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三娘再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顾三娘再嫁-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东逛西看,不禁觉得浑身轻快许多。
  沈拙一路走来,随手买了不少小玩意儿,甚么香囊,手帕,鸡毛键,不到半日,他的两手就提满了东西,空着手的顾三娘细细清点一番,心疼的说道:“我做的香囊手帕比这些精致多了,没得白花冤枉钱,现今我也开始大手大脚起来了。”
  沈拙微笑着说道:“难得出门一次,就当花钱买个高兴,要是都像你这样斤斤计较,人家这些小商小贩也不用活了。”
  顾三娘听罢,横了他一眼,说道:“你去问问吉昌公主,不管是侯门公府的,还是小门小户的,哪家过日子不是斤斤计较的?”
  在这些事上面,沈拙就是学问再好,也说不赢顾三娘,于是他住了嘴,满眼含笑的望着顾三娘,顾三娘是个进退有度的聪明人,她随后抿嘴一笑,又说道:“难为你肯带着我出门散心,我心里开朗多了,只不过回去柳五婆必定要念叨,你尽管推到我身上,就说是我逼着你带我来逛街的。”
  沈拙冲她一笑,说道:“多谢娘子体恤,为夫心领了,只是咱们俩的这些小把戏,恐怕骗不过柳五婆。”
  顾三娘‘噗嗤’一声笑出来,沈拙对东院的柳五婆很是无奈,自打她怀孕后,柳五婆说按照规矩,他们是要分房睡的,但是被沈拙推拒了,于是柳五婆每日睡在外间上夜,但凡里屋有些动静,柳五婆就要假装咳嗽几声,催着他夫妻二人快些安歇。
  顾三娘和沈拙逛了大半日,眼见时辰差不多,沈拙便带着顾三娘回到清水寺,蒋府的妯娌三人都来了,寺里有专门搭好的帷帐,就是为了方便这些夫人小姐看热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府的夫人小姐也来观战。
  辩论的地方就在大雄宝殿前面,空地上临时搭着一个空台,此时,台上一左一右分成两边,一边安放着十六张圈圈椅,另一边仅安放了一张椅,两方形成对垒之势。
  没过多久,蒋中明携着几位同僚来了,他们坐在靠近前面的位置就近观看,只待时辰一到,就有一个穿着袈裟的老和尚走出来,他先对着众人念了一声佛号,就不紧不慢的讲起此次辫论的规则和两方的辩手。
  孙氏悄悄对顾三娘说道:“这是清水寺的住持弘海法师,他德高望众,是佛门里的泰斗,皇上指定他做这次辩论的裁判。”
  顾三娘朝着弘海法师望了两眼,只见他须发皆白,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儿,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学子书生将寺院挤了个水泄不通,他说话时,底下安安静静的,都在听他说话。
  不一时,有两个小沙弥抬着一个香炉上前,里面插着三支点燃的清香,弘海法师敲响锣声,随际,先是十六学士登台,这些人有老有少,都是靖文皇帝精挑细选的有学之识,沈拙落在后面,他上台后,径直就往那只放着一张圈椅的地方走去。
  全场悄然无声,所有人都被台上的这十七个人吸引住了,顾三娘的眼睛也一眨不眨的盯着沈拙,今日他头戴儒巾,身穿一袭青色窄袖长袍,腰间束着雪白的玉带,脚踏黑色皂底短靴,端得风采翩翩,气质不俗,想到这人是自己的夫君,顾三娘心底不禁升起几分自豪。
  双方见礼,弘海法师宣称辫论正式开始,就见对面有个方脸阔耳的年轻男子站起来,他拱手问道:“敢问蒋公子,你是嫡是庶?”
  他的话令台下众人纷纷议论起来,京城里谁都知道,沈拙乃是蒋丞相发妻沈氏所出的嫡长子,这人明知故问,到底是个甚么意思?
  坐在帷帐里的顾三娘和沈拙隔得有些远,她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能见到沈拙露出的半张侧脸,他立在原地半晌没有作声,顾三娘忍不住用力绞紧手帕,等着沈拙的回答。
  “我几年前便已自请出宗,早就改换了沈姓,再不是蒋府的大公子,先生问我是嫡是庶,又是何意?”
  围观的人群一片哗然,顾三娘下意识的朝着蒋中明看去,他目光沉着稳重,手里端着一盏茶,好像丝毫没有在意沈拙说的这句话。
  问话的那人楞了一下,他追问:“你既是出宗,为何还要住在蒋府,又为何还要蒋中明保举你入仕?”
  沈拙一笑,他老老实实回道:“京城开销颇大,蒋丞相邀请在下与妻儿暂居蒋府,在下有心想推辞,奈何囊中羞涩,实在是一文钱逼死英雄好汉呀。”
  停顿片刻,他又道:“至于蒋丞相保举我入仕,他本人就在现场,你何不亲口问问他。”
  四周又是一片窃窃私语,问话的书生犯了难,他看了蒋中明一眼,只见他正在气定神闲的吃茶,好似真的在等待他询问。
  书生咬了咬牙,横竖已经把蒋丞相得罪了,也不怕再多得罪一回,他换了一个问题,问道:“我再问你,京城里都知道蒋丞相有两子,一个是镇言将军,另一个是锦言公子,请问他们是嫡子,还是贤子?”
  顾三娘的身边就坐着吉昌公主和孙氏,这书生心肠恶毒,分明就是故意挑拨,在场自是有不少人也看出来了,沈拙轻笑一声,他看着那个书生,说道:“世人都知道,镇言将军和锦言公子的生母是嘉元郡主,请教阁下,你倒是告诉我,他们二人到底是嫡是贤?”
  事关皇亲国戚,那人如何敢接话,他挖这个坑就是等着沈拙来跳,谁知却被他看出来了,他慌了一下,嘴硬说道:“这是我的问话,还望沈公子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沈拙双手负在身后,他淡淡说道:“天皇贵胄,自是嫡中之嫡,镇言将军和锦言公子出身名门,他们若是不贤,谁又敢当得一个贤字呢!”
  说罢,沈拙又道:“敢问阁下,当今圣上是不是嫡子?”
  那人成竹在胸的说道:“圣上出自先皇元后,是如假包换的嫡子。”
  沈拙又道:“那当今圣上贤不贤呢?”
  被问话的书话脸色都唬白了,这话要是答不好,轻责就要被治一个妄议君王的罪名,他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圣上励精图治,靖文三年修运河,治黄沙,靖文五年出兵攻打鞑靼,是当之无愧的贤君。”
  下面有知情的人暗自好笑,靖文三年和五年,皇帝还没亲政,这些功劳又如何能算到他的头上?
  这人数度暗中挑拨,沈拙若是再不还击,恐怕要失了先机,他又问:“本朝自□□开国,世祖继统,再到如今的圣上,先后共计十六位皇帝在位,敢问有哪一位不是嫡子?”
  这时,有个中年男子抓住他话里的破绽,他道:“正因如此,圣上这才深思嫡贤二者的优劣,非是我等对皇室不敬,德宗皇帝继位时,尚且不足三岁,相反有德有才的誉王,只因他乃是庶妃所出,生来就被排出继统之外,德宗五年,闹出了黄甲之乱,要不是天佑大元,又有誉王忠心保皇,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历朝历代,庶出里的贤能者多不胜数,齐威王之孙孟尝君生母乃是低贱妾室,然而他门下有食客数千,招揽天下侠客,游走列国之间,这样有才干的贤者,显然是优与天生的嫡子?”
  沈拙冷笑一声,他道:“先生拿谁来比较不好,竟把鸡鸣狗盗的孟尝君搬了出来?”

  ☆、第92章

  太公史评论孟尝君,称他好客自喜,乃是战国四贤,沈拙却对孟尝君不以为然,他道:“依我看,孟尝君纵然有三千门客又当如何,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辈而已,他生性残暴,目视短浅,为了一已私利,甚至勾结秦国讨伐自己的母国,试问在场诸子,这样的贤人,能当得起国之大统么?”
  说完这句话,沈拙环视一周,台下的人□□头接耳低声谈论,随后,沈拙又看着对面的男子,他笑道:“真正有远见的能人,需会招贤纳士,更需辩别贤能,孟尝君招来一个钻狗洞的,再招一个学鸡鸣的,真正有德行与才干的贤士岂会与之为伍?”
  “沈公子难道不知道,正是这鸡鸣狗盗二人救了孟尝君的性命。”那人狡辩说道。
  沈拙嗤笑一声,他说道:“若是孟尝君身边有真贤士,又何须他以身犯险?”
  那人随后追问道:“袁术出身尊敬,守着大片沃土,然而其人横征暴敛,胸无大志,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下场,反观袁绍,虽是庶子,却足智多谋,成为一方霸主,沈公子又当何解?”
  沈拙笑了笑,他说:“先生莫忘了,袁绍被过继于袁成一房,身份由庶转嫡,与之交好的陈蕃、李膺,有谁是出身差的?”
  对面的这人被问住了,沈拙再次说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左传有云: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在座都是读书人,古往今来,相似的悲剧举不胜数,列位现今如此卖力鼓吹庶子论,难不成想做祸国殃民的罪人?”
  他眼神锐利,声音沉重,把这些人挨个儿看了一遍,好似要将他们看穿似的,坐在对面的辩手一起安静了下来,随后众人看向其中一个留着长须的男子。
  顾三娘认出他来,这人是是翰林院编修齐云,这人是个老八股,最是注重尊卑,这次却不知为何站在了安氏一派。
  “沈公子,这议题是圣上出的,况且圣上说的是举贤而立,沈公子难不成是在质疑圣上?”
  沈拙淡然一笑,他看着齐老,说道:“在位者有思虑不周的地方,实属人之常情,而为人臣者,明知君王做了错事,没有加以劝谏,反倒一味的撺掇怂恿,说是乱臣贼子也不为过。”
  坐在对面那些人听了他这意有所指的话,个个像是被噎着一般,竟是半日无人敢吭一声。
  坐在帷帐里的顾三娘遥望着沈拙,台上的他口若悬河,举手投足之间,仿佛生来就带着一股贵气,顾三娘忍不住有些恍惚,她早知跟沈拙有着云泥之差,这样玉树临风的神仙公子,怎就成了她的丈夫呢?她又回想起在郦县,沈拙每日所做的事,无非是带着几个乡下学生读书认字罢了,要不是东方检身陷囹圄,兴许他和她一辈子也就在那个偏远县城渡过余生,只是此时看到这样光彩夺目的沈拙,顾三娘猛然觉得,神龙天生就该翱翔在天地之间,若将它困在一湾浅滩里,又有甚么意思呢?
  这边的顾三娘发呆之时,另一厢的蒋中明也陷入沉思,他和沈拙虽为父子,两人却成见颇深,要不然也不会闹到断绝父子关系的地步。
  当年,发妻沈氏去世,从此沈拙再也没有主动亲近过他,等到他续娶嘉元郡主,沈拙更是对他能避则避,至于后来妙言和亲的事情,最终变成他们父子决裂的□□,想到这里,蒋中明心口微微一疼,他二人分明有着一样的血脉,却彼此漠视对方,谁也不愿退让一步,若非有着共同的利益,蒋中明猜测沈拙是决计不会妥协的。
  蒋中明抬眼望着正在和对方论证的沈拙,他思维敏捷,口才出众,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即便以一敌十六,也是游刃有余,相反对面的那十六个人,被沈拙逼问得汗水涔涔,嘴里支支吾吾的答不出话,已然是落了下风。
  这个人是他的儿子,就算他改名姓信又如何呢,血缘是割舍不断的,天下无人不知他是他的儿子,在这个时刻,他还是顶起了蒋家的门楣!
  台上的辩论到了最激烈的时候,有个年轻书生被沈拙逼得退无可退,嘴里忽然口不择言起来,他指着沈拙说道:“你的继室乃是不贞不洁的寡妇,据称你几年前在郦县,还曾与市井无赖交往甚密,并且频繁出入钱庄赌场,敢问这样品行不端的人,如若当了国子监祭酒,岂不又是一个李涯?”
  他这话一出,台下顿时响起讨论声,今日来的都是书生学子,自是期望新任的国子监祭酒德行高尚,前任祭酒李涯的弊案刚刚过去不久,要是再选出一个贪污舞弊之人,谁人能保证下一届的科举考试能做到公正严明?
  顾三娘心里‘咯噔’一下,这个人说的是先前小叶子被拐,沈拙为了凑钱救人,向钱庄借了高利贷,当时托负的就是庞四相助,没想到他们连这些事都打听出来了。
  孙氏满脸吃惊,她悄声问道:“大嫂,这人说的是真的?”
  “呸,他胡说八道!”顾三娘狠狠朝着那人瞪了一眼,又说道:“这事说来话长,三言两语说不清,等我回家再跟你慢慢细说。”
  顾三娘暗自着急的时候,在外面观战的东方检也有些忐忑,文人看重德行,沈拙做的这些事出有因,可最怕的就是安家无中生有,借机败坏沈拙的名声。
  站在台上的沈拙却镇定自若,他看也不看说话的那人,而是朝着裁判弘海法师拱了拱手,说道:“法师,我与娘子情深意重,自结亲那日,就约定了白首到老的誓言,敢问她以丧夫之身嫁给在下,犯了本朝哪条律法?”
  弘海法师摇头回道:“据我所知,本朝并无寡妇不得再嫁的律条!”
  四下观战有不少是各府的女眷,众人听了沈拙的这番话,顿时心生羡慕,要是能得自家丈夫如此表白,也算此生无憾了,再说那安妃,放着这样的良人不要,却甘愿进宫做妾,也不想想就她背后的底细,皇上再宠她,难道还能封她为后?充其量做个宠妃罢了,她进宫数年,连个一男半女都没生下来,到头来还要借着别人的儿子来争权夺势,真正是讽刺之极。
  场上那人又问:“那你借高利贷又作何解释?”
  沈拙对着底下的人群说道:“三年前,在下继女被拐,娘子为此肝肠寸断,那时在下身无长物,不得不到钱庄借了高利贷,又托人寻回继女,所幸有友人相助,才得以渡过难关。”
  他的话刚说完,下面有人高声喊了一句:“沈拙有情有义,他做了国子监的祭酒,方才是我等学子的福音。”
  这人的话引来不少附和声,沈拙瞥了站在他对面的那个辩手一眼,他对着弘海法师又道:“此人对我娘子不敬在先,混淆视听在后,并且所说的论据与辩题毫无干系,在下不屑与其辩论,他如要再发问,我半个字也不会回!”
  那人羞得满脸通红,两眼瞪着沈拙,气得连话也说不清了,弘海法师想了一想,他点着头对沈拙说道:“你所提的倒也合情合理。”
  弘海法师认可了沈拙的意思,好似对对面十六位学士打击颇大,他们面色土灰,半晌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