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枭-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一轮围追堵截,在付出上百条性命后,终于把张献忠逼进了这座大山,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张锐率人守住山下各要道,而大山则率部上山搜查,原因很简单,大山的手下多羌族少年,这些羌族少年都是山的儿子,精通搜索、追踪技能,一进深山就像如鱼得水,由大山部搜山最合适不过。

“誓不辱使命。”一众将士齐声应道,语气是异常的坚决、自信。

大山又看了手下将士一遍,还帮前面二个士兵把盔甲整理了一下,然后大手一挥,率先冲了进去,一众手下看到,毫不犹豫跟上。

进山后,大山打了一个手势,示意手下以十人一队前进,呈扇形散开,于是,上千人就开始了对这座方圆近十里的大山进行地毯式搜查。

一个川军听到山洞里有动静,不动声色把一颗手榴弹扔进去,“轰”的一声。爆炸声响起的同时夹带几声惨叫,几个躲在山洞里的大西军哀嚎着滚出来,可是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砰砰砰”的一阵火铳击发声,那几个大西兵还没有作出反应就被击杀,等战斗结束,小队长拿着一叠画像把一具具尸体认真校对;

“嗖嗖嗖”另一组搜索队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刚搜索至一处密林,没想到里面突然射出一波冷箭,走在前面的几个川军将士一下子倒了下去。剩下的川军将士连忙躲起来,一边放火铳扔手榴弹,一边救助伤员,而附近的搜索队听到动静,也立马赶过来支援,半个时辰后,将士们从密林里拖出十多具身穿大西军盔甲的尸体;

“快,这里有情况,追”

“兄弟们。拦住他,前面的站住,再跑就放铳了”

“大西的兄弟们听着,投降不杀。只要你投降,就放你们一条生路,我们已经包围了这里,你们是逃不掉的了。”

………

在这座不知名的大山内。进行着以生命为代表的“狩猎”游戏,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因为随时都会爆发冲突、发生战斗。每一次冲突,都代表着生命的殒落,可是令大山等人无言的是,那些大西军明知是死,硬是没一个人投降。

这些人都是张献忠的心腹亲卫,悍不畏死的勇士,大山这才体会到,一个人走运可以是偶然,但是成功绝不是仅靠运气,张献忠自造反以来纵横大半个中华大地,叱咤风云十多年,还割据湖南、江西二地,自然有一批手下愿意替他卖命。

虽说伤亡越来越大,不过大山倒没妒忌在山下封锁的张锐,因为山下也不平静,可能得到张献忠被围的消息,一些死忠带着手下来援,在山下和张锐的人马发生剧烈的交战,不过一直没人能突破防线。

一天、二天、三天,到了第四天,在折损过百人的情况下,大山终于率着部下把张献忠团团包围在一片大约二百平方的密林里,经过前面的激战,张献忠的精锐亲卫在新式火铳和手榴弹的打击下,死伤惨重,以至被大山率部包围起来时,这位大西王身边的亲卫不足二十人,其中大半还带着伤。

可以用弹尽粮绝来形容。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被包围了,识相的乖乖出来投降,若不然,明年的今日就是你们的忌日。”大山张开嗓子,对里面叫话。

“你们这些川狗,仗着人多欺人少,有本事扔下火器,我们来比一场。”里面传出一个不忿的声音。

大西军觉得自己冤死了,川军的火器太厉害了,远有新式火铳近有手榴弹,一个个还骑着上等的战马,来去如风,仗着火器犀利,一千几百人就敢挑衅数以万计的大西军队,拼尽全力还是要输,绝大部分还没靠近就被打死炸死,别提多郁闷了。

输得没脾气,但也输得极不甘心。

大山还没有说话,而一旁一个姓周的小队长马上反驳道:“说到以多欺少,你们大西军好意思吗?倾巢而出,号称统兵百万,而我四川将士加起来才十万,还有守边的重任,我们还没说你们以多欺少,你好意思?”

“你…”说话的人一下子不知说些什么。

半响,里面传出一个低沉而有力的声音:“没想到川军善战,还这般善辩,陆文华有这样的虎狼之士,本王输得还不算冤。”

本王?大山心头一个激灵,敢自称“王”的,也只有张献忠一个,没错,这次把正主围住,他插翅难飞。

大山站出来,大声说:“原来是大西王,可吝一见?”

说完,大声向手下下令道:“没我的命令,所有人不得放铳。”

张献忠也是一号人物,知道这种情形下,对方没必要再施阴谋诡计,于是哈哈一笑,在十多个心腹亲卫的陪伴下从密林里走了出来,大约距大山十余丈的地方停下。

“你是谁?”张献忠死死地盯着大山,一脸好奇地问道。

“大山,川军中的一个无名小卒,不劳大西王掂记。”大山淡淡地说。

张献忠又是哈哈一笑,自来熟地说:“原来是大山兄弟,不错,果然是英雄个出少年,本王也不转弯抹角,如果给本王一条生路,本王给你黄金十万两、金银财货十箱,人生在世,犹如白马过个隙,图的就是享乐二字,何必与钱银过不去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活命,张献忠毫不吝啬财货,一张嘴就是黄金十万两,还有金箱财货十箱,这个老贼头,还真是富得流油。

十万两黄金啊,折成百银有一百万两,这要是一大笔天文巨款,有了这笔银子,无论去哪里都可锦衣玉食享受十辈子了。

可惜他遇到的是大山,一个本来就淡泊钱财的人。

大山哈哈一笑,毫不犹豫地说:“我大山的钱财不多,不过粗茶淡饭这辈子也够了,这么多钱财只怕无福消受,大西王,你现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如投降吧,钱银再多,也得有命花才是,不投降必死无疑,投降还有一线生机,何必和性命过不去呢?你就是不为自己也要为手下的将士想一下,他们跟你出生入死,你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送死吧?”

张献忠闻言神色一沉,冷冷地说:“如果本王说不呢?”

“你看看四周”大山一脸自信地说:“全是我们的人,除了这些,山下还有我们的人团团围住这里,这一次,你就是插翅也难飞,不投降,你只有死路一条。”

的确是走投无路,七百多人围着十多号人,一个个手里拿着火铳,张献忠感觉到,起码有几百杆火铳对准自己,只要对方首领一声令下,自己会被打成筛子。

“哈哈…。。哈哈哈…。。”

张献忠突然狂笑起来,笑得很狂、笑得很忘形,笑声中夹着一种无奈和蔑视的情感,笑得眼泪快要出来,笑毕,扭头对那些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心腹亲卫说:“如果你等投降,本王是不会怪你们的。”

“吾等誓死追顾大王。”剩下的十多名心腹亲卫毫不犹豫地齐声说道。

张献忠有些嘲讽地看了大山一眼,然后一脸骄傲地说:“朕,张献忠,受命于天,一直替天行道,朕才是天命所归,就是天意这样待朕,也不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能杀的,哈哈哈,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哈哈哈。”

说罢,那缩在袖筒里的手一伸,露出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猛地往自己的胸口用力一捅,一下子就倒在血泊中。

就是死,也不愿死在川军的手时,或者说,自杀是他维护自己最后一丝尊严的行动。

谁也没想到张献忠在袖中收藏了利器,谁也没想到张献忠在走投无路之下会采用这种极端的做法,大山及一众手下就样眼睁睁地看着一代枭雄就这样倒了下去。

“大王,等等我。”

“吾等誓死跟随大王。”

“大王,等等我,黄泉路上我还给你当护卫,下辈子还跟着你打天下,哈哈哈”

一看到张献忠自杀身亡,那十多名手下先是一惊,接着好像约好一样,一个个拨出武器自尽,只是转眼之间地上就倒下了一片。

一共十八名心腹亲卫,没一个投降,全部自杀身亡。

375冲冠一怒

ps:最近蛮努力的,求票票和支持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对生命就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张献忠认为自己本是受命于天,现在败北那是上天不再眷顾自己,走投无路之下,毅然自尽,以他的想法,他是天之子,就是死也不能死在凡人之手,而那些追随张献忠的心腹亲卫,也采用最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忠义。

对大山来说,这些人愚蠢之余也值得让人敬佩,唯一可笑是张献忠死到临头还发着可笑的皇帝梦,居然自称是“朕”,这可是皇帝独有的称号。

王与皇,虽然读音相同,可是意义有天壤之别,王可以很多个,但“皇”只有一个,大山虽说是深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也明白这个道理,这不,原来建立大顺政权的大顺王李自成,不是在京城密谋称“皇”吗?

这是可笑的自欺欺人。

“兄弟们,打扫战场,把这些尸体都运回去向大人请功,哈哈哈”终于把魁首击毙,实实在在的功劳拿到手,大山也终于可以笑得出来了,这些天没日没夜追杀,穿山过河的,吃不好睡不好,现在总算可以把悬在心头的大石落下。

对大山等人来说,杀敌立功,获得晋升和奖赏,这是他们的生活和追求,但对远在辽东的吴三桂来说,如何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才是他现在的首要目的。

吴三桂觉得自己还是忠义的,在明朝没顶之际,崇祯下令辽东各将放弃边关,率兵进京勤王,在其他各部诸多推搪的情况下吴三桂还是尽最大的努力,凑了四万大军协同关外的九万汉民一起进京勤王,可惜路途遥远,还在勤王的途中。就听到明朝灭亡的消息。

勤王的功劳和美名没有了,就是到手的平西伯也变得毫无意义,吴三桂一下子变得尴尬了,这走也不是,退也不是,而不好的消息却连续不断地传过来,大顺军势如破竹,应者云集,自大顺军进入山西后,除了宁武总兵周遇吉奋起抵抗、落得一个兵败身死外。据守各战略要地的明朝统兵将领纷纷望风而归,像总兵白广恩、牛成虎、郑嘉栋、左光先、陈永福一个个争相投诚,大同守将姜襄、宣府守将王承胤、居庸关守将唐通,也纷纷投入大明的怀抱。

就是前天,唐通带着李自成的命令,亲自来劝降,除了让吴三桂继续领兵外,还承诺给吴三桂和他的儿子封候,邀吴三桂到京城接受封赏。可是说是盛意拳拳,吴三桂只是犹豫了半天,就爽快地同意了李自成的邀请。

犹豫半天的原因,并不是怀念旧主。明朝都灭亡,崇祯也在煤山自缢,都没有效忠的对象,吴三桂犹豫的原因是他暗中也接收到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密信。邀请加入满清的阵营,在信中除了许诺高官,还封他来藩王。这可是优厚的条件,再者,也可以和他舅舅祖大寿相聚。

李自成势如破竹,入主京城后,不断收复前朝的力量,不过有些人是不可能饶恕的,像剿匪特别卖力,洪承畴看到势头不对,在被俘后很快就投降了,而祖大寿则是二次被俘后也被满清软禁起来。

吴三桂最后决定降李自成,原因很简单,满清毕竟是外族,谁也不想成为千古罪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吴三桂的家眷就在京城,这是自古以来留下的规矩,领兵出外打仗,家人留在京师,这样也算是对将领加上一重无形的枷锁,免得有旨不听、有令不从,吴三桂一家老小都留在京城,也就是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掌握在李自成的手里,包括吴三桂最宠爱的小妾陈圆圆。

陈圆圆姓邢,单名一个沅字,圆圆是她的字,原来出自货郎之家,幼从养娘陈氏,所以改成陈,是名震大江南北的秦淮八艳之一,都说天妒红颜,长得漂亮却饱受很多波折,后来被外戚田弘掳劫入京,先是献给崇祯,不过国破在即的崇祯哪时顾得儿女情长,田弘献帝不成转赠吴三桂,吴三桂第一次看到陈圆圆就惊为天人,对陈圆圆极为宠爱。

这一次同京听封,心中也有想和美人儿相聚的意思。

一想到那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吴三桂的寂寞的内一下子泛动起来,告别到山海关上任的唐通,不断催促部下向京城的方向进发,为了以示自己臣服之意,一路上吴三桂约束麾下将士,所过之处秋毫不犯。

封官加爵在即,又可以和朝思暮想的美人儿相见,一路的军民也早早投靠了大顺,一路畅通无阻,吴三桂的心情也很不错。

可惜,吴三桂的好心情只维持到玉石县。

到达玉石县的时候,天色开始暗下来,吴三桂虽说有些急,不过也只能在距玉石县城十多里空地扎营,十多万将士全进城那是不可能的,一来接纳不了这么多人,二来也容易滋生事端,吴三桂不想在升官晋爵前有什么意外。

帅帐内,吴三桂和原山海关总兵高第推杯换盏,二人说着说着,就从天下大势聊到了女人,这也是男人与男人之间永远聊不完的话题,高第有些羡慕地说:“吴大哥,你新纳的嫂夫人国色天香,有沉鱼落雁之貌,上次回京述职时有幸远远见过一面,貌似天仙,美艳不可方物,好福气、好福气啊。”

说到心爱的小妾,吴三桂脸上也泛起了喜色,哈哈一笑,倒也没否认,一口把杯中的烈酒喝下,然后笑着说:“不错,圆圆是上天对吴某最大的褒奖,不过高兄也不错,家中有八房娇妻美妾,这桃花运可也不弱啊。”

“和嫂夫人一比,一下子就成庸姿俗粉,差远了,差远了。”高第连连摇头道。

吴三桂哈哈一笑,眼里满是得意之色,正想再劝高第再多喝一杯,没想到突然有人闯进来,一脸着急地说:“报”

“混帐,没看到本将正在和高总兵喝酒吗?”吴三桂面色一沉,马上开声斥责道。

那禀报的是吴三桂的亲兵,闻言小声地说:“将军,家中来人,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禀报将军,所以……。”

家中?十万火急?

吴三桂一听,那醉意一下子醒了大半,马上说道:“快,传上来。”

现在吴三桂最担心就是家里的安危,现在正是王朝的更迭时刻,现在的京城,还是乱成一团,听到家中出了事,吴三桂也顾不得高第在场,马上接见。

很快,一个年约五十、发须都有些发白的老人在侍卫的带领走了下来,那老头一看到吴三桂,砰的一声就跪在地上,痛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