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鸣镝-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舞的铁板以及那些舰炮已经让大丸号上接近一半的士兵葬身大海,剩下的不到2500人,按照每只登陆艇能乘坐10个人来算,完全够用。

可惜到了灾难临头的时候,人们都已经忘记了谦让和纪律。剩下的只有了求生的欲望,所以为了一件救生衣,两名原本情同地手足士兵可以拳脚相加,甚至举枪相向!

人性的卑略在这一刻表露无遗!

在一阵喧闹的争抢之后,大丸号上最终有大约1800人成功的夺得了救生设备,离开了大丸号。剩下的那些人或者已经倒在了战友的枪口下,或者正躺在甲板上痛苦的呻吟者,亦或者已经落入大海中,成为了大鱼的食物。

等喧闹平静后,日军大丸号等三艘战列舰所搭载地第十六师团几个联队就这样烟消云散,永远的消失在了历史中。

秦阳站在运输船上,冷冷的看着不远处的大丸号一点点的向海平面下沉去,从船舷直到炮塔,最后直到桅杆也看不到了!

当露出水面的桅杆上那名残存地日本士兵惊恐的喊叫声,随着桅杆猛地沉入水面而终止之后。秦阳叹了口气。转身朝着运输船的船舱走去。

运输船的面积十分宽阔,走在上面就像是走在陆地上的感觉差不多。要不是偶尔会有一两下晃动,恐怕很容易让人以为又上了陆地。

从乘坐那所特殊改装的渔船离开朝阳号之后,秦阳并没有离开太远,而是指挥特战队员迂回绕到了大丸号等三艘战列舰的背后,趁着他们疲于应付朝阳号等战列舰上的大爆炸的时候,帅队伍突袭了运输船。

四艘运输船上每支一共才驻扎了一个小队的鬼子兵,这点兵力在特战队地眼里根本不够看地,所以根本没有费什么力量,铁头他们就拿下了几艘运输船。

看着运输船上的那些野炮、战马和坦克车,秦阳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下子烽火兵团和独立团的骑兵部队、装甲部队有着落,日军自己把这些装备给送过来了。

巡查了一下,见船上已经落入了特战队的控制之下,秦阳吩咐境界的特战队员要提高警惕,自己则来到了运输船的船边,注视着对面大丸号上的情景。刚才大川他们的举动,都已经被秦阳看在了眼里,他只是冷冷一笑。

在岸边王长海的部队早已经严阵以待,这些被赵师长的死刺激的眼睛都红了的战士们,将会是这些日本鬼子的噩梦。

所以他没有行动,而只是静静的看着大丸号在面前沉没。

当最后的一艘战列舰沉入了大海之后,海面上又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般!

谁也不知道这看似平静的海平面下,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

秦阳看了看身边的特战队员,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是时候回去了!”

第253章送别

北平南苑的军部!

凌晨,东方已经破晓,太阳从朝霞的云彩中探出头来,将一缕淡淡的光明洒向大地!村中的雄鸡也已经登上了村边的树梢,昂首挺胸的一声啼鸣,昭示着新的一天到来。

红衣从门外走进灵堂,看了看伏在棺材边的椅子上沉沉睡去的黛儿,微微叹息了一声,然后解下自己的斗篷,给她披在了身上。

睡梦中,黛儿似乎梦见了什么高兴事,眉头舒展着一下,嘴角边露出了淡淡的一丝微笑,甚至还低低的嘟囔了一句,不过可惜太含糊,红衣根本没有听清。

“这个傻黛儿!”红衣心中笑了一下,然后轻轻的走到棺材前的供桌旁,取出三柱香来在蜡烛上点燃,然后续在已经将要燃尽的香炉中!然后默默注视着摆放在棺材前的照片。

照片中,赵登禹师长那清瘦的脸庞,浓密的胡须,还有那炯炯有神的大眼,仿佛在注视前来祭拜的人们。

红衣走到供桌前,低头默默注视着赵登禹的遗像,“赵师长,咱们接触的不多,或者你对我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但我还是要祭拜你一下,只因为你是一个英雄,一个为了民族和国家甘于抛洒热血的大英雄!我为秦阳有你这样的大哥而感到骄傲,为炎黄子孙有你而自豪!

昨天那个川岛芳子竟然来祭拜你了,我不知道他安得什么心。但是临走时她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你是秦阳地逆鳞,一旦触碰,恐怕将会是一场风暴的开始。

我知道,你的离去对于秦阳来说,是一场非常沉重的打击,谁也不知道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会作出什么样的举动来!我真的有些担心,有些担心他冲动之下。做出什么鲁莽的事情来。

赵大哥,如果你在天有灵地话,希望你能保佑秦阳平平安安的,做事情不会鲁莽!我红衣就算是身入地狱,就算是受百世轮回之苦,也心甘情愿!”

红衣闭着双眼,双手交握在胸前。低声祷告着,不知不觉中已经祷告出了声音。虽然微弱,但是一旁伏在棺材旁熟睡地黛儿身体微微一颤,眼皮似乎眨了下。

黛儿身体移动的声音惊动了红衣,让她停下了祷告,扭头朝黛儿看去,见她只是转了身,接着又沉沉睡去。这才放下了心。

站起来,红衣朝外面走去!

等红衣消失在了大门口,黛儿披衣而起,目光复杂的注视着远去的红衣!

对于跟秦阳的关系,几个人的经过虽然各有不同,但那份感情是一样。都是那么的纯真和深厚。当初几个人刚见面地时候,还曾经感觉到几分尴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人关系越来越融洽,到了后来跟亲姐妹似得。

至于秦阳的态度,大家谁也看不透,而且他说过等抗战胜利了再考虑,所以黛儿她们都将自己的一份爱深藏在心中,准备等将来机会到了的时候,再看结果。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宋哲元从汽车上走下来。站在南苑军部大门外,抬起头看了看门口一旁墙壁上悬挂的白纸幡。神情十分复杂。

他的脸色看上去更加憔悴,变得更加苍白,头发可能是有段时间没有理了,长出了有三寸多长,乱蓬蓬的!今天他也专门穿上了一身二十九军地军服,外面披着大衣。

“军长!”大门口的秦德纯、何基沣等人连忙迎了上来,朝着宋哲元举手敬礼。

宋哲元朝着众人摆了摆手,随和的说道,“大家不用客气,都进去吧!”说完转身率先朝里面走去,秦德纯他们跟在了他的后面。

一进了大门,院子中摆满了前来吊唁的人带来的祭品,密密麻麻地,把偌大的院子都挤满了,只在中间留出了一道狭小的通道,通往屋子门口。院墙上则挂满了人们送来的挽联:

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正气留千古,

丹心照万年!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

花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魂魄托日月,

肝胆映河山!

三更月冷鹃犹泣,

万里云空鹤自飞!

未弭前思顿成永别,

追寻笑绪皆为悲端!

寂寞乾坤,邈笑一公何所在,

凄迷风雨,哀哉两字弗堪闻!

一幅幅挽联,体现出了人们的对赵登禹将军和佟麟阁将军的惋惜之情!

一直以来,二十九军驻守平津,对抗日益嚣张的日寇,老百姓有目共睹,对他们也十分的尊敬,每当战争发生,老百姓就会组成担架队和后勤队什么的主动支援他们,甚至帮助他们守卫阵地。对于赵登禹和佟麟阁这两位露面最多的二十九军地将领,人们更是崇敬。

这次两个人遇害,百姓们听说了都义愤填膺,纷纷前来祭祀不用说,还自发地组织了对凶手的搜寻,试图找出他背后地主使来。

一些北平城内的文人学士则结伴而来,献上了自己亲手写的挽联,来寄托自己的一份哀悼之情。就连在北平西山养病的熊希龄都托自己的孙女送来了自己亲手写的一副挽联。

站在院子的中央,宋哲元呆立良久,然后潸然泪下。“舜臣、捷三一逝,我失两员虎将也!”

这个时候,赵登禹的长子,年仅4岁地长子赵学武站在门边,手臂扶着门框,一副不明所以的神情,他才是个四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他知道自己的父亲躺在那个大木盒子中,不说话。也不动弹,整天就知道睡觉,就连自己喊他也不理自己。

走到孩子的面前,宋哲元蹲下身,伸出手轻轻抚摸了孩子那白嫩的小脸,然后低声问道,“学武。还认识宋伯伯吗?”

小学武睁着一双大眼睛,眨了眨,然后天真的点了点头,“认识,过年那会,宋伯伯还去我家了呢,给了我这么大地一个红包!”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比了比红包的大小。

宋哲元忽然觉得自己地喉咙有些哽咽。他一时间竟然说不下去了!伸出手将小学武抱了起来,大步向里面走去。

堂屋内的地当中,摆着两具棺材,上等十三元的红松木,刷了不下十道油漆,表面都泛着镜子面似得亮光。棺材盖没有盖上,斜放在棺材一边。在棺材的前面,是一张长供桌,上面摆着香炉和供品,还有一对素腊高烧!供桌前则是并排三个蒲团。

在棺材的一边,黛儿身上披着一片月白色的素袍,腰间用带子系着,完全是一副亲属的打扮,正双眼红肿地站在屋当中。

“宋军长!”见宋哲元进来了,黛儿连忙朝宋哲元行了个礼。

宋哲元摆了摆手。急忙说道。“黛儿姑娘别客气,我也是来看看舜臣和捷三的!”说完之后。他向屋内看了看,见除了黛儿和一旁站立的红衣、刚青叶外,并没有看到秦阳,于是疑惑的问道,“秦阳呢,怎么没见到他?”

听宋哲元提起秦阳,黛儿脸上一黯,然后开了口,“秦大哥还在塘沽,他说要给赵大哥去取一份奠礼,晚一点过来,让我们等他!”

“这都什么时候了,什么奠礼比这还重要!”一名二十九军的将领忍不住在宋哲元的身后说道,还没说完,就被宋哲元给阻止了。

宋哲元回身摆了摆手,然后说道,“不用说了,我相信秦阳一定有他的原因,而且事情肯定很重要,要不然以他跟舜臣他们的关系,在接到小心地第一时刻就会赶过来!”

见宋哲元这么说,那名将领也不再说什么了,退到了一边!

黛儿感激地朝宋哲元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宋军长,我相信到了送赵大哥的时候,秦大哥一定会赶到的!”

对于秦阳,不管是黛儿,还是红衣或者刚青叶,都始终有着绝对的信心!她们相信只要秦阳想做的话,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难住他的,所以对于这件事,她们并不担心。

何基沣从一旁取过来了三柱香,递到了宋哲元面前,低声说道,“军长,既然来了,就上柱香吧!”

“那是一定要做地,我和舜臣、捷三几十年的交情,怎么能不上柱香呢!”宋哲元一边说着,一边感觉到眼角有点湿润了。当初中原大战的时候,冯阎桂联军因为张学良的大军进关而大败,西北军群龙无首,宋哲元几个人几经周折才聚到了一起,没办法之下,被张学良收编,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从那时候起,宋哲元和赵登禹等人几乎就没有分开过,这些年风雨同舟走过来,几个人的感情十分的深厚了,没想到现在竟然会出了这样的事情。

点燃了香之后,宋哲元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兄弟,一路走好!”

虽然只有这么短短的几个字,人们却从其中听出了宋哲元对这两个老兄弟的思念和无法遏制的悲痛。

宋哲元地这句话一出口,何基沣等二十九军地将领纷纷转过身去,偷偷的用手拭去了眼角地泪水。

第254章祭礼

赵登禹的盖棺被安排在了第二天的上午十点。

所谓盖棺,就是瞻仰遗容完毕后,接着要盖棺。盖棺由别人来做,民间又称为“镇钉”。镇钉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能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

盖棺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例如河南一带,禁孝子进前,孝子要在门外候听。里面钉棺者敲击一声,外面孝子就高呼一声:“勿警”,俗谓之“躲钉”。

山东一带,如出嫁之女在夫家病死,收殓盖棺必须由女家之父母兄弟亲自钉棺,名曰“引钉”。若女家亲人不到,其公、婆、丈夫等都不敢自行作主。虽中年以后,儿孙满堂者,亦必如此。因此,就有女家据此而妄行勒索者。

白族人入殓盖棺时,须留下一根钉子不钉死,要由其亲人加钉。若是女子和入赘男子,则由其娘家或父家的人亲自加钉。彝族人在盖棺时,位于棺木中间的一颗“子孙钉”不兴打紧。要在它上面拴一根红线,由孝子用手拉着,木匠轻轻地敲一下就算了,意思是“留后”。禁忌把这颗钉死,否则,以为对子孙后代不利。

北京地区,盖棺是在孝属们瞻仰遗容后的突然的哀哭中进行的,全部孝属均围跪在柩前。死者入棺之后,棺材才能称“柩”,大殓时,棺盖上的三根木梢钉只钉一根,其余两个留到出殡时才钉上。如果有远道亲友赶来瞻仰遗容。还可以打开棺材。钉钉的时候,长子跪在地上打喊:“亲人躲钉!”钉好钉,大殓就算结束。

赵登禹是军人,虽然祭拜什么地全有,但是那些所谓的哭灵什么的环节都被省略了,这样以来,在祭拜之后。就只剩下了最后的盖棺。

但是,在人们祭拜完毕要盖棺的时候。黛儿阻止了他们,她说到,“秦大哥还没赶回来,你们不能盖棺!”

负责这些事情的军官十分为难,这些事情都有固定时辰的,要是误了,那么恐怕会很不吉利。虽然二十九军是军队,并不太在意这些,但人们依然是想要图个吉利。所以一听黛儿说要把盖棺地时间向后推移,军官就不知道该怎么好了。

要是别人这么说,这个军官早就命人把她们赶出去了,但是这个说话的人是黛儿,他们没办法不重视他地意见。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何基沣大步从外面走了进来。一看见何基沣。那名军官立刻跑过来,向他请示该怎么。

何基沣仔细思考片刻之后,这才说道,“这件事情就按她们说的去办,封棺的时间向后顺延,我估计秦阳是能够按时赶回来的!”他真的相信秦阳是能按时赶到的。

见何旅长做了决定。那名向他请示地军官放下心来,又开始忙碌自己的事情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