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列强时代- 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广州将军老脸一红,心中暗生恼怒,十分不满吴可说话如此让他下不得台。

“呵呵将军莫要见怪,只是广州地处风口浪尖,外有洋人虎视耽耽,内里又有天地会等反贼势力祸乱一方,我等初来乍到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吴可轻轻刺了句就算了,也没打算跟这位广州将军见面就死磕,只要这厮不脑子犯抽找茬上门就成,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岂不是好?

“可是广州繁茂之地,被三万大军团团守住难免人心惶惶……”

见吴可态度软和下来,广州将军暗暗松了口气也没再挑衅,而是面带忧色提醒道。

广州可是个好地方,中外商贾云集商业极度繁茂,经济活跃每日的流水都是个极其惊人的数字。

作为广州城大佬之一,广州将军在城里可是有不少生意和商铺,怎么愿意看到因为吴大总督带来的那三万官军,而影响了自家的收入?

“呵呵,将军放心就是,城里百姓不了解我手下那帮丘八,等过得几日他们自然会放下心来!”

吴可却是很不以为然,一听就知道这位把乡勇队跟其它清军部队混为一谈,他也不多作解释只待用事实说话。

“希望如此!”

见吴可神色坚决,广州将军也不好多说什么,拱了拱手便出了总督衙门。

他倒是要看看悟可哪来这么大底气,要是城外三万官军出了什么乱子饶民太过的话,他不介意狠狠参上一本,让这位大清名将知道广州城还有他着位大佬存在,可不是你吴可想怎样就怎样的。

不仅是广州将军,见得吴大总督如此布置,一干广州城内的大佬们都坐不住了,推举广东巡抚耆龄前来总督衙门探一探口风。

“耆抚台你跟我也是熟人了,又早一年来到广东,这里什么情况想必你比我更加清楚?”

“这里洋人多是非也多,又是天地会反贼的老巢,底下还不知道有多乱,再不小心谨慎一点真嫌自己活耆龄得不耐烦了么?”

“安徽清军的军纪如何耆抚台应该有所耳闻,拿办不成跟我前来赴任的三万精锐就这么不堪,像是那种没规矩的兵匪不成?”

“你的来意我心中清楚,让那帮疑神疑鬼的家伙尽管放下心来,等过几日你便明白我说的是不是实话!”

“……”

好不容易打发了耆龄,吴可忍不住样子很头疼,这些家伙尽会瞎操心,有这空闲功夫不如多做点有益的事儿,省得整日里闲得胡思乱想。

果然,一连几日驻扎城外四个方向的乡勇队人马老实得很,三万官兵被原鸽约束在简陋军营不说,就连采买食物以及一应后勤物资,都是在总督卫队严格监察下执行,连城门洞都没法多靠近一步,又哪有心思祸害城里的百姓?

广州城中忐忑了几日的百姓见此,心中悬着的那块大石终于落下一半,只等城外官军以后的表现如何再做定论。

不过等到城外四方军营贴出招工启示,向本土招募大量青壮劳力修缮营地的消息一传开,顿时便在城内城外引起轩然大波。

羊城普通百姓再顾不得心中的忐忑不安,一个个踊跃报名参加城外四大军营的修建工程,待到吃上了惹呼呼的杂粮饭,拿到沉甸甸的薪酬筒子什么小心翼翼忐忑心思都抛到一边……

第548章‘汉奸’窝

广州果然不愧为南海第一大城,街面繁华商铺淋漓,人来人往操着各种古怪声调的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南来北往的商品琳琅满目晃花人眼。

吴可端坐在包下茶楼的二楼临窗口,一边默默注视楼下繁华喧闹的广州街市,一边静静聆听手下汇报。

来到广州就任两广总督已经过去了一个来月时间,有着随行三万乡勇队精锐战士保驾护航,他很轻松的便在广州城站稳了脚跟拿住了权力。

刚开始时,广州城里的大小官员,以及数十万百姓商贾,可被他带来的三万精锐将士吓得不轻,生怕来了伙匪军贪婪无读盘剥严苛。

结果驻扎在城外四方的乡勇队三万精锐表现完美,不仅军纪严明从不绕民,就是稍微一些过分举动都不许有。

这一下,羊城百姓好奇了,心中的忐忑放下了一些,对于城外驻扎的那三万精锐官军很有好感。

能没好感么,官军什么鸟样羊城百姓可是深有体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洋人出现以后,驻囤广州以及周边地区的清军不要太多,那军纪松弛得真没法多说。

一到休浴日那就是羊城周围百姓的灾难日,那些出得军营的兵大爷们吃霸王餐嫖霸王鸡还是轻的,动不动便是拳脚相向肆意妄为,比起山上那些大王们都有所不如,羊城百姓能有好感才见鬼了。

像乡勇队这样守规矩的官军实属罕见,头一次碰上要说没半分好奇怎么可能?

安徽清军的赫赫威名羊城百姓倒是听过,可是亲眼所见还是头一次。

与严重依赖两广筹粮筹饷的湘军不同,乡勇队可是有自己的财政体系,根本句用不着向外界求爷爷告奶奶,也是因此乡勇队与其它清军部队很少有深入交流,因为根本就没这个必要。

与乡勇队最为亲密的清军部队,当属江忠源所部楚军人马,谁叫乡勇队刚刚崛起之时两军又很长一段时间联合作战的经历。

之后江忠源战死庐州,左宗棠在吴可的帮助下,顺利接手了楚勇的指挥权,所以左宗棠部对乡勇队的底细也十分了解。

更不要说,在河南和淮北那几年并肩作战的时间里,左宗棠部楚军干脆学习乡勇队建制,几乎就是一个简化版的乡勇队。

左宗棠虽然不像吴可那般会合理敛财,但跟着乡勇队一起行动多年,积攒起来的家底也十分丰厚,养上数万军兵不在话下。

在河南两次剿匪,还有两次支援京畿,乡勇队基本上都是独立作战,与河南清军以及京畿清军的交流不多。也就是在京城保卫战中,因为人手不足的缘故乡勇队才与京城守军混合作战。

可就算如此,随援的乡勇队精锐也是单独立营,没有跟京城守卫清军有过多接触,乡勇队的底细也没有暴露于京中大佬眼底。

两江清军算是与乡勇队配合得不错的清军部队,没办法连两江清军的整编都是乡勇队派出大队教官亲自训练,是除了左宗棠部楚军对乡勇队最熟悉的清军部队,可就是这样两江清军与乡勇队依旧是不同的两个体系。

三万乡勇队精锐战士以他们严格的军纪,让羊城百姓大生好感。

紧接着乡勇队又贴出招工告示,招募了数千羊城底层百姓做工,间接更是让数千个家庭受益,这一下更得民心之前的闲言碎语也慢慢消失无踪。

果然中国人是最容易适应环境的,见城外驻扎的三万官军没有饶民之举,城里的百姓虽然心中依旧带着担忧,但广州城很快就恢复了原本的繁华和喧闹。

与前任劳崇光交接用去了小半个月,之后又是与广州城里的大小官员了解情况,又花去了大半个月时间。

等他对广州局势有了个大概了解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一月有余。

广东局势真的不容乐观,被洋人渗透得实在太过厉害,民心都不一定在朝廷这边,万一有事也不用指望地方团练武装能帮上什么忙。

首先就是民心问题,这儿的‘汉奸’实在多了点。

早在1841年5月底,广州城北的三元里爆发了民众抗英事件,后来这个事件因被写入历史教材而广为人知。

但少为人知的是,就在三元里民众抗英的同时,也有不少民众成为英国军队的后援。据记载,仅三元里一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就有1200名援英者被搜出(《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这个数字要远远超过丧生三元里的英军数量。

不仅仅在三元里,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有众多的中国民众为英军以及后来的英法联军服务,他们为这些“夷人”提供后勤,刺探情报、引路,甚至直接参与作战。

这些援英者被斥之为“汉奸”。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有清廷官员慨叹,“汉奸”是清军战败的重要原因。

1841年2月,琦善在连吃败仗的窘境中,上书道光皇帝,指出广东已不堪作战,原因就在于广东民众除已为汉奸者外,其余民众咸被英军诱惑以助敌势。

浙江巡抚刘韵珂在奏报中说:“论者本谓该逆(清廷对英军的称呼)不长陆战,而两年之中,该逆之略地攻城,皆在陆路,且能爬越山岭,又有汉奸为之导引,各处路径,较我兵更为熟悉。”

这些写给皇帝的奏折难免有推卸战败责任,夸大事实的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援英”现象的确普遍存在,成为令官员们头疼的大问题。

因此,历此对外作战时,清军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一面是要对付装备先进的英军,另一面则是要对付数量庞大的援英者。

甚至,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剿灭“汉奸”是比抗击英军更紧要的事。比如“靖逆将军”奕山在对道光皇帝上奏战果时,每次都把“杀死汉奸”放在斩杀英军官兵的前面。

所谓“汉奸”,大多数原本是和英国贸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国商人和苦力。在中英交战的局面下,自然容易被国人排斥。而纪律散漫的官兵为了谎报战绩,滥杀贫民,污名为“汉奸”,反过来又更加大了援英者的数量。

尽管“汉奸”一词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在中国开始被广泛使用,但这一概念的首次出现则要追溯到更早之前。由于“夷夏之防”被过度关注,嘉庆皇帝就曾称那些为暹罗(泰国的古城)充当贡使的中国商人为“汉奸”。

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由于大量串通英商走私鸦,片的中国贩子的存在,“汉奸”一词被使用得更加普遍。

1839年12月,受命到广东禁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禁止了与英国的通商,那些违反禁令继续与英国人做生意的商人统统成为“汉奸”。

1840年春天,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里,林则徐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态度,即最坏的敌人不是英国人,而是那数不清的与英国人往来的商人、水手和为英国人劳动的“苦力”。

随着局势的越发紧张,这种“汉奸”行为也就越发让林则徐不能容忍。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中国“汉奸”正式成为了英军得力的“第五纵队”。当中国向导带着英军通过素称难行的珠江水道时,林则徐的愤怒达到了极点,认为正是“汉奸”破坏了他辛苦营设的水上防线。

在虎门的沙角、大角炮台,英军在正面进攻的同时,“又拨夷兵汉奸数百名,由大角山后缘山而上,从墙缺处打进攻台……其攻沙角炮台也,逆先拨黑夷千余名,汉奸百余名,由穿鼻湾登岸,逆兵船则攻炮台前面,黑夷从山后攻炮台后面,我兵两面受敌。”。

林则徐在家信中也提及此次战役中的“汉奸”之害,他们“或冒官兵号衣,或穿夷服,用梯牵引而上。”既为英军带路,又帮助英军作战。

1841年5月份,英军兵临广州城下,趁夜在“汉奸”的指引下夺取炮台,攻下城门。5月27日,广州守将奕山被迫求和,与英军缔结了《广州和约》。满清亲贵们把清军战败的责任不断地归咎于“汉奸”。

在他们的眼里,“汉奸”无所不在。奕经形容两广一带“到处汉奸充斥,商民十有七八,皆为奸匪”;为了消除这种恐惧,琦善甚至提出了“防民甚于防寇”的观点。

不仅仅是在广东,在其他地方,凡是英军所到之处,都有“汉奸”接应。

在宁波,被清军拿获的名为虞得倡的宁波汉奸供称:“夷人用汉奸各处打听信息,日日有报,或数十起,或一二十起。”

在定海,英军在“汉奸”引导下,从清军设防薄弱的后山登岸。1842年7月英军攻镇江,“遣汉奸驶驾杉板船,预伏岸侧,乘火轮船开炮头,舍命登岸。”

真真是汉奸成群贼寇聚窝,广州就是这么个地方……

第549章汉奸‘误国’

吴可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尼玛的,看这架势好象汉奸遍地走似的。

之前他一直都领兵在内陆晃荡,哪见过这样的糊糊事儿?

无论河南还是两江地区,都是久经战乱流民遍野。真要是出现了大量汉奸的话,都无需他人禀告他直接便灭了它丫的!

没想到一来广州,面临的却是如此状况。

可以说,朝廷在民心向背的掌握上,可是着实差了洋人好几条街。

要问他为何知道得如此详细,广州城那帮官员可不会在他初上任时,便说这些有的没的惹他烦心。

不过总督衙门的卷宗里可没少这方面的介绍,这些日子一有空闲时间他便泡在衙门里的档案室里,挑拣了最近三十年的重要卷宗仔细翻阅分析,里头可没少了这方面的介绍。

初看之时真把他吓了一跳,尼玛的没想到广州这边的民心竟是如此‘活跃’,洋人给点好处就愿意替人卖命,就不怕官府秋后算帐么?

另外,自从他当上安徽提督那会,因着对列强在华势力的关注,这么些年也陆陆续续派了不少人手赶到广东这边打探消息,经过身边幕僚团队的整理很有些有用的内容,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这些汉奸事迹。

想到广州民心如此不稳,以后出了事还不知道百姓是站在官府一方,还是跟着洋人混赚大钱?

他可不敢保证自己的待遇,就比前几任两广总督要好,说不定情况依旧糟糕。

只能说幸好他带了三万心腹乡勇队战士一同赶来赴任,有了这批心腹人马起码不用担心关键时刻出了乱子被打个措手不及。

他可不想一边跟洋人作对,一边还得防备辖内的汉奸捣乱。

不过想要解决广州地区庞大的汉奸群体,就得从根源上入手才成,要知道百姓为何甘当洋人走狗,汉奸的骂名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承受的起的。

想要了解广东汉奸群体的具体来源,就得从当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说起,那时候正式广东汉奸从无到有兴起之时。

话说在一开始,道光皇帝还希望与英军展开一场“汉奸争夺战”。

他在给奕经的上谕中说:“奸民之甘为夷用者,一则贪彼重利,一则畏我科条,今若予以自新,悬以重赏,必有自拔来归为我间谍者。”

但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节节失利,道光帝的防范心理逐步占了上风,甚至开始担忧“汉奸”会混进清军内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