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宋-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稍停,时穿又补充:“还要派人去复州,把战马都拉回来,牧场已经不需要设了,宋金一旦反脸,牧场的背景可瞒不了人,数年努力啊,可不能便宜了金人。”

赵师侠怅然:“真到这种情况了,。。。。。。没想到啊。。。。。。好吧,我这就去找环娘。”

转回酒宴,厅里的歌舞依然喧闹,时穿这时候仿佛置身事外,对大厅的喧闹呈现一种疏离的态度,替他扶盏的行首秦桑一直心不在焉,过了一会儿,赵师侠进来,低头在时穿耳边:“已经送走了,派了两艘战舰护航,我让他们直接去兴城(觉华岛)。”

时穿举起酒盏凑近唇边,轻声说:“开始了。”

刚刚放下酒盏,秦商姑娘立刻斟满酒杯,怯怯地说:“大人请满饮。。。。。。大人,北伐的战况究竟如何了?”

时穿手指敲了敲酒杯,示意不必再添,接着心不在焉地回答:“辽人根本无力砍杀,他们原本是想撤退的,没想到掩护撤退的举动吓坏了刘延庆。阵亡的宋军都是自相践踏,他们是没有任何进攻的经过沿途郡县而到达燕京城的,结果逃走的时候,三千里路都找不到人,被吓破胆的士兵也不敢攻击村寨,被活活饿死、冻死在辽国的荒野里。

你哥哥如果聪明,那么就向辽人投降吧——据说辽人吓退宋军以后,萧干去信给童使相说:“女真人属于叛逆乱党,大宋不也是讨厌叛逆行径的么?咱们是百年的好邻居嘛,邻居遭灾了,古往今来,都应该救济,你们贪图蝇头小利抛弃百年誓约,与饿狼做朋友,将来会有好结果吗?请大帅三思啊。。。。。。为表示诚意,萧干率先释放了三千俘虏,并且承诺童使相,若答应,还会释放其余俘虏。”秦桑弱弱的问:“使相答应了吗?”

时穿简短的回答;“使相不许!”

秦桑又问:“那辽人还会释放俘虏吗?使相看在那些俘虏面上,总要周旋一下吧,都是宋人,他们可都是帮使相出战的啊?”

时穿哼了一声;“使相认为:为了大局,有点小牺牲是应当的。。。。。。哦,为了他拿下燕云得以封王的大局,三十万士卒的牺牲,不算什么,为将着,切勿心柔,慈不掌兵啊。”

秦桑坐在那里,泪珠滚落不停,她是官妓,还在酒席应酬,不敢放声大哭,那种哽咽无声的哭泣,更令人禁不住揪心,可不,都是为了“大局”啊。

赵师侠还没有走,他一声轻叹:“使相如此对待士兵,叫士兵如何卖命?”

宴会厅中,官员不停向这边望过来,教坊司主管几次想过来训斥秦桑,但见时穿似乎不以为然,又不敢轻易走近——最近时穿的脾气越来越坏,整个登州官场在他面前都不利索,教坊司也是不敢轻易招惹啊。

这个时候,金兵铁骑跨过南京府边境,他们不是来战斗的,仅仅是行军,耶律大石率辽国最后一万之众迎战金兵,双方在奉圣州(今逐鹿)相遇,金兵以行军速度继续赶路——通常来看,这不是战斗。

辽兵当即崩溃,耶律大石被俘。稍后,金兵没有停下行军步伐。溃兵将消息传回燕京,萧干不敢抵抗,领族人出逃,金兵几乎用行军姿态进到燕京。

进入燕京的混乱中,耶律大石逃出,此时萧干已带族人自立帝,四个月后,部下杀萧干而投金国。而耶律大石逃至嘉山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得耶律大石相佐,执意出兵南下,企图收复失地。耶律大石见劝说无效,乃自立为西辽大王,向北走到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北)。再后为避金国锋芒,全军假借回鹘西行

,大破西域诸国联军十万人阻截,入寻思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于其尔曼(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称帝,后定都巴赤沙衮(别称虎思翰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由此西辽国将辽国又延续了一百年。

宣和四年二月末,赵良嗣抵达中京府中京(今长兴县),此时完颜阿保机已经病的说不出话来了,金国方面主持谈判的是凶悍的宗翰。赵良嗣刚刚提出童贯的要求,宗翰就傲慢的说:“不好意思,金国已经取得燕京了。”

虽然时穿已经提前打了招呼,但是赵良嗣还是不肯相信,此刻他被消息打蒙了,半响方才开口:“宋金。。。。。。按照海上盟约,燕京是属于大宋的。”

宗翰立刻跳了起来,咆哮道:“汝等还好意思提起盟约——你大宋屡次背盟,居然还敢跟我提起盟约?好好好,早先签署盟约时,汝国扣留我国使者一年,几经反复这才签署盟约。。。。。。哦,之后我大金还有数位使者在海上失踪,不是你们干的,那是谁干得。

盟约既定,你们又把盟约抛之脑后,两年时间我们已经占领四京,尔等依旧还在寻欢作乐。我大金催促再三,你们好不容易挪动屁股,好嘛,屡战屡败,几十万军队轮流着上,死去的尸骨都快淹没燕京城了,辽人还在燕京城内自在。哈,咱家十二岁上战场,见识过无数窝囊废,浑没见到过如你们这般——燕京城我们已自取了!”

国姓爷赵良嗣被宗翰的咆哮给吓到了,她忐忐忑忑,小心翼翼地赔尽了不是,低声下气一番哀求,宗翰不耐烦:“燕京可以给你们,但是我大金士卒苦战沙场,总要给点补偿吧?”

赵良嗣大喜,连声说:“应该,应该,大人,钱不是问题,咱大宋不差钱,要多少,就多少。大人,你只管说吧!”

女真人穷惯了,对于数字概念不是太清楚,之前金国的财政收入每年也就是数万贯,所以宗翰想了又想,决定来个狮子大张口;“一百万,一百万贯,还你燕京。”

赵良嗣差点笑喷了,他脸跟朵花似的。。。。。。一百万贯啊,好说啊,太好说了。时穿在京东东路修路花的都不止那一百万贯。

“好,这笔钱款小臣答应,答应,小臣立刻回复童使相。”

赵良嗣回答得很爽快,而且这数目他自己就敢做决定。。。。。。宗翰看了看赵良嗣那喜出望外的表情——看这幅笑容下,傻子都知道自己要钱要少了。

“这一百万贯不是一次给”宗翰赶紧补充:“是年年给,每年一百万贯,这叫“代税钱”——燕京这么大的土地白白给了你们那可不行,你们得把每年燕京收的税交给我们。”赵良嗣一看,心说:“坏了,刚才我笑的太得意了,要收一收。”

赵良嗣笑眯眯地辩解:“宗大人,整个燕云的税收。。。。。。我们可不是未曾出战,我军已经拿下了逐、易两州,辽国劲旅常胜军郭药师主动来投,辽国军民浆壶以迎,此举大大削弱了辽国的实力,如此,怎的还要我们为燕京多付出这么多财物?”

宗翰怒了,起身吼道:“我给你半月期限,过期终止谈判。到时候我们双方摆开架势大打一场,谁胜,燕云归谁!”

随即,宗翰驱逐赵良嗣出中京府。。。。。。

第442章咱去给金人添点小麻烦

国姓爷赵良嗣几乎是被金兵一路押送着抵达兴城,他刚刚离开中京,完颜阿骨打苏醒,他询问了宗翰最近的战况,顶下八字方针:灭辽已毕,准备攻宋。

随即,阿骨打再度陷入昏迷——这一次他再也未曾醒来,直到九月病逝。

赵良嗣赶到兴城码头时,见到自己船上的船夫们正在棚屋内与几个渤海人聊天。只听船夫大声说着登州码头上的事,最近发生的、仿照海州花膀子那样组织起来,成立花膀子行会的事,正在被大力渲染。

赵良嗣心事重重,见到纲首也在窝棚中与人聊天,赶紧招呼:“李纲首,船上淡水是否齐全,速速起航?”

押送赵良嗣的金国士兵见到赵良嗣已与自己人接上头,正在犹豫是否离开,纲首走出窝棚,招呼说:“弟兄们一路辛苦,老板,给弟兄们一人一碗酒,帐算我的。”

金军士兵立刻喜笑颜开,赶紧冲纲首拱手:“你这厮会做人家,谢了。”

店老板迎出来,招呼士兵在路边坐下,纲首又加上一句:“给兄弟们一人再切一斤牛肉,一斤馍,帐算我的。”

不等士兵道谢,纲首拱手招呼赵良嗣:“赵大人不妨也来吃点,等上了船唯有冷食了。”

赵良嗣心不在焉的坐在窝棚中,边喝着热茶边注视着码头,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对童贯交代。

辽国人对航海不擅长,此处的兴城码头没有像登州海州等码头一样,修建着长长的防波提,以及整齐的泊位。这里只有一块稍稍平整的地面,以及几座木栈桥。赵良嗣乘坐的船船身大,靠不到岸边,只能远远停泊在海中,登船还需要靠摆渡船。当然,因为不专业,码头也没有专业摆渡船设施,所以赵良嗣虽然心急,也只能等在这里,等待纲首寻找到愿意摆渡的船只。

刚刚被金人占领的昔日辽国港口,原本来的货船就不多,一场战火过后,更是很少有商人来这里冒险。所以这里也没有专业的码头工人,百十个在码头上混饭打杂的渤海人,听到登州船员谈论花膀子行会,虽有羡暮的神情,可并不向往——他们这里冬季封港,一年中有半年码头不能使用,专业的码头装卸工本不存在,所以也对参加行会无所谓。

农历二月的辽东,大地刚化冻不久,许多地方背阴处还残雪处处,沿着不大的码头区搭建了无数窝棚,这些窝棚大多数用原木做墙,很多窝棚甚至没有四面墙,这种建筑方式很方便歇脚的力汉们随时观察码头上的状况,以便及时揽工,所以聚集在这里的多是下苦力的汉子,导致浓厚的汗味充斥着鼻端。透过窝棚开放的空间,赵良嗣望见离码头不远的地方,堆积着山一样的原木,这些原木连树皮都未曾剥去。成堆成堆的堆积在岸边,似乎等待出圌售。而窝硼内的几位商人正在竭力向纲首推销这些原木,纲首只是心不在焉的回应。

赵良嗣呆滞的目光转向大海,不远处正停泊着他的坐舟,而这时的海面上,多了无数捆扎成木排的原木,将近岸处覆盖的满满当当,只留下一条状窄的通道深入海中。

赵良嗣下意识的问:“怎么多了这么多木头?”

赵良嗣说这话,其实不指望回答,但纲首刚才心不在焉,就是因为一直在观察赵良嗣,听到对方问惦,马上说:“大人,这是辽东常见的现象。辽东人冬季深入深山老林中砍伐木材,利用积雪将木材从山上划下坡地,等春暖花开江水化冻,再将木材编成木筏顺流而下,运到码头区出手。这些木材是新运过来的。。。。。。”

稍作停顿,纲首望了一眼蹲路边吃饭饮酒的金兵低声问:“大人想不想挣一笔钱?”

“什么”,赵良嗣茫然的问。

纲首低声回答:“这批木材是要运到海阳的,听说金国人正在那里造船。不过,金国人喜欢用刀枪与殴打付圌款,真要将木材运到海阳,没准也挣不上几个钱。所以刚才那几位商人跟我商量,将这批木材卖给我们。。。。。。大人有没有兴趣顺路赚上一笔。

不费多大事,将木排系在我们船尾,拖出港去,到了海面上交给咱们扩航的战船,白白就得一笔钱。”触嫌赵良嗣对这样的小钱并不在意,他要是能帮童贯搞定燕云之事,得到的钱财够买几艘船了。但接下来的往返还需纲首卖力,所以赵良嗣有可无不可的点头:“纲首,我已经歇过劲来了,你要办的事,赶紧办了,咱们马上动身。。。。。。”

纲首得到许可,赶紧回头与几位渤海商人商定:“诸位,细水长流,这一批木材只是小钱,你们今年收了多少木材,我全包了,价格就按刚才商议的,交款嘛,你们喜欢在登州交款还是当地交割。

若是当地交割,那么木材系上船,咱就开始点数,不过大海茫茫,不见得木材全能安全运到登州,所以数目上要打折折扣,但如果在登州付圌款,到时候,抵岸多少数量,咱按实数交协。。。。什么,办不上登州登岸证书,没关系,找我呀,我给你办,我来担保。。。。。。”

一番讨论之后,几位渤海商人决定留下几位同伴在当地留守,其余的几位商人都想去登州看看,若能在登州顺便采购一点货物,那就更好了,带回中京赚个几倍钱不成问题。

当夜,在渤海商人的掩护下,数百码头工人驾运着木排出港,在外海处遇到等候的战船,赵良嗣迅速被转移到另一艘船上,他原先的坐舟与纲首则在战舰的拖曳下,继续向登州航向。

新坐舟是一艇百料快帆船,船速快了许多,对此赵良嗣没啥抱怨,新船只用了一天就在霸州登岸,赵良嗣来不及向童贯汇报,先写了奏章,用八百里加急驿站快递,将谈判结果上奏朝廷。而后才动身往雄州拜见童贯。等他到了童贯那里,朝廷的答复也来了:朝廷下诏征收“燕云代税钱”。

童贯见到赵良嗣眉开眼笑,直说:“赵大人有功啊,咱家摆平方腊就花费了50多万贯,一个燕云只花一百万贯,值呀。官家听说这价钱,连还价都省了,直说赵卿家办事得力。。。。。。不过,官家以为,若能说服金国将西京云州一带(山西大同)一起归还给咱,再加点管也值——女真人这群土鳖,没啥钱的概念,咱再要个云州,想必他也开不价钱。”

赵良嗣奉诏,回身再与女真人谈判——这次快帆船将其送到了海阳,这艘船随即被金人扣押,赵良嗣再三分辨,看在他给金国送钱的份上,金人另给他换了一艘船,但原先那艇快帆船依旧驶扣押。只是船员被发还。

赵良嗣无奈,不愿再纠缠,便登岸向中京进发,留下船员在码头等候,等他抵达中京府时,中京府气氛有点凝重,宗翰两日未曾接见赵良嗣,赵良嗣重贿驿馆官员后,得知高丽边境起了冲突。

据驿馆官员透露:原本金国白高丽索粮五十万石,去年高丽已经答应了,今年春暖花开江河化冻,金国派一支百人队前往高丽催粮,谁知高丽王叔、通义侯王侨号召官员拒绝交粮,金兵一贯嚣张,欲当场杀王侨立威,不幸养巧成拙,王侨损失了百十名扩卫后逃入自己的封地,立刻在封地内聚兵号召“清君侧”。

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个时候几乎北方所有的地方都缺粮食,高丽百姓也不愿把自已最后的粮草送给别人,王侨登高一呼,不仅高丽农民起而响应,连高丽贵圌族也有响应着,骄横的金兵在这时候火上添油,全进出动攻击王侨领地,不想被王侨伏击,全军尽墨在山谷中。

金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