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
“那是建宁二年七月的事情了。早在那年四月,天子登德温殿,会见群臣。刚刚坐上龙椅宝座,忽然大殿一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水桶粗的大青蛇,从大殿屋梁上飞腾而下,蟠卧于龙椅之上。
“天子大惊,滚落一旁,急忙招呼左右。内侍众人慌忙抬起天子,躲入宫中。殿下百官无不四散奔逃。”
听着公孙瓒如讲天书一般,刘备是听得津津有味:“那后来呢?”
“须臾之间,那大蛇又不见了。接着,天空中雷电交加,瓢泼大雨倾泻而下,碗大的冰雹噼里啪啦的混在雨水中落下,一直落到半夜,方才停止。”
闻听此言,刘备顿时满脸愁容,忧愁的问道:“百姓们岂不是遭罪了?”
“是呀!这一阵冰雹雷雨,砸坏了房屋无数,数以万计的百姓无家可归。又有多少百姓死于非命,我们便无从得知了!哎!”公孙瓒说着,也叹了一口气。
严纲又说道:“建宁四年二月,那是两年后的事情了。天神震怒,使得洛阳大地狂啸,无数百姓死于非命。沿海各地,又惹海神生气,海水上涌,淹死了不知道多少人!真是造孽呀!”
这些事情,刘备倒是听说了,不足为奇。
只是,公孙瓒接着讲得事情才为惊奇:“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一股黑气十余丈长,莫入文德殿中。秋七月,又有彩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天子大惊,下诏询问群臣。”
刘备问道:“大家怎么说的?”
“一众大臣各有说辞。议郎蔡邕上疏奏本,指出那雌鸡化雄、黑气入堂、彩虹惊壁等等都是妇寺干政之所致。言语之中尽是切切之语,天子捧览奏折,唉声叹息。不时,因起身更衣,被曹节偷窥。倒是害了蔡大人!”公孙瓒说起蔡邕之事,颇显无奈之意。
“他们把蔡大人如何了?”刘备追问道。
严纲接过话头:“哎!蔡大人被他们诬陷,落入大狱,幸得老师等人所救,被罢官了。”
“原来是这样呀!”刘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朝廷竟然如此昏暗。
至于后来,朝廷之中,中常侍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等十人朋比为奸,残害忠良,危害朝政,朝中大臣称他们为“十常侍”。
天子一向宠信张让,更是直呼其为“阿父”。
这些事情,公孙瓒倒也不太清楚,所以没有向刘备讲述。
不然,以他皇族宗亲,脸面何在?
三人饮酒作罢。
公孙瓒与严纲在刘备府中休息一晚。
次日,两人辞行。
刘备送别二人于三岔道口。
遥遥望着远去的二人,刘备受到周围皑皑白雪的影响,心中忽然有一阵阵空空的感觉。
四下里望了一眼,他又闭上了眼睛,用心去体会身边这种空旷。
似乎是想赶走心中那种忧国忧民的悲切。
可是上天根本就没有放过他
忽然,他听到一个怯怯的声音:“大人,行行好,给我口饭吃!”
声音十分微弱,微弱的使你不静下心来,就无法听到。
刘备就感觉到心中一抽,赶紧顺着声音望去。
只见大路旁边白雪之下,一个矮矮的茅草筑成的狗窝一样的洞,显出黝黑的洞口。
“希杰,快过去看看!”刘备急忙让希杰过去查看。
希杰带着两人,跳下马,来到洞前。
三人一阵翻腾,从那个洞里拉出了两人。
一个大人,一个孩子。
两人衣衫褴褛,紧紧相拥,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刘备急忙解下身上的斗篷,递给他们。
然后,他带着希杰等人,将两人带回府中。
回到府中,他立刻安排人烧了开水,准备了姜汤、米粥等饭食。
两人在希杰等人的安顿下,泡了热水澡,冲去了身上的寒气,又喝了姜汤和米粥。然后,他们被安顿在府中。
次日,刘备带着希杰、郑兴、张继等人,前来看望他们。
那个孩子还在沉睡,大人倒是先醒了。
梳洗过的面孔看上去像是三四十岁的。
他看到刘备进来,急忙爬起来,要下床行礼。
刘备伸手拦住,说道:“莫要多礼,莫要多礼。”
说完,他让希杰扶着这个汉子坐下。
汉子似乎还没有恢复过来,显得有些虚弱。
斜倚着墙,他靠了下来。
刘备简单问了几句,从汉子的口中得知:那孩子是他的儿子。
他们是从洛阳逃过来的。
那里的官吏欺压百姓,横征暴敛。
百姓们辛劳一年,留在家中的口粮连冬天都难以度过。
更让人气愤的是,他们根本不把百姓当人看,真正的贼寇没有人去抓,反而把老实本分的百姓捉了去交差。
听罢多时,刘备十分懊恼,好言劝慰了那汉子,又吩咐了下人好生招待,便带着希杰三人离开了。
自此,刘备常常思索为官之道,严谨自己的行为,约束部下。
每逢初一、十五,他便带着希杰等人出府寻访,一旦发现官吏贪赃枉法,定然不饶。
至此,他在百姓中的威望,日益提升。
第71章 大厦将倾朝纲乱,天灾人祸邪教兴
第71章大厦将倾朝纲乱,天灾**邪教兴
光和三年,我就像一只刚刚独飞的雏鹰,在漠北的草原上翱翔。乌桓人的入侵,使我结交了张文远,认得了吕奉先。不想数年以后,终得文远,却失去了奉先。真乃世事弄人也!
——这是后来刘备回忆起当年戎马边关的经历时的感慨而言。
鲜卑人入侵幽州的战事历时四五个月。
从光和三年秋,到寒冬年末,大大小小经历了数百场战斗。
不管怎么说,大汉朝廷的边防军,也就是并州的丁原部队和幽州的郭勋部队,击败了鲜卑人。
尽管其中有鲜卑人内讧的原因,反正,鲜卑人又退回了大漠。
在这场战争中,刘备崭露头角,深得广阳郡太守刘卫的赏识。
平阴县令死于战斗之中,一直空缺。
刘卫拜刘备为平阴校尉,领平阴令,驻守平阴城。
战后的平阴,百废待兴,边境村落多少破落,百姓们流离失所,混迹破庙山野者比比皆是。
刘备安排陈弥统计平阴县所辖的土地,统筹安置流民。
近半年的战争,平阴边境大小村落数百个被鲜卑士兵破坏,数万人死于鲜卑士兵的刀下。
仅仅平阴城外的破庙中便聚集了数千流民。
幸亏刘备一直记着刘度的教诲:“流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需求很简单——吃饱和安定。当能够辖制一方的时候,你便可以轻易的满足他们的愿望。一旦你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而你也拥有了一支坚实的拥护者。”
所以,面对这些流民,他亲自到现场开仓放粮。
为了让他们能够放心的居住下来,他带着士兵们在平阴城外规划了几十余个村落,建筑了房屋。
他从一众流民中选出了里长,又从里长之中选出了亭长。
接下来,他从麾下部曲里委派屯长引所辖一屯士兵,驻扎在乡的行政区。这一屯士兵也必须屯田,进行耕种。
由于战争,平阴大部分土地都荒芜了。
正值春季,刘备安顿好流民,便组织百姓和士兵们开始了春耕。
百姓们得到了安居。
而刘备也因为这一系列的事情,在百姓中的声望日益剧增。
得知平阴接纳流民,数以万计的流民涌来。
刘备不得不引导流民挖掘野菜,外借良种,开阔荒地。
他的同窗好友公孙瓒也在这场战斗之后,得到了刺史郭勋的认可,领兵曹一职。
寒冬时分,从公孙瓒和严纲的到访中,刘备第一次间接的了解到朝廷、官场中的黑暗不堪。
他痛定思痛,常常反思自己,更加约束部下,善待百姓。
光和四年秋,平阴城中粮仓里的粮食已尽,就连附近山中的草根也被人们挖来充饥。
幸亏,各地粮食丰收,百姓们家家有余粮,户户有暖衣。
各乡里纷纷上缴借用的粮食,再一次充实了城中的粮仓,而士兵们屯田所得粮食也堆满了军中粮仓。
百姓们推举代表给刘备送来粮食、布匹,堆满了他居住的院落。
平阴县呈现出一片祥和。
然而大厦将倾,岂是一人能够扶起的?又岂是一方小县能够拯救的?
终究还是天灾**,算到了尽头
光和五年春,草木复苏、杨柳冒芽。
百姓们纷纷取出良种,耕地播种,又准备一年的劳作。
四月初,黄河以北,天象大变,气温骤降,几乎到了泼水成冰的程度。
家家户户不得不把已经收起来的棉衣取出,重新穿上。
并州、凉州、幽州、冀州等北方各地,多有人冻饿而死。
更是有地方,开始下起鹅毛大雪。
农田作物岂能耐住着如冬严寒?!
各州郡纷纷遣使入京,向天子禀报灾情。
加急文书就如同那屋外的雪花一样,已经数不清了。
十常侍却将这些奏折一一压下,一味着讨好灵帝。
面对突如其来的雪景,灵帝赶到十分新奇,便安排张让在御花园摆宴,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雪景。
太尉杨赐引二十余名官员候在宫外,苦苦哀求黄门禀报。
黄门早已得到张让等人的叮嘱,耍了一个诺,便退回宫中,不再出来。
众人无不唉声叹气,
侍中黄婉对太尉杨赐言道:“今北方饱受天灾,多少黎民百姓冻饿而死。而天子却沉溺于酒色之中,大人归为帝师,应该前去阻止他这种行为,帮助他整顿朝政才是。”
杨赐感慨道:“天子宠幸十常侍,却远贤臣。都是老朽的错呀!今日老朽就是丢了这条老命,也要闯进宫去见一见圣上。”
“好!大人,我们愿意与您共进退。”黄婉等人齐声喊道。
得到大家的支持,杨赐的底气可就足了:“走,我就不信了!他们还能把我怎么样!”
看到他们要闯宫,躲在里面的黄门可就慌了。
他们这是真的要闯宫门了!
这可怎么办?
必须告诉让公公!
小黄门一下子失了分寸,慌慌张张的朝着御花园跑去。
“不好了!不好了!这要是让公公怪罪下来,我这小命可就完了!”他一面跑着,心里忐忑不安的想着。
来到御花园,他贴着张让的耳朵低声讲了一遍。
张让脸色变了变,计上心头,慌忙跪倒在灵帝面前:“陛下,请陛下恕罪!”
“阿父,这是为何?快快起来!”灵帝见张让如此,十分不解。
张让以衣袖遮面,用眼角扫向灵帝,看到灵帝一脸关切,急忙低下头,假装抽噎的说道:“陛下,杨赐等人妖言惑众,传扬这美丽的雪景害死了北方的百姓。老奴派黄门告诫他们,不允许前来打扰陛下雅兴!可是,可是他们竟然闯过进宫门”
真是恶人先告状。
那灵帝本来就没有把百姓的死活当成一回事儿!
他更在乎的是现在赏景的心情要被人破坏掉了!
“哼!好大的胆子!”灵帝气愤的说道,“区区小事,竟然三番两次的来烦朕!真的以为你是朕的老师,朕真的舍不得惩治你吗?封谞,你去把宫门卫士给朕召来。”
看到天子动怒,十常侍相互之间交换了眼色,一副得意之情暗隐于色。
不多时,杨赐等人赶到御花园。
见到天子陈案饮酒,赏歌观舞,悠哉不减。
带着众官员参拜之后,杨赐跪地上疏:“陛下,天寒地冻,北方百姓多有冻饿而死。老臣恳请陛下,下旨。传命各州郡开仓赈粮,以解百姓之苦难呀!”
在群臣面前,张让等人倒是知道隐忍,一个个都看着天子。
灵帝心中早已烦了这些官员,又见张让等人瞧着自己,可是又不能搞得太过明显,只好问道:“都有多少地方受灾了?要不要动用国库中的钱粮?”
听到灵帝这样讲,杨赐赶紧说道:“陛下,去年各地丰收,地方倒是皆有余粮。可是受灾的地方太多,很多府库的粮食已经被百姓们吃完了。还是要动用国库中的钱粮!”
一听动用国库的钱粮,灵帝可就变了脸。
最后在众大臣的一番谏言下,他才恩准了十万担粮食。
张让、赵忠二人向灵帝建议,让曹节跟着去布粮赈灾。
什么叫布粮赈灾?实际上就是去盘剥这批粮食。
这十万担粮食到了县一级,就已经被他们瓜分的所剩无几了。
就这一个寒春,幽州、并州、凉州诸地,冻饿而死的百姓比比皆是。
严寒一直持续了月余。
五月末,天气转暖。
死去的人们空留了尸体,被解冻后开始了腐烂。
一场危及大汉百姓的重大灾难无声无息的笼罩了大汉民族。
瘟疫!
死人们的尸体腐烂后产生的瘟疫,就像是死神的镰刀一样,不时的收割着那些脆弱的生命。
时下,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
那张角只不过是一个不第秀才,在一次入山采药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老人。
那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把张角带到了一个山洞中,传授了他三卷天书,并对他说道:“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张角跪拜谢恩,并问其姓名。
老人回答道:“吾乃南华老仙也。”说完,便化作一阵清风远逝而去。张角得到这套天书,晓夜攻习,不久后便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
光和三年初,张角自认修炼有成,组织筹建了“太平道”,在北方各州发展教徒。
大汉朝廷被灵帝和一众宦官、外戚搞得乱七八糟,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太平道的出现,他们似乎是找到了可以庇护的避难所。
所以,很多百姓加入了太平道。
光和五年夏,天灾降下,瘟疫横行。
张角假借符水、咒语,用医术救治了不少得病的百姓,从而名声大盛。
受难的百姓们更是趋之若鹜。
短短一个月间,太平道仅仅幽州一地便发展到了数万人。
光和五年冬,在弟子们的支持下,张角公布了太平道的教义,宣扬以“以善道教化天下”,自称大贤良师,称其弟张梁为大医。
太平道的教义更加突出了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再加上他们以符水、咒语治病而分文不收,故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
张角还派出主要弟子八人分布各州发展教徒。
第72章 久平治安出贼盗,兴兵白登为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