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国千娇- 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难得到的人,恐怕就是因为那人心里有人。

郭绍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那便依夫人的,我不会动孟昶。你也大可放心,我说要杀他,是觉得夫人处境尴尬……杀了孟昶,一切就简单了。”

花蕊夫人没有了刚才的高兴,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过得一会儿,她便面有忧愁道:“只怪没有早点遇到陛下。”

说罢她从郭绍怀里挣扎起来,窸窸窣窣地开始穿衣。

郭绍问道:“夫人起来作甚?”

花蕊夫人道:“趁着天还没黑,妾身得赶着回去。”

“这样有用么?”郭绍随口道,他指的是掩饰。

花蕊夫人娇弱无助的样子:“妾身也不知该怎么办……不留下过夜,总会好一点罢?妾身谢陛下怜爱临幸,可是人言可畏。”

花蕊夫人幽幽叹了一口气,收拾了一番,在门口屈膝道:“请陛下恩准妾身告辞。”

郭绍坐了起来,说道:“夫人有什么需要,告诉京娘。”

“谢陛下。”花蕊夫人道。她说罢退出了卧房,裙裾很快消失在门边。

郭绍怔怔地看着,脑子里一时间还留着她身影的残影。他没能抵住诱惑,以现在的处境身份似乎也没必要去抵制诱惑,只是忽然觉得今天下午的欢愉,留下的只是空虚。

他想着刚才的事……杀孟昶,要花蕊夫人同意是不行的,她不可能同意。这个责任,得他来背。但是他观花蕊夫人确实很伤心,不知怎地也总觉得现在不好下手。

此时,夕阳西下,天还没黑。照郭绍平时的作息,睡得没这么早。

就在这时,玉莲走到了门口,说道:“佳人已经走了,陛下要起床用晚膳么?我服侍您更衣。”

郭绍听得她的口气酸溜溜的,又观察她的脸,似乎气呼呼的样子。

玉莲上前为郭绍穿戴,一面闷闷地说道:“晚饭是我做的,我可没那么讲究,不知道能不能入陛下的口。”

郭绍道:“中午那一餐确很可口,不过我每天都想吃的,还是玉莲的饭菜。”

玉莲道:“谢陛下好意,不愿意在我们面前说歹话。”

郭绍伸手握住她的手:“玉莲……”

玉莲低头看着自己被抓住的手,轻声应了一声:“嗯?”

郭绍沉吟片刻,却是仔细摸着她手心上留下的茧,轻声道:“点点滴滴才是真。”

玉莲抿了抿朱唇,低头不语。

郭绍站了起来,说道:“我再做点事,晚上玉莲侍寝。”

玉莲小声道:“陛下身体要紧。”

郭绍笑了一声,走出卧房去了。

他继续翻阅诸大臣呈献的方略,对付辽国的各种办法都有。虽然朝廷国策已经开始调整,暂时放弃北伐,但是北伐仍旧是远略的重事。

这些日子他也在不断思虑这事儿。心境的浮躁动荡只是暂时的,现在他又渐渐沉静下来。

有时候,世事确实就只是个圆。转了一大圈还是会回到原点。

郭绍重新捡起了去年的想法:与辽国的角逐,拼的还是武力强弱;而武力要通过国力来转化。

当时他记得自己把这个想法笔记下来了的,但是他记的册子实在太多,而且潦草。现在他不愿意再去存档房翻找,凭着记忆重新构思了一遍。

大周拥有大量的人口、耕地、物资。现在占领了蜀国、南唐这两大国之后,总体国力应该超过了拥有渤海、辽东、幽云的辽国。

但是武力还有劣势。大周能战的兵力数都数得过来,十几万禁军战力较强,加上野战不太强的南唐降兵感德军、蜀地剑南军、河东军,以及一些藩镇剩下的兵力。而且大部分是步兵。

辽国有大量的骑兵和容易成为骑兵的牧民。

汉朝对付匈奴的军事办法,是大量养马扩充骑兵……当时没马镫。

郭绍觉得完全照搬汉朝转化武力的法子比较艰难,此时的中原可能也没有汉武帝时期的凝聚力,不一定经得起长达数十年的折腾。

借助弩、火器,把人口和国力转化为兵力,是最快速的办法。

因为使用弩和火器,几乎不需要太长时间的训练。一群壮丁,半个月就能学会用这种兵器;几个月就能成军。其中,弩的成本高,但射程远得多,弩兵更有战斗力;此时的火铳,杀伤披甲敌兵的距离只有二三十步,射程太近,但是青铜铳比制造弩便宜得多。

一群拿着弩和火器,披着盔甲的士卒,哪怕不是精锐,也颇有战斗力。至于步兵怎么打骑兵,就是战术问题……只要数量足够多。

这条路是否走得通,郭绍现在也不确定。否则他也不会发动今年初的北伐。

一整套思路很快在郭绍脑海中成型,他忙提起毛笔,将一些设想写下来。

……

次日一早,郭绍在议事殿向诸文武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其一,到西北征用一批战马扩充禁军骑兵马匹。其二,发动对南汉国的战争。

征伐南汉国,郭绍的想法是不必从北方远道调动大军。而是让各地征募青壮,在江南新建大营,以新军征伐南汉国。

众臣听罢都很纳闷,但没人立刻提出反对的意见。毕竟是皇帝亲自主张,并非大臣进言。

只不过,陆续还是有人颇有微词。南汉国没什么能战的军队,打这么个国家,还要重新组建训练军队,耗费的时间太长;另外南汉国虽然若,全靠一帮民夫凑成的人马,要灭国也有难度。

郭绍寻思,那么大的国策,从造兵器到调动物资、民力,需要整个朝廷参与,无法对大臣保密。在场都是中枢大臣,他便开口说道:“南汉国不足为患,对其发动战争,主要目标不是灭国收复土地;而是练兵。”

众人听罢都几乎屏住了呼吸。

郭绍正色道:“北伐需要更多的兵力,光靠募兵(职业兵)国库负担沉重,且兵力不足。我想试试恢复唐朝的府兵制,通过各州补充兵员。这些府兵以装备弩、火器为主的步兵。

先建立一个大营,加以训练装备,然后南下进攻南汉国,一则可以试验府兵战力;二则也是练兵。得到精兵的最好道路,就是打过仗,经常打仗。”

大臣们听罢一时间议论纷纷,毕竟是牵涉到改变兵制、惊动各地的大事,人们也有一些疑虑和劝诫,主要是会给百姓增大负担,要防着民变和起义。

有人劝诫,郭绍也不发火,说道:“朕刚思虑的方略,定有欠完善之处,诸位若有主张,此后可以上书言事。”

众人便一起拜道:“臣等遵旨。”

郭绍对这个方略充满了期待,目前觉得是找到的新道路。只要过阵子得到文武群臣的支持,就可以尝试去办……皇帝虽乾坤独断,但执行诸事还得依靠各衙门;若是太多人心里不支持,实行起来也不会很顺利。所以郭绍还是希望众大臣能真正赞成他的方略。

第六百三十四章滋味

金祥殿东殿几个人正在忙碌制定国策,有王朴、魏仁浦、左攸、黄炳廉等人。

黄炳廉现在官居内阁辅政,他原本是开封府推官,现在还同时拿着推官的俸禄。

推官的级别兼任内阁辅政,表明内阁这个新出现的机构级别很低;所以出现内阁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不妥,一是没人反对,二是级别太低也不用维护其权威,政事堂宰相们也认定内阁两个人只是帮助皇帝处理杂事、查漏补缺。

但事实上内阁正在缓慢地转变,现在制定军机国策、他们也有资格参与了。

黄炳廉一个开封府推官,因为参与办赵光义“辱害”兄嫂案,得到过郭绍的一个承诺:世上有规则,规则由人制定;公道正直之心用在参与制定人间规则上更有用,但拘泥小节无法得到人间规则的大权。

郭绍没有信口开河,现在郭绍已经登基为帝,黄炳廉也看到了他信守承诺的诚意。

大周国都的中心,这个小小的书房里,采光很好房间明净。皇帝就在一道薄薄的屏风后,所以没人喧哗。很安静,纸张发出的“沙沙”细响都偶尔能听见,人们说话的言辞也是用心拿捏过。空气中弥漫着墨汁的清香,微风时不时从窗户吹拂进来。

黄炳廉兢兢业业,连落笔写字也是当作书法一样认真。

这个说话都轻言细语客客气气的地方,却让干了多年刑律的黄炳廉嗅到了力量的气息。手里的柔软笔毫,比刀剑更加有力……

就好比一个案件,孰是孰非、孰黑孰白,说了能算的人是有权的官;连与官僚有关系门路的人,都能在纷争之中更有实力、更让人惧怕。但是判案的官,一方面得顾及朝廷律法,另一方面还得担心更高级别的上峰问罪、以及官场里的规矩。

而这个小小书房,就是最有权力的地方、也是制定各种规矩的地方。黄炳廉身在这个圈子里,不仅能通过同僚干涉很多事,而且他参与的,是干系亿兆人的大事……力量大到了能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男人总是想自己很有能耐、而不是觉得任何人都可以让自己无奈屈服,黄炳廉在这里尝到了这种滋味。这种滋味很容易让人痴迷。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小心翼翼地送了一叠奏章进来了。旁边那张书案后面的左攸侧目:“黄辅政,咱们先做这事儿?”

黄炳廉忙放下笔,抱拳回应。

俩人分了奏章来处理。过了一会儿,黄炳廉发现了一份宰相范质的奏章,心里立刻重视起来……忙翻看细读一遍。

这份奏章引经据典,说了很多道理,但内容只有一个:劝诫皇帝不要让后宫来掌管国家政务。这个后宫妇人,当然指端慈皇后符金盏!

黄炳廉意识到了事情有点严重,沉吟片刻,把奏章递向左攸旁边。左攸先从容地放下笔,然后接过去看。黄炳廉看到左攸的神情微微一变,稍许,左攸把奏章递了回来:“既是黄辅政拿到,便由你来。”

黄炳廉拿起一张黄纸条,提起笔想了很久,愣是下不了笔……归纳内容并不困难,但措辞不能随意。

他伸出左手在下巴的胡须上抚弄了许久,终于放下毛笔,拿起奏章站了起来,走到屏风里面,躬身拜道:“陛下,范相公有份奏章,请陛下亲自过目。”

“拿过来。”郭绍道。他的旁边站着宦官曹泰,曹泰上前来拿奏章……因为黄炳廉不敢轻易太靠近皇帝了。

黄炳廉不敢去观察皇帝的表情,当下便拜道:“微臣先行告退。”

黄炳廉倒退几步,然后注意着步伐姿态走回自己办公的位置。左攸抬头看了他一眼,什么话也没说。黄炳廉微微点头示意,然后坐了回去,继续拿起一本奏章翻开。

他一个辅政,无权处理一个宰相的奏章,连评论都要谨言慎行。不过他心里倒是对那事儿有数的。

皇帝看到那份奏章,肯定不高兴!皇帝和他大姨子的关系有流言蜚语,黄炳廉是不知道真假,但可以肯定郭绍宠信端慈皇后……因为让她在西殿执掌国政,是郭绍的意思、也是他自己愿意干的事。

现在范质不让郭绍做他愿意的事,郭绍能高兴吗?

不过,黄炳廉又琢磨: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新国策不仅是在组建一支“乡勇”,而且会涉及兵制、徭役、赋税等诸多方面,皇帝肯定想让官员们都心服口服地支持他,而不是应付了事。

范质的奏章,究竟只是他个人的主张,还是替一批人说出心思?如果是后者,郭绍就不能不多加考虑了。

黄炳廉一声不吭,忍不住又转头看左攸,不料左攸也在看自己,俩人面面相觑。这个动作,让黄炳廉感觉有点疑惑不解。

……

一到酉时,宣德门上的钟鼓就敲响,在金祥殿内清晰听闻。郭绍站了起来,说道:“诸爱卿做完今天的事,便下值罢。”

左攸等人起身作揖,一齐道:“恭送陛下。”

大伙儿等郭绍和宫人们离开东殿,这里官职最高的枢密使王朴便开口道:“收拾一下,明天再办。”

东殿内渐渐便热闹起来,大伙儿寒暄几句,有时候还开句玩笑。

左攸也与几个人一起离开金祥殿,步行出东华门后,便与同僚告辞,各自上马车或骑马回家。但左攸今晚还不能回家,他要去禁军大将罗延环家一趟。

罗延环今天生辰。

这会办宴席有规矩,六十岁以上的人才能办寿宴。罗延环这种壮年,就算有身份也不能在东京随便开宴,他生辰这天便只请东京的故交好友在家里吃顿饭。

左攸和他不仅是同朝为官,还是好友。所以左攸得去。

俩人私交很好,因为罗延环能有今天,给他引路的人就是左攸……

当年枢密使王浚因骄横跋扈、企图挟制太祖郭威,被清理党羽,罗延环被牵连贬官。罗延环认识左攸的时候,正在一个闲职衙门挂个职位,每天去公家混饭吃;因左攸引荐,罗延环才投到郭绍账下,并迅速得到重用。

后来郭绍称帝,罗延环投奔之事,对他前程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他当然打心眼里感激左攸。

第六百三十五章难得知己

罗府上有亭台楼阁,有庭院绿意。客厅里三人举杯对饮,谈笑有声,时不时有一盘佳肴端上桌子。

罗延环举杯动容道:“人生难得一知己,而今我有两个,夫复何求?”

左攸一脸笑容端起酒杯:“愿咱们年年都能在此对饮,为罗兄庆生。”

“先干为敬。”罗延环一脸红光,仰头饮尽杯中酒。

李处耘也微笑地按住嘴上的大胡子,端起了酒杯。

就在这时,一个貌美的妇人笑吟吟地从后门走了出来,那妇人盘着发,头发上插着金钗,不过打扮却显得比较朴素亲切。

罗延环说道:“李兄见过贱内……这位是内阁辅政、太常寺少卿左兄,你快来给二位兄长见礼。”

左攸急忙站了起来,眼睛看着别处,也不再去看那美妇了。

妇人款款屈膝道:“妾身这厢有礼了,见过二位兄长。妾身下厨做了几碟小菜,不知是否合哥哥们的口味哩?”

李处耘做了个虚扶的动作:“嫂子快别多礼了。”

左攸忙道:“让嫂嫂亲自下厨,我等实在过意不去。菜特别好吃,好像回到家的味儿,多谢多谢。”

妇人笑道:“都是粗茶淡饭,哥哥们不嫌弃就好。”

“不敢不敢。”左攸和李处耘一起好言道。

妇人道:“哥哥们慢用,妾身就不叨扰你们雅兴了。”

左攸用不经意的目光看了一下那妇人的背影,心里明白,一个同僚连女眷都叫出来见面,着实是当成信任的好友来对待了。

三人继续饮酒聊些轶事,左攸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