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列强时代-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安宁州城。

与此同时,陈义、杨德明、马金保、张遇泰等率部攻占了鹤庆、剑川和丽江城;虎应龙、桂春亮率部进攻永北厅(治今永胜);蔡法春则率部返回云州、顺宁,转攻永昌府(治今保山)。

1861年3月,大理回民武装蔡法春、陈义率部由南北两路包围了永昌府城,经数月围攻于7月底攻克。8月杨荣、张遇泰克云龙州城(今云龙),姚得胜、保文明、虎应龙克永北厅城,9月马成克龙陵厅城,10月蔡法春、马国玺克腾越厅城(今腾冲)。

在此期间,滇西回民武装还击退了署云南提督申有谋进攻大理的攻击,夺回了被清军一度占领的广通、禄丰等城,申有谋狼狈不堪率残兵不足千人逃回省城。

至此,西达龙陵、腾越、云龙、永昌,东至楚雄、广通、元谋、禄丰,南至缅宁、顺宁、云州,北抵剑川、鹤庆、丽江、永北,滇西二十余厅州县都在大理政权的控制之下。

而就在这时,吴可的老丈人张亮基调任云贵总督,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第660章疲惫

张亮基在刚任云贵总督初期,面对云南的糜烂局势束手无策。

1861年底,马如龙联合昆阳杨振鹏和新兴田庆余部回民军,再次向昆明进发开始对省城的第三衣围攻。

1862年(同治元年)初,云南府所属各州县大都被回民军占据,昆明成为一座孤城。当时坐镇昆明的云南巡抚徐之铭迫于形势,不得不改变一意主剿的态度,一面准备向回民军发动军事进攻,一面派署提督林自清和署澂江知府岑毓英到回民军中“议和”,用高官厚禄引诱他们投降。

张亮基刚一上任便遇到这样的麻烦,岁面临的形势着实不容乐观,幸他身边的总督卫队五千将士,都是由乡勇队帮忙训练战力强悍,不然只怕他连云贵的地面都不敢轻易踏足,这地方实在太过凶险。

而且刚开始吴可新任两广总督,也需要理顺两广事务才好腾出手来帮助盟友,刚开始那段时间只能独立奋战几乎没有外援。

此时回军将领马如龙认为机会难得,立即拜倒在云南巡抚给出的高官厚禄面前,声言“世受皇恩”,“志在报效,历年汉回仇杀,不得已铤而走险,非敢叛逆,今愿率众投诚”。

1862年3月经过一番羞羞答答的讨价还价,回军大将马如龙、马德新、杨振鹏等人正式向云南清军投诚。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顺”,马如龙等亲自到各地说降,胁迫各地将士解散或撤退,各路回军占据的昆明四周的昆阳、新兴、晋宁、呈贡、嵩明、罗次、易门、富民等城拱手献给清军。

他们的输诚行径受到了新任云贵总督张亮基的赏识,在张亮基以及云南巡抚的操作上奏下,朝廷很大方的授予投诚回军大将马如龙“署理总兵”的官职,授予投诚回军将领马德新以“二品伯克”之衔。

张亮基倒也是好运气,刚一上任云贵总督对任事务两眼一摸嘿之迹,便遇到如此好事自然不会轻易错过。

他在中原地区任职期间,吴可的乡勇队和左宗棠的楚军跟随左右,无论是河南还是淮北之地论凶险都要比战乱四起的云贵厉害得多,不管是河南的数十万捻匪还是临近的太平天国老巢,稍一不慎便有杀身之祸临头。

任职中原期间他虽然没有亲自指挥过战斗,都由手下两员大将吴可以及左宗棠帮忙解决,但手下总督卫队将士也都是见过雪经历过事儿的狠角,可能指挥大规模作战不成但是战场厮杀却是半分不秫。

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对于如此剿匪平叛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初上任时还没来得及开展工作,治下叛乱情况便有所好转,这对于张亮基来说是件好事。

而回军大将马如龙、马德新等降清后,大理杜文秀继续坚持反清斗争,滇西回军武装则成为云贵总督以及云南巡抚等的心腹之患。

回军大将马如龙、马德新等人在云南督抚大臣的授意下,接二连三地对杜文秀进行诱降活动。1862年夏马如龙写信给杜文秀,并派杨振鹏前往大理,一面以高官厚禄诱劝杜文秀投降,一面以军事进攻相威胁。

马如龙在6月2日(五月初六日)的信中声称:“如以和为非,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官处必发兵西向。此时两迤(指滇东、滇南)既和,迤西(即滇西)孤立。前省'军]西发,每为东南所扰,故尔无功返。……刻下省垣无南顾之忧,官兵得专西伐之力,则迤西虽有数城之众,恐难敌全省之师。尔时欲迤南赴援,弟等已授职官,宜报朝廷,必无赴救之理。”

可大理杜文秀早已对朝廷失望彻底,哪会轻易听信马如龙的劝告?

他接信后既不为马如龙所述高官厚禄所动,也不理睬马如龙等的恐吓。在给杨振鹏的回信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府的所谓和议,“不过因江南未靖,西洋复来,各省纷争,天下鼎沸,暂为缓此急彼。俟彼处稍定,必将举全师以压我境。迨至彼时,'我兵已散,我将各离,始知朝廷包藏祸心,则谋不及施,勇不及逞,嗷嗷待毙,悔之晚矣!”

6月下旬,杨振鹏到达大理,杜文秀仍严词拒绝,“坚执不从”。1863年夏,马如龙又派他的亲信马负图到大理劝降,杜文秀斩钉截铁地回答:“马云峰(马如龙号云峰)做马云峰的官,我杜文秀造我杜文秀之反。想我杜文秀归顺,除非黄河水清。不然万万不能。”

1864年,马德新亲自出马,前往大理游说。杜文秀仍然拒绝讲和,说他“看不起那些身为回军大将,倒反去接受清廷手下的一点官职”。铿锵有力的拒绝说降,表明了他与清廷势不两立的决心。

张亮基也是初次遇到官军实力不如匪军的情况,刚开始时自然不敢有任何马虎大意。趁回军马如龙等投诚之迹,命令其与官军配合先稳定云南东部以及南部的局势,至于糜烂不堪的西部地区先放在一边不做理会。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熟悉,张亮基已经彻底掌握了云贵军政大权,加之吴可早已控制了两广军政大权,能够抽出手来帮助老丈人平息治内叛乱,于是张亮基准备对大理乱匪杜文秀部用兵。

1863年6月,云贵总督张亮基令署云南提督马如龙防守省城,筹集粮饷军火;令署理布政使岑毓英率军进攻滇西。

8月,岑毓英率清军从昆明出发,于11月20日占领楚雄。此后岑毓英以楚雄为基地,分兵向大理进犯。清军虽先后占领了大姚、永北、邓川、宾川、浪穹(今洱源)、赵州、云南、鹤庆、丽江等地,逼近大理的南北门户上下两关,但岑毓英所率主力却被杜文秀部回军阻挡于镇南和姚州无法前进。

1864年2月,大理回军在上关大败清军,并收复邓川、浪穹、鹤庆、丽江;不久,又败云南清军于下关,收复云南、赵州、弥渡等地。

大理回军统帅杜文秀乘胜派马得才率领援军从弥渡、三街间道插到镇南清军侧后,突然向云南清军发起猛攻。清军大败(岑毓英也头部中枪)狼狈逃回楚雄。

击溃了云南署理布整使岑毓英部的进攻之后,杜文秀领导滇西大理回军乘胜向外发展,南面达于镇沅,北面达于维西。至1865年后大理回军控制了滇西二十三座城市,对朝廷在云南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威胁,于是云贵总督张亮基认为,“当以征剿迤西为急”,积极部署对大理的进攻。

云南剿匪战局焦灼,本来吴可打算派遣手下两广精锐出兵云南,帮助老丈人弹压地方叛乱,不过却被张亮基婉言拒绝。

不是因为面子问题,张亮基也是为女婿吴可着想,不要万不得已他不愿意两广清军进入云南,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湘军凤凰吧,全国数十个省市以及重要地区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且表现不俗在各地剿匪平叛过程中都充当主力角色。而且因为剿匪平叛有功,湘军各分支将领在各地得领军政大权,成为不折不扣的地方实权排人物。

这样的状况,如何不引得朝廷忌惮防备?

曾国矾立下收复金陵的滔天战功后,为何迫不及待削减湘军人马取信朝廷,还不是因为朝廷忌惮太甚,他要是不更进一步成为九五之尊,但凡还想要在满请官场混迹,就不得不如此动作,不然等待他和湘军的绝不是啥好结果。

湘军前车之鉴摆在那儿,张亮基可不想自家女婿陷进坑里,反正云南局势还不至于到糜烂不可收拾之境地,就算没有外省援军一样可以支持下去。

吴可没有拒绝老丈人的好意,只是派遣手下精锐将士五千囤驻于广西与云南边境城镇,密切关注云南剿匪平叛局势,一旦发现局势不可收拾之时,二话不说开进云南境内帮助当地清军解决麻烦。

也就在这时,吴可收到手下从京城传回的不好消息,京城坊间不知何时突然流言四起,其中主角正是任职云贵总督三年有余的张亮基,说什么朝廷恼怒张亮基剿匪不利,打算换人云云。

所谓无风不起浪,尽管吴可不相信朝廷会如此行事,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张亮基年纪也大了,此时已年近花甲而且已经厌倦了战乱不休的生活,与吴可通信之时也表露过想要回家养老的想法。

对此吴可不好说什么,封建王朝时代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终身制的,尤其像张亮基这样位列朝堂一品大员的大佬,除非他自愿否则就是皇帝也不好要求他主动辞职,那可是要担污名的只要皇帝脑子正常就不会轻易做这样的傻事。

像后来赫赫有名的洋务派大佬张之洞,便身居高位干到七十来岁直至老死。

不过吴可理解老丈人张亮基的苦衷,自从太平军兴起以来他基本上都处于与太平军交战的最前线,十来年的战斗生涯让士大夫出身的张亮基早已身心疲惫……

第661章动作

尽管从湖广总督任上,张亮基麾下有吴可这样的悍将保驾护航,之后理任河南巡抚,安徽巡抚大都过得平安顺遂,期间治下虽有战火却劳烦不到他,只需做好民政工作安排好后勤补给就成。

就算如此,十来年身处战火第一线的经历,依旧让张亮基身心疲惫万分,急需安宁环境好好的修养恢复。

可惜,他后来赴任的闽浙和云贵两地都不太平,先是闽浙遭受太平军石达开部肆虐,境内被打得一团乱糟,之后浙江战事又牵制闽浙总督衙门极大精力,根本就没有安心修养的时间和空闲。

连年的战乱让张亮基不堪其扰,早已心生退意不愿陷身其中,尤其当他将女儿嫁给两广总督吴可之后,就算他退了也不担心家族没有大树依靠,所以在云贵总督任上张亮基表现得中规中矩,并没有太过急切想要将大理杜文秀剿灭。

这时京城突然传出朝廷欲换掉张亮基的流言,吴可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

他一边传信京城小弟探明情况,一边写信给福建的左宗棠,然后两人联合向张亮基询问其心意。

作为帮助吴可和左宗棠起家的大佬,不管心中有何想法,在张亮基有明确态度之前,他们都不适合做什么动作,以免与张亮基的心意不合徒生间隙。

两人的谨慎小心收到了成效,张亮基在回信中表明他已身心疲惫,而云贵两省战乱不休短时间内难以平定,对于云贵总督的位子他并不眷恋,希望能调去一个环境稳定的地方好好修养一阵,实在不行告老还乡也不是不成。

作为南方三督联盟资历最高之辈,吴可和左宗棠都是跟着张亮基发家,所以地位十分超然和特殊。

张亮基无论治政还是管军能力都很一般,行事很符合清代传统儒林士大夫风格,能力方面比起吴可以及左宗棠都差了不少,但是几十年官场生涯积累下的人脉关系,却不是吴可和左宗棠能比得上的。

作为朝堂中立派代表人物,张亮基与各方派系官员都有交情,作为南方三督联盟与朝堂之间的联络人角色做得非常到位。

别的不说湘军上下就得承张亮基的情,要不是有时任湖南巡抚的张亮基大力支持的话,湘军想要形成规模和战斗力,估计还得拖上几年才成。

而且张亮基在朝堂汉人大臣中的威望也不低,多年经营编织了一张巨大的人脉关系网,南方三督联盟能过好几年的安生日子,里头少不了朝堂上汉人大臣的暗中支持和帮助。

这么一位关系亲近而且人脉广阔的大佬,吴可和左宗棠怎么都不愿意张亮基就这么告老还乡。既然张老总督不愿过战火纷飞的生活,那就想办法调到京城去就是,这点能耐他们还是有的。

张亮基对于去京城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与女婿吴可以及左宗棠的多番书信沟通后,便定下了这个调子。既然京城已有换将的流传传出,那他们干脆顺水推舟顺便向朝廷讨要一些好处。

于是,三大总督第一时间动用各自关系,在朝堂上操作一番很快便有了结果,张亮基调任工部尚书,云贵总督的差事便落到原两广总督劳崇光手里。

这一下大家明白了,原来在京城里下暗手的家伙是劳崇光。要不是张亮基本有离任云贵总督之心,南方三督联盟少不得要找姓劳这厮的茬。

估计这家伙被吴可强抢了两广总督宝座,这才实施的报复举动。不过这家这次算是被吴可和左宗棠的狠了,以后也别指望会得到两广和闽浙方面的任何支持,以云南眼下的糟糕局势有他好受的。

不说云贵两省烽火连绵,同治四年年中,左宗棠筹备已久的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工建设,同时马尾船政学堂正式挂牌招收学员,比真实历史上整整早了一年有余,而且有两广总督吴可暗中支持,无论是建设造船厂时的资金,还是开办船政学堂时的规模和生员数量,都比历史上要强上不少。

左宗棠手笔之大可谓洋务派第一,自然引来朝堂诸公关注目光,吴可则趁此机会将培养的一干水师预备将官一股脑送到了船政学堂。

这些年来,他虽然没大张旗鼓的搞各类学堂,但在私底下却是从没停止过对各类人才的培养。

陆军中设有教导大队,凡是在平时与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底层士卒,每隔半年时间便挑选一次加入教导大队,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另一边学习军中流传下来,用书面文字记载的统兵技巧以及排兵布阵之法。

乡勇队内部坚持多年的‘识字运动’终于收到了丰硕回报,只要肯努力上进底层士兵就不愁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