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兵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防化兵的故事-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战士们格外兴奋。
  一些没见过黄河的新兵不约而同地跑到大堤上欣赏美丽的风景;喜欢凑热闹的肖吉林自然不会错过早点目睹黄河风采的机会,拉着憨老张随新兵们一起冲上了大堤。
  大堤高出地面8、9米。站在大堤上向回看,不仅可以看到堤下郁郁葱葱的树木顶部,还能看到远处城市的轮廓;大堤内,河床很宽,但水位不高,很长的岸边都是黄沙裸露,中间部分的水流看起来很大,但水流并不湍急。
  不知谁发现了一个可以下到堤内的小道,大家立即冲向河床,找了一个可以摸着水的地方,洗手、洗脸,与黄河水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你们怎么想到用黄河的水洗脸,没听说过一句词叫作‘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吗’?”随后赶来的憨老张笑着说。
  “为什么?”同班新兵魏安不解地问。
  “因为黄河的水流经黄土高原,带入大量泥沙,水的含沙量高,河水浑浊不清,用黄河水洗脸,当然洗不干净。”憨老张解释说
  “我们还是上到大堤上去看风景吧,那里地势高,视界也开阔,而且人也多,热闹。”肖吉林建议说。
  “说得不错,关键是能看见大堤下的情况,连队要集合我们也能看得见。”憨老张赞同地说。
  “走呀,上大堤上去。”肖吉林向堤下的人群说道,并带头向堤上冲去。
  “盼了多久,想了多久,今日终于见到了黄河闸口。”78年的新兵江鑫此时正站在大堤上,望着黄河发出一声感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赵方受其影响也大声地背诵起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片段。
  “不到黄河不死心,我今天终于见到了真正的黄河!”面对黄河,魏安也大声地抒情。
  “你知道‘不到黄河不死心’这句话的前一半内容是什么吗?”憨老张问。
  “什么内容?不知道。”魏安想了想,还真没注意过这句话的前一句内容。
  “这句话的完整说法应该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憨老张继续说。
  “你这人怎么搞的,别人高兴的时候,你尽泼凉水,扫人家的兴。”刘华不客气地说。
  “这怎么是扫兴呢,这就是一个成语意思的完整表达。”憨老张认真地解释。
  “得了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看你和刘兴国在一个班,相处了一年多时间,别的本事没学会,却学会了拿人取笑开心的本事!”刘华自以为是的说。
  “冤枉呀,看来我今天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抄写词典的工程派出了用场,憨老张很自然地就蹦出一条成语来。
  “怎么就洗不清了,我们都是讲理的人,有什么话只管说,说得有理没理,大家自然会分析。有句话说得好,‘有理走偏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刘华煞有其事地说。
  “咳,无知真可怕,无知还自以为是的人更可怕,无知还要教训别人的人就更更更可怕了!”肖吉林站在一旁面对黄河大声长叹。
  “肖吉林,你什么意思?这是在说我无知吗?我怎么就无知了,你怎么什么事都向着憨老张呢?”虽然没有对着刘华说话,但肖吉林的话语此时冒出,谁都知道矛头所指。
  “你也别生气,你知道吗,刚才说的这两句成语看似简单,可里面都包含有典故。‘三日不见须刮目相看’,现在憨老张文化水平真是见长,我都快跟不上了,要不请憨老张给我们说说其中的典故如何?”肖吉林没做过多的解释,却十分巧妙地转移了话题。
  “肖吉林,你别拿我开心好不好,我只是知道成语的大概意思,细说典故那是你的专长。”憨老张赶紧拒绝。
  “别谦虚呀,你们大家说,请他讲一个好不好?”肖吉林鼓动大家。
  “好!”周围人一片赞成。
  “你们听,班长好象在喊我们集合呢。”憨老张突然说,“快,快,是叫我们,赶紧跑!”憨老张找着个理由,带头向堤下跑去。
  憨老张还真不是找由头,果然是队伍要集合了。大家迅速跑下大堤,按队列顺序找到相应的位置站好,2排长将队伍整理完毕,指导员简单介绍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然后宣布任务:“下面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搭设宿营帐蓬:按照一个排2个,连部1个,炊事班1个的标准,共搭设8个帐篷。在营地的两头,还要建二个简易厕所。
  解散后1排、2排各抽1个班搭设2个临时厕所,3排抽1个班帮炊事班搭帐蓬;炊事班抓紧时间做饭,中午12:00准时开饭。”指导员宣布完毕,各排抓紧时间开始落实。
  1排长将本排战士们带到准备搭设帐蓬的现场,提出了几项要求后就对工作进行了简单分工:1班和3班负责搭设2顶帐蓬,2班负责建临时厕所。
  排长将工作安排完毕,交待1班长几句后就带着2班人员拿着工具去建临时厕所了。
  搭设帐篷在连队是一个熟练工作。1班长立即指挥大家首先用铁锹铲出两块约10*10米的平地,因是沙土地质,不一会功夫,场地全部清理完毕。然后众人一起连接撑杆、系绳子、打铁钉,2个帐蓬很快就搭好了。
  1班全部和2班一部分人住一个帐蓬,2班剩下的人和3班全部住另一个帐蓬。大家将床板按平时队列顺序一个挨一个地排开,排长在第一个,然后再把背包解开、铺好,东西放置到位,一切安排妥当。
  此时连长也从指挥部开会回来了。
  12:00,炊事班的饭菜好了,连值日员吹响了吃饭的口哨,大家打好饭菜,以班为单位围成一个圆圈,抓紧时间吃着香喷喷的午饭。
  “今天的菜可真不错,好久没吃到这么香的回锅肉了。可油水这么厚,洗碗的水却很少,这可怎么好。”吃过饭,洗碗成了问题,大家开始四处找水洗碗。
  “找什么水源呀,你们看我的。”肖吉林喊住几个新兵说:“这里有现成的沙子,把筷子在沙土里插几下;抓起一把沙,把碗、盘擦一擦,餐具就干干净净的了。”肖吉林一边说,一边演示。
  “嗬,确实是干净了,但应该不卫生吧。”大家看了后,觉得效果确实不错,但也有人提出了异议。
  “如果不放心。晚上吃饭前,再用少量清水洗一下。水不用很多,这样餐具用起来心里也舒服了,还有什么问题吗?”肖吉林得意地说。
  “这方法还真不错,而且手上、碗上完全没有油污,你小子点子就是多。晚饭时让炊事班提前准备好一桶干净水,一个水瓢,每人将碗简单地洗一下,就可以盛饭了,好!”不知何时,连长也围了过来,对肖吉林的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3:00,全连集合,大家带着铁锹、十字镐、扁担、铁桶、竹筐等工具,排着队,唱着歌,在连长的带领下,直奔抗旱现场。
  抗旱的工地离临时驻地不远,10分钟左右就能走到。
  虽然部队还没有全部就位,但工地上早已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五颜六色的彩旗插在沿河两岸,一眼望去,格外壮观;通信分队的动作真快,已经把高音喇叭从指挥部广播站沿河岸线接到了工地现场,此时高音喇叭已开始播放欢快的音乐。
  河床两边,指挥部已提前用白石灰画上了醒目的直线。为了保证开挖河床的平直,隔几十米还打了一个木桩,供大家随时校正现场作业面的平整;
  连长站在河边开始介绍任务:“这里就是我们作业的现场。与我们相邻的部队:左边是侦察连,右边是警卫连。衔接的界限有一个明显的木桩标志;我们的任务是清理、拓宽300米长的河道。这个河床约20…30米宽,除了河床中心有一点水外,基本上都是干土。我们要把河床加宽到30米,并向下挖土约2米。大家可以看到,河床的上面一层基本是沙土,很好挖,但河床下面和中间部分可能有淤泥,清除的任务较重,尤其是河床中间,不仅有淤泥,有的地方还有水。
  为了按时完成直属队首长下达的任务,我们将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每天早上6:00起床吃饭, 6:50出工,18:20收班。下面就正式开工。”连长说完手一挥,带着大家直奔河床而去。
  多个连队同时展开在一条河床上抗旱,大家你追我赶,工地上热火朝天,指战员们冒着初春的寒意,穿着单衣单裤,奋战在工地上:为了提高效率,挖土、挑土轮班进行;力气大的是一人挑两小框,力气稍小的是两人抬一大桶。
  连长、指导员及各位排长,分别带着一部分人,挽着裤腿,下到河床中央清淤,半小时一换班,本来在水中干活裤子、衣服打湿后,比较冷,换到没水的地方,挑土、抬土,一会功夫浑身就冒汗,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谁也记不清一天湿了几次,干了几回。
  干燥的沙土用桶抬,带水的淤泥用框装,忘我地工作,和时间赛跑。几天下来,效果十分明显,不过大家的双手、双脚也打出了许多水泡、血泡。
  每天收工,大家就在小河边简单地洗手、洗脚,再穿上解放鞋。干活的时候并不觉得疼痛和饥饿,而一旦听到收工的命令,顿时感到又饿又累,浑身都不自在。
  大家快步跑去吃饭,吃饱喝足后就抓紧时间休息。
  卫生员每天晚上都要背着医药箱到各帐蓬巡回检查,给一些肩膀出血、手脚划伤的干部、战士清洗创口并抹上消炎药水;
  因为白天的工作量太大,指战员们的体力消耗厉害,晚上一般不再安排其它活动,大家抓紧时间在帐蓬内养精蓄锐。
  每个帐蓬配有一盏马灯,光线不是很亮。
  劳动了大半天,既不能看书,也懒得在周围闲逛,累得谁都不想动;连说话的劲都没有,大家就躺在床上休息。有精力的聊天,讲故事;没精力的倒床就睡,也不管周围吵不吵,睡不睡得着,反正是只要能休息就好。
  还不到20:00,睡觉也太早了。大家累得连说话的劲都没了,帐蓬里显得格外安静,也没有一丝生气。这种气氛,对喜欢热闹的肖吉林来说,实在不适应;而且他认为这样的休息,就是一种消极的休息方法,应该搞点什么才好。
  “同志们,本人作了一首打油诗,大家听后给点评论如何?” 见大家都不说话,肖吉林突然说话。
  “什么诗,你念,我们听!”班长说。
  “写得不好,临时编的,请多指正!”肖吉林习惯性地来了段开场白。
  “直接念诗!”二班长不喜欢拐弯抹角。
  “那好,我就直说了:诗的名字叫《做一个革命的懒汉军人》。”
  “这是什么烂题目,一听就知道是瞎胡闹。”刘兴国首先开了一炮。
  “我还没开始读诗,你怎么就下结论?这也太轻率了吧。”肖吉林立刻提出抗议。
  “好好好,我错了,你赶紧读你的大作。”
  “白天工地干劲大,晚上帐蓬懒汉多。头上有土不想洗,衣上淤泥不去搓。肩背红肿一大片,脚板血泡何其多。躺在床上不想动,多苦多累咱不说。怎么样?”肖吉林兴奋地问。
  “真不怎么样,太烂!”刘兴国不客气地说。
  “写得确实不好,但你也别要求太高,我这是现编的,连草稿都没打,主要是想逗大家开心笑一下,人累了、困了,一高兴,笑一笑,疲劳就会消去,这叫积极的休息,比睡觉的效果要好。”肖吉林一本正经地说。
  “肖吉林,听说你会讲故事,要不给我们说个故事吧?”新兵江鑫提议说。
  “现在说什么故事,一般的故事我不会讲,而好听的故事听了容易让人兴奋。万一大家太兴奋了晚上睡不着觉,影响第二天干活连长还不找我算帐呀,不讲!”肖吉林故意说。
  “你也把自己的能量说得太大了,要不你把前两天的成语典故给我们完整地说一遍,你不是说我曲解了憨老张的意思吗?”刘华突然记起了刚来的那天在大堤上的事。
  “哪个典故?我记不得了。”肖吉林故意装糊涂。
  “别装了,就是那个‘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明知他在装,但刘华还是把这句成语说了出来。
  “哦,就一个小成语,没什么好说的,太累了,大家还是早点休息吧,时间也不早了。”肖吉林装着要睡觉的样子。
  “我就知道,有的人喜欢吹牛,一到动真格的时候就无计可施装赖。”刘华故意激他。
  “虽然知道你是在激我,但我还是打算上当。没办法,谁让我今天心情特别好呢。我就给你们解释一下这个成语故事,说说这个典故的来历吧。”肖吉林说着,开始了他的有声有色地叙述:
  “其实成语‘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并不是刘华理解的骂人的意思,因为棺材和黄河是两个人的名字,不是我们装死人的棺材和现在看到的黄河。
  当然这个故事说起来就比较长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姓棺的人家,夫妻2人以打渔为生,每天早出晚归,不停地劳动,,可过的仍是十分贫穷的日子。
  那一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夫妻异常兴奋,为图吉利,给儿子取名一个‘财’字,所以全名就叫棺财。
  随着一年一年过去,他们的儿子逐渐长大。
  有一天,夫妻2人出海打渔时遇到了台风,大浪将小渔船打翻,可怜这夫妻2人不幸都沉入了海底。
  失去了爹娘,棺财只得一个人出去要饭为生。
  好在他天性聪明,学啥会啥,有天要饭的路上,看到一只被人丢弃的笛子,于是像看见宝贝似的把它捡了回来,洗一洗,擦干净,一有空就拿来吹上一曲。
  开始当然是胡乱地吹,但棺财悟性好,没几天功夫,竟然能吹一些简单的曲子,而且吹出的音乐好听极了。
  棺财每天要饭回来,就开始在邻居黄员外的墙头下练习吹笛子。时间不长,笛子吹得大有长进,引来很多人围观,听他吹笛子成了一种享受。
  黄员外有一个闺女,名叫黄河。她整天趴在窗口上听棺财吹笛子。有时还差丫环把棺财叫到绣楼底下为她一个人吹。
  有一回,黄小姐听得入了神,把一方丝帕掉到了楼下,正好落到棺财的笛子上。棺财心想,这肯定是小姐暗中送情,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