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唯恐说得太多,引起二人反感,便留了一个日后相见的由头,便叫太白金星送二人下界了。
后羿拉起嫦娥的手,看都不看玉帝一眼转身而去,悟空彬彬有礼对王母抱拳告辞。太白金星谨慎将二人送到了南天门,转回来时,心中如打鼓一般。玉帝与王母向来言行一致,今日二人对待后羿的态度截然相反,不知会不会惹出一场轩然大波呢。
回到通明殿,见玉帝、王母均已不见,问过旁人才知,二人去瑶池议事了。太白金星心中稍安,看来无妨,只要玉帝王母不起内讧,天庭便稳如磐石。天蓬元帅亦不知去处,原来已被收押起来,待玉帝回来再做定夺。
悟空三人携着一只玉兔出了南天门,后羿心中阴霾尽散,自然对悟空感激不尽,更为他的神机妙算所叹服。他也不问悟空,总之一切为了自己,便将这一切都归到造化神猿的特异神通上了。
回了齐天岭,后羿第一件事便是伐木造屋,他原本在洞中居住,但嫦娥又怎能住得惯?
后羿摘下巨弓,除了上衣,只着一件汗衫。他也不使神通法术,只凭蛮力一斧斧砍下去。嫦娥满心欢喜站在一旁,自见到后羿那一刻起,她一双妙目只在后羿身上,片刻不离。此刻见后羿露出古铜色的皮肤来,不由得想起了几万年前,也是这般晴空白日,也是绿树如茵,他便这般凭着斧凿,为我建了一个家……
悟空见此情形,正是久别重逢、郎情妾意之美妙之时,自己岂能在此碍眼?于是匆匆告辞而去。
嫦娥虽已回到后羿身边,却不知天蓬如何处置,此事只算了结了一半,不过自己倒也不必去刻意打探,天蓬若还活着,自然会再遇见。而天蓬若是死了……怎么办?
《西游记》中天蓬酒醉戏嫦娥,结果被一顿痛打投入下界猪舍转世,这看似罚的极重,其实内中大有玄机。
玉帝对嫦娥和寻常宫娥仙女大有不同,天蓬戏嫦娥显然触怒了他,故此重责天蓬。重责归重责,但天蓬手中那件了不得的法宝——上古沁金钯却未被天庭收回,唯一的解释就是——天蓬虽然被罚下界,但对天庭依然有用处!
这用处是什么呢?一个天蓬,一个卷帘,都是天庭弃将,又都去了西天取经,难道玉帝能算到如来将寻取经人,又能算到观音必收天蓬与卷帘?老君曾说玉帝与西方灵山有不可告人之秘,人皆为利往,与其说是秘密,其实本质上还是利益交换。
如果天蓬和卷帘都是玉帝安插进取经队伍的人选,那么,他用什么来和如来做交换呢,他安插这两人进去,又是为了什么呢?
悟空在云上沉思,不知不觉已向南行了两三千里,他无意间向下一瞥,见林中有二人追逐打闹,仔细看去,其中一人却是大力牛魔王,而另一个,竟是许久未见的小狐狸胡玉!
他忽地想起,火焰山南,可不正是积雷山摩云洞,这玉面狐狸……难道竟会是胡玉不成?这两人终究还是勾搭到一起了。他按捺住想要下去问个究竟的冲动,拨转云头,转向北来。
……………………………………………………
瑶池之中,玉帝怒冲冲行至殿上宝座坐下,王母屏退左右,与玉帝斟了一杯酒,坐在旁边笑盈盈看着玉帝。
玉帝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问道:“后羿、颛顼……竟还有一二十人,你不是说他们早被造化所杀了吗?”
王母想着想着,也收敛了笑容,喃喃道:“几万年前的死人都能活过来,真是古怪了。”
玉帝问道:“你说那人,可真是后羿?”
王母白了玉帝一眼,道:“混元金仙,天地中还有几个,这还能有假不成?”
玉帝强压下一口气,道:“可恨后羿,坏我大事!”
王母道:“她始终不醒,又有什么办法?”
此时一仙女在门外远远施了一礼,王母喝道:“何事?”
这仙女行到近前,道:“游奕灵官有要事求见玉帝!”
第一八五章大谋略
玉帝招招手,道:“快让他进来!”
游奕灵官匆匆进来,礼毕后道:“千里眼回报,那后羿、颛顼二人,带着嫦娥仙子去了齐天岭!”
“啊!”玉帝和王母同时惊呼出声,王母摆摆手叫游奕灵官退下,二人相视一眼,心中波澜起伏,这下可棘手的很了。
王母道:“亏我还动了拉拢之心,却不料人家早有了去处!”
玉帝摇了摇头道:“却也未必,后羿和嫦娥都是人,齐天岭却是妖魔之所,人妖殊途,岂能长久?”
王母笑道:“听你这话,是不是心中已经想好了分化之策?”
玉帝道:“初动此念,不过暂看西方有何动静,再做打算不迟。”
王母点了点头,道:“以不变应万变,好。”
玉帝自矜道:“你有王道霸道,我道家唯以天道论。”
王母道:“天蓬此人,又如何处置?”
玉帝道:“既蠢又笨,居然敢对嫦娥动色心,留之何用?”
王母笑道:“那……杀之又有何用?”
玉帝一怔,道:“杀他确也无甚用处,以你所见,该如何处置?”
王母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便罚他转世为妖,如此既可与后羿出气,又可显我陛下仁慈。”
玉帝想想,道:“如此甚好,甚好……”
王母又道:“天蓬那上古沁金钯……的确是件难得的法宝,你说老君他……”
玉帝道:“老君纵便神机妙算,恐怕也算不出天蓬会有今日吧,你太过多疑了。”
王母道:“天蓬那一身道术,毕竟是道家功夫,这其中会不会埋了什么玄机?”
玉帝眼中闪过一道光芒,道:“你这一说我才想起,卷帘的道术也与天蓬相近,均为‘动’字门中之道。”
王母仔细想想,点点头道:“确是如此,不过万源归一,修‘动’字门的却也不少,若不是巧合……”
玉帝接住王母话头道:“若不是巧合,便是三清中有人早修成了‘出宙’的神通。”
纵使王母心境极高,此时也难免大吃一惊,道:“你是说,三清有人成圣了?”
玉帝摇了摇头:“绝无可能,遴选天蓬、卷帘是几万年前的事情,那时哪有一个圣人,或许,便是巧合吧。”
王母释然一笑,点了点头,道:“我却吓糊涂了,三清那时若成圣,我们也没什么可争的了,便一心一意服侍道门便好。”
“一心一意服侍道门?”玉帝叹口气道,“既已居于阶上,又有谁愿弓腰俯身,甘为人下。”
悟空离了火焰山地界,心中还在念着牛魔王与胡玉一事,老牛曾救过胡玉夫妻俩性命,胡玉心存感激之意,又倾慕牛魔王本领高强,也是常理。只是胡玉如何成了万岁狐王之女呢?这门亲戚十有八九是干亲,否则胡玉胡志二人何至颠沛流离,看来小狐狸亦有不凡际遇。这档事悟空只当热闹看看,却不想管,男女情事最是微妙,稍不谨慎便弄得里外不是人。
悟空仔细盘算,若不出意外,佛教东扩是势在必行的事,这便意味着取经之日已近,但他虽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其实也只是大致估算,何况自己大闹通明殿时并非是天庭蟠桃会,与《西游记》中大有出入。
取经,取经,到底应该从何时开始呢?
金蝉子何时被贬,自己却是不知道的,只知他曾转世十次,只是自己又如何判别他何时转世十次呢?悟空想了又想,心中跳出了一个名字——李世民。于是他心意一动,便向南赡部洲飞来。
南赡部洲,大都为中华地界,悟空放眼一望,风土人情历历在目。只见地上无数民工徭役浩浩汤汤,平地开凿,一条巨河自南而北,已初现雏形。
悟空见这场景,心中有了猜测,便落到地上细询,原来这许多人正在开凿运河。此时正是杨广为帝,便是后人熟知的隋炀帝。
悟空心里有了数,隋炀帝乃是隋朝第二个皇帝,他好大喜功,不顾百姓疾苦,终被唐朝取代。再过三四十年,李世民便要做皇帝了。西天要向东土宣扬佛道,最好的办法便是利用皇权,自上而下的半强迫式传教,乃是最有效的手段。
既然来到了自己熟知的朝代,悟空便在大隋境内四处走了走。令他想不到的是,国中佛塔寺院出奇的多,仔细数数竟不下四五千座。
悟空于隋朝历史也略微了解。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夺得天下,而北周的周武帝曾将三教排位,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到了后来,竟然禁了佛、道二教,举国内沙门弟子、道士皆勒令还俗。而隋文帝继承大统之后,登基之后便一改周武帝毁灭佛法的举措,下令修复毁废的寺院,允许人们出家,又令每户出钱营造经像,收藏在寺院及秘阁之内,从而天下风从。
想到这里,悟空心中隐隐动了念头,难道在此之前,西天已开始有了布置?要知一个宗教的兴亡,并非一朝一代之事,若无外力干预,怎得如此轻松。
悟空在地上住了两月有余,耳闻目睹,皆是民生艰难,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实在太过小气,简直是哀鸿遍野,饿殍随处可见。
四处走访,悟空终于打听到了一个有用的信息。
相传,杨坚之母吕氏生杨坚于当地的般若尼寺,彼时正是六月酷暑,天气炎热,吕氏便用小扇为杨坚扇凉,不料未出月的杨坚因着凉而不能啼哭,以致不食不眠,小命垂危。
寺中有一尼姑名叫智仙,颇具神通,她略施手段,便使杨坚啼声再发,并此后身无病痛。智仙神尼断言,此子有天佛神佑,当有大君之相,故请杨忠夫妇将杨坚寄养于尼寺中,并给婴孩取梵名为那罗延,意为金刚不坏。就这样,杨坚被留于般若尼寺中,由尼姑智仙抚养至十三岁,同时传以帝王之道。
杨坚在尼姑庵生活了十三年,自然对佛教产生了极为深厚的感情,这便是隋文帝杨坚尊崇佛教的重要原因。开皇九年,文帝对南朝用兵,一举灭陈,统一了全国,他非常得意,认为是神佛的保佑,他常对人说:我兴由佛法。
悟空听完这段传闻,心中冷笑,若说这不是西天使出的手段,便打死自己也不信。什么智仙神尼,什么天佛神佑,都是一派胡言。果然西天绸缪已久,看来誓要将佛经教义传遍天下。如果说杨坚时存了试探之心,那么到李世民时,便是佛教的大举进攻了。
要想让一代帝王接受佛法,普通说教传法自然极难如愿,必须要以大神通令其折服才行。而在凡人界,最令人震撼的、最有说服力的手段莫过于起死回生。所以唐王李世民做了一次提线木偶,在旁人操纵之中游了一遭地府,此后才知生死业报干系重大。
再活转过来,心中有了鬼神之畏惧,便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而此时观音菩萨再现于世间,抛出大乘佛法三藏为饵,李世民虽为帝王,却也看不破佛道之争,他死里逃生,又如何能不上钩?
悟空回想此段情节,不得不赞叹这一手段之高明,好大布局,好深谋略,而又天衣无缝。若不是自己来历非凡,恐怕也猜不透如来的心思。
想通了这节,悟空几乎便可确认,取经,便是自李世民死开始启动!
第一八六章小白龙
悟空离了凡俗之界,驾云来在齐天岭,只要寻一个闲人,代自己下界去守着时令,一旦唐王驾崩,便即刻来报。
这人要办事稳妥,又能有自保之力,还要能寻得着自己。悟空想了想,一干妖类自然皆排除在外,必要一个人类才行。否则如牛魔王那样的下界去,还不吓坏了长安城的百姓。
想来想去,悟空还是觉得大禹最是妥当,他寻着大禹,将此事一说,大禹奇道:“此时你所说的那唐王恐怕还未出生,你怎便知他死?”
悟空心中惶然,自己竟将这节忘了,总不能说自己拥有未卜先知之能吧。他灵机一动,道:“此法是元始大天尊教我,内中缘由我亦不知,想来大天尊必有深意。”
大禹“哦”了一声,既是元始天尊神机妙算,还有几分可能,便道:“我左右无事,便为你走上一遭,不过几十载光阴,算得了什么。”
悟空道:“再过一二十年下界亦不迟。”
大禹道:“好,那我便十年之后下界。”
悟空道:“此时托付给大禹前辈,我心中安稳许多。”他办妥这件大事,又匆匆往北海而来,继续修习那御水神通去了。
此时除了土系之外,悟空已将五行之术学遍,其中金、木、水、火均已差一步大成,他亦能觉察出自己“玄空法秘诀”隐隐已入了第三卷“存真”境界。
“存真”这一卷讲得清楚,便是去伪存真,辨世间万物真假的手段。世上之物无论生死,皆分阴阳五行。寻常人只能目辨雌雄,这阴阳五行之气却要靠微视的手段来甄别。阴阳之气互补互融,生生不息,五行相生相克,主世间万物生长、承纳、滋润、升腾。必要熟稔世间万物之理,清楚万物习性,才能修成此功。
悟空此际五行尚未大成,末了还要通晓阴阳。他知道,玄空法秘诀练得其实便是“火眼金睛”。只是这个火眼金睛要比西游中的“火眼金睛”厉害得多。
《西游记》中,悟空虽号称在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却屡屡失效,而“玄空法秘诀”一旦修成,可辨万物真假,那时恐怕一切障眼法都逃脱不出悟空这双眼睛,这才是真正的火眼金睛。
大禹又说九天玄女所创的“玄空法秘诀”堪称逆天的本领,不知内中还有什么奥妙。
行不多时,已到了北海海眼,刚一入水,便觉水流激荡,水底竟是起了争斗。
谁人如此厉害,敢在此处闹事,想来水中功夫也甚为了得,悟空变回猴身,急向漩涡激流处游去,见两条巨龙正在水中恶斗,其中一条便是覆海蛟,而另一条龙,通体洁白如雪,翻滚间银光耀眼。斗不多时,这白龙气力不济,已落了下风。
覆海蛟哈哈一笑,道:“此番你又输了!”
二龙收手,原来他们并非真斗,而是切磋较艺。
白龙道:“北海巨蛟,果然名不虚传,恐怕家父亦非你对手。”
覆海蛟道:“客气客气,西海玉龙三太子,我亦听人提过,你年纪不大,有如此本领,也算难得了。”
西海三太子?那不正是小白龙?悟空听到这个名字,心中微微一动,小白龙来此做甚,难道是专为寻人切磋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