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科技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高科技霸主-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日本的海军只能取得制海权,对于陆上战争帮助不大,所以日本人此时也根本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能力,而只是想在盘踞中国东北的同时,将魔爪渐渐伸向华北地区,然后慢慢一点一点地蚕食中国的领土。

他们的做法是温水煮青蛙的办法,而不是一口吃一个胖子,日本人也知道他们一口吃不下中国这块大蛋糕,要慢慢地吞食才行,要是动作过大,将水烧得过热,那只青蛙会很快跳出锅子外面去,逃离自己的魔爪之外。

综合分析之后,李天成认为日本不会派兵在上海沿线登陆,那样等待他们的将是中国军队把他们拖入的持久战,他们占不到便宜,最后只能败退收场,还会导致耗费财力过大,而使得国力逐渐衰竭的后果,日本人不敢冒这个险,他们追求的是稳步推进的大陆政策,一步一步地使日本壮大起来。

另外南方大片地区还有列强各国势力存在,日本想要在这些地区用兵,一定会引起这些国家的强烈反对,甚至是出兵干涉,所以日本必定不敢将战争扩大到广大中国内地地区,树敌过多,也是日本要避免出现的局面。

第一卷辛亥大战第一百四十一章英国公使

第一百四十一章英国公使

李天成认为,在陆上不宜与日本人产生大规模战争,日军不会像国内军队那样,打不赢就向振国军投降,他们会选择死战,打起来将是一个**烦。

现在只能通过解决海上一战,威慑住日本,让他不敢再轻易冒犯南京军政府的控制的地区,主动退却,就可达到此次战争的目的。

而李天成对于日本不断增兵山东也产生了很大的忧虑,日本陆军的战力不可小觑,他们在国内已调动陆军多达十几万人,准备派往山东和天津、河北等地,加上他们扶持的北洋军,一共会达到二十万人以上规模的陆军。

日本已与袁世凯达成了协议,为北洋军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为其训练军队,扩大北洋军的规模,和北洋军一起防卫中国北方领土,日本国内的运兵船还在往天津运兵,他们计划之中,前期要往中国去一共十三个军团,将近十五万人的兵力,这个规模的兵力是振国军所难以承受的。

对于日本不断增兵,袁世凯也表示了反对,根据此前他与日本人达成的协议,日本派遣到中国的军队人数不得超过五万人,而且仅限于山东、直隶南部地区,其它地区则不允许日本军队进入。

但急于求助日本的袁世凯此时也受到日本人要挟,日本根本就不理会袁世凯和清廷的反对,继续肆无忌惮地向华北增兵,袁世凯和隆裕太后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日本人为所欲为。

日本实际上是利用了目前中国的混乱局势,和清帝、袁世凯有求于他们的软肋,达成了对袁世凯和清廷的要挟,让他们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起初日本人还只是以撤出军队,放振国军北上来威胁清政府和袁世凯,此时却已毫无顾忌,因为他们的军队已完全有能力控制住北方局势,再保持着伪善的面纱已无必要,此时是可以用拳头来说话的时候了,清廷和袁世凯若是不服软,日本人将会用拳头敲打他们几下,令他们软下来为止。

在南京,军政府在上海战事发起半小时之后的下午…左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各界声明了振国军对日本开战的决心和信心,号召全体民众鼓起勇气,支持振国军的这次军事行动,并坚称振国军有能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各大报纸随后也纷纷刊登了这次战争的消息,做出了各自的评论,大多数报纸都对振国军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少数报刊则发表了自己的隐忧,担心振国军只是逞一时之勇,认为振国军对日军并无优势,振国军所拥有的远程炮火,日本依据克虏伯大炮的加强版已展开研制,很快就会有了生产远程火炮的技术,也会生产出来,用于中国战场。

为对付振国军的直升机,日本也在欧洲技术的帮助下,研制出了一种四十毫米口径的小口径高射炮,这种炮火源于日本海军使用的快速装填和发射的小口径火炮,利用这种法国研制的快速火炮为基础,日本人结合德国人研制出的高射炮技术,已开发出一种可以对空射击的高射炮,专门用来对付振国军的直升飞机,估计在一两个月之内,这种高射炮就会投入战场使用,而他们此时也在将小口径加农炮改装成高射炮,只不过是它的射速和射界都不足,难以有效对付直升飞机,但却不失为对直升机的一种威慑。

对比振国军和日军战斗力之后,有些媒体发布了悲观的言论,认为此一战将会使得局势陷入另一个泥潭之中,日本会借机再次从中国获取更多的索赔和利益,对于这些悲观言论,军政府表示驳斥,宣传在南京军政府执政期间,宁愿战斗到最后一名士兵,也绝不与日本签订有损国家主权的条约。

李天成此时正在南京总督衙门内办公,原江苏总督刘坤一的办公署归他使用,他的住所也搬到了总督府内,有两个连的士兵负责总督府的保卫工作,其中有一个是李天成自己的警卫连。

“李先生,英国公使朱尔典从北京赶来了,他正在外面会议室等候。”蓝文虎敲响了办公室的褐色花梨木大门,然后向坐在古典造型檀木椅上的李天成汇报道。

李天成正低头阅读着申报上头版头条杨紫茵写的评论,杨紫茵此时已回到上海,可能受到了李天成的影响,她这次的评论显得比较激进,不但坚定支持振国军对日本开战,而且声称必须要强有力地打击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号召全体国民起来对日本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日本这个嗜血民族体会到中国人民不可侵犯和不可战胜的。

当然杨紫茵的评论此时已加入了一些李天成的因素,李天成托付她的评论要着重于鼓舞民众的气势和精神,让他们读了之后都热血沸腾起来,积极地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这次战争之中、广造舆论,使得全国都出现支持对日战争的热潮,也让日本人看到,中国的民众在渐渐觉醒,他们不再是只会睡觉生孩子的愚民,日本人要与中国开战,将不再是面对某个中国政府,而是面对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他们手中的武器,在心理上给日本人造成一定的威慑力。

“请他稍等片刻,我马上就过去。”李天成早就和朱尔典约好,是朱尔典主动提出要来南京会见他,所以立即抬首望了一眼蓝文虎,点头会意道。

随后李天成便放下报纸,离开座位,走出了古色古香、有一股子浓郁书卷气的办公室,沿着宽敞的走廊,朝十几米开外的会议室走了过去。

一到会议室门口,李天成便看到里面坐着一个金黄色头发的中年男子,正是身材高大,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的英国公使朱尔典,他旁边还有一个偏瘦的华人翻译官,年纪大约在三十出头的样子,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正在与朱尔典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两人表情看起来比较严肃。

李天成现在已习惯了穿着军装办公,每次会见来客也都是一身戎装示人,而朱尔典和华人翻译则都穿了一套标准的黑色西装,显得也颇为干练的样子。

“你好,李天成先生,我是英国人朱尔典,特来与您会晤,请多指教”朱尔典见李天成到了门口正往里面走进来,面上带着微笑,顿时便站了起来,往前走了几步,伸出手去与李天成握了一下,然后便客气地用蹩脚的中文说了一句,但眉宇之中却带着一股子英国人特有的傲气,这股傲气一下子便被李天成捕捉到了,但他却没有太在意,只是不屑地瞥了朱尔典一眼。

“朱尔典公使这次前来南京有何贵干,我可不是中国元首,公使大人怎么会有空来到南京要与我会晤,有空你应该去紫禁城找隆裕太后或是去找袁世凯才对?”李天成早已猜到朱尔典的来意,却故作不知地问道,而他所用的竟然是一口标准的英语,这使得朱尔典和那位华人翻译顿时为之哑然,看来请一个翻译过来这次是纯属浪费钱了。

朱尔典此次前来无非是为了保障英国在上海等地权益不受侵犯,和振国军同日本开战对于英国在长江流域利益的影响,与李天成就相关事宜进行磋商。

而朱尔典此前从北京本来是想去上海找李天成的,因为李天成临时将军政府迁移到了南京,所以他的目的地也随之改变,他来到南京原本也只是想和李天成讨论振国军控制区域内的英商利益,却正好碰到日本人在山东登陆,而后振国军突然向日军发动了袭击,此时两军还在上海交战,这使得朱尔典这次来南京的任务又加重了几分,此时去不得不面对振国军与日本交战后的复杂局面,探讨保护上海等地的英国侨民和英国上海驻军和租界地安全等问题。

“没想到李先生还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真是令人诧异,先生在英国留过学吗?”朱尔典本来想尽快进入主题,但被李天成的英文水平给惊呆了,他的发音十分标准,有些词汇的吐词是朱尔典在英国接受的英语教材教学中才能学到的标准口音,顿时讶异地问了一声。

“我去英国玩过几天,一位英国当地的朋友教了我一阵子英文,所以也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也没什么,贵国的语言并不难学。”李天成也不谦虚,嘴角勾勒出一丝得意,顿时翘起二郎腿自夸了一下。

“李先生果然是英雄出少年,许多人学习英语很长时间都没有掌握其要领,李先生竟然在短时间内就能用地道的英语与我交谈,看来以您的年纪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也就不难解释了,你真是一个难得的天才人物。”朱尔典顿时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向李天成表示了赞赏,心想这个年轻人果然不是一般人,要不然怎么能短时间就在中国翻云覆雨,将偌大一个清朝给搅到轰然倒塌的地步。

第一卷辛亥大战第一百四十二章迎战

第一百四十二章迎战

“哪里,哪里,朱尔典先生还是讲正事吧,我今天要处理的事务还很多,我们要尽快解决我们之间的议题才行。”李天成摆了摆手,谦虚了一下,随后又催促道。

“我受英国政府所托,前来南京与李先生就长江流域几省的事务与先生交涉,此前先生虽然承诺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各项条约。在振国军控制区域内依旧有效,却始终都没有通过政府公文形势与我方达成相关协议,所以我这次来希望李先生不但在口头上承诺英国在华利益保持不变,而且要与我们签订书面协议,形成正式的公文,也好使英国政府放心地与李先生继续交往下去。”见李天成能讲出一口轻松流利的英语,朱尔典对他的态度也多了几分仰慕,原本写在脸上的那份傲气也顿时减弱了几分,带着几分恭敬说道。

“原来如此,这件事情是因为此前的战事过于频繁,我一直没有时间邀请阁下前来商议此事,所以耽搁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把协议签了吧,我保证英国在江苏、浙江等长江流域几省的利益保持不变,你们英国人也该放下心来了。”李天成早已想好了一干事宜的对策,见朱尔典主动提了出来,他便立即应允了。

李天成并非不想现在就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几项丧权辱国的条约,包括割让香港给英国的南京条约,但此时还不到与他们撕破脸皮的时候,现在与日本一战已是尽力而为,要是再加上英法美等反对势力,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李天成早已想好了让英国人出面制衡日本的计划,为了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利益,英国人也会对日本人说不,所以暂时保留英国人的各项在华利益,便成了保证两方共同对付日本人的基础,是李天成不得不做出的让步和保证。

“李先生真是太爽快了,我这次来南京的旅程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许多,谢谢李先生的慷慨,我代表英国政府向李先生表示,我们对李先生向袁世凯和清廷的战争会一直保持中立,对李先生向日本人发起的战争也一定保持中立,绝不偏袒任何一方,而且一旦日本人炮轰江苏等长江沿岸省份,我大英帝国海军将不会坐视不管。”朱尔典得到了李天成的保证,立即喜笑颜开,原本他以为此次还需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但没料到李天成没有与他讨价还价,他便也立即也爽快地说出了英国政府准备给南京军政府的回报,就是在军事上对日本形成制衡,使他们不敢肆意用兵。

“我爽快地答应了你们提出的条件,你们英国人却有一件事情一直迟迟没有表态,请朱尔典先生回去之后,与贵国政府沟通一下,看看什么时候发表声明承认振国军政府的合法性地位如何?”李天成随后又呵呵一笑地说道。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我国还与贵国的清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此时的外交使馆也设立在北京,所以根据国际惯例,我们是不可以与南京政府进行外交活动的,也就无法承认贵政府的合法性。不过我可以与英国政府进行协商,至少可以承认贵政府为合法的地方政府,委派使臣来与你们进行外交联系,也未尝不可,不过应该还需要等待一些时日才可执行。”朱尔典开始打起了哈哈,因为清政府还没有完全倒台,英国人要是承认了振国军政府的合法地位,那将会影响到他们与清政府签订的各项条约的执行,所以他们一定会拖到中国最后只剩下一个政府的时候。才会正式承认这个政府的合法性,此时只能脚踏两只船,暂时可以承认南京政府作为地方政府存在的合法性。

“这样也好,承认我们是地方政府,也比不承认要好,我们一定会继续与英国政府合作,希望你们尽快派出使臣来南京,以方便双方方在一些具体事务上进行及时磋商。”李天成明白列强是不会这么快就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于是也不再追问下去。

“对于日本人出兵华北贵国是怎么看的?日本狼子野心现在已彰显无遗,他们是想独吞各国在华利益,迟早要将爪子伸向贵国在长江流域的蛋糕,将之抢夺过去,贵国政府也应该早有准备才是。”李天成知道朱尔典也正在关心日本出兵中国问题,心想他肯定会提到此事,于是自己先主动提了出来,看看朱尔典有什么说法。

“对于日本的恶意行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