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列强时代-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向荣气得够戗,可以他战败之将的身份还啥都不能说,只得将这口闷气憋在心里。幸好有张亮基跟吴可不时安慰,这才没被气出个好歹来。

向荣可是清廷数得上号的军方大佬,跟吴可情况类似由小兵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地位,在军中威望可不是开玩笑的。

只要这厮没彻底倒台,以朝廷眼下缺将缺得严重的现状,迟早都有起复的一天,吴可跟张亮基自然不会轻易得罪了处于敏感期的向大游击。

秉承着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则,安徽军政两位大佬干脆帮向溶化拉起一支千人规模队伍,让生病中的向大游击好不感动。

不过,眼下太平军势大,无论是急于报仇的向荣,还是新任钦差大臣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和春,都暂时按耐下心中急切,龟缩于各自地盘默默苦练内功增强实力,打算等待时机再好好给太平军上上眼药。

吴可对此没有任何意见,江南大营地不管如何,对他和手下小弟几乎没啥影响,安徽清军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不可谓不精彩。

先是以一军之力横扫大半个淮南,连连收复失地不说,还压得安庆跟江西回援之太平军抬不起头,这战绩真叫一个彪悍!

不说太平军安庆守军如何,作为天京西面屏障,太平军就是再重视都不为过。

关键的是江西援军,那可是在湖北鄂南打得湘军罗泽南部抱头鼠窜,又在江西差点把曾国藩玩死的强军。

可就是这样的部队,在拥有城防优势而且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被左宗棠率六千人马一顿痛殴打得抱头鼠窜狼狈不堪,丢城失地被直接赶出了安徽地界。

要不是安徽清军自身损失不小,加上太平军集中兵力对付江北江南两座大营,安徽清军不得不先顾着江南大营,最后将收复的淮南地区拱手相让,但太平军同样损失了近万人马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点朝廷当然看在眼里,一点都没有怪罪安徽清军丢城失地的事儿。

要是放在和平时期,估计早点有人跳出来找事了,可是眼下长毛猖獗,谁要是胡乱搞事就得有上前线跟长毛拼命的觉悟。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想依仗在长毛身上捞取足够战功,及而在官场青云直上的,大家寒窗苦读十来年也不容易,怎好将大好光阴浪费在一帮反贼身上?

回头再看,局势依旧战前拿办纠结。

湖北省城武汉三镇依旧被清军牢牢包围,太平军大将韦志俊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当中。

求援不能出逃危险极大,官文甚至都开始准备劝降这位太平军悍将。

江西依旧同样艰难,不过对象换成了曾国藩而已,被围在南昌城里饱手煎熬,不知道啥时候大难临头身首异处。

幸亏江西太平军被抽调得差不多,尽管韦昌辉携太平军大破江南江北两座大营的气势而来,可江西太平军的兵力确实有些捉襟见肘,想要一举拿下困守之中的南昌城非得冒伤筋动骨的风险不可。

至于安徽境内,太平军依旧掌握了淮南膏腴地区,之前被安徽清军收复的城池全都拿了回来,驻大兵与巢县与马鞍山一带,与安徽清军吴图苟部处于对峙状态,暂时谁都没有办法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打破僵局。

就是苦了那些趁安徽清军横扫淮南之际,那些跟着打秋风占便宜的民团武装,包括李鸿章眼下所在队伍,被携大胜之势的太平军打得找不着北不是被轻松灭掉就是纷纷逃离安徽这个危险地方。

李鸿章这厮不愧为底蕴身后之辈,先跟着安徽籍当朝侍郎回乡半团练,带那位侍郎战死之际已是因功升任道员官衔。

之后团练做不下去一真身又投入新任钦差大臣和春帐下,依旧混得风声水起滋润无比。

淮北地区依旧牢牢控制于安徽清军手中,巡抚张亮基跟提督吴可经营一年之久效果显著,百姓安居治安良好,待到巡抚衙门跟提督衙门相继放开计划管制,尽管时值战乱年代依旧引来商贾客商无数,淮北一时成为两江经济最为活跃之地。

太平军也不是没尝试着攻打过淮北,但不是止于庐州城外,就是被堵在滁州城内根本无法出门。安徽清军做得很绝,凡是太平军大部队有可能通过的地区全都划为军事禁区,大挖壕沟布置防御工事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以安徽清军实力不付出惨重代价太平军根本难以通过。

以安徽清军对地方的控制力而言,小股游击部队没有群众基础,像流匪一般偷偷潜入只有送菜的份。

别看太平军刚刚干翻江北和江南两座大营,好似风光一时无两气势吞天噬地一般,其实他们在两江地区的兵力着实有限。

拼拼凑凑也许能凑出近五六万人马出来,看起来足有安徽清军的两倍还多。

但不要忘了安徽清军吴可部的战斗力,以及迅速成长起来的楚军战力,以精良装备武装起来的两路人马,战斗力不是太平军相等数量人马能够比得上的。

再说了,安徽清军的动员能力可不是开玩笑的,真的不顾民生疯狂动员的话,只需一月时间再拉出五万团练武装不在话下。

总而言之一句话:安徽清军不好惹!

除非太平军愿意放弃包括湖北,江西,还有江苏在内的所有占领地,全力以赴跟安徽清军死磕,否则想要让吴可吃亏都难。

……

当然,情况虽然不至于太过糟糕,但目标放在列强身上的吴可,却是时刻不忘从战争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敌我双方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别看长毛此次连番胜利,一举拔除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两座恶邻,不仅打破了朝廷对镇江的围困,拔除了直接威胁金陵的两个钉子,一下子改善了金陵的处境,但从全局来看却是得不偿失!”

内部总结会议上,不仅乡勇队一干重要将领除了身在湖北的水牛之外全员到齐,就连楚军一干将领也在左宗棠的要求下旁听。

本来寂静的营房因为吴可一番总结性发言,顿时议论纷纷喧哗声大作。

“梦臣为何有如此看法?”

左宗棠惊讶之下,顾不得开会之前不得胡乱插话的规矩,冲着吴可朗声发问。

开什么玩笑,太平军刚刚获得大胜,一举拔除江南和江北两座大营,连带着江苏清军也被狠狠坑了一把,怎么看都是局面大好,没想到在吴可口中却只是得了个得不偿失的评价?

不仅左宗棠心生疑惑,在座将领哪一个又不是满头问号?

长毛此时气势如虹横扫淮南跟江西,江苏情况也不怎么样,怎么又变成了得不偿失了呢?

“哼,你们只看到了长毛风光的一面!”

吴可满脸冷笑反问:“为了拔除江南跟江北两座大营,长毛是不是将在外主力基本调了回来?”

这还用说么,要是不调外头主力回援,前后夹击想要拔除两座大营谈何容易?

见在座将领一脸理所当然之色,吴可嘿嘿冷笑出声:“之前湖北江西的战况想必诸位都知道,长毛西征军刚刚才从节节败退转入胜利反攻,湖北全境几乎被一路席卷,之前不可一世的湘勇几乎全军覆没,那位曾大人更是被围在南昌城中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是不?”

在座一干将领点头称是,情况本就是如此。

“如此大好局面,就因为要拔除江北跟江南两座大营便全部丢弃,嘿嘿……”说到这儿吴可冷笑连连:“再看眼下湖北除武汉三镇已被官军全部收复,江西长毛更是因为兵力被抽调严重而没了进取之力,这不是得不偿失是什么?”

这个……

在座一干将领被问得一愣神,想想确实如此,江西还好说大部疆域依旧控制在长毛手中,可是丢失湖北对长毛来说就太不值当了。

不过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

明明严重威胁金陵安全的江北跟江南两座大营被拔除,长毛取得了对战官军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怎么现在来看却是得不偿失之举?

想不明白问出来就是,反正这样的总结会议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道理越辩越明事儿越说越清……

第343章学习班

“江北大营跟江南大营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吴可冷笑连连道:“想拔除这两座大营也不用急在一时吧,过个半年或者一年再动手不成吗,难不成这段时间内两座大营有能力攻克金陵不成?”

轻飘飘的一句话便让一众将领说不出话来,营房突然变得一片寂静。

是啊,以金陵城防之坚固,就凭江北跟江南两座大营,想要攻克实在千难万难,就算围个十年八载也不一定能拿得下来。

“有这时间,以逆匪石达开表现出的军事才能,还有长毛西路军几万精锐在手,说不定现在整个湖北已经陷落!”

吴可轻轻摇了摇头,脸上满满都是讥讽不屑之色。

“至于南昌城那位苟延残喘的湘军领袖,估计现在脑袋早已搬家,正挂在城头示众呢!”

他话说得轻巧,可营房气氛却是阴寒无比,一干与会安徽清军将领个个脑门冒汗,只觉一股凉起从脊椎骨直冲顶门而去,手脚一片冰凉。

真要是按吴大军门说的那般发生,那湖北和江西现在已经完了,长毛携大胜之威回转对付江北跟江南两座大营还不跟玩儿似的?

然后江苏肯定保不住,估计安徽也够戗。

到时候就算安徽清军再强,面对手握两江绝大部分外加湖北一省地域跟资源的长毛大军,就算能连胜九场只要败了一场便难以挽回两江糜烂局势。要么拼死抵抗狠狠咬下长毛一大块肉,要么只得无奈撤退将淮北地区拱手相让。

真要是出现了那种状况,两江全失湖北沦陷,旁边的湖南绝对支撑不了多久。大清南方精华地区两江跟两湖地区全部陷于敌手,整个南方彻底失陷也就是时间问题,除非洋人肯出手下大力气帮忙。

可经过吴可多番灌输,早已明白洋人就是喂不饱的白眼狼,真要到了那一种离吴可军门口中描述的列强殖民地也不远了,再说了人家还不一定肯冒这个风险帮助朝廷,毕竟眼下英法列强的绝大部分利益都在南方。

“幸好幸好,梦臣你所言恶劣情状没有发生……”

营房内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一般,压得在座一干安徽清军将领喘不过气,左宗棠满头冷汗轻声打破了营房内沉闷的气氛。

“是啊是啊,长毛逆匪哪有这等长远眼光?”

“看来合该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被破,否则整个南方都将糜烂!”

“谁说不是呢,没想到长毛差一点便有真正席卷整个南方的机会!”

“嘿嘿,以后长毛别想再有如此大好良机,就算有咱们也要给它搅合了!”

“……”

一位位安徽清军将领像是突然间活过来一般,议论纷纷讨论热烈,营房一下子便得热闹喧嚣一扫之前的沉闷凝重。

“再说了,别看长毛连破两座大营,可他们真正杀死的官军数量却并不多!”

待将领们热烈的讨论告一段落,吴可这才满脸微笑说道:“长毛做得最差的是,打破两处大营时经常干那种看似风光却没多少战果的击溃战,没能一鼓作气将残余官军灭掉,这就给了两处大营残余官军难得的喘息之机!”

这一点在座将领都十分认同,特别是在击溃江北大营和解镇江之围的作战中,都放过了追歼逃敌和攻歼援敌的有利战机,因而江北大营不久就又恢复,镇江则仍处于敌军包围之中。

至于江南大营这边,虽说打得狠了些但最后安全逃出的人数依旧过万,收拾收拾重立江南大营其实也花不了多长时间。

也就是说,太平军费心费力打了这么一场大仗,外头的地盘缩水一个省不说,之前咋样现在还是咋样,基本没有多大变化。

而在战斗中太平军的折损人马超过两万,真算起总帐确实得不偿失。

这都是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营房里一众安徽清军将领们如饥似渴的吸收消化着这些总结出的经验,一边在讨论中提升指挥水平,一边也是心中暗暗警惕以后千万不能犯下同样错误。

自从乡勇队拥有一定规模后,这样学习班一般的总结讨论便已经形成习惯,一边能够清晰分析出敌人的缺点,一边对照自身弥补不足之处。

这些的学习班不仅核心成员经常参加,还有中层指挥官和底层指挥官参加的学习讨论班。

因为这时代大清没有成规模的军事人才培养机构,领兵之道大多依靠家传或者在战场上慢慢总结经验教训,而后形成自己那一套作战方式跟方法。

作为后世穿越者,吴可当然知道合格的中底层军官对军队的重要性,他在这方面的投入从来都是不遗余力。

军事指挥竞赛,学习讨论班等等手段齐出,不得不说效果十分不错。

翔勇队能有眼下战斗力,新建火枪队跟骑手队能如此训练的形成战斗力,与多兵种联合作战中依旧没出什么漏子,不得不说这其中学习讨论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不仅中低层军官受益良多,乡勇队核心成员跟高级将领也同样获益菲浅,历次单独作战中从没出过大的纰漏就是明证。

要知道水牛兄弟还有土狗兄弟,包括吴可本人以前对军事指挥不说两眼一摸黑,但也好不到哪去。

可从太平军兴起的咸丰二年到眼下不过短短时间时间,不说水牛跟土狗这两小子已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吴可本人不也被清廷吹捧为‘大清名将’么?

而每战过后必组织学习讨论班这一良好习惯,被左族棠得知后很快便在楚勇将官当中实行。

可惜楚勇架子与乡勇队不同,中高级军官颇有湘勇作风,基本上都是读书人充任。

晚清时代的读书人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说话办事都带着一股子矫情劲,自己内部开会因为面子问题很多东西东西都放不开。

而且这些家伙也没有大公无私做奉献的精神,在战场上获得某些感悟只要不是师徒或者兄弟之间,想要他们大大方方主动掏出那是千难万难,效果着实不让人满意。

后来左宗棠干脆一咬牙,也不嫌丢脸跟着乡勇搭伙同办学习班……

第344章洋人的疑惑

吴可已经看出来了,太平军失去了一次绝佳的崛起机会之后,如果没有什么重大变化的话,估计要开始由圣而衰走下坡路了。

自1851年初金田起义到1856年夏季天京解围,太平天国对清廷的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同时也遭受了几次重大挫折。

从战略指导上看,在占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