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枭-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范文程理解这些满清王爷焦急,事实上。李自成在进攻北京时,满清贵族就开始坐卧不安,大顺摧枯拉朽式的进军,让多尔衮等人非常眼红。眼红之余又感到极度的不安,原因很简单,要是大顺取代明朝、完成统一大业后。必然凭借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来解决辽东问题,到时满清不仅没什么油水可捞,估计生存都成问题。

早在李自成过军北京前,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多尔衮派迟起龙为信使,取道蒙古,把多尔衮的一封亲笔信交到镇守榆林大将王良智的手里,让他转交李自成,信中的内容是协同起兵、同取天下一类的内容,王良智也及时奏给李自成,可惜李自成根本不加理会,这让满清贵族感到极为不安。

现在听到事情有转机,多尔衮等人自然十分兴奋。

范文程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恭恭敬敬地交给多尔衮,然后开始解释道:“这封信是大明平西伯吴三桂派人送给他舅舅祖大寿将军,再由祖大寿转交给下官的,信中说他已经占据山海关,只要我等愿意起兵,吴三桂信中承诺,若及此时促兵来救,愿开山海关当迎大王。”

“此话当真?那吴三桂不是被李自成所招抚了吗?不会设计陷害我等吧?”多铎有些怀疑地说。

作为满清的头号智囊,范文程自然不会凭一封书信就相信吴三桂的话,他是分析过情报,心里有把握才来的,闻言点点头说:“据内线所传回来的情报,李自成的手下抄了吴三桂的家,把把他的小妾抢了送给李自成,吴三桂暴怒之下,挥军回征,杀大顺降将唐通,占据山海关。”

“没错”多尔衮点头说:“前线送回情报,山海关发生剧变,唐通的脑袋就挂在山海关的城墙上,此事应该可信。”

范文程一脸正色地说:“三位王爷,这是我们入主中原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后的机会,一旦大顺扫清障碍,完成统一大业,我们就没有机会了,中原地大物傅,人多势众,我们只能趁乱而入,混水摸鱼,一旦中原完成统一大业,那就悔之晚矣。”

阿济格有些不放地问:“这个吴三桂可靠不?我们和他打了不少硬仗,各有死伤,仇恨可不小呢。”

“下官认为,可以一试”范文程分析道:“明朝灭亡,吴三桂也就没了饷银来源,现在他与李自成交恶,仅据一个小小的山海关,肯定是守不住的,现在他所能依靠的,就是我们大清,天佑我大清,吴三桂已经决定投诚,没想到在这节骨眼上刘宗敏竟然抄了吴家,还抢了吴三桂的爱妾,哈哈哈,天佑我大清。”

说到后面,铁杆汉jian范文程已经按捺不住的激动,好像马上就要带着他的主子杀入他的故土一样。

“吴三桂这次投诚,不会仅仅是一封书信吧?”多尔衮眯着眼睛说。

“派了副将杨坤和游击将军郭云龙前来谈判,现在就在宫外听令,等候王爷的召见。”

多尔衮毫不犹豫地说:“马上召他们进宫。”

很快,副将杨坤和游击将军郭云龙就进了盛京的皇宫和多尔衮等人密谋,其实也就是谈条件,合作的前提就是利益的分配。

仅仅谈了一天,果断杀伐的多尔衮就决定和吴三桂合作,下令调集军队,在关乎满清国运的一战上,满清贵族出现了惊人的一致和决断,多尔衮决定把蒙古八旗、满清八旗三分之二的战士出征,外加汉八旗所有的将士。

当然,多尔衮并没有急着入关,一边征集士兵,一边派先头部队去试探、观察,作为一个出色的战略家,多尔衮做胆大和心细做得非常兼容。

辽东一向都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吴三桂先是顺服,然后反叛,袭杀新任山海关守将唐通,占据山海关的消息,更是牵动天下的人,其中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和以陆皓山为首的川军最为关注,先知先觉的陆皓山深知辽东的重要,早早派精兵强将在辽东建立一张成熟、高效的情报网,一有最新消息或进展,细作和斥候就会第一时间把消息用接力式的方法传回去。

在回成都的路上,陆皓山先是收到吴三桂怒发冲冠,杀唐通夺山海关的消息,接着又收到李自成后悔把吴三桂惹怒,为了安抚和挽回吴三桂,先是赫免了他杀大顺守将唐通、夺山海关的罪,批评刘宗敏,然后又安抚了受惊的吴襄,让吴襄写了一封招抚吴三桂的信,还派出以前朝太子朱慈烺为首的前朝皇族去招抚,以绝吴三桂说效忠前朝的借口,在劝说的同时,李自成还做多了一手准备,亲率大军征伐。

“大人”赵功常看到这个情报后,有些感叹地说:“发生这样的事,那李自成仅是批评刘宗敏,也没把吴三桂的小妾退还,还会不会太儿戏了?”

“是啊”李定国也附和道:“这样显得太没有诚意了,更让人不解地是,这边招抚,那边亲率大军准备征伐,就是有心想投,看这架式就是傻瓜都不会投了。”

大山在旁撇撇嘴说:“不就是一个女人,至于吗?”

陆皓山平日鼓励手下多评价时政,讨论得失,认为这样有助于他们思考,听到几个心腹手下这样说,点点头道:“有一句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些大顺军平时苦习惯了,一旦突然变得富有,就会迅速腐化,这点值得警惕,此外,要注意公私分明,不能意气用事,李自成先是任用刘宗敏追赃,给予他极大的权力,在犯错后又顾及手足之情不加惩罚,以至一错再错。”

李定国有些吃惊地说:“依大人看,这李自成和吴三桂还有和解的可能吗?辽东是中原与满清的屏障,这里一乱,只怕,只怕大事不妙。”

陆皓山仰天长叹一声,摇摇头说:“难,有些事可以挽回,有些事却回不了头,我们远在四川鞭长莫及,尽不了人事,只好听天命吧。”

事情并没有向好的方面前进,陆皓山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当陆皓山率部刚回到成都,还没进城门,就收到一个最新的加急情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大败,仓促向北京的方向逃窜………。。

378抵达成都

川军仅以六万出征,望江关一役消灭大西军逾十万精锐,不仅打死、俘获大量大西军民,就是大西王张献忠也被打死,枭首示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解了四川之围,消息传回,万民欢腾,在成都城的十里长亭外,成都军民给征战归来的川军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给予自家子弟兵英雄式的礼遇。

曾几何时,不知多少百姓提心吊胆、暗中收拾包裹,以便风声一不对,马上逃跑,免得被黄虎祸害,毕竟两者的实力相差太远了,出征的川军仅六万,而大西军号称百万大军,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大西军竟然毫不悬念地、出人意料地把大西军彻底击溃。

当日望江关一战大捷的消息传回成都,全城都沸腾了,不少百姓当街燃放炮竹,一整天炮竹声此起彼落,热闹得就像过年一样,这次听到陆皓山率军凯旋而归,一个个都乐疯了,自发到城外迎接,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川军纪律严明,就是在行军也保侍着队列,其实一路上都有乡绅发动百姓来送水送粮,慰劳军队,将士们早应战习惯了,现在不过是一次比较大型的欢迎仪式罢了,在乡亲父老面前,一个个将士把手里磨得铮亮的武器高高举起,一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自然是赢得一片喝采声:

“厉害啊,这样的军队,估计和大唐的玄甲军有得一拼。”

“笑话,玄甲军有这么多火器吗?你没听说吧,那火器厉害啊,在马背上放铳,放一铳就干掉一个,追兵了就赏他们几颗手榴弹,那玩意给力啊,简直就是旱天雷。一炸倒一片。”

“这些将士真是太帅了,我家女儿快要出阁,得让她找一个当兵的嫁了。”

“笑话,现在谁家的女儿不想嫁当兵的,现在这些兵哥,饷银高待遇好,当了兵官府还给其家人优待,那个怎么说,对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总督大人真是战神,几万人追着上百万人打。”

“太威风了,不管了,我也要练武,我也要当兵。”

一路人百姓议论纷纷,沿途不少百姓把手里的大饼、鸡蛋、水果塞到川军的手里,除了老婆婆、老大娘作主力外,还有不少年轻的女子,红着脸把手里的东西放在川军将士的手里。当然,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的就可以得多一点,李定国收这些礼物收到手软,而和他一起走的孙熊。只是一手拿着一根香蕉在郁闷。

硬伤啊,别人长得像英雄,他长得像狗熊,没吓着小朋友算不错了。

“学生恭喜东翁大胜而归。”找到了机会。李念笑着向陆皓山恭喜道。

陆皓山有些郁闷地说:“李先生,你知本官不喜欢这些仪式的,怎么这般铺张浪费?”

“东翁。这事还真不能怨学生”李念笑着说:“百姓都是自发出来迎接大军的,这些学生不好阻止吧,大人说过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强百姓的凝聚力,百姓们这么热情也是一件好事,对吧。”

能说什么呢,陆皓山闻言摇了摇头,然后笑着率队进城。

一进城,陆皓山就楞了一下,只见一条宽大、平整的水泥路出现在在眼前,铺得还不短,一眼望不到边,不由吃惊地说:“咦,这水泥路这么快就铺好了?”

“自从水泥面世后,学生就想用它铺路了,这样有利于提升成都的形象,正好大人下令在城内修筑一条示范路,于是学生就拿主意,以总督府为中心,修筑了四条通往四个城门的水泥路,这样大人一回成都就可以看到成果,也可以体验一下这水泥路的妙处。”

说毕,李念一脸兴奋地说:“东翁,你看,昨天才下了一场大雨,可是这水泥路一点也不泥泞,马车走在上面也舒坦,好东西啊。”

川军将士也发现了这条水泥路奇妙之处,一个个不停地张望着,还有人跳啊跳的,不少人还借绑鞋的机会蹲在地上摸一下,一个个好像化身好奇宝宝一样,对他们来说,这一切显得有点不可思议。

陆皓山对这些见怪不怪,在别人眼里,这样平整的路简直不可思议,神秘着透着迷人的色彩,可是在陆皓山眼中,简直处处是漏洞:排水渠没有弄、没有斑马线、没有绿化、欠缺美感等等,本想说几句,不过看到李念兴致勃勃在介绍,一时也不忍心打击他。

都怪自己太急,没有交代清楚,或者说没有画好规划图,李念再聪明,也是一个聪明的明朝人,要他想得和自己那样周全是不可能的,算了,以后慢慢完善吧。

“李先生,成都的百姓反响怎么样?那些豪门大族有什么反应?”陆皓山最关心就是这个问题。

出于战略的考虑,陆皓山需要改善四川的交通环境,这是一件大事,需要四川豪门大族的支持,他们对这种示范路的态度,直接决定他们修路的热情。

“先是没人相信,等路修筑好了,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百姓对这路满意极了,很多附近乡县的百姓也特地跑过来观看,听说的水泥路附近的房子都涨价了,不少百姓主动要求官府也修路到他们家门口,一些百姓为了修这路,自发筹钱呢,那些豪门大族就更不用说了,天天派人盯着,路做好后,不劳其烦在水泥路上来回溜达,前天不是下大雨吗,朱家的朱老族长还让车夫在上面跑马车呢。”

顿了一下,李念高兴地说:“这些人都认可了水泥路,和他们计算成本和损耗后,他们都同意东翁那个修筑收费路的想法,这些天老是找学生谈合作的事,这是还是东家是行家,就等东家回来再谈。”

“不错,辛苦你了。”

“东家,要是修路,先修哪里好?”李念好奇地问道。

陆皓山毫不犹豫地说:“先修广元到成都这一条路,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四川门户,把两者联结起来很重要,虽说水路也不错,不过顺流而下还不错,逆流而上就太费劲了,而江中情况了复杂,修筑一条陆路还是很有必要。”

“还是东翁高明。”

“好了,这些晚些再谈”陆皓山突然一脸正色说:“李先生,吴三桂投靠满清,引清兵入关,李自成的大顺军在二股势力的合力绞杀下大败,这些你知道了吧?”

李念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地说:“学生知道了,正想和东翁商讨这件事呢。”

379说客来访

一路接受百姓的欢呼和拥护,不时还要下马和一些乡绅、百姓交流,抱一下孩子、喝下老大娘送上来的好酒这些亲民的技巧还是不能省的,从城门到总督府短短的一段路,陆皓山足足走了大半个时辰。

将士们早已让他们回营休息一下,赶了那么远的路大伙也累了,不过士兵可以休息,但是高层却不能轻松,俘虏要看押、安置,金银财货要清点入库,同时奖赏、抚恤等工作也需要同步开展,好在陆皓山有一个好管家李念,早早就安排妥当,虽说事多,一切却显得井而有序。

顾不上应酬那些豪门大族、乡绅族老,一回到总督府,陆皓山马上和李念到书房商量对策,吴三桂充当满清的瓜牙,引清兵入关,这可是天大的事,局势发展到这个程度,陆皓山要和李念商讨一下。

“李先生”陆皓山开山见山地说:“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身退,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李念早就想到陆皓山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心中早就有了对策,闻言马上应道:“大顺军败局已定,依现在的形势,若是李自成命硬,可像三国那样三分天下,若是大顺军不争气,那么能有资格逐鹿天下的,只有东翁和满清贵族了。”

“哦,原闻其详。”

李念有些可惜地说:“大顺军太天真了,打了一些顺风仗,以为自己兵多将广就可以称霸天下,好端端的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以至一盘好棋变成一盘臭棋,甚至是死棋,第一个错误就是持胜生骄,不思进取,将士掳得财货后不思进取,只顾享乐。民心渐失;第二个错误是估计错了形势,以为满清作乱,是和前朝的仇恨,现在改朝换代就会化解,没有正视满清的狼子野心;第三个错误是考虑不足,渡河东征的队伍数量不足,那点人对付吴三桂不是问题,但再加上满清铁骑就显得力不从心。”

“狗急了会跳墙,吴三桂被逼急投靠满清也没什么奇怪,可是李自成偏偏没把这个因索考虑进去。以至大败,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