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娘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娘传-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薛思妍看李翠娘得意的脸孔,暗自笑其张狂。扭头问林贞:“姐儿好些了?”
  林贞笑道:“谢五妈妈惦记。原也无甚大事,倒累了妈妈们特意来瞧。”
  好话谁都爱听,薛思妍笑眯眯的说:“瞧我们姐儿,端的是礼数周全,可可招人疼,句句话暖人心窝子。一样是会说话,就比别个说的好听多了。”
  李翠娘乐的听人背地里挤兑柳初夏,却因不善言辞,再接不上茬。只得换个话题问:“姐儿的先生何时来哩?早说请了,又无动静。”
  玉娘听着此事便头痛,张嘴抱怨:“她爹也不知哪里请来的牛心古怪先生,还要看了日子。大冷的天儿,再迟两日,好叫过年了。天亮的迟黑的早,我都怕坏了眼睛,偏姐儿非要学!”
  林贞讪笑:“冬日不得出门,闲的慌。”
  云真儿道:“书房怕要新糊糊高粱纸,都昏了。”
  玉娘叹道:“若有透光又不透风的窗户纸就好了。”
  林贞道:“有。”
  “真有?”
  林贞点点头:“我们广宁没得,南边儿多哩。云南不知那处,挖的好打矿山,满满的云母片,巴掌大一块儿,跟咱们的冰片儿一样。用木头楞子卡上,比窗户纸强多了。”
  “耶?”薛思妍笑问,“还有这等宝物?打书上瞧来的?”
  林贞摇头道:“前儿不知在哪听来的。再者也不是没见过,爹爹书房里的水晶缸子不是透光的么?云母片没有水晶缸好,但是比窗户纸好,也便宜些,就是咱们这里不得见。”
  玉娘点点林贞的额头道:“小鬼头儿,今年可来不及找南边的商人啦。明年开春,叫你爹找人去,捡它几万片来,与你盖嫁妆屋子可好?”
  林贞扑哧一笑:“妈妈又打趣我,自来女子出嫁,哪有娘家准备屋子的?或是把夫家的窗子敲了不成?”
  说的玉娘也笑了:“且让人打听着,我听着有趣儿。是了,老学究的先生不知哪日来,针线上的人后日就到了。女孩儿家,识得字便好,不用那么多学问。但手上功夫顶顶要紧,别人都只看活计,谁看字来?”
  彼时女人讲究贞静娴雅,针线活是衡量一个女人是否心静的标准之一。何况只要不是绣娘世家,断无谁家只教针线不教其它。光一条儿,若一点不会书画,想绣的好花就不能。林贞前世的工作偏技术,类似的活倒不排斥,乖乖的应了。
  薛思妍看着玉娘母女互动,嘴角犯苦。前头就因生不出,好悬没被休了。好在死鬼急伤风一病死了,她才没有颜面扫地。不想到林家,还是一丝消息也无。哪个女人家不爱个孩子?她想的心发慌,没有还是没有。又不像王玉娘,半道儿白捡一个,竟也这么大了!看得嫉妒蔓延,十分呆不住,拉着云真儿跟玉娘告退:“不搅了姐儿歇着,我们先回了。”说完疾步走了。李翠娘一个人呆着没意思,冲玉娘福了一福,也走了。
  玉娘吁了口气,道:“不知你六妈妈又是何等性子?”
  “只盼是个老实人,不跟妈妈淘气。”
  玉娘轻笑:“老实有老实的好,伶俐也有伶俐的好。”
  林贞一脸茫然。
  玉娘悄悄在她耳边道:“坐山观虎斗,记住了?”
  林贞忽然生出无限的疲倦,她可真不爱抢烂黄瓜!又无奈的深呼吸几次,自我安慰道——白捡没有好东西,能重活一次不错了,我忍!
  母女两个又闲话了几句,得知林俊歇在外书房,玉娘便懒得回房,一叠声的叫丫头搬铺盖。中秋家宴被闹没了,两人随便对付了点粥,早早歪在床上歇着。林贞忍不住问玉娘:“爹爹和丹旭是真的?”
  玉娘冷笑:“何止丹旭,连丹阳也是!不然怎替他们看门?就好比我屋里的春花,不被你爹收用过,我能让她夜里伺候?”
  “那三妈妈怎底只挑丹旭?”
  “丹旭长的好。丹阳还没你三妈妈长的好,她才不怕哩。”
  林贞好奇的问:“外头的男人,都喜欢养小厮?”
  玉娘苦笑:“可惜了,原想把你嫁舅舅家的。谁知……”
  “舅舅?”林贞一嘟嘴,“我不要世英,他爱打人。”
  玉娘绷不住笑了:“谁说你王家舅舅?我说的是赵家舅舅,他家古板些,品格儿倒是极好,又当官,又亲上加亲。便是穷些儿,咱们多陪送些便是。哪知你爹他……”
  过了这么久,林贞早知道当初林俊大闹赵家的事了,也摇头道:“姑血不还家,不利生育。我才不要嫁他们家。”
  一番话说得玉娘也愁了,林贞的未来,一方面是她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是一手养大的孩子她心疼。冷眼看着广宁卫,略体面点的人家,也只得赵家有些圣人门徒的模样儿,余者谁不是妻妾成群?想起林俊那一群与她几乎平起平坐的小老婆,怄的头发都平白多掉几把。一时又想起干爹杨都督府上,虽有姨娘,却连个座儿都捞不着。心念一想,也对!何必只看广宁卫?女儿家嫁了就是别家的人,凭你嫁在隔壁,被打了又怎底?还能和离不成?不若寻一户好人家,哪怕远点儿呢!如今林俊已是正五品,低娶高嫁,又有大笔嫁妆,何愁嫁不到好人家?
  玉娘灵光一闪,忽觉豁然开朗!杨家还有个干娘在,别的靠不上,说媒却可以。她还靠着林家,总不至于害人。看来明年也要寻由头进京了!                    
  作者有话要说:  = =||居然赶在9点之前就找到基友了,然后……然后……话已经放出去了,所以只好双更,泪流满面无语凝噎,我是二货!


☆、先生

  林家的狗血事,一日没有十件也有八件。林贞被林俊打人吓了一跳,但也仅限于此。跟玉娘说了几句话,定心汤的药效上来,就睡着了。还不知道玉娘忽然间已打定主意,预备把她远远嫁到京城了。
  次日醒来,先见了教古筝的女先生。玉娘厚道,叫人过了中秋节再上工。说是先生,却只称呼名字,毕竟是退役的娼家。玉娘为了名声计,特特叫林俊从外地买一个年老的——退役年限十分久远,便是此地有昔日的姘头也不记得了。横竖只教无关紧要的筝,就当放多一个老妈妈在屋里了。
  教筝的老娼姓杨,名字唤作薇薇。也无人如此唤她,只唤杨妈妈便是。林贞打量着杨妈妈,十分秀气的瓜子脸,眼睛颇大,年轻时的容貌可见一斑。行动十分有礼,横竖玉娘看来比她们家的女眷在礼仪上都要强些。可见虽是那种地方出来的,也有不同的品格。再有玉娘的私心,她这一世被柳初夏挤兑的喘不过气来,十分不欲林贞也遭这样的罪,请个这样的先生也是谋士的意思。
  杨妈妈更高兴,因在半截身子入土的年纪还有人家要,心中十分感激,对着林贞便有些讨好。说话十分温和,面对林贞对筝难易程度的提问,只管笑道:“姐姐不用急,咱们这样的人家,略只一二就极好。比起会弹,会听才要紧呢。”
  林贞道:“既然要学,便学好它。横竖我闲着也是闲着。”
  杨妈妈笑道:“奴都学得会了,何况姐姐这等聪明人?奴先教姐姐识几个谱,明日就支起来。先把指法练熟了。奴还有几首小曲,姐姐弹着玩甚好。”
  又过两日,针线上的师傅也来了。这回买的是老两口儿,男的叫张建富,浑家叫黄九娘。名字挺不错,可一生无儿无女,正愁终生无靠。巧了!玉娘买人,还是替姐儿买,把老两口喜的掩盖不住。一直到林贞跟前磕头都是笑语盈盈的模样儿。待他们走后,林贞悄悄对玉娘道:“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姐儿善待他们些就完了。只别太心软,纵的坏了是害她们。”
  林贞点头道:“我知道。我想,既然他们无儿女,三多九如也无长辈,何不叫他们认个干亲?”
  玉娘笑道:“甚好。心里有指望,更安心些。只是认了亲,你日后出嫁,三多九如我可就扣在家里了?”
  “不至于吧?”
  玉娘默道:很至于!三多太丑了,丢脸!
  林贞见状,知道无可奈何。玉娘但凡不想应她时,都沉默不语。她不好混闹,想想自家生活不差,两个女孩儿受不了什么苦,便同意了。
  三位先生只差一位,林贞懒的等,略略安排一下课表,先上起课来,日子总算没那么无聊。她原会些针线,上手并不难,只是刺绣的功夫差着些。那黄九娘,在家唤张婶子的,看了看以前做的活计,摇头笑道:“姐姐的心思灵巧,只绣花的底子薄了。基本功要好好练,日后才扎得出好花儿。我先画几个样子,姐姐顺着花样子练针法,不久就能有模有样了。”
  横竖是打发时间,林贞也不急。到她家这个份上,会不会都不要紧。现有条件能做最好,不会做怎么办?凉拌!女人家终究是拼爹,谁看你才艺?只要不是痴肥呆傻,都大错不错的。花了半个月,扎废了三四朵花,才出了一个像样的成品。对比一下以前做的,果然层次感丰富许多。心里一高兴,缴下来再拼几块布,配上络子,顶好的一个荷包便出来了。
  晚饭时,见到林俊,不免显白:“爹爹瞧我做的荷包。”
  林俊接过一看,没口子的赞道:“好看!怎底如此好看哩!贞娘就是能干!”
  玉娘捂嘴笑道:“既觉得好看,明日就带上吧。”
  林贞忙挥手道:“不好,爹爹一身衣裳都讲究,配我绣的不搭。”
  林俊把荷包往袖里一塞,道:“有甚不搭?我说好看就好看。”又喜滋滋的隔着袖子摸了摸荷包道:“我家贞娘竟会孝敬爹爹了!”
  林贞拿此“孝女党”没辙,暗道一定要再做个好的,换这个下来。不然还不够丢人的!
  林俊忽的一拍脑门道:“是了!好悬忘了。前儿你说的云母片儿,我问着了。是有,河北也有、蒙古也有。河北的最好,巴掌大的一块儿都有好些。蒙古的不好,也不方便。女真常与蒙古往来,我们问女真人换些便是了。”
  玉娘问道:“多少钱一块儿?”
  “挺便宜的,只要做成窗子怕不易。那玩意脆的很,好匠人倒更值钱。”林俊笑道,“你们娘俩莫急,凭他多好的匠人,不拘雇或买,都使得。”
  林贞道:“太贵就不要了。”
  “贵甚?好东西为何不要?”林俊道,“你不懂买卖上的事儿,若真做出你说的小方片儿来,有的是人家要。谁家耐烦黑乎乎的高粱纸!”
  如果做生意,林贞可以接受。于是顺便再爆一个信息:“爹爹不如各处打听一些透亮的石头,也有贵的,也有便宜的。我们开个石头铺子,专卖光亮的。或是做灯笼、或是做烛台、或是做窗户都好。”
  林俊来了兴趣,忙问:“你还听说过什么?”
  “透石膏。”林贞笑道,“我只知道云南和湖北有,比云母还便宜。就是比云母厚。”说着伸出手来比了比道,“最薄也有我的巴掌厚。我们广宁使着好,厚的不冷!”
  林俊看到了商机,高兴的道:“开春雪化了,使人去京里打听去。若是能做,开个好作坊来,日后与你当嫁妆!”
  林贞道:“我不要你这个嫁妆,爹爹,我的先生呢?莫不是忘了吧?”
  林俊一顿,还真忘了!不由骂道:“拿起子酸秀才,家里眼看着断炊了。我那日去请,喜的眼神乱飞,偏端着架子。叫人三催四请!前儿去了两遭,怕是要我学刘皇叔三顾茅庐咧!也不怕他八字受不住!”
  玉娘忙道:“又胡说,有学问的人傲些,你何不下个帖子?”
  “我亲自去请还不体面?”
  玉娘扑哧一笑:“你去请,谁见了?便是见了,他日跟人争执起来,人家也说忘了。不若写个字条儿,好做凭证!”
  林贞奇道:“为甚?”
  玉娘解释:“世人皆不爱教女孩儿,教出来又不能考秀才,没得废了时间还攒不出名声。若没有体面的由头,他们何曾肯来?名利自来相关,教你便是教成李易安,不逢乱世,又哪个得知?①无名何处谈利?”
  林贞无语了,广宁卫考秀才的才几个?与其指望虚无缥缈的“未来”,还不如扎实叫她几年呢。至少林家的报酬很丰厚。
  林俊一心想请个好先生,不料好先生牛心古怪,只得叹道:“明日下个帖子吧。”
  林贞不好意思了,讪笑道:“爹爹费心。”
  “有甚?只要你高兴,我再费也甘愿!”
  牛心古怪的先生乃广宁卫大名鼎鼎的私塾老师李凤山。五十开外的年纪,原本开私塾开的好好的,三年前亲爹没了。他做足了君子样儿,硬守了三年孝。出得孝来,学生早跑没了——谁跟你耽误三年?积蓄早已用光,只靠卖浑家的首饰度日。林俊请了他两遭,心里早已千肯万肯,只要妆做不肯教女学生的样子。不料林俊三顾茅庐演完两出不演了!急的她浑家一把年纪要上吊。恰此时,林俊的帖子到了!李凤山把吓出窍的三魂七魄一个一个按回肚里,又是那个仙风道骨的老学究!
  林贞听过文化课先生的来历,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她很想要人教一教古文、培养培养文化知识没错,可她一点也不想要个老古板啊!谁说守孝三年连私塾都关了的?古人再守礼,守制读书都不忌讳的啊!分明是个沽名钓誉之辈!这种人有甚好期盼的?待看了李凤山的字,心里略略安稳了些。又不高兴的想:哪个混蛋说字如其人的?字很好,人一点也不好!
  那李凤山还摆谱儿,帖子去了七八日,方才姗姗来迟。林贞一度怀疑广宁卫是不是全城尽文盲,不然怎底请个先生都费事?她又不用考状元!带着一肚子不满前去拜见。李凤山叫玉娘安排在花园的三间大卷棚内,还带一个小院儿。临近后门,出入极方便。李凤山何曾见过这样体面的好房子?心里的小人儿喜的手舞足蹈,面上却云淡风轻,也算是一份本事。
  听闻林贞来拜见,端坐在椅子上,摸着山羊须儿,有心卖弄,中气十足的道:“学生承蒙林老爷厚爱,特来教汝些许诗书字画。望姑娘不负令尊殷殷期盼。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却是足足念了一刻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