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枭-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箭术很精湛、跑得特别快等等,众人的吃惊还没有完,告示上注明:只要进了纠察大队,不仅食宿全免,每人每月还可以领一两银子作为报酬,毕竟这不是服劳役,算是县衙聘请,其费用是向江油乡绅募捐,县衙也出一部分。

这算得上吃公家饭,和那些捕快、书办差不多了,不仅不用自带粮食,还有银子拿,这样一来,不仅那些少年人心动,就是那些大人或有才能的人也心动了:

“天啊,这纠察大队的待遇太好了吧,不仅包括食宿,还有银子拿呢。”

“是啊,到军营中当兵或到辽东拼命,一年才十八两银子的兵饷,折算一个月才一两五钱,那肯定是在家门口划算了。”

“奇怪,大老爷为什么只要那些毛头小子,俺老程想参加纠察大队,可是年龄超了。”有的人一脸郁闷地问道。

“这你就不明白了吧”很快有百姓主动替县令大人分析道:“你没看到吗,大老爷在告示上说了,不碍农事,不与民争利,要是精壮都参加这纠察大队,那田里的活谁干部?”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老张,心动了吧,你家虎子十五岁,长得一副好身板,他正合适,都说半大小了,吃穷老子,那纠察大队包吃包住,可以省下一份口粮呢,再说一个月还有一两银子拿,去哪找这么好的事?”

那老张点点头说:“去,为什么不去,不仅虎子去,我准备也让堂侄子也去,反正他在家里也是游手好闲。”

“我也让儿子去报名。”

“你儿子?算了吧,瘦得像猴子,没看听人们秀才说吗,人数有限,还要经过测试的。”

。。。。。。。

告示一出,好像一石掀起千层浪一样,很多人当场就心动了,这青黄不接的,少一张吃饭的嘴也不错,十几岁的孩子,能干的活不多,进了纠察大队,那就是一只脚踏进县衙了,听说在东门的校场上招人,不少人当场就跑去报名,有的人则是急急忙忙回家找人去。

校场上,陆皓山和刘金柱站在一边,看着那报名的长队排了几十米,还有不断加长的趋势,而袁三他们不停地筛选着苗子,这次招募不像乡勇集训,以前只要来的是人就行了,现在则要连过三关,超过年龄的不要,有暗疾的不收,在登记处还放了一个三十斤重的石锁,当场要求举起来,举不起来的,当场淘汰,那考官说了,就算登记了名字,也是进了初赛,到时还要淘汰一大批的。

“到你了,伸来双手让我看看。”袁三亲自把关。

一个少年伸开满是厚茧的手,检查后让少年当场举石锁,顺利举起后,这才到户房书办孙东的办公桌前登记名字、户籍资料。

“下一个”袁三大声叫道。

很快,一个胖胖少年走到来到袁三面前,还没开口,袁三就不耐烦地说:“淘汰,下一位。”

长得白白胖胖,走路都喘气,显然是有钱人家的少爷贪新鲜,官、吏、胥、隶,别看那些衙役在官府里根本不起眼,可是在老百姓面前却威风八面,高高在上,县官不如现管,看来这个纠察大队不光对穷苦人家的孩子大有吸引力,就是有钱人家的少爷也暗暗心动,这不,队伍时就有不少衣着光鲜者,有的带着了下人。

不过这些少爷绝大多数要失望了,陆皓山和袁三说过,偏向挑选贫苦人家的孩子,听教听话,肯吃苦,那些有钱的少爷,养尊处优习惯了,吃不了这苦,干脆不收,像那些流民的儿子,只要符合要求,陆皓山也收。

看到招募新军的工作进展顺利,一旁的陆皓山不由暗暗点头,微笑着说:“还不错,报名还是挺积极的。”

“这么好的条件,肯定吸引人了”一旁的刘金柱笑着说:“就是我都有些心动了,山哥,为什么叫纠察队,取一条威风的名字多好啊,像常胜军、铁血军、玄甲军等,这些比纠察队好听多了。”

一旁的户房司吏周大源笑着说:“其实大人是有深意的。”

“深意?什么深意?”刘金柱追问道。

“叫纠察队,一听就知是地方的小编制,传出去也不引人注目,要是建什么军,那可是逾越,到时朝廷以为你要造反,撤了官职事小,严重的,脑袋都得搬家。”周大源一脸郑重地说。

原来是这样,刘金柱终于明白为什么山哥坚持给新军起这个普通的名字,原来是掩人耳目,就在刘金柱刚刚想明白的时候,一旁的周大源有些奇怪地问:“小人有一事不明,还请大人解惑。”

“哦,你问吧。”陆皓山倒是很好说话。

“大人,招成年人或有孔武有力的人不是更好吗?现在全是招这些毛头小伙,毛毛躁躁的,也难管理,不像那些人,即招即用。”

陆皓山摇摇头说:“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滚得越久,棱角就磨得越圆,同样,想法越多,人也变得越滑,有乡勇集训的前车之辙,本官不想纠察大队全是一帮兵**、兵油子,所以选择这些少年,多些干劲,少些想法。”

周大源拱拱手说:“大人言之有理,小人受教了。”

就在二人说话的同时,主簿张云辉带着二个江油的乡绅走过来,有些尴尬地向陆皓山行了一个礼,然后底气不足地说:“大人,这两位乡绅有事与大人商量。”

“什么事?”陆皓山淡淡地说。

“大人”一名老态龙钟的乡绅向陆皓山行了一个礼,有些不解地说:“很多百姓都在议论,这纠察队这么好的待遇,为什么还要招收外人,连石泉县都有羌族的人来排队,还有很多流民的孩子也在排队,小老亲眼看有几个已经招进去了,没必要便宜外人吧?”

陆皓山瞄了二个乡绅一眼,一脸沉着说:“这不是招进来吃干饭的,现在日子不太平,流民多暴民多,土匪也不少,要是有危险,派本县的子弟打头阵?”

第九十七章曹虎归来

只是一句话,一下子把二名乡绅的嘴都给堵上了,总不能说要是有危险,就拿本县子弟的性命去拼吧,传出去还不被父老乡亲骂死?再说县令大人说的也有道理,现在暴民多、土匪也多,还有白莲教的暴行,这不是太平年代,随时都会送小命的。

看到二位乡绅没有话说,陆皓山却有话说了:“赵老爷、钱兄,你们都是本县有名的乡绅,以两位的眼光,成立这次纠察队为保江油百姓的平安,不知两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好事,好事,大人未雨绸缪,小人佩服。”赵乡绅连忙奉承道。

钱秀才也一脸佩服地说:“老父母心系江油,一心为民,钱某佩服,佩服。”

一个是财主,一个是秀才,很明显,这秀才比地主值钱多了,这钱秀才也像其他读书人一样唤陆皓山为“老父母”,这礼节是不错,一个是进士,一个仅是秀才,一个是先进,一个是后进,读书人论资排辈不是按年龄的,不过一个已经有白发的人唤一个小青年为老父母,陆皓山还真有点不太习惯。

陆皓山嘴边露出一个不察觉的冷笑,闻言点点头说:“那两位也支持本官的做法吧?”

“支持,支持。”两人连忙应道。

“支持就好”陆皓山突然语气一变,有些无奈地说:“不瞒两位,其实训练纠察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钱银,全凭本官筹措,资金有限,二位既然支持,那还请慷慨解囊,多少捐一点吧,可不要是那种光说不练的嘴把式哦。”

什么?捐钱?

赵乡绅和钱秀才一下子傻眼了,本想为民请命,出点风头的,没想到这县令大人先是一句话把话堵上,然后几句话把两人拉下水,县令大人亲自开口,就是想走都不行了。

“这,这个,要的要的”赵乡绅擦一下汗水说:“大人,捐多少合适呢?”

“捐多少全靠自愿,如赵家村的赵族长,一张口就捐了三百两,真是太有心了。”陆皓山面带着微笑说。

三百两?赵乡绅脸色一白,不过很快说道:“赵家村的赵族长是江油数一数二的人家,小人不敢跟赵族长相提并论,那小人,就捐一百两好了。”

“赵乡绅果然慷慨大方,本官替江油的父亲父老谢了。”陆皓山一边说一边把目光转向旁边钱秀才。

这相当于点名了,钱秀才没法,苦笑着向陆皓山拱拱手说:“老父母,钱某的银两,在征税时换了粮食,别说和赵族长比,就是和赵老爷比也比不上了,我。。。。。。。”

话还没有说完,陆皓山打断说:“为江油父老乡亲的安危,有钱有钱,有力出力,钱银不趁手,捐粮食也非常欢迎,不知钱兄准备捐多少百石粮食呢?”

钱秀才差点吐血,现在青黄不接,四川虽说是产粮大省,天府之国,可是那粮价每石早就过一两了,上好的粮食有时高达二两,现在问自己捐多少百石粮食,那是按百石算的?不是石不是斗?这不是要自己的命吗?犹豫了一会,钱秀才咬咬牙,有些可怜巴巴地说:“那就捐个一百石,行吗?”

“哈哈,钱兄这话真是幽默,好,就一百石,本官替江油的乡亲父老谢了。”陆皓山心情大爽,笑容满面地说。

“大人,要是没事,那,那小人就告退了。”

“学生也不敢打扰老父母,告辞。”二人生怕陆皓山又提出什么新的要求,连忙退走,这一把风头没出到,还让县令大人抓着“逼捐”,可以说偷鸡不到蚀把米,倒霉到家了。

一旁的刘金柱对陆皓山伸了一个大拇指,笑着说:“山哥出马,一个顶俩,看到这两个家伙一脸吃憋的样子,笑得我肚子都痛了,不过这两个家伙还真舍得啊,一个一百两,一个一百石,不是小数目呢,我记得上次上门募捐,他们两人都是只捐了三十两而己。”

陆皓山冷笑地说:“这得要感谢梓潼的吴县令,借口与白莲教有勾结,一夜之间把县里五个大户抄家,杀了十二人,流放了近百人,弄得不少人心惊胆颤,你以为破家县令是白叫的?越乱,他们反而越怕。”

梓潼的事,陆皓山已经探到口风,那不过是吴魁为了填那一笔税银,拿当地的乡绅开刀,不过此事有四川巡抚田仰、都指挥同知韩文登的默许,那几个土财主只能自认倒霉,消息一传开,龙安府人人自危,生怕那罪名落在自己的头上,那赵乡绅和钱秀那么配合,怕也是这个。

乱世用重典,这年头,朝廷那是宁可杀错,也不放过,杀一儆百。

刘金柱点点头,表示理解,陆皓山看到现场有条不紊地进行,扭头对刘金柱说:“走吧,我们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先回去吧。”

“好,山哥。”

日达木子没有食言,从虎头寨里派了五名羌族少年前来报名,这五名少年都是练过的,陆皓山看到他们轻易过三关注知道了,羌族的人来了,现场招募也是出奇的顺利,陆皓山知道,这招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怎么也要给路远的人一些准备的时间,虽说第一批人数有限,但是陆皓山并不介意精益求精,那苗子自然是越多越好。

如果说国是一个大家庭,那么一个县,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家,陆皓山作为一县之尊,自然是这个“家”的家长,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亲力亲力,那事可是一桩接着一桩,这不,花费了不少心思,终于把建立纠察队推到操作日程,问题很快来了:装备。

士兵比平民百姓可怕、有战斗力,除了他们有组织、有纪律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有精良的武器,现在兵员有了,钱粮有了,训练的人才有了,生财的路子有了,还得装备必要的武器才行,要不然,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刘金柱在马车上看到陆皓山有些愁眉不展,不由有些好奇地说:“山哥,你怎么啦,怎么看到你皱着眉头的?”

“金柱”陆皓山突然问道:“纠察队武器不能少,你经常在外面,知道哪里弄武器吗?”

“山哥,三班衙役里不是有武器吧,拨一点给纠察队不就行了?”

陆皓山摇摇头说:“整个衙门,也就配备了十张弓、二把七眼铳,然后就是一些长刀、铁棍之类,并没有什么好的武器,铠甲也是普通的棉甲,再说三班衙役加起来才那么一点人,纠察队最少也不会低于三百人,县衙这点武器就别掂记了。”

顿了一下,陆皓山继续说:“像长刀、短刀这些,可以请铁匠打造,就是不趁手也能行应付着,至于弓,现在制弓的技师也不难找,再说太好的弓,这些小家伙现在也拉不开,随便采购一批二石弓给他们先练着,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火器,金柱,你多留意这方面的信息。”

别人不知道,但陆皓山绝对清楚火器的威力,在冷武器面前,火器的优势那是压倒性的,什么都可以少,但是火器绝对不能少,自己一心打造的精锐骑兵,绝对少不了一杆制作精良、威力巨大的火器,就目前来说,最好的单兵火器是鸟铳,可惜市场上没有卖,只有军队里才装备,很多县衙都是有一二杆七眼铳充充场面。

刘金柱摇摇头说:“山哥,这个是违禁品,市面上根本就是有价无市,而这些制作工艺还有图纸,只有军部属下的顶尖工匠才会打造,想弄到这些东西,只有从军队方面着手。”

“只能慢慢来了。”陆皓山苦笑着说。

幸好,现在是崇祯三年,烂船还有三斤钉,大明朝还能挣扎多十多年,后金和明军还在辽军拉锯,李自成和张献忠还没成气候,像孙承宗、祖大寿、左良玉、卢象升等大将还镇守着大明的江山,当然,像朝廷都难指挥得动的祖大寿,是个另类,不作细论,自己还有时间去壮大和发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建立一支骁马善战的军队,也需要训练、培养。

看到陆皓山沉浸于思考中,刘金柱也不敢打扰,静静坐在一旁,只听到马车咯吱咯吱地响,不知了多久,那马车突然停了,把没有准备的陆皓山和刘金柱都晃了一下,刘金柱有些不快地说:“老罗,你怎么赶车的?”

“大人”赶车的老罗突然大声说:“曹捕头,曹捕头回来了。”

曹虎回来了?陆皓山一个激灵,掀起车帘往外望去,果然,只见前面有一支马队,全是衙役的装束打扮,那曹虎明显是发现自己乘坐的马车,正大步住这里跑过来。。。。。。

三月押送税银出发,现在总算回来了。

第九十八章县丞之职

“小人曹虎,参见县令大人。”曹虎一看到从马车跳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