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说作者: 郭语



第一章 悲惨世界 苦难历程

更新时间2007…5…23 13:25:00  字数:1938

人心是艺术的基础,就好像大地是自然的基础一样。

——雨果

历史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随着时间的消逝,包裹在事物外部的尘埃将会被冲刷得一干二净,显现出它本来的面目。

——笔者

第一节

我视新疆为我的故乡,

我奉天山为我的母亲。

因为她用宽厚博大的胸怀,

收容了一个来自东部的孤儿。

…………………………

…………………………

这是2003年6月23日,在我进疆生活四十周年的当天傍晚,我走出陋室,信步来到天山脚下达坂城区西边一个无名的小戈壁滩上,面向东方仰望着巍峨的天山,情不自禁地发出肺腑之言……

面前一汪咸水(盐湖之水)在微风中涟漪,岸边野花怒放,芳草萋萋,神奇的天山逶迤不断,巍峨壮观的博格达雪峰(海拔5445米)宛如一位银妆素裹的神女在白云中飞逸,娇姿从容,分外动人!

我孑立在戈壁滩上,贯通东西的兰新线与我近在咫尺,列车从我身旁轰鸣而过。大地在震动,我的心也为之振憾!此时勾起了我久远而又痛苦的回忆——四十年前,我由兰州火车西站乘坐一趟简陋的慢车,沿着这条刚刚开通的铁路线,历时四天三夜抵达乌鲁木齐,流落到新疆。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准确的说是先从大陆去了台湾,而后又由台湾返回大陆,以至于后来流落到大西北。

为什么在我刚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逃避战乱,四处漂泊,苦难深重的人生历程呢?这还要从上个世纪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说起——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贪官污吏横行,对外采取屈膝投降,丧权辱国的政策,对内实施残酷剥削、血腥镇压的手段,造成外患内乱连年不断,战争和饥荒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百姓田园荒芜,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生灵涂炭。人命像蝼蚁,如秋叶;似衰草任凭狂风暴雨所摧残……

第二节

我家祖居江苏扬州,后迁徙到安徽亳州(县)。

亳州位于皖西北边陲,黄淮平源南端。其西部、北部与河南接壤,西南部与阜阳毗连,东部与淮北、蚌埠相倚,东南部与淮南为邻。亳州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出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亳州还是块蕴才积盛之地。道教鼻祖老子、一代圣哲庄子、三国曹氏父子、神医华佗、巾帼英雄花木兰、一代圣君商成汤、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绅、捻军首领张乐行等皆出自亳州。他们为创造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老子出生于此,尹喜、伍子胥、范蠡、黄石公、张良、嵇康等灿若星辰的历史名人,先后在亳州活动过。

早在公元1890年,我曾祖父带着曾祖母和我大祖父(五岁),从江苏扬州因兵荒马乱逃难到皖北亳县(亦称亳州)。当年住在城里二郎庙内,依靠做工卖苦力维持家庭生活。我祖父及我姑祖母均为亳县生人。

在我祖父十六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当时我的大祖父便到亳县县城西门里的一个大财主家做长工,后因无力偿还安葬二老所借的债务,遭毒打后被主人赶出家门。当天晚上回到家中,悲愤交加,痛苦绝望,于深夜自缢身亡(年仅二十一岁)。我祖父在几家好心的街邻帮助下,将大祖父埋到了东关外的乱坟岗。大祖父因家境贫穷未曾结婚,从此绝后。

当时为了生计,我祖父在亳县北关外,铁果巷王保安家(后为我的外曾祖父)的干果店里当学徒。由于他干活勤快,为人诚实,出师后仍被留在店里干活。后被王家招纳为婿,将其二女儿许配为妻(即我的祖母郭王氏)。后来还让他读了两年私塾,学会了算盘。店里的进出帐目皆由他帮记。

1923年我祖父弃商就工。由亳县福音医院医生孙培焕介绍,我祖父购买了胜家公司三部缝纫机,分期三年还清欠款。他很快学会了做中西式衣服,便在城内夏侯巷的对面,曹家巷口开设了华大缝纫店。自此生活才有了保证。

但好景不长,缝纫店仅开了四年。1927年土匪孙殿英攻打亳州城,战火持续了数天,街上许多房屋和店铺被毁于战火之中。我家也没有幸免于难,店里的缝纫机与衣物被焚烧殆尽。当时我小姑母才四岁正在患天花,无处医治,留下了终身残疾。

战事过后,家破店毁,灾难从天而降,一家人又陷入困境之中,历史往往就是这么的无情,命运又多次地戏谑人生,悲剧又周而复始地在不断地重演,我的祖父又步其父后尘,再次为战乱逃难!

1927年冬,我父十四岁时,我的祖父带领全家一路讨饭奔向蚌埠,投靠我三姨奶家。到了蚌埠之后,经我三姨祖父的介绍,在倪公祠后边租了间茅屋居住下来。我祖父以打零工和在邮局门前为人代写书信,维持家庭生活。

以至后来,在亲朋的帮助下,我祖父才租赁了别人的两间临街店铺,从新开起了干果店,日子才开始有了转机。

我父郭兴业,生于1912年。先前曾在亳县读过几年私塾,1927年随其父到了蚌埠后,家境有了好转,便考上了蚌埠江淮中学,在此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

第二章 倭进中原 狼烟四起

更新时间2007…5…23 13:26:00  字数:2717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占领中国,称霸亚洲的野心。继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之后,其又疯狂地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芦沟桥,发动了突然袭击,驻守宛平的二十九军官兵,在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奋起反抗,英勇还击。“七。七”芦沟桥事变正式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芦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华民族四万同胞的心。人们痛切地感到亡国的危机“平津告急!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投入到抗战之中,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每一个有良知、有骨气、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都被迫发出愤怒的吼声:“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

在这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国内形势也发生了急剧变化……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宣布对日抗战。7月中旬,共产党向国民党递交了国共合作宣言,并派周恩来前往庐山同国民党谈判。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陕北红军三万余人,改名为国民党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又称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

随之,又将江西、湖南、湖北、广东、浙江、福建、安徽、河南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下辖四个支队。

9月22日,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自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终于实现了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

芦沟桥的枪声,激怒了中国亿万民众。顿时,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掀起了抗日的怒潮。在抗战前期,国民革命军担负了正面战场的御敌任务,在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中,给敌军以致命地打击还是积极有效的。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在抗击日本侵略军入侵平津地区的战斗中,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的将士们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他们顽强地抗击日军,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一致称赞!在这场殊死的战斗中,师长张自忠身先士卒,率军杀敌,身负重伤。副军长佟麟阁亲临前线指挥,战死沙场,壮烈殉国。实现了“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

7月30日,北平、天津相继陷落,二十九军的爱国将士们怀着满腔悲愤,撤出了平津地区。

平津失陷后,日本帝国主义扬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并分南北两个战场,大兵压境。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淫,使中国人民遭到空前的浩劫。

不久,日本侵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打响了上海淞沪保卫战,这场中国军民不畏强暴,

拼死保卫国土的战役,粉碎了日军“三天占领上海,三月占领中国”

的嚣张狂言。1937年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

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500余名官兵浴血奋战,击退日

军数次冲击,9月7日,孤立无援的姚营官兵只余20多人,在东门

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巷战,姚子青营长腹部中弹,壮烈殉国。淞

沪会战中,守卫宝山县的五百名官兵,在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坚

守阵地,激战两昼夜,全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1937年10月26日,淞沪抗战,为掩护大部队撤退,中国守军88师262旅524团进驻上海光复路四行仓库实行阻击战。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坚守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打死日军200多人,击毁坦克3辆,以誓死保国的勇气,一展民族尊严与气节。

1937年9月23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聂荣臻的指挥下,在山西灵丘县平型关设下了埋伏,决定在此将日军坂垣师团从侧后予以袭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平型关大捷。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经过七个小时的激战,共歼敌一千多人,并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二十一旅团全军覆没。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进攻徐州,妄图打通津蒲铁路,把华北和京沪占领区连接起来。当时驻守徐州地区的中国军队计有四十余万人,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令日军闻风丧胆的爱国名将张自忠将军时任右翼兵团总司令,在此又立功勋。

从3月下旬开始,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徐州北边的台儿庄展开激战。驻守台儿庄的中国军队有三个师,进攻台庄的日军约有四万余人,而且拥有重炮,坦克和飞机等精良装备。

3月24日,日军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经过三天激战,敌人攻入镇内,双方展开了巷战。31日战斗进入了最激烈最危险的阶段,全城的五分之四地区都被日军占领,中国军队伤亡人数也达十分之七以上,但广大中国官兵仍然顽强坚持战斗。当中国增援部队陆续赶到时,日军被迫“突围撤退”。中国军队乘胜围歼,敌军两个最精锐的师团,除少数人突围溃退外,大部份被歼灭。这次战役歼灭了敌人八千余人,俘虏一千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取得了歼灭俘获日军万余人的胜利。

台儿庄大捷,是抗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上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当时在国际和国内都有较大的影响。

台儿庄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寇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南方战场,日本侵略军在淞沪战役后,进攻南京。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震惊世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中,被残害的中国人达三十万人之多,被烧毁的房屋有三分之一。南京城内,死尸遍地、瓦砾成山、惨不忍睹。秦淮河为之哭泣,长江为之哀鸣!残暴的日本侵略军在此犯下了不可侥恕的罪行。

第二节

在这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时候,我父和几个同学决心投笔从戎。于1938年春离开蚌埠,到达河南南阳,报考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集团军陆军军官学校,在军官大队粮秣科学习受训。后被调往陆军十三军第四师司令部工作,率工兵一个连和库兵一个排,长期跟随司令部行动,担当全师粮、服装发放及枪械维修的任务。随师参加多次战役。在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师部中、上尉军需,第四师第十团少校供应班主任。第四师中校粮秣科长。抗战胜利时,调升为暂编第63师上校军需处长。

“七。七”事变后。1938年夏天,蚌埠沧陷。我祖父带领全家向西逃难,经淮南、寿县,到了河南罗山县。在逃难中经常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和扫射,潮水般的难民像被恶狼追逐的羊群,四处躲藏,疲于奔命。当时,染上痢疾,身患重病的祖母,再也走不动了,在敌机的轰炸中,惨死在公路旁,仅用一张草席卷着葬于天主堂义地。故而后来出生的我,从没见过我祖母的尊容。

在那战火纷飞,家破人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的苦难岁月里,我祖父带着我小姑,我母亲和我姐姐,每天两次去到难民所里排队分领稀粥度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后来,在逃到河南信阳后,才得知我父亲的音信,全家人便投奔到南阳。

第三章 生于忧患 长于战乱

更新时间2007…5…23 13:26:00  字数:5014

第一节

我于一九四一年四月十日,在河南南阳出生。由爷爷命名为郭瑜。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约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