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国色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条船远比去年那两艘蒸汽渡轮强多了,无论龙骨还是船壳厚度,无论船型还是船体结构,都严格按照战舰标准建造。还用去14吨的精钢骨架加强船体,安装的是产自天枢阁的两台450匹马力蒸汽机和四台配套锅炉,而不是我们长江造船厂附属机器厂仿制的民用船舶蒸汽机,所以这船能以每小时16节的正常航速……”

“等等,你说的每小时16节是多少里?”素来缺乏航海知识的吴景贤好奇地问道。

张祥龄耐心解释:“时速16节换算过来。就是每半个时辰行驶近30公里,不过如今的航速已经超过这个数,因为是顺风,扯起三根桅杆上的船帆后速度更快,达到了每半个时辰75里的速度。”

张拱薇连连感叹:“确实快,虽然我不知道怎么换算的,但感觉要比江南水师的快船至少快五倍,真是不可思议啊!”

众人哈哈一笑,大家都有张拱薇这样的感叹,这半年多来见惯了整天来回行驶在上元港、下关码头和北岸浦口码头之间的蒸汽大渡轮。还有那五艘隶属龙潭钢铁厂往来于长江上下游运送铁矿石的蒸汽拖轮,当初的惊诧震撼感觉逐渐远去,基本适应了蒸汽船的存在。

唯一不同的是,此次乘坐的军用蒸汽机帆货船体型更大,速度更快,因为保密的原因出现在大众眼皮底下的次数不多,更没几个人有幸乘坐,所以也就没几个人能够联想到由此带来的巨大变革。

看到大家笑得开心,张祥龄也乐了:“通过这两天的统计测算,我们乘坐的这艘船平均时速已达38公里。即每半个时辰航行72里,要不是为了安全刻意控制速度,一直以正常的中等速度航行,这个时候已抵达青岛港多时了!”

“在此之前的四个月里。我们定型量产的两艘同级机帆船曾三次逆流而上直抵宜昌,五次横渡东海,直航瀛洲的淡水港,除了一些能够很快排除的小问题之外都很顺利,其中两次是在五级风浪的海况中航行,机器和船体都没有出现大问题。”

“如今我们乘坐的这艘船。就是在此前两艘远洋级帆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来的,要不是没有完成试航就被大帅征调北上,运送的又是主母、大公子和诸位勋贵,在下和二十几个大匠师根本不用随船跑一趟,哈哈!”

谈笑间,时间分秒流逝。

青岛港外的高耸灯塔和模糊的海岸线,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吴景贤和几位勋贵禁不住走到船舷前方,极目眺望规模雄大、如同横空出世的青岛港,朱道临则悄悄返回后面的船楼,温存问候爱妻小影和坚持要陪伴而来的爱妾徐佛。

在青岛港停留的当夜,以基地历易良和副司令诺曼西亚。德。卡利斯为首的三十余名将校齐聚一堂,用完晚饭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两个月前从江南武学院副总教官任上调来担任浮山军第二师少将玉虎更为激动,紧紧跟在师兄朱道临身边,不愿远离半步。

为了争取徐弘基父子和张拱薇尽快进入自己的阵营,也为了坚定将校们的必胜信心,朱道临不但邀请徐弘基、张拱薇和吴景贤等人参加会议,而且毫不隐瞒自己的实力,示意麾下将校尽管汇报,无需任何顾忌。

听完历易良、卡利斯、韩玉虎等将领的扩军进度和训练汇报,徐弘基、张拱薇和吴景贤等人惊得心神巨震,目瞪口呆,怎么都不敢相信小小一个新编浮山卫竟然拥有如此巨大的实力:

已完成训练尽数装备火枪火炮的三个师22,000官兵,即将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战演练,拥有7,000名骑兵和15,000匹战马的两个独立骑兵团参与其中;

三个月前再次大规模招募正在展开紧张训练的15,000齐鲁新兵,再有三个月即可分期分批开赴各个战场,为浮山军和东江新军补充新鲜血液;

由5,500名各部抽调老兵、450名拥有实战经验的教官组成的青岛要塞警备部队和青岛训练基地,不但肩负起守护青岛的方圆百里的重任,还为远在朝鲜和辽东沿海岛屿的水陆两军源源不断培养新兵;

以浮山军副司令兼青岛基地司令、龙山军事学院教育长卡利斯为首的360名资深教官,全方位参与浮山军和青岛守备部队的建设、装备与训练,如今他们正在对东海舰队、北海舰队、已具雏形的骑兵部队、驻扎朝鲜的东江新军和即将开服战场的浮山军三个师选送的2,200骨干进行考核选拔。

半个月后,2,200人中的800人将有幸成为青岛龙山军事学院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和海军士官科首期学员,进行为期三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

这360名资深教官超过半数均为大明国籍的西洋人,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成家立业定居青岛,只有40余名从东海舰队抽调而来的海军教官晋升一级之后转入北海舰队,其中的佼佼者仍然挂着正在蓬勃壮大的北海舰队各级主官职务。

***********

P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

第五〇六章良苦用心

次日一大早,开了一夜军事会议的朱道临等人,再次登船继续北上。

接下来,朱道临还要在北海舰队的大本营刘公岛停留一天时间,听取北海舰队将校们的汇报,及时处理和完善各项备战工作,为一个月后发动的收复辽东战役,展开全方位的准备。

朝阳普照的海面上,升起半帆的大船在蒸汽动力推动下,徐徐加速。

患得患失百感交集的徐弘基和张拱薇略作商量,双双走到并肩站在前甲板上欣赏美丽海景的朱道临和吴景贤,皱着眉头,严肃地询问朱道临到底在北方拥有多少兵力?

朱道临向满脸不忿、来到左右的两位义弟徐文爵和张德义点了点头,含笑望向顶着黑眼圈的徐弘基和张拱薇:

“啧啧,这下可好了,一大早就被我老叔拉到这儿问了个底朝天,好不容易我才向他老人家解释清楚,你们又来了……看来,大家都认为我要造反,对吗?”

“少废话!事实摆在那儿……你没有皇上和朝廷兵部的准许,竟然偷偷摸摸征召数万兵力,日夜苦练,这不是公然造反又是什么?”徐弘基严正地质问。

朱道临不以为然地瘪了瘪嘴:“什么造反,真要造反了,你们还能安稳坐在船上?你老别忘了,年初皇上可是下旨责成我尽快组建威海卫、浮山卫等三个卫的,有这么多兵员并不稀奇。”

“更何况,青岛基地一直是驻扎朝鲜和辽东沿海岛屿的东江新军的兵源输送地,哪怕征召十万兵员,日夜训练也很正常,一切都是为了收复辽东,仅仅是这个理由就足够了,谁也别想陷害我。”

张拱薇不耐烦地解释道:“没人想陷害你……贤侄,你说句实话吧,除了青岛的60,000兵力以外,你的东江新军究竟有多少人马?弄不清楚我们都不放心啊!”

朱道临一听收起笑容:“实不相瞒,东江新军除了原先的两个师15,000将士之外,开春前后又再次在流落朝鲜的辽东民众中陆续征召24,000余名新兵。”

“截至上月底,初步完成第一阶段训练的24,000新兵已装备火枪、火炮,编成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如今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

“除此之外,刘公岛训练基地同时扩编了两个海军陆战师共15,000新兵,一个月后将获得海军陆战第五师和第六师的番号,这两个师将会和驻扎广鹿岛的海军陆战第二师一起,组成攻打金州卫和旅顺港的主力部队。”

“届时,北海舰队将全力予以配合,彻底收服被辽东鞑子霸占的金州。”

徐弘基和张拱薇等人倒吸了口凉气,吴景贤再次发出一声无力的长叹。

“我的天哪!不算青岛里里外外60,000人,仅是朝鲜和辽东沿海各岛,总兵力竟然高达80,000人了?”徐文爵终于发出一声惊呼。

徐弘基捻着胡须,一时仰天长叹:“好在你朱道临是我们自己人,好在你身上流淌着老朱家的血脉,否则什么时候被你弄死都不知道啊!”

“怪不得你敢铤而走险,不惜得罪天下人也要一意孤行,怪不得你对说服皇上信心百倍,现在我总算明白了,总算明白了啊……”

……

……

在塘沽港数千军民惊恐万状的注视下,冒着滚滚浓烟的500吨级蒸汽船,逐渐减速,进入了河口,以20公里的时速开向天津城北的三河口运河码头。

等到大船在码头靠泊时,天津城里城外一片震动,数以万计的军民涌上城头,又或者跑出城外,大河两岸站满了数以万计目瞪口呆的围观人群。

由于吃水较深,蒸汽船根本就无法沿着北运河河道北上通州,朱道临一行只能在三河口的四海商行自有码头下船,换乘马匹和商行的马车,赶赴两百里外的京城。

崇祯七年,七月初十,下午两点。

风尘仆仆的朱道临一行,终于顺利抵达朝阳门外,立即被守候已久的数百锦衣卫和御马监骑兵迎进城门,赶赴皇宫。

朱道临的两位妻妾和爱子,在皇后派来的四名宫女和一群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服侍下,登上了皇家专用的四轮豪华马车,在一对内廷侍卫的护送下,走在了队伍的后面,进了西华门便离开队伍径直驶向后宫。

朱道临和徐弘基等人,仍然需遵循禁令,下车步行,在一群太监的引领下,前往养心殿叩见年轻的崇祯皇帝。

在朱家统御江山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坐镇江南的三位股肱之臣不经请示同意就齐齐奔赴京城叩见皇帝的事情从未发生过。

虽然由徐弘基、张拱薇、吴景贤和朱道临联名奏报的请见奏章在一天之前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送递到京城,但还是引发了崇祯皇帝和文武百官的巨大震惊和猜疑。

事到如今,已是全城皆知,议论如潮,谁也不知道江南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绝不会出现这等有违常理的情况。

正因为如此,崇祯皇帝下达了“一到京城立即入宫奏报”的诏令,并在聪颖宽厚的皇后提醒下,直接将朱道临的两个妻妾和不满周岁的嫡子接进坤宁宫。

……

……

养心殿内,满脸不悦的崇祯皇帝接受四位重臣的跪拜,强忍满腹的疑惑与恼怒,吩咐平身看座。

平时高高在上无比显赫的魏国公徐弘基、隆平候张拱薇和南京镇守太监吴景贤,此时已是满头冷汗,惶恐不已,仍旧跪在大殿中央,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唯独首次换上御赐蟒袍的镇海伯朱道临,闻声站了起起,看到徐弘基三人战战兢兢匍匐不动,立刻明白了三人的心思,微微一叹,只好再次跪了下去,如实将此事的前前后后禀告给崇祯皇帝。

没想到事情尚未说完,宝座上的年轻皇帝已经吓得脸色惨白。

肃立在宝座周围的内廷大太监王承恩、张彝宪、曹化淳等人,包括隐身幕后的三名五朝供奉太监在内,尽数失态,全都被朱道临的惊人之语吓得惊恐万状,汗毛倒竖。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朱道临把妻儿送入宫中为质的良苦用心。

**********

PS:谢谢山青盈大大的打赏!

第五〇七章横眉冷待千夫指

朱道临花去十余分钟把事情说清楚后,顺势站了起来,抬头望向双目圆睁、极度震惊的崇祯皇帝:

“这就是臣等不惜触犯禁制匆匆进京叩见皇上的原因,在此之前,微臣还有件大事瞒着皇上,瞒着微臣最敬重的魏国公、隆平候和吴公公……”

“前天上午离开刘公岛之前,微臣向驻扎刘公岛的北海水师所有将校下达密令,迅速将驻扎刘公岛的15,000将士和足够的武器弹药运到刘公岛上,与长期留守广鹿岛的姜玉龙将军所部6,500将士汇合,组成攻打金州卫的西线主力,游击将军郭中骏担任西线作战总指挥!”

“另外,驻扎青岛的浮山军两个师共15,000名火枪兵、800名炮兵和7,000名骑兵,三日前已在浮山卫指挥同知历易良将军率领下,通过陆路,悄然开往威海卫。”

“五日后,也就是本月十七日凌晨五点,这22,800名将士将率先攻打辽东湾庄河口,然后不惜一切代价,杀向西北200里的盖州……”

“臣给他们的命令是,报效大明、报效皇上的时机到了,哪怕全部战死也要把后金鞑子留守辽阳和沈阳等地的兵力吸引住,全力协助鸭绿江畔的东江新军35,000人马和集结广鹿岛的22,000西路人马,从东西两线攻入辽东。”

“皇上,为了这一战微臣和将士们日夜不停苦干两年,耗费上千万两和无数心血,这回微臣和八万将士豁出去了,不收复辽东誓不收兵,不成功,即成仁!”

满堂一片惊呼。

跪在地上的徐弘基三人情不自禁爬了起来,死死盯着透露完惊天消息却一脸平静的朱道临,在此之前朱道临竟然没向他们露出半点儿口风,反而把他们的所有精力引向西北暴民,怎能不让他们震惊恼火。

内廷太监们早已吓得噤若寒蝉,心神巨震的崇祯皇帝好一会儿才平复起伏跌宕的心情,舔舔干燥冰冷的嘴唇,发出颤悠悠的询问声:

“爱……爱卿,这么大的事,怎么……怎么不事先禀告于朕啊,你……你不会是逗朕开心吧?”

朱道临弯腰致礼,朗声而答:“皇上,要是微臣提前禀报,恐怕不出三天就会传到辽东鞑子耳朵里,说句诛心的话,微臣对大部分朝中文武毫无信心,他们不给微臣添乱就谢天谢地了。”

看到深色复杂的皇帝悠悠呼出口粗气却不说话,朱道临转向徐弘基三人,诚恳致歉:

“对不住了,三位老叔,小侄由始至终没有欺骗诸位前辈,小侄仍然坚持此前与诸位前辈商议的策略,携手攻打祸乱中原和荆襄等地的各路暴民,尽最大努力俘虏其中的老弱妇孺和被裹挟的无辜民众,把一路路负隅顽抗、死不改悔的暴民赶到江南去……”

“然后,我们携手并肩展开追击,只有狠下心来,彻底抛弃心里那点儿所谓的仁慈和不忍,才能一举除去寄生在大明躯体上两百余年的毒瘤,才能达到破而后立、复兴大明的最终目的!”

“这些话在进京路上,小侄已经说了无数遍,现在当着皇上的面,小侄觉得有必要再说一遍,让大家知道我朱道临心里装着的是大明江山社稷,没有半点儿私心。”

“爱卿,攻打辽东朕能理解,也非常赞赏,非常欣慰,可你针对江南世家门阀的一系列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