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桑gl》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子桑gl-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期,工程新修法例,改为官民合办;
  同期,地热工艺之方由皇城工匠掌管,特别设立地勘行府,专职查探地方各地的地热情况,并在同时期开始准备地热的修建,预计将在次年冬落成并予民使用。
  长宁的刑法改革得到了绝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只不过,凡是一件事情有人喜欢,就必定会有人讨厌。长宁此举,无疑也封杀了部分官吏的谋财之道,将那么多年安逸的大臣们重重打了一个巴掌、当然,也只是针对那些顶着头衔却没有做实事的人。
  真正清廉的臣子,是不会惧畏皇帝的任何决定的。
  “今年秋试的情况如何?”
  柏清平坐在她身边,一手正给她肩膀轻轻按捏。
  殿里的熏香换过了,原本用的是南疆国传来的香料,但是长宁不喜。柏清平也就没有再用,唤了人来把熏香替了,放回以前惯用的檀香。长宁常说,唯有檀香的气味,才能让她这心惊胆战稍作安定。
  那时候的柏清平,没来由地心疼了。
  “不是很好。”长宁躺在榻上,一手履上了额头,独自出神。“据悉,过了会试的只有几个女子,两三个?一两个?少得可怜。想必,是没有来赴考的勇气,其次,地方上应该动了手脚。”
  到底是一些迂腐的男子,地方哪里有那么多新生血液,基本上是十来年官龄的老臣了。他们嘴上说着服气,指不定暗地里动了多少小算盘…啧,真是心烦。长宁打算今年秋试多选些有潜力的年轻人,到时候都分配地方去,省得有那么多讲着伦理道德的老家伙。
  “楠…”柏清平拉下她的手,有些担忧。“有些事,不可操之过急。”
  长宁一时语塞。
  的确,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她这个皇帝刚登基也该严风厉行。只是,长宁的根基不稳,这段时间的新政已经足以抛头露面、风口浪尖了,若是再改,只怕会惹来部分官僚的不满,从而酿造祸事。
  虽是天子,可是她的第一步,要集权。
  子桑聿在位之时,为了更好地重新统治这一片土地,当时任命了好些心腹分配着权力来管辖方方面面。这些年来,子桑聿当年颁下的政策见效,对比前宁时期改善得太多太多;长宁初为帝时,曾想过要不要沿袭子桑聿的做法,但是。
  她发现这套政策不适用于现在。
  严格来说,子桑聿是开国皇帝,她的所作所为更大的一部分在于收拢土地,增强各地的凝聚。分权削势是她在位时的基本举措,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这一片重新聚合的中原呈现百废待兴之态。
  只是距离那个时候已经十几年。
  十几年不说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是民心可以说是达到了至高无上。长宁所在的时期是平治之期,就像她皇兄的改元一样,乾治。乾治的意义是在于治,该怎样才能将子桑聿留下来的精髓好好发挥,他们两兄妹都该为这一点奔波。
  长宁改元靖雀,一是为了悼念京都之变,二是为了彰显女儿之治。
  “近来,许是压力太大了…”长宁低声说着。
  朝堂上臣子的质疑,民间百姓的嬉笑,每一天每一夜都像是噩梦一样缠绕着她。她急着想拿出一点成绩来证明自己,但是若不得柏清平提醒,恐怕她就魔怔了。
  她真的太想做好这一个皇帝了。空前绝后这个词有着莫上的荣耀,可是,也有着说不尽的苦。长宁不希望日后史书给自己的评价是难听的,毕竟她只是第二世皇帝,若是江山毁在了自己的手里,那可怎么办?急于求成,不甘等待。
  这般下去,必定会做错事的。
  “不要好像你当皇帝只有几年一样。”柏清平俯身拥着她,贴在她胸膛前,听着她一下一下的心跳声。“既是当了皇帝,就还有多年的时间去琢磨。我不后悔进了这皇城,因为这世间我最在乎的,近在身侧。”
  长宁嗯了一声。

  ☆、第122章 直不韪

  长宁觉得自己为了朝廷的事真是操碎了心。
  秋试那边,到殿试跟前的仅有三名女子。长宁看过那三人的情况,有一名是武生,有两名是文生,因为言辞新鲜,所以晋升上来;长宁最近都在头疼应该怎么让她们名正言顺地成为进士,不料,那群老臣又开始说一些烦心的事。
  “皇上今已十七,该招皇夫的。”
  婚嫁之事。
  大臣们对长宁在位的介怀已经慢慢淡忘,然后又开始了他们好管闲事的本性,开始催促这位女皇帝早日成亲。长宁没好气地坐在龙椅上,瞪着一双眼睛扫过殿下那些叽叽喳喳没个停的人。
  怎么就那么烦人呢?长宁只想好好地忧心秋试之事。
  “十七……”长宁闭上眼睛,似是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十七不是还小么?朕刚登基,如今还未满一年。若是这时想着招皇夫的事,儿女情长,可会坏了朝纲。”
  这个借口跟当年子桑聿拒绝纳妾的理由一样。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皇上多虑了,臣相信以皇上的能力,必定不会被儿女私情打扰。何况,即便是让皇上招皇夫,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筹划,相处,最后才成亲,然后早日为大延生下继承人…”这念念叨叨的脾性,自然是那出了名烦人的黎为民。
  翰林院首席院士,同样也是当初皇子诺的老师。
  长宁特别烦这个人、那什么牝鸡司晨的奏折就是这家伙借机递上来的呢,别以为我不知道。“黎大人这话……”长宁也不往下说,只是轻笑。
  “皇上您有所不知呐。”黎为民倒也卖起了关子,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时而望向座上的长宁、再叹一口气。
  长宁本就是一个不允许自己被威胁的人,可以说,她生平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抓住了那些自以为很厉害的把柄。李新察言观色,在这朝堂之上感觉到了一种微妙的气氛——他看着长宁长大,他心知肚明。
  “黎大人要说事情,何必在皇上面前拐弯抹角?”
  “咳。”
  黎为民有些不自在。
  毕竟李新是人所皆知的犀利角色,当年曾敢一本参奏天命帝的决策,直谏错失之处。黎为民无奈,不敢得罪这样的年轻人,只得道来:“臣的意思是…最近宫中曾有闲言闲语传出,说、说皇上偏好女色,终日与女子在内帷厮混…”
  众臣咋舌。
  李新的脸色也有些灰。
  所有人都在对黎为民这番话窃窃私语低声讨论,“偏好女色”四个字就像是在他们耳边敲响了钟,一直强而有力地回荡着。内侍总管连呈守在一边,有些担忧地望向长宁、可事关之人倒是一副不在乎的状态。
  “黎大人这是哪里话。”
  长宁当即朗声笑了,那毫不遮掩的笑声盖过了所有悄悄话,太过自信的表现似乎比一切威吓更有用。“朕本就是女子,又何来内帷厮混一说?何况,朕如何是内帷厮混了?难不成散了早朝后,回到寝殿里做一些朕想做的事情都不可以了?”
  “这…”
  “朕本就是女子,莫非要与男儿一样,终日惦念家国,不得和女子过多接触?”长宁把玩着手指,一时沉默了下来。朝堂之上本还有一些人说话,见皇帝不出声,自己也不敢当这出头鸟。
  “而且,”
  长宁漫不经心地看了他们一眼,
  “朕喜欢女子,又如何?”
  ——
  御书房。
  长宁手中捻着狼毫,正在翻阅秋试的卷子。连呈从后头泡了茶茗,端了一杯云露上来,低声回禀:
  “皇上,李常李将军求见。”
  笔尖一顿。
  似乎又是为了早朝时候那件事了呢。长宁默不作声,眼睛依旧盯着案上的卷子。她从不认为这样做会损害到什么,毕竟有些“败坏名声”的事,总得自己说出口才能有转机。常言道,置之死地而后生,长宁跟天下坦白、也只是想让自己日后舒坦些。
  总不能,真招个皇夫回来。
  “让李将军先回去…”
  “李将军说,若皇上不见他,他就在殿外一直候着。”
  “……”
  长宁摘了摘眉心、这些元老总给她一种诸事不顺的情绪。
  最后还是让他进来了。
  “不知道李将军来找朕有何事?”长宁的目光本放在卷子上,但说到此处,还是抬眼看他:“有何要紧事,不能在朝堂之上说个一清二楚。”
  李常语塞。
  “皇上…”老人家缓了缓语气,拱手道:“皇上今日在早朝上说,您喜欢女子…”
  “嗯。”
  “皇上可知,这已经在百姓之间流传开来?”李常表示不理解、更不明白为什么长宁也做出这等惊世骇俗的事。“如今坊间都在讨论这一件事,说皇上…说您违背伦常,颠倒乾坤…更有一些已经过了会试的学子借题发挥,说不愿意再为这般的皇上卖命…”
  长宁挑眉。
  “李将军。”
  “…末将在。”
  “你是朕父皇在位时,便为大延鞠躬尽瘁之人。而且你是武将。”长宁又捻起狼毫,继续看回案上的文章,“朕本以为,你不会像文臣那般说这说那,该爽朗些。不承想,你怎么也跟他们一样,开始纠结这种事情?”
  而事实上,李常只是看不惯坊间的言论。
  他的确是一个直来直往的武将,不然,今天也不会贸贸然跑来说这些事情。只是,他不比文生懂得卖弄文学玩心计,当他看到秋试结果都被这件事情影响的时候,他就有点慌了。
  “末将…知罪。”
  “那你也别这么说。”长宁放下了狼毫,一旁的连呈忙将案上的卷子整齐收好。长宁掀袍而起,一手把玩着腰间的吊坠,一面朝着他走过去,躬身将他扶起。
  “李将军也只是为了大延考虑,朕不会怪罪于你。”长宁抿嘴一笑,“至于那些在百姓之中嚷嚷着不为朕卖命的人,朕自有办法处置。李将军放心,这样的人,朕也绝对不会用的、作为一个赴考的学子,满脑子不想着为国争光,反而是思量着朕的家事,你认为,这样的人——可用?”
  好像很有道理。
  李常也被她的念叨说懵了,只得喏喏地点头:“皇上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李将军是个明白人。”
  长宁再笑。
  ——
  京都,定国公府邸。
  按以前的话,公孙政该是为皇帝家事劳碌最多的人。因为他是太子统的亲信,他也觉得自己像半个父亲,该为太子统血脉操心。可是自从那次天命帝决意传位长宁说的那句话,公孙政就像整个人都变了,不再去想这些琐碎的事。
  就像如今长宁说她喜欢女子,公孙政也不想管了。
  “只要能保我大延千秋万岁,牺牲一些,又何妨?”
  太子统和子桑聿都说了这句话,而如今的长宁,似乎也有这样的趋势。公孙政老了,他现在只希望国家大事上没有出什么岔子,这样来日赴了黄泉,他也还能跟太子统再喝一杯酒、叙叙旧。
  “祖父亲。”
  书房的门突然被人敲响,公孙政循声望去、原来是自己那满了十八的嫡孙,公孙霆。早年间天命帝曾给这嫡孙一个职务,让他去了翰林院帮衬。
  “那么晚了,怎么还不歇息。”
  公孙霆有些胆怯地走进书房里来,转身将门掩上。“孙儿有些事情困扰,一直想不通,故而前来请教祖父亲。”
  “何事?”
  公孙政对这个嫡孙虽然有所寄托,只是太过唯喏,不大喜。但又偏偏膝下几个儿子,如今从商的从商,辞官的辞官,剩下这么一个孙儿还有个官职。
  “孙儿今日在翰林院做事,听到了一些话。”公孙霆眉头紧锁,其实至今仍是不敢相信。“院士黎大人说,今日皇上在早朝的时候向着百官直言,袒露自己喜欢女子。黎大人对此事甚是不赞同,一直念叨了许久。祖父亲,孙儿不明白,这件事真的吗?可是当今皇上不是女子吗,她怎么能喜欢女子呢?”
  公孙霆认识长宁。
  是在很久之前,在京都西市,那时候公孙霆还被野蛮的长宁捉弄。但即便有这样的不快,公孙霆后来仔细想了想,长宁也不是很过分,反倒是这样的女儿家,有些活泼!
  公孙政脸色一沉,望着他的嫡孙。
  “霆儿纠结此事,有何用?”
  听了公孙政这话,公孙霆便明白此事当真,更是不解:“祖父亲难道不觉得,此事实在不该么?孙儿虽职务微弱,对于朝堂上之事没有发表言论的资格,可是这件事已经四处传开,怕是对皇上不利。”
  公孙政叹了一口气。
  “霆儿管好自己的事情便是。这件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那也不是你该管的。”公孙政对他今日的反常有些不适应,“夜深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祖…好吧。”公孙霆只得停下了话。
  刚走到门边,公孙政又把他叫住。
  “这些事情你若是听到了,权当自己没听见,也莫要跟其他人讨论。”公孙政语气严肃,紧紧地看着他:“记住,这是皇上的家事,不是我等该管的。”
  “孙儿明白。”

  ☆、第123章 不识丁

  皇城延和殿。
  今年的殿试,在这平日早朝议事的延和殿里进行。殿上文武生各二十名,皆是朝中大臣们勾选出来的进士名单。长宁披着龙袍蹬着无忧而来,在上座坐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宁星眸在殿中扫了一圈,倒见殿里布下的四十方案都齐了人。如此情景,想必之前嚷嚷着不为长宁卖命的学子已经被心腹剔出去了吧?再看殿中仅有的两名女子、一文一武,原本文生还有一个女子的,不料选进士的时候到底是欠了些火候,没中。
  长宁还特许了她一个进士称号,只是没资格参与殿试罢了。
  “免了。”
  长宁轻唤,一旁的连呈也会意地高喝:“免——”
  学子们皆再拜而起:“谢皇上。”
  殿试的时辰已到,众生按照文武编号而坐。长宁坐在皇位上,从身旁小内侍一直候着的盒子里抽出一个卷轴。这叫抽卷,这个盒子里装了十来个卷轴,上面写的皆是殿试题目,供皇帝在殿上抽取,然后命题。只是当长宁展开手中的卷轴时,望了几眼,看表情倒是有些不大满意。
  长宁又将卷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