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枭-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也太年轻了,就是什么都不做,光是熬资历都能上位,再说他还有吏部大靠山呢,完全没必要这样做,可是他还是做了,很明显,他是真心想替江油县的百姓着想,甚至可以说为江油的百姓,不顾个人前途了。

官田,说到底就是朝廷的田,皇上的田,就是你做对了,可是你敢把手伸到皇上的口袋里,到时只怕吃力不讨好,乌纱帽随时被摘,赵旺、张德来、陈贤、县学的学子、围观的百姓一个个被陆县令高尚的品格感动了,刚才一直质疑的陈大善人,张张嘴想说些什么,可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真不愧是江油县的天啊,这天还是青天的“天”,在有限的条件下,陆县令已经超出了众人对他的期望。

绝大部分的人都满意,唯独有一个人“不满意”,那就是陆皓山的长随刘金柱。

“少爷,这事不能轻率啊,真是抵押了官田,随时有可能被撤职查办的,要是运气不好,不仅前尽毁,还要投入大牢,那就后悔都不及了。”刘金柱一下子跪下大叫道:“少爷,官田碰不得啊。”

若是别人这样说,众人肯定说他多管闲事,可是说这话的是县令大人的长随,人家是站在自家少爷的位置替他着想,不让他冒险跳火坑,这是人之常情,这样做,反而显得他的忠心,众人虽说希望这个该死的忠仆不要劝阻,可是谁也说不出口,只是在心里暗自祈求这个县令大人言而有信,不会被这个家伙劝服。

陆皓山把长袖一甩,有些不悦地说:“好了,金柱,先起来,有什么事,回去再说。”

“可是少爷,那官田真的不能碰啊。”

“行了,我心意已决,你无须多言。”

刘金柱大声劝道:“少爷,你做好自己的本份即可,无论怎么样,也没人怪你的,少爷,你这是拿自己的前途冒险啊,少爷你还年轻,前途无限,不要趟这浑水了,少爷,求你了。”

在场人的心一下子好像被吊起来一样,长随的一番话,那陆县令开始有些犹豫了起来,显然是被他的话触动,一众姓心情也一下子紧张起来:要是这县令大人改变主意,那么江油百姓就没人替他们作主,刚刚抓到一根救命的稻草,可是转眼间这稻草就没了,能不心情忐忑吗?

看到自家主子被说动了,刘金柱一脸着急地说:“少爷,这样太冲动了,你忘了你恩师说过,只要安份守已、无行差踏错即可,少爷想为江油的百姓做事,这一任期限为三年,半年期还没过呢,何必急于一时呢。”

一旁江油的百姓差不多想捏死那个可恶的长随,这可是关系到江油五万多百姓的生计啊,他在说些什么,一旁的张德来盯着县令大人,生怕这个县令大人改变主意,心里紧张极了,紧张得好像呼吸都忘记了,憋着气国,就在他觉得要说些什么的时候,陆皓山突然一脸决然地说:“好了,金柱,本少爷心意已决,你无须多言。”

众人长长松了一口气,这敢情好,有县令大人这句话话就已经足够了,一旁的张德来,差不多激动得要跳起来了。

刘金柱哭丧着脸地说:“少爷,可是你的前途。。。。。。”

话还没说完,陆皓山打断他说:“住口,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再敢乱我心志,就掌你的嘴。”

“是,少爷。”大忠仆刘金柱终于不敢再说话了,默默退在一旁,脸上有些不服气的神色,不过一看到“主子”生气了,也不敢再造次。

“好,好一句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旁的乡绅陈贤击掌叫好:“大人高风亮节,心怀百姓,陈某佩服之至,虽说陈某能力有限,听了县令这番话,我愿倾尽全力相助大人。”

“大人高义啊,我们江油有这样的父母官,真是上天的恩赐。”

“大人,小人愿给你立长生位,保佑大人逢凶化吉,步步高升。”

“老父母真是当世的英才,士林之楷模。”

“老天爷,江油有救了。”

“谢县官大老爷。”

“谢县官大老爷。”

不和谁先下跪的,不一会县衙前就跪下了黑压压的一片,就是那些县学的学子也没了骨气一般,跟着百姓跪下,那场面非常壮观,这一次,众人倒是真心实意感激这个无私奉献的县令大人。

陆皓山自然是连忙让众人起来,又亲自扶起赵旺等人,说了一大番暧心的话,这可是高高在上县令大人啊,高风亮节,爱民如子,如此以礼待人,甚至不顾个人前程要抵押官田,有几个感情丰富的百姓眼睛都湿润了。

“好了,诸位请回吧”安慰了一番,陆皓山大声对众人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蒙皇上厚爱,陆某担任江油县令一职,自然是以江油为先,以江油的老百姓为先,尔等放心,今日时间仓促了,还要商榷一下,明日本官再去筹措钱粮,尽可能减轻百姓们的负担,不过县里的官田有限,也不知能筹到多少,你们也得回去尽量想办法,筹措一些钱粮,齐心协力渡过这次难关。”

众人自然是连连应承,最后一一散去,那些县学的学子,一个个跑得像兔子般飞快:现在算是闹事了,要是县令大人不悦,通知提学,那可就惨了。

看到众人都散了,陆皓山这才松了一口气,向刘金柱打了一个眼色,两人一起回到后衙,一关上门,刘金柱连茶还没泡,好像变魔术一般,那张愁苦的脸一下子笑逐颜开,变得**灿烂般,有些像讨功劳地说:“山哥,怎么样,我这配合还行吧?”

大人物身边都有一个机灵人,关键时候可以打圆场、铺垫,一看到陆皓山卖力地收买人心,虽说二人还没有演习过,别人不知道陆皓山要“卖萌”、收买人心,刘金柱还能不知道吗?不用提醒,马上主动配合,那效果可以说非常不错,这不,有几个善良的百姓激动得差点哭了。

可以肯定,这事一传出去,陆皓山的名誉和声望,将会突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被江油的百姓认同,刘金柱自觉表现不错,主动邀起功来了。

陆皓山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没好气地说:“前面做得不错,后面做得有些过了,幸好那些百姓没看出来,要不你山哥就白忙乎一场了。”

“真的?”刘金柱是一个好学的好同志,闻言马上请教道:“山哥,你说我哪里做得不好?”

“就是后面哭丧着脸干什么,又不是上断头台,你是一个长随,那么七情上脸,显得有些不太真实了,再说这样卖力,也有有抢戏的嫌疑啊。”陆皓山笑呵呵地开玩笑道。

刘金柱点点头说:“是,我明白了,下次一定注意。”

说完,两人四目相对,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山哥,这下你可出彩了,我看到那些老百姓都把你当成救苦救难的菩萨了。”刘金柱有些羡慕道。

陆皓山没有否认,点点头说:“呵呵,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还次做得不错,金柱,今晚悠着点,明日我们还要很多事要做。”

“知道了,山哥”

最近更新会不给力

十月一长假,

正好和重阳接近,

炮兵要回老家拜山(扫墓),

这是老家的一个传统,

记得小学时学过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刻,炮兵也无比怀念我逝世不久的爷爷,

小时候起,他每年都会带着我们去翻山越岭,

把一口一口祖坟逐一打扫,

除去杂草,培土、点香、化元宝蜡烛等,

以前觉得是一种踏青郊游,现在觉得那是一种传承和责任,

好吧,炮兵有点多愁善感了,

祝书友们节日快乐!!!!

第六十一章江油赵氏

赵家村,位于江油东部,距县城大约二十多里,这里山青水秀,绿树成荫,一排排的屋舍精致大方,一垄垄良田井然有序,老叟在凉亭里悠然自得地下着棋,私塾里书声朗朗,那幼稚的童声给这美丽的村庄平添了几分朝气,可以说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而这一切,归功于赵氏一族的老族长:赵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赵余庆的取名正是源于此,而“善”也是赵家村的写照,赵老族长尊老爱幼,在族中声望极高,族中有什么事,都是他在祠堂里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处理,连县衙的大门也不用进,整个村都是赵氏一族的人,赵余庆既是族长也是里长,平日勤俭节约、团结互助,日子倒也得悠闲自在,不过,今天赵老族长愁眉不展,显得心事重重。

“爹,你没事吧?”就在赵老族长坐在大堂里的来回踱步的时候,一个年约十四五岁,面容清秀、气质优雅、身材高挑的女子走进来,有点撒娇地说。

在赵老族长考虑问题的时候,没人敢轻易打扰他,因为老族长喜欢静,这个时候敢进门的人不多,而敢进门又不用提前敲门的,也只有赵老族长的女儿,赵敏。

一看到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赵老族长展颜一笑,轻轻摸了一下赵敏的头,有些宠溺地说:“都是大姑娘了,还是喜欢一惊一咋的,毛毛糙糙,看有哪个人敢娶你。”

赵老族长当年也是风流人物,或许说这赵氏一族就是在他手中发展壮大的,三妻四妾自然不会少,红颜知己更是数不胜数,可惜人丁稀簿,现在年近花甲之年,膝下才得一女,自然视之如珠如宝,那可是千顷田上的一颗独苗,而赵敏自小聪颖、漂亮,有时说话行事,隐隐有自己年轻时的风采,于是赵老族长对她也就更宠了。

“爹”赵敏一跺脚,有些不悦地地说:“你又取笑女儿了。”

看到女儿如小儿般作态,赵老族长呵呵一笑,然后关切地问道:“敏儿,找爹什么事?是不要又要想出去玩?爹先说了,不准!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的,你一个女子人家,更是危险,你哪也不用去,就给我乖乖呆在家里,要吃什么、要玩什么,就是让管家给你置办就好。”

“不是,爹,女儿是听说爹心情不好,特地来看看的。”赵敏说完,有些好奇地说:“爹,到底怎么回事?刚才看到你皱着眉头都能夹死苍蝇了。”

女儿也不是外人,赵老族长也不隐瞒,女儿自小聪慧,有时也有独特的见解,闻言有些苦笑地说:“去年后金越过辽东防线,直取京城,兵临城下,对我大明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皇上龙颜大怒,就是对百姓的祸害也很大,这不,刚刚退兵,就筹备着找回颜面,行军打仗、巩固防线,这些都需要钱银,户部也是被皇上和追着要钱文臣武将逼得快要疯了,竟然下令大明百姓一下子交全年的税赋,此外还要加征辽饷,那新到的县令昨天公开宜称要减轻百姓的负担,从县中殷实之家筹借钱粮,还要把官田用作抵押,借钱借粮,这不,刚刚接到消息,我们赵家村是他的第一站,大约半个时时辰就出发了,估计最多再过半个时辰,这个县令就要到我赵家村筹款,你说爹能不心烦吗?”

赵余庆自觉自己够低调的了,没想到还是让这个新任县令给瞄上了。

虽说赵氏一族在这里隐居,但不代表赵余庆对对面的事不闻不问,相反,赵氏一族一直有自己的情报来源,就像陆皓山一出门,准备到赵家村来拜访,还没有到这边已经知道了,情报不仅准确,传递的速度也非常流畅、快捷。

“爹,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行善积德吗,江油县连续三年失收,现在青春不接,强行征税老百姓肯定拿不出,没想到这个县令倒有几分尽责,肯替百姓操劳,这是好事,也能照顾到县令大人的面子,就是给些钱粮,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赵敏有些不以为然地说。

说完,赵敏补充道:“至于那官田抵押,女儿看也不是什么坏事,江油现在剩下的官田都是四大慈善机构名下的善田,这些田都是土地肥沃、取水方便的上好水田,要是抵押给我们,请人耕种,也是一件利大于害的事,俗话说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依女儿看,乱世的粮食比黄金还金贵,再说我们族里也有闲散的青壮,正好把他们派去管理,不至于游荡滋事,可以说一举两得。”

赵老族长苦笑着摇摇头说:“敏儿,你看得很准,但是你想得还不够全面。”

“敏儿愿听爹爹的训导。”赵敏是一个好学之人,马上虚心请教。

“越是荒年灾年,就越是容易发家致富,火中取粟是冒险之道;而乘人之危、趁火打劫才是壮大之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这是天理循环之道,据为父所知,县里的大商巨贾、乡绅财主都磨拳擦掌,准备利用这灾年好好大干一番,多吃下一些田地,田地才是我们根,可是陆县令下令户房暗中禁止土地买卖,那些官田是好,可打它主意的人太多了,没必要成靶心,以我们赵氏一族的家底,也看不上这点小便宜,再说开价也是一个问题,赔了暗吃亏,赚了名气也不好,还不如不做”

赵老族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至于募捐,也是一件辣手的事,捐得少了,传出去名声不好说,捐得多了,就是我们不在乎,可是其它富富会怎么看?他们好意思捐少吗,到时被迫捐多了,还不是怨在我们头上,说我们好出风头,连累他们们也得多出血,这个陆县令啊,还真是给老夫出了一个难题。”

赵敏听完,眼中掠过一丝不悦的神色,一脸睿智地的说:“爹,这样说来,那陆县令募捐的第一站选在我们赵家村,明显不是怀着什么好心,他看得很清楚,一来我们平日向善,这种事不会拒绝,二来他是一地的父母官,怎么也得给他一点脸面,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是外来户,说话不响亮,也好拿捏,俗话说头坛簿二坛稀,若是我们不带好一个头,只怕他不会善罢甘休,对吧,爹。”

“没错”赵老族长有些欣慰地看着女儿说:“不错,我儿长大了,考虑得也周全多了。”

“爹,我们虽说在此隐居,但是那些关系还在,还怕他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不成?”

“敏儿,那些关系来之不易,不能轻易动用,一定要留到最需要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县官不如现管,一件这么小的事,没必要劳师动众,这样倒显得我们无能。”

赵敏的眼珠儿转了转,突然笑着说:“爹,敏儿有主意了。”

“哦,说来听听。”

“爹爹不用出面,此事交给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