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国色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金陵城中的紫竹园是爱徒朱道临名下产业,同样是紫阳观的一部分,需要朱道临长期坐镇其中,紫阳观到金陵城也就一个时辰路程,不会影响朱道临有事两边跑。

第二,朱道临与几家勋贵名门联合开办的“博孚钱庄”等大型产业,同样是紫阳观未来重要的经济支柱,必须有人长期留在城中照应这些产业,除了天纵奇材诡计多端的朱道临,别人谁也无法胜任。

宴会尚未开始,劳苦功高的赵训庭就被一群老道请到上位就坐,深蕴礼仪谦逊踏实的赵训庭反复谦让连说不敢,拉拉扯扯挺长时间,才退一步坐在玄青道士的右下首,主位则是雷打不动地坐上了年纪最大、辈分最高的玄岳道长,年轻有钱的高富帅朱道临只能坐在末席,还得规规矩矩为所有人轮番倒酒。

如今的工部主事赵训庭已非往日的郁郁而不得志可比,坐在一群德高望重的道教茅山派重要人物之中,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善待,衣襟侧下方和所有道长一样,露出半截金光闪闪的表链,脚下穿的也和朱道临以及所有道长一样,都是舒适暖和轻便结实有钱都买不到的战术鞋,就连身上衣衫也是深蓝色镶边道袍,喝着同样的青瓷瓶美酒,吃着同一碟可口的饭菜,自然而然也就融入这个团体之中。

说起道袍,朱道临也是最近才知道,大明朝两百多年来最流行的服装就是道袍,上到皇帝,下到普通地主富农,包括那些大名鼎鼎的名臣名将、山野隐士、文人骚客、各级官员乃至普通读书人,平时最喜欢穿的服装,就是简洁雅致穿着方便的道袍。

对于这一切朱道临已经完全适应,包括生活方式、语言习俗等等方面,朱道临早已接受,而且主动融入其中,很少再有初来乍到时的频频惊讶。

但次日一早起来洗漱完毕,几位师弟和车夫老史等人正在把朱道临的行李物品搬上马车的时候,赵训庭把朱道临拉到溪边柳树下郑重说出的一席话,还是让朱道临深感惊讶:

“道临,我决定了,年底衙门封印之前便辞去官职,然后正式拜入玄岳道长门下,相信你我很快就会成为知己兄弟的。”

深感意外的朱道临惊愕片刻,立即露出开心的笑容:“孟山兄打算如何安置三位嫂夫人和五位侄子侄女?”

赵训庭指了指拗口南面的高岗:“贤弟是有钱人,愚兄就厚颜请求贤弟在虎山下多建个小院怎么样?就在贤弟的院子边上,后面半山腰有道清泉味道非常甜美,泉边那几棵生长百年的大枫树,如此秀美的景致,令人陶醉啊!”

朱道临欣然答应:“能和孟山兄做邻居,小弟求之不得啊!正好虎山下的院子刚凿开石头挖出地基,东西两边本来就预留两大块空地,再修两座同样大小的院子绝对没问题,到时孟山兄在院子背后的半山泉水源头修座亭子,站在那地方,涛涛长江和正在修建的上元门码头一览无遗,确实是块风水宝地。”

“不过在建好之前,孟山兄还是先把家搬到紫竹园去吧,西跨院南面一墙之隔的新建小院挺不错,要是嫂子们喜欢那座小院,孟山兄干脆就留着自用吧,反正今后也要两边跑,在金陵城里没个落脚的地方怎么行?”

“谢谢贤弟!愚兄就不客气了。”赵训庭感激致谢。

朱道临笑容异常灿烂:“谢什么啊?其实我早就在心里打孟山兄的主意了,嘿嘿!哪怕孟山兄不是我的师兄弟,早晚我也会想方设法和孟山兄成为手足兄弟,有孟山兄这样的大才帮助我,我才能彻底放下心来,全力以赴去赚银子,把紫阳观和我们自己的家业越做越大,哈哈!走吧,车装好了,师傅几个还在等我们一起用早饭呢。”

两人用完早饭,在玄青道长和几位长辈目送下乘马车赶往金陵城,心情大好的赵训庭丢下自己的四轮马车,钻到朱道临的车箱里一同商议接下来的工作开展,特别就上元门码头上方正在规划的两座仓库和五座人力吊臂的位置展开讨论。

金川门外的大型石拱桥正在紧张修建,如今所有桥墩都已高高露出水面,临时架起的宽阔浮桥把两岸渡口码头完全占据,原本多达百艘的大小渡船因为失去了生意,眼下只剩十来艘,趁着人流和车辆高峰时期浮桥的通过能力有限,还能从一些赶时间的商贩手上赚些摆渡钱。

朱道临一行五辆马车跟在一大串牛车、马车和人力板车之后慢慢挪,赵训庭把兴致很高的朱道临带到在建的石桥岸边,指着水流平缓的河面上的几个桥墩告诉朱道临:

“这些桥墩本来就有,原来的石桥是洪武年间扩建金陵城墙时修建的。五年前,一场大洪水把两百多年来缺乏养护的石桥冲垮,那时正逢先帝病重,后来新帝继位,金陵城的工部和应天府联名上奏,要求重建金川桥,无奈重新上台的东林党正在全面报复清算,朝廷各派为了各自权利,相互倾轧内斗不休,加上北方鞑子不断南侵,谁也顾不上这事。”

“直到半年前,当今圣上才下旨限期修复,但没半两银子下拨,人浮于事的南京工部哪儿还有往日的半点气象?只能让顺天府和上元县摊派到城里城外商户地主身上,上上下下折腾两个多月,才有了修复金川桥的银子。”

朱道临连连摇头:“修复这座金川桥需要多少银子?”

“顶天了也就三千两银子,不过对外公布肯定不下八千两,唉!全都烂透了,愚兄就是看不惯这样的人和事,不愿意为上官和同僚弄虚作假提供方便,这才招来许多无妄之灾,说句心里话,若不是有幸遇到贤弟,愚兄恐怕早就心灰意冷挂冠而去,返回黄州老家教书度日了。”赵训庭每每想起数月前的落魄与失望,依然百感交集,叹息不已。

朱道临听完,除了骂句“狗。日的”之外,只能无可奈何地闭上嘴,出来时的好心情没了大半。

几乎等待半个时辰,朱道临一行五辆马车才过了浮桥,眼尖的税官和守卒看到高高坐在第一辆四轮马车上的车夫老史,立即堆满笑容打招呼问安,一个铜板都不收还殷勤地帮着赶开前面挡路的人,朱道临一切尽收眼底,心里对车夫老史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五辆马车上岸之后靠边停下,略作整理准备进城,早已等候在此的翠微斋大掌柜和严家少爷相视一眼,撇下身边几个没眼力的家丁,率先走向准备登车的朱道临致礼问好。

朱道临看到熟悉的翠微斋张大掌柜连忙回礼:“没想到在这遇到张先生,还打算安顿下来之后,再去翠。微居拜访张先生呢,上次从先生那里拿回去的两座唐三彩奔马让我赚了不少银子,说不得哪天要请先生喝杯酒好好道谢。”

“哪里、哪里!朱道长客气了,应该由在下做东才对,哈哈!”

张大掌柜取出早已备下的请柬,双手递到朱道临面前:“在下明日申时在秦淮码头留香花舫备下薄酒,恳请朱道长大驾光临啊!”

朱道临愣住了,想了想觉得还是去一趟为好,毕竟以后还需要从翠微斋购买古董字画什么的,于是含笑接过请柬:

“非常感谢张先生的盛情,但明天不一定有空,这不……先生请看后面几辆马车,我今天刚把七七八八的行礼搬到紫竹园去,所以一时半会儿忙不过来……我看不如这样,明天中午我派个人给张先生递个准信,能抽出时间的话,一定去叨扰先生一杯酒,还有不少生意需要先生多多关照呢。”

面对朱道临如此客气的解释,张贵芝有些为难了,正要取出小侯爷张德义的名刺加重分量,边上自感备受冷落的严家少爷不高兴了,一开口就把朱道临得罪不轻:“朱道长摆出这么大的架子,是不是觉得自己很金贵啊?”

张贵芝看到朱道临当即沉下脸来,顿时吓得脸都白了:“严公子怎么就……还不快给朱道长陪个不是。”

从小到大跋扈惯了的严家少爷哪里受过这等窝囊气?有谁不知道他是四大粮商之首严氏家族的少爷,声名威名赫赫的隆平侯府小侯爷的结义弟兄严义和?

长这么大从来只有别人点头哈腰恭维他的份儿,哪有这等憋着一肚子怨气还要折节下交的事情发生?

若不是为了义兄小侯爷的大计,打死他都不会和张大掌柜追着出身卑微的朱道临送帖子,更不可能在长达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一次次追赶一次次苦等眼前这牛鼻子道士,把自己累的像狗一样还得强忍着。

好不容易今天终于见着了,没想到这牛鼻子道士竟然装模作样推三阻四,从头到尾没和他这声名远播的严家少爷打个招呼问个好也就罢了,竟然连多看他一眼都没有,如此奇耻大辱,如何让早就满肚子怨气的严家少爷忍得下去?

于是,被怒火烧毁理智的严家少爷终于爆发了,他猛然推开拉车他张大掌柜,上前一步指着朱道临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这贼厮鸟别给脸不要脸,今天要是不给老子跪下叩头认错,老子活剐了你这狗娘养的!”

周围的人群很快围拢一片,四处巡查的几个守卒和绝大多数围观民众吓得不轻,都想看看是谁惹了金陵城中横着走的严家少爷?迅速靠上来的车夫老史和待在朝天宫历练两年多的玉虎暗自着急,他俩都知道严家少爷的底细,一时间竟然不知如何应付才是。

谁知众目睽睽之下的朱道临不但没有半点惧怕,反而皱起眉头,不紧不慢地询问刚从地上爬起来的张大掌柜:“是谁的裤裆没关好,把这丢人的玩意漏出来了?”

话音刚落,全场哄笑,怒火万丈的严家少爷大吼一声“给老子打死这狗娘养的”便扑向朱道临,身后几位跟随少爷跋扈惯了的家丁齐声怒吼一拥而上,吓得四周围观之人惊呼连连慌忙后退。

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众人还没看清怎么回事,严家少爷就在一声惨叫中整个飞了起来,没等严家少爷失控的身子落地,年轻道长已撞进四个迎面扑来的家丁中间,“噼噼啪啪”的连串击打声骤然响起,四个五大三粗的家丁转眼间全被打趴在地,个个极为痛苦地卷成一团,扯着脖子连气都出不来,吓得无数围观者惊叫不止,每一张脸上全是骇然之色。

朱道临只是看了一眼地面上不住滚动的几个人,若无其事地拍了拍手,回到马车旁说声“还愣着干什么”就钻进车厢悠然等候。

十秒钟不到,五辆马车隆隆启动,在无数双神色复杂的目光注视下不疾不徐进入城门,守门的七八个守卒不但没问一句,还主动让开道路,朱道临的马车经过时,带队的守卒头目竟然满脸佩服地朝车中的朱道临竖起个大拇指。

第四十二章初见小影

朱道临回到新落成的紫竹园西跨院,便与赵训庭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焕然一新的庭院各处,每到一处细细看完,朱道临都不得不对赵训庭精妙的构思和工匠们高超的建筑技术由衷赞叹。

如今的两进式庭院如同一座美轮美奂的江南园林,平整的石板小径将宽阔的花园式前院一分为二,雕琢精美的小石桥巧妙地将清澈的莲花池与红柱灰瓦的六角亭连在一起,原本杂乱拥挤的紫竹林只留下角落里亭亭玉立的两丛,在太湖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雅幽静。

坐落于庭院中央的两层主楼令朱道临非常满意,石条砌成的坚固墙基朴实无华,厚实的青砖墙壁整齐洁净,分格式玻璃木窗明亮雅致,平整如镜的水磨砖地板泛起青灰色光泽,室内所有家具均是酸枝木和楠木精品,处处洋溢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朱道临最在意的是浴室和厕所,最满意的也是浴室和厕所。坐落在主卧房后方相连通的宽阔浴室,全是用精雕细磨的青石板铺就,石条砌成的四面墙壁和蓄水池上,雕刻一幅幅漂亮的荷花鲤鱼图案,严丝合缝地镶嵌在大块青石地板中的洁白的便盆,如今看来反而成了最不显眼的点缀。

面对朱道临的连声赞叹,赵训庭无比自豪,刚想说两句谦虚话,玉虎匆匆进来禀报说应先生到了,带来一群佣人和三大马车的礼物。

朱道临连忙拉上赵训庭一同迎出去,回到大堂便与双双迈步进来的应昌培夫妇相遇,一幅潇洒隐士打扮的应昌培抢先一步,大声致以乔迁之喜,他身边的爱妾也仪态万方地向朱道临和赵训庭道了个万福。

朱道临两人哪敢怠慢?若只是厮混惯了的应大掌柜独自前来,朱道临和赵训庭顶多就是拱拱手回礼完事,可如今应昌培正儿八经带着家中女眷前来贺喜,意义完全不同了,摆明是告诉朱道临,他一家人已把朱道临当成自家兄弟对待。

这份浓浓的情义,怎能不让朱道临暗自感动?

朱道临当即双手抱拳,弯下腰恭恭敬敬地致礼:“道临见过嫂夫人,不知嫂夫人前来,没出去迎接失礼了,还请嫂夫人多多海涵!”

应昌培的爱妾再次和气地回礼,带着笑容回到丈夫侧后端正地站着,应昌培看到朱道临如此尊敬自己的爱妾,心里非常高兴非常满意,嘴上却对朱道临打趣道:

“贤弟是不是久处海外,尚不懂我大明礼仪?谁是一家之主你都搞错了,这怎么得了?没见哥哥我就站在这儿吗?”

哪知朱道临毫不愧疚地白他一眼:“女士优先你懂不懂?尊重女士,优待女士,是任何一个有文化的男人必须具备的风度,再说了,你我兄弟三天两头凑一起,用得着那么多虚礼吗?”

“要是每次见你都恭恭敬敬行礼问安,哪怕我不累,恐怕你也不愿意彼此之间弄得这么生分吧,对不对?”

“哈哈……嫂夫人有请,这边坐,对不住啊,刚搬来茶水都没有,下次一定给嫂夫人补上,等小弟下次去天枢阁,定要好好学上一手茶道。”

应昌培彻底没辙了,呆呆看着朱道临恭敬地请自己的爱妾上坐,却仍然对自己不理不睬,无奈之下只好拉过忍着笑意的好友赵训庭发牢骚:“孟山兄你看看,你看看,这小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兄弟我是不是交友不慎啊!”

赵训庭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道临贤弟就是那样,方外之人潇洒不羁,习惯了就好,哈哈、哈哈哈!”

“还要我去习惯他?好你个赵孟山,被他收买了吧?”应昌培激动地大喊起来,却换来满堂爽朗的笑声。

应昌培的爱妾捂着小嘴,客气地婉拒朱道临的盛情,不声不响靠在丈夫身旁含笑不语。等笑声停下,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