方。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所以孙刚扩大了生产规模。这次孙刚准备养些下蛋鸡,现在土鸡蛋,特别是散养鸡蛋一个都卖到一块到一块五左右了。
还有乡亲们需要的几百只鸡鸭也顺便送来了。一家分了一二十只在院子里养着,压力不大。
由于喂食、喝水都是空间出品,所以这次家禽也是没有一个死苗的。这也让孙刚松了一口气。
处理完这些事情,孙刚又闲了下来。
(15号第二更,恳求支持。刚刚从邮局回来,邮寄了合同给起点。朋友弄了个书友群,群号:220775223,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进来聊聊。)
019。打秧草
清晨的美好感觉与视觉清晨旭日临窗,孙刚和往常一样起床,发现清晨是多么的美好。抬头仰望着五彩缤纷的天空以前都匆匆忙忙的起床。根本没有好好仔细看看——清晨。清晨,晨光明媚,晴空万里中飘着几朵悠闲的白云,果园里的树木杂草,正对着晨风微笑。
“刚娃,吃完饭去大田打秧草啊。”正吃着早饭孙爸爸对儿子说道。打秧草,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一般的秧草有稗草,慈姑草,芦苇等。
孙刚养鱼的那块稻田,就没什么杂草和害虫,水稻长势喜人。
“嗯,好的,我知道了,爸。”孙刚呼噜噜喝下去两大碗稀饭。
来到大田里,孙刚看到田里的秧苗一片青绿,哪有什么稗草。
“刚娃,你看,这种就是稗子。”孙爸从稻田里拔出一棵给儿子看。稗草形状似稻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主脉清楚。
稗草,它是一种极像水稻的杂草。因为其似水稻,故人们在给稻田清除杂草时,稍一不小心就会使它从眼皮下溜过。
由此可以看出稻子和稗子,外形颇为相像,一样的绿色,一样的享受着阳光,和土地的滋润,但是,它们的用途却是截然相反。一个被碾制成大米,供人们食用,给人类带来利益,为人类所歌颂,而稗子却不同,穿着一身和稻子一样的衣服,吸取着土地里本应输给稻子的养份,却不能为人类造福,它们夹杂在绿油油的稻田里,农民们头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行走在田间,这些潜藏着的坏东西,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和祸害。由于稗子的外形近似于稻子,难以区分,由此可想而知,如果农民辛勤了一季之后,只有稗子在田间昂首挺胸的生长着,人们又该是怎样的心情。
这种草在初期的时候,是和稻苗一起生长的,打秧草的时候没有把它除掉,而且它长在稻子和稻子的间隙里,很难把它除掉,它就和稻子一起争着养分,争着空间,所以就必须把它拔出来。
孙刚学着爸爸的样子,在稻田里仔细的查找。可是那些稗子把自己装扮得和稻子一样,因为不好分清,很多人不知拔出了多少不应该拔的稻子。
孙爸爸有办法,就很形象的告诉儿子,稻子和稗子在小的时候不容易分清楚,待它长得稍微大了一点的时候就好区分了。那些长毛的就是稗子,还有它的外观也是不一样的,时间长了就好分清了。
孙刚和爸爸一起埋头苦干,汗流浃背。
“爸,这有野地梨。”野地梨是孙刚家乡的叫法,也就是慈姑。
孙刚正在埋头拔草,几棵叶片着生基部,出水成剑形,叶片箭头状,上面有几朵白色的小花。
慈姑大者如杏,小者如粟。球茎扁园形,肉质较坚实,皮和肉均呈黄白色,含丰富淀粉质,稍有苦味,风味独特,有些地方也称“荸荠”为“慈姑”,比较容易混淆!
慈姑含有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钾、磷、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促进作用。更主要的是,慈姑还具有益菌消炎的作用。中医认为慈姑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所以慈姑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还能够败火消炎,辅助治疗痨伤咳喘。
孙刚想起以前妈妈做的慈姑烧肉,非常粉嫩润滑、酥脆可口,让人唇齿留香,间或有微微的苦味。
慈姑千万不要尝试用素菜去做,这主要是因为慈姑和肉菜一起做的时候会吸进一些油脂,这样能中和慈姑本身的苦涩味道。而和素菜一起做的话,慈姑也会吸收其他蔬菜自带的菜味和苦味,从而变得异常苦涩难吃。
“刚娃,现在还不是吃地梨的时候,到快割稻谷的时候才行。赶紧拔了,拔了。”慈姑大概在农历9-10月份才成熟。
“哦,好。”孙刚偷偷的把了几棵丢到空间里。
太阳越来越毒了,稍微弯下腰,就感觉热气扑面而来。
“爸,回家吧,太热了,凉快了再来干。”孙刚害怕爸爸年纪大了,就张罗着回家。
“也行,回去吧。”孙爸爸也担心儿子中暑。
回到家,孙妈妈就端着冷好的茶水,心疼的看着丈夫和儿子。
“赶紧洗洗吧,我去做饭,你俩想吃啥啊?”
“妈,吃凉面吧,太热了,没胃口。”孙刚确实很怕热。换做以前,估计早就中暑了,几年的养尊处优,身体越来越差。现在经常吃空间产的食物,喝空间水,身体也好了很多。家里用水,早就被孙刚偷偷地换成空间水了,一缸可以用两天。爸爸妈妈的身体也越来越好,本来孙爸的头发都白了一半,现在只有发根是白得,再过段时间相信会全部变黑。孙妈妈的关节炎也没有再犯了。
中午两大碗凉面,几碟子妈妈腌的山野菜,孙刚吃的淅沥呼噜的。
回到果园午休,给赵涵煲起电话粥。
挂了电话,进入空间。
空间西边是一片片的野菜,孙刚已经收了几茬了,经常拿出来打牙祭和送人。东边是一些蔬菜,现在孙刚种一些反季节蔬菜,其他蔬菜自家菜园子都有,而且孙刚也是浇过空间水的,味道比空间产的味道只差那么一点点。水塘边是几棵果树。
南边一个大木桩子,上面有一丛丛的花菇和木耳。收了一茬又一茬,都被孙刚晒干后收起来了。
把上午从稻田里拔来的几棵慈姑种在水潭靠水处。等着过段时间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地梨烧肉了。
水潭边上两只老鳖趴在那里,悠哉悠哉的。孙刚都差点忘记还有这两个存在。
几个水潭里的鱼也慢慢长大。长大一批就被孙刚偷偷的放入自家堰塘里面。
看着水潭里的鱼快活的游动,等等当孙刚视线投入中间那个大水潭,他发现了异常情况,水潭好像又增大不少。
围着水潭丈量了一圈,是变大了,原来只用三十多步,现在需要五十步了。
咦,不对,水边上的果树棵距离也变大了。
果树自然没有长腿,应该是土地也随着水潭往外延伸了。
水潭在变大,土地也在扩张,这说明空间在增大,以前没有注意到,很可能是缓缓扩展的。
原来有两间房大小,现在差不多大了两倍,水潭也跟着变大。空间边沿还是雾蒙蒙的,看不到,摸不着。
空间变大是件好事儿,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孙刚很是不解。
胡思乱想了半天,没什么头绪,一切顺其自然吧,这样也挺好。
在空间里折腾了半天,孙刚才退出来。
从空间出来,已经太阳西斜了。
捞了点杂鱼,丢到养黑鱼的沟里。一哄而过,都被抢食而空。
孙刚喂完鸡鸭,在果园里割了几把青草,又去稻田转转,喂他养在稻田里的那些鱼。
有了空间水和这些鱼儿的帮助,稻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也没有什么病虫害,杂草也早被鱼儿啃光了。
从水沟边摸了两条草鱼起来,个头不小,都有一二斤多了。
随手在空间换了两条差不多大的,拿回家让妈妈晚上做红烧鱼吃。
孙妈看儿子带回来的两条草鱼,思量着这才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就长这么大了,这养殖速度算是相当快,等水稻收获的时候,估计能有3-4斤多。这可能是田比较肥沃,里面的水草多,孙刚喂食的比较勤快的缘故。
见着孙刚逮鱼回家,孙爸笑着说:“这鱼不错,又有口福了,我去择鱼”
(16号第一更,恳求推荐、收藏支持。谢谢!)
020。施肥
生活又回归悠闲,每天这儿溜达溜达,那儿转悠转悠,拍了很多照片传给赵涵。
自从上次之后就一直没见面,只不过电话每天要打好几通,弄得孙刚话费直线上升,晚上还要在网上聊到深夜。
今天天气一改往日的烈日炎炎,有些薄薄的云彩飘散在天空之中,遮掩着太阳的照射。
“刚娃,和我一起去给棉花结肥料去。”孙爸对着正进门的儿子说道。结肥料就是施肥。
8月上中旬,棉花开花结铃历程已经过半,生育正常的棉株,中下部已结大铃8~10个,开花已至上部倒第3个果枝,棉株己经过第1次结铃高峰,进入第2次结铃高峰。棉株的开花结铃将贯穿8月一个整月,都是质量很好的铃。
进入8月份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将比7月份逐步降低,昼夜温差将逐步加大,给棉花开花结铃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天气条件。
影响8月结铃的首要因素是养分供应,因为进入8月后,棉株根系将逐步进入衰退期,加之中下部结铃消耗了大量营养,一旦速效养分供应不上,很容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上部无铃或很少结铃,这是最常见的减产原因。
在一般地力情况下,最迟要在立秋节前追施盖顶肥,要以速效氮肥为主。土壤施肥有障碍的则应进行叶面喷肥。
挑着半袋尿素,来到棉花地里。棉花地不大,就差不多半亩地。孙刚和爸爸一起开始了施肥工作。
“刚娃,你看,这些黄叶子。”孙爸爸指着棉株的下部,每株都有几片发黄的叶子。“这样是因为结铃消耗和降雨淋溶,速效钾供应很易中断的缘故。还要施钾肥以防发病和早衰。”8月也是棉田容易缺钾的时段。
“种棉花要保持株距行距,过大过小均不适宜,叶片过大过多的,影响棉田通风透光,还易造成下部烂铃,要通过整枝去掉中部3~4片大叶和无用空枝。”孙爸爸逮着机会就传授给儿子自己的种田经验。
孙刚仔细的听着,对这方面他是一点发言权也没有的。
“爸,种棉花干啥啊?”现在已经村子里很少人种棉花了。
“种棉花是为了打被套,做新被子啊。”孙爸爸说道。“你哥年底就打算结婚了,当然得多打几床新被子啊。”孙刚的哥哥孙阳,经他们四婶介绍了一个县城的女孩,谈了一年多了,已经商量好结婚的日子了。年前孙阳会有两个月的探亲假,顺便结婚。反正现在以他的级别可以带家属到部队了。
在孙刚家乡,结婚的时候,家里一般要准备8-10床新被子给一对新人用。所以今年才会种这半亩多棉花。
“等你结婚啊,也会种的,你放心。”孙爸打趣儿子道。
“我还早啊,还不确定啊。”孙刚一直以来是顺其自然。
“还早,你哥结婚以后,就操心你了,要不我跟你婶子、姑姑她们交代下,给你张罗张罗?”孙爸爸对儿子的态度也特别头疼。
“算了吧,爸,我自己的事自己操心啊,别给她们说,好像你儿子我娶不到媳妇儿一样。”其实孙刚也头疼婶子她们,就拿他哥哥说吧,当时介绍对象是像赶场一样。那次探亲回家好像见了10几个。最后才看上现在这个女朋友。孙刚可不想这样。
“你自己琢磨吧。”孙爸对儿子也无可奈何。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