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游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组团游三国-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队的介绍中,包含了自己对时局的一些看法,其中不乏对大汉王朝已经没落的看法。
    曹操很难听到这种直言不讳的评论,既惊讶,又佩服。惊讶的是王队竟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佩服的是王队的远大见识。怎么能不佩服?王队所说并非个人意见,而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曹操身处世事当中,内心是一颗志在天下的雄心,因此,虽身为汉室重臣,对王队“叛逆”之言并未追究,反而在心中暗自思量。
    曹操很欣赏王队,有意拢络王队追随自己。王队虽敬重曹操,但却不敢直接答应。
    “明公如此器重,王某本当奉命,只是,在下有几个失散的兄弟,尚不知生死,王某一定要先寻到他们的音讯。”
    曹操挑起大指:“王兄弟真义士也!如此,操便不敢强求了。”曹操夸赞王队,内心却不免遗憾,“待寻到兄弟们,还望能来曹某处,操真希望与你们兄弟通宵痛饮,彻夜畅谈啊!”
    “一定!”王队施礼应允。
    曹操在众文武面前表现得虽镇定洒脱,但怎能不因此次失利而焦虑。
    曹操将郭嘉唤了过来,捻着被火燎得卷曲的胡子,说道:“唉,此番攻击濮阳不利,本当休整几日,再做打算,只是,粮草供给是个大问题啊。奉孝,你有何想法?”
    “明公,我军粮草难以与吕布持久作战,若是从长远计,该当退回东郡。只是,昨夜之战,我军伤亡不小,士气已挫,即便退兵,也当再觅战机,战而胜之,才好重振士气,以利日后再战啊。”
    曹操点头:“再觅战机,不错……”
    ……
    曹操收拢残兵,刚退回大营,夏侯渊带着几个士兵,搀扶着夏侯惇来报:“明公在上,属下该死,攻击濮阳西寨未果,元让(夏侯惇)不幸中了流矢,伤及左目。”
    曹操盯着夏侯渊,脸色一变,大怒道:“一个小小西寨都攻不下来,如此废物留着何用?来人!给我拖了下去,重重责打!”
    众文武无不大惊,心道:明公怎么了?吾等战败,明公均好言宽慰,为何对亲如兄弟的夏侯惇、夏侯渊如此严苛?曹操与夏侯兄弟自幼相熟,两家又互有联姻,说起来,一定不比亲兄弟差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执法军士上来拖拽夏侯兄弟,郭嘉赶紧上前求情。
    曹操大骂一通,挥手命人将夏侯兄弟赶了出去,郭嘉赶紧随了出去。
    曹操仍是满脸怒色,部署了营盘防卫,命令众人,准备退兵。
    ……
    白天,曹营上下忙着收拾,准备第二天退兵。
    深夜,军营里突然大乱。
    王队急急从营帐里出来,听见营里有人喊叫,夏侯兄弟不满曹操叱责,已率本部兵马走了,言称要南下另投明主。
    这可是反叛啊!
    曹操得报,气得暴跳如雷。
    郭嘉赶紧上前提醒:“我军初败,又遭反叛,当速退回东郡,以防再生变故。”
    曹操仍是暴怒大骂,郭嘉赶紧命令众人一定要封锁住夏侯兄弟的出走的消息,再三劝慰,曹操才大骂着下令立刻拔营退兵。
    ……
    曹军上下,垂头丧气往东郡退走。
    士气低落,行进也十分缓慢。
    第二天傍晚,刚要扎营休息,有斥候来报,濮阳吕布亲率精锐骑兵追赶而来。
    曹操慌忙下令曹洪、乐进等率队抵挡,大军继续后撤。
    曹洪、乐进等拼了全力,仍无法抵挡住濮阳骑兵,曹军一路败退至一狭窄隘口。
    曹操突然勒住战马,手中令旗一挥,溃逃的曹军立刻在隘口处摆开阵势,准备迎敌。
    前面,马蹄声如暴雨倾泻般越来越急促,吕布亲自率领的追兵已逼到阵前。
    曹操微微一笑,下令:“鼓号!”
    曹军中,号角震天响起。
    突然,隘口两侧,燃起无数火把,两只伏兵冲杀而出。
    两员统兵大将高声呐喊“夏侯惇在此!”“夏侯渊在此!”
    “莫让吕布逃了……”曹军呐喊着,扑向濮阳吕布的骑兵。
    濮阳追兵遭到伏击,阵脚大乱,原本想“痛打落水狗”,不料反成“瓮中之鳖”……
    吕布却抖擞精神,带头纵马向前,夏侯惇、夏侯渊自忖单打独斗不是吕布对手,吆喝一声,一起催马上前双战吕布。那边,吕布手下大将侯成魏续欲要上前相助,却被曹红、乐进缠住。
    七员大将在阵中如走马灯般,你来我往,曹吕两军搅杀成一团。
    典韦见夏侯兄弟双战吕布仍似不敌,猛冲过去,抡起双戟,直扑吕布。
    吕布不敢大意,挺方天画戟格挡典韦双戟,只一个照面,吕布便感觉典韦膂力惊人,此番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单战典韦,一时半刻都难以占得先机,何况还有勇猛的夏侯兄弟。
    吕布不敢恋战,找个机会,虚刺两戟,一拨马头,败了下去。
    曹操令旗高举,鼓号连天响起,曹军全体掩杀过来。
    多亏吕布勇猛、属下将领也拼了性命,才杀出一条血路,所带的骑兵却损失殆尽,只剩的几十人骑败逃下去。
    曹军一路追击,已堪堪追到濮阳城,濮阳城内冲出援兵,曹操才下令收兵。
    曹操大大夸奖郭嘉和夏侯兄弟一番,众人才弄明白,原来是几个人合演了一出戏。
    报了前日濮阳大败之仇,曹操安排好退兵次序,曹军一路收拾着战利品,缓缓向东郡退去。

第0145章 教授 卡文怎么破
    教授遇到个大问题——卡文了。
    诸葛亮和朋友们离开襄阳以后,教授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当中。
    教授最初写东西,是出于爱好,也是为了消磨时间,把自己读书心得和从邸报上获取的信息归纳整理。
    写着写着,教授便把写书当作自己的一项主要工作。写作内容也逐渐从随笔、心得等,转向更加严谨的社会状况研究。
    写作方向的转变必然带来写作方式的转变,教授对所写的内容愈发精益求精,教授本就是做研究搞技术出身,现在做起学问来,钻研精神完全被激发出来。
    就是在这种时候,教授发现自己卡文了,写不下去了。
    因为文中涉及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教授虽生活在这个时代,但去的地方很少,以前和诸葛叔侄在乌林矶隐居,然后就来到荆州襄阳,这些年,除了去过一趟长沙,基本都呆在荆州。
    即便是在荆州,教授也很少出门,大多数时间,是安静地呆在家中读书。
    卡文了,令教授十分苦恼,但同时教授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一个严重的问题:自己的积淀不够了。
    这些年,教授读了大量书籍,知识的积累足以支撑写作任务,但是,过于简单的经历和社会实践,令教授很难将头脑里的东西写出来。即便是冥思苦想,强行下笔,落到纸面上的文字也是生涩干瘪,少了贴近生活才能具有的鲜活气息。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投身到生活中去。
    教授决定出去游历一番,到那些未曾去过的地方转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教授把这一想法告诉了诸葛玄,诸葛玄有些为难:自己现在忙着辅佐刘表,工作很多,实在脱不开身陪教授出去。
    教授说,只是想自己一个人出去转转。
    诸葛玄还是担心,许久未出远门,独自远行,不妥吧?诸葛玄又想让诸葛亮等人陪同教授,教授也拒绝了,人多了,自己反而觉得拘束。
    “那谷梁先生准备去往哪里呢?”
    “我想先去扬州一带看看。”
    诸葛玄有了办法:让教授随运送货物的大船,沿江而下,既能游览沿岸风情,住宿饮食又有人照顾,货船在各个码头装卸货物、补充给养时,教授还可以上岸看看。
    这个办法的确不错,教授立刻着手准备。
    教授托人给诸葛亮带了封信,告诉他自己要离开襄阳几个月。
    长江作为便捷的水路,往来船舶很多,诸葛玄找了知根知底的船家,再三嘱咐,一定要照顾好教授,一切开支,诸葛玄都付了,教授登船,告别诸葛玄,也暂时告别了住了几年的襄阳。
    ……
    教授上次坐船远行,还是四年半前(190年2月),那是从乌林矶搬家来襄阳。(参见0039章)
    那时,正值荆州政权更迭,刘表还未掌控荆州,教授和诸葛叔侄沿襄江逆流而上,教授记得沿途人烟稀少,很是荒凉。
    刘表入主荆州后,首先解决了荆州宗族势力这一内部顽疾,巩固了在荆州的统治。随后,又在襄阳城外与孙坚进行了决战,孙坚阵亡。这样,对刘表的荆州的威胁便只剩下一个人——袁术,袁术盘踞在南阳,觊觎荆州已久。
    袁术兵马充足,实力强劲,刘表不敢对袁术用兵,但又不能忍受袁术这种虎狼之人卧于自己榻侧,刘表的策略是:切断袁术的粮草供给。
    袁术原来的老巢是南阳,主要依靠荆州方面的宗族势力和一些郡县提供粮草,待刘表收拾了宗族势力、切断了粮道,袁术在南阳就呆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向东发展,最后抢了扬州刺史刘繇的治所——寿春。
    逼走了袁术,荆州四周,再无人有能力威胁到刘表,刘表便将重点从荆州北部逐渐向南部转移,重中之重便是加强了对南郡的建设。
    南郡,既江陵,位于长江与襄江之间最狭窄处,是荆州腹地,又是“一城扼两江”的战略重地。刘表有意将荆州治所从襄阳迁移至南郡,以便更容易控制荆州南部武陵、长沙、零陵、桂阳诸地。
    ……
    刘表欲开发荆州南部,自然带动了长江、襄江沿岸的发展。
    教授一路所见,已不再是四年前的冷清、荒凉,而是日渐繁华的景象:江面上,船只穿梭往来;江岸上,绿树成林,庄稼成片,炊烟袅袅,牧童悠悠,俨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教授不禁感叹:以前终日闭门读书看报,原以为天下乱作一团,如今走出房门,才能见到乱世之中,竟也有如此和谐安详的生活。
    ……
    大船走走停停,在沿岸不断卸下货物,再装上新货,教授有很多时间,可以登岸一睹长江两岸的风光。
    看景是休闲,教授的主要目的还是体验社会生活。
    ……
    货船在沔阳(现湖北仙桃附近,沔:音免)要停留几日,教授可以下船好好放松一下。
    教授通过看书知道,沔阳,地处春秋时期“云梦泽”腹地,“云梦泽”是对江汉平原星罗棋布的湖泊总称,也就是自南郡以东,襄江和长江夹着的三角洲地带。
    荆州一带,属古之楚国;云梦泽,历来是楚王的狩猎场。教授记起书中有“楚平王游云梦处”这样的记载,便一路打听着寻访。
    到了所谓“古迹”,教授不仅哑然而笑,这哪里能称得上“名胜古迹”,不过是湖泊沼泽中的一块高地,被夯实平整了而已,上面搭的草棚,更不可能是七百多年前楚平王时代的遗迹,想来是当地人为了歇脚而搭的。
    不过,站到高地上,倒可以更好地领略下云梦泽的景色,水光潋滟、烟雾缭绕(烟雾自然是水气所致,而绝不是雾霾了)。当真如身处云端,置于梦境之中。
    望着水天一色,教授心生感慨,他想到了屈原,对了,屈原被放逐之时也曾来过这里,并做过《沧浪歌》。
    教授见四下无人,难得放纵一回,朗声吟咏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教授吟颂这一句,正是屈原遭放逐后,抒发自己处事哲学的两句歌。教授感慨:浪漫情怀,总是伴着怀才不遇,甚至是凄凉悲惨的结局。其实,教授的评述远不如闹心解释得直白、贴切:啥叫浪漫?“装”呗、“得瑟”呗。“装”的好,有人欣赏,就红了火了;若是没人搭理,那就是“装”那什么了呗,就悲催了呗!(闹心暗自提醒自己:下本书可不能像这本这样“装”了,太遭罪了……)
    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回应:“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是当年屈原所遇渔夫回答屈原的歌,表达的是更加务实的处事态度。仍用闹心的解释:该“装”的时候,千万别顾及脸皮;不该“装”的时候,该干嘛干嘛吧。
    教授循声望去,见远处走来一人,身材高大、挺拔魁梧,走近了看,来人二十出头的样子,腰悬宝剑,手提长弓。
    教授拱手搭礼。
    来人抱拳还礼:“在下鲁肃。”

第0146章 教授 评价屈原
    教授惊讶,竟能在这里遇到传说中的鲁肃。
    教授虽熟通两汉三国历史,但如果闹心把教授写成能准确说出某人何时何地归附了谁,那非被人臭骂不可,穿越人物,开外挂也得开得隐蔽点不是。(闹心感叹:穿越难,穿越乱开挂难,开外挂被封,想解封就更难了)
    教授此时便弄不明白,鲁肃为何出现在这里。
    “啊,原来是子敬先生。”教授言语谦恭。
    鲁肃十分纳闷,面前之人年长自己很多,气度不凡(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为何对自己如此恭敬?不过,啥人都喜欢听奉承话,教授的谦恭有礼,也令鲁肃有几分得意。
    “先生太客气了,敢问您是?”
    “谷梁寿,荆州襄阳人士。”
    “先生气度非凡,原来是名门之后啊。”“谷梁”这个姓氏很稀少,像鲁肃这样读过书的人自然知道此姓氏都是传承《春秋》的谷梁赤、谷梁淑的后人。(《谷梁春秋》《谷梁传》)
    “惭愧惭愧!”教授口称惭愧,“在下不过山野村夫而已。”
    “哈哈,先生过谦了,荆州果真是人杰地灵所在啊,谷梁先生的修养造诣,绝非一般高士可比啊!”鲁肃说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谷梁寿”这个名字,鲁肃没听说过,那自然不是出仕为官之人,从教授的相貌可以看出近五十岁的年纪,但皮肤的保养可就是汉末同龄人无法比拟的了,二十一世纪知识分子的风采,更加令鲁肃折服。
    “子敬先生缘何至此啊?”教授还是想弄清楚鲁肃的经历。
    鲁肃对教授也不隐瞒,叹口气道:“唉,说来话长。肃原本蒙扬州袁公路大人器重,做了东城长,无奈啊,扬州法度松弛,且积重难返,鲁某无力约束,也不甘与扬州那帮官吏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