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理想年代-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杨度和杨士琦都知道,这首词出自湘赣乱事起的那一年,只是这个时候,没有谁会去指责袁世凯这个错误。

袁世凯容色不善的继续道:“黄村山区这一战不能失利,段祺瑞九路大军重重围困,猛攻一天,竟然没有寸进!老夫看,还得增兵!今晚召你们是和议的方略,但你们先来了,就先议一下这一仗怎么打。”

杨度沉思一下说道:“袁公,北方数省己无兵可调,京师如今禁卫军虽然在手,但是还是需要北洋抽调一些兵马防范,毕竟禁卫军都是旗人。京畿一带北洋军也不过五千多兵马,断断不能再调。”

“当然不能在京师、直隶这些地方打主意了。”袁世凯也在思索,“曹锟、卢永祥率第三镇进攻山西,占娘子关,陷太原,又分兵掠晋南雁北。倪嗣冲率所部攻陷皖北太和、颖州。赵倜、周符麟带领毅军一部由豫西攻潼关,以图消灭陕西民军。又奏派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严密控制直隶地盘,也是需要兵力……”

“是啊,到处都需要派兵,到处都是火光,”杨度心里盘算着南北双方实力,“齐耀琳接替宝为河南巡抚,下令搜捕革命党,于开封捕杀同盟会员张锺瑞等十一人。前此,山东巡抚孙宝琦由于受同盟会员和谘议局绅商的压力,被迫宣布“独立”。山东宣告独立后,取消独立的逆流即在暗中酝酿着。自派张广建、吴炳湘至山东,煽动第五镇标统吴鼎元、张树元等反对独立。孙宝琦于11月24日取消假独立后,立即派第五镇至各州县,镇压革命人民。全省官吏,日以捕杀民党为事。诸城、即墨各地之残杀,动逾千万。这些地区,袁公可以放心。但东北胡帅张作霖这人,学生以为还是可以指望的。学生以为稍后,密派段芝贵、张锡銮前往奉天,说服赵尔巽和张作霖赞同清帝退位,而拥护袁。段芝贵代表袁公,以奖励张作霖治军精勤为名,赏赐军刀一把及其他珍贵物品,价值一万元。从此,张作霖必定积极拥护袁公,甚至无情地镇压奉天境内的革命势力,毕竟革命势力发展也不是胡帅所乐见……”

袁世凯听着大都难以指望,还是抽调不出兵力。忽然回顾杨士琦,有点恼怒地问,“你自称善谋,有回天之力,为何一言不发?”

“学生非不欲发言。”杨士琦忙叉手低首道,“此乃关系更换朝代,是政治上极重大事件,容学生再细思一会儿。”

袁世凯冷笑道:“好,你好生想着吧……”

杨士琦其实很想在这关键时刻压杨度一头,从龙第一文臣就非他莫属了。但是连杨度都没有办法,他自然要更加仔细斟酌。

书房立时安静下来,只听外边莎莎莎莎的雪声,天已经全黑。

良久,杨度终于忍不住问杨士琦道:“这……”

“湖北李疯子之变虽震惊天下,乃是疥癣之疾。”杨士琦的大言使众人有些吃惊,“目下湖北战局胶着,并不会影响南北和议……”

“放屁!”袁世凯勃然大怒,“你就是让老夫听你这几句空话的吗?”。

杨士琦伏地叩头,又朗声说道:“容学生说完。冯军统与李疯子在湖北打红了眼,其后段军统又和李疯子打红了眼,如今咱们也和李疯子打红了眼,学生以为都忽略了咱们议和的对象可不是他李疯子!”

“嗯?”袁世凯像一只瞧见老鼠的猫,身子猛地一探,说道,“讲!”

这话熟悉,当初杨度也是这样破析,只是被李疯子的<人民日报>撩拨的火大,最后连杨度也不愿坚持这一论调。

杨士琦看到杨度酸酸的醋样,掩藏心底的一丝得意,侃侃言道:“李疯子在能打,也代表不了南方民党,咱们和他没有什么好谈的,早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段军统在湖北真是难以为继,那么就算北撤又何妨?如今南北要和议,孤军悬于湖北,本就兵家大忌,北军将领也对此早有怨言。咱们北撤,正是以示和平。李疯子可以在<人民日报>占据舆论优势,咱们也可以通过官报散布舆论。咱们主动撤军,是为国朝和平计!黄胆大,黎胆小都被咱们北洋军所败,武昌指日可下,在如此优势下撤军,谁会说咱们是怕了他李疯子?”

这说的十分有理,比起杨度更是透彻,不禁点头,但段祺瑞正九路兵马围剿李疯子于黄村山区,虽然一天下去,损失惨重,也无法寸进,但此时放弃实在可惜。想了想,袁世凯低头喘了一口气,说道:“你言之成理,老夫……方才急得有些失态了,但如今如何办呢?”

杨士琦叩头起身道:“就让段军统继续围剿李疯子,九路大军重重围困,还怕他飞上天去,一天剿灭不了,两天,两天不行三天……”

袁世凯听着,脸上放出光来,刚才实在急躁了一点,煮熟的鸭子也怕飞了,笑道:“既然早晚可以剿灭李疯子,还北撤什么!”

袁世凯跃然而起,绕着杨士琦兜了一圈,见杨士琦面现犹豫之色,却嗫嚅道:“只是……”

袁世凯遂急急问道:“只是怎样?”

杨士琦顿首道:“京汉铁路线破碎,北洋物质补给跟不上,弹药告竭,只怕支持不了长久之战……所以学生才有北撤之议……”

袁世凯突然仰天大笑:“能灭则灭,不能也罢。咱们又不是和他李疯子和议!”

袁世凯大步朝门口走去:“少川他们也该来了,走,咱们去和他们好好聊聊……”

袁世凯在武昌起义以后,要想趁机巧借民党的力量推翻清室,亟图获得独揽全**政的大总统地位,确已不是一朝一夕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曾早在“出山”之前就策划着剿、抚、和三着并用的策略。他的行动也是一直跟着他这个策略走的。在九月初,他除了一面开始以兵力压制民军之外,一面又委派出私人代表到武昌去试探联系,只因那时民军声势正盛,不得要领而还。但他仍然继续由非公开而公开地派人进行联络试探,并且托外国使领出来从中斡旋促进。具见袁利用和议解决当时局面,达成自己的目的,是用尽心力的。

袁世凯派出了唐绍仪为总理内阁大臣的全权代表,前往武汉与“黎军门”或其代表人讨论大局,而革命军方面也刚刚从状元公张骞处得到消息,沪宁准备派遣伍廷芳为全权代表。

杨士琦紧随上去,刚刚进言得到袁世凯采纳,心中得意的他趁机又向袁世凯说:“少川是广东人,广东人最讲乡谊。革命领袖孙文也是广东人,伍廷芳也是广东人,广东人和广东人碰头,几句广东话一说,倒不可不提防一下呢!”

唐绍仪为广东香山人,伍廷芳是广东新会人,都是同治十三年的同级第一届留美学童,他们本来就是老的不能再老的相识,袁世凯怎么会不知道?袁世凯还知道伍廷芳其实也是个坐南朝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

袁世凯笑笑,边走边说:“杏丞,你放心,我就请你和贵本家晳子随着少川南下吧。晳子是湖南人,革命军方面不少湖南人,让湖南人和湖南人碰头,说几句湖南话吧。”

同盟会中湖南人仅次于广东人,总部设在上海的中部同盟会更是湖南人的天下,而此次辛亥风云的主角就是几个湖南人。

同时杨度在东京时和孙中山很熟,又和黄兴、宋教仁过从甚密,孙黄的认识还是杨的介绍,因此杨对和谈是有影响力的。虽然这个杨度在袁世凯面前从来不肯承认,但是对身边的人都了如指掌。

此时,在袁世凯锡拉胡同的私邸,客厅里济济一堂,在座的除了二十位代表以外,还有些秘书、随员等。其中互相认识的熟人很多,年纪最长的是陈宝琛(伯潜),他是福建闽侯人,曾任山西巡抚,是新近奉召回京的。有的同僚中并没有接到同样柬帖,他们来之前也不知为了何事,到袁邸后熟人都在互相打听,才知原来是被派为参加南北和议的北方分代表。清廷规定北方的全国代表共二十人,系按全国二十行省、每省一额推定的。

不多时,袁世凯就穿着便服出来,见到年纪最大的陈宝琛,很是客气地说:“这番和议是朝廷的大事,所以请老世叔出来,并希望老世叔为国宣劳。”

陈宝琛即使在温暖的客厅也裹得严严实实,穿得臃肿不便,显得更是龙钟老态,艰难的起身,谦逊了几句:“近来岁数大了些,身体也不很好,还是请严又陵(复)去,要好得多了。”

袁世凯又和陈宝琛扯了几句淡,就转向各代表作了个简单的谈话,内容是主张君主立宪,首先表示了他“忠君爱国,一以社稷朝廷为念”的热诚,接着就提出了“南方的民党很猖狂,特别是湖北的李疯子,我们总要想出确保社稷的万全之策”。对于清廷权贵和满朝的老臣子,袁世凯一直表示出忠心耿耿的样子。他发誓绝不辜负“孤儿寡母”,要拼命死保清朝皇统,以报国恩。

发誓堵咒之后,他还故意问问:“诸位想想到底采用什么国体最为恰当?”

此时,那个代表干乱说话,只怕说错话就无法活着离开这个鸿门宴,一切就看你老袁怎么说。

见代表门一句话不接,他又强调说:“我是主张现在实行君主立宪最为恰当,将来国民程度渐渐开通,懂得共和的真谛,再慢慢改为共和政体。”

“与此同时,外面还流行着“要改变国体”的传说,有的说“君主立宪”,有的说“民主共和”,还有一说是“君主共和”,其说不一。老夫以为,君主制度,万万不可变更,本人世受国恩,不幸局势如此,更当捐躯图报,只有维持君宪到底,不知其他。”

袁世凯反复推论至数十分钟,语极沉痛。还是有些代表以为袁世凯要坚持君主立宪制度,喜形于色,殊为瞢瞢。但是更多的代表还是看出他的司马昭之心。

“九月初华甫督师南下以后,就将汉口、汉阳从民军手中夺回。这样就更便于与黎元洪进行接洽,并从接洽中渐知民军有“和议”意思,后来进而同意停战,在武昌召集议和会议。正在双方会商的时候,民军把南京夺去,这就使沪、鄂之间的交通发生困难,最近听说民党改定在上海开议的传说就日渐证实,南北议和就有了眉目。此次派少川为全权代表与民军议和,并决定由京汉铁路搭车南下。在代表出发之前,老夫以内阁总理衙门的名义给诸位发了公函,是召诸位来私邸参加会议。”

袁世凯又提到:“为此请各位代表南下议和,并请少川为总代表,杏城为副总代表。”

“项城,你就看我的吧。”唐绍仪起身,毫不客气的说道。虽然是清廷体制内的官员,但是一身洋装,后脑勺的辫子也这个二百五一样早剪了。他最后又强调一句,“你的心思,我明白。”

“明白就好。”袁世凯笑笑,这个在朝鲜的老战友,其实还是很热血的。袁世凯又谈了约有三刻钟,最后还客气了一句:“众位代表有什么意见,请发表发表,兹事体大,请发表发表好了。”

代表门意见虽多,但因当时那种场合和他那样说法,谁还敢提什么意见。况且代表中北方人居多,即有南人,也是在他手下任事多年的,所以都点头表示赞同,没有一人发言。但在座的代表们却有个几乎共同的心理,认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况我辈乎?”

接着庶务处送来每人一张银额二百两的大清银行支票,作为旅费。

此时清室动摇,市面上已经不大相信银两,因此现洋的兑率高得多了,二百两银子原可换到二百八十元,此时也最多只换到二百三十元。对于这点小钱,他们未必看得上,袁世凯也就是个意思。

袁世凯微笑着看着代表门离去,想着和议的美好前景,似乎也忘了那个总添麻烦,添恶心的李疯子。

(光景:送上俺最朴素的祝福,兄弟们,节日快乐!)

192司马昭之心

192司马昭之心

—://。。

193插翅而飞

更新时间:2012…12…1116:08:32本章字数:7485

西方,遥远血红的天幕已经渐渐的沉下最后的一丝落日余辉。李想擦擦脸上的血汗,沾满血色硝烟的白衬衫完全敞开,任凭胸膛吹着寒冷的风,沸腾的血脉才慢慢平息。只是光溜溜的胸膛没用浓密的胸毛装点,怎么看都觉得稚嫩而不威武。

冬天的寒风呼啸着,战场的英灵也在咆哮着。

李想掏出怀表看了看,已经快是傍晚18点时分了,天色已然有些黑沉沉的,西方的地平线处仍然留下有一丝的昏黄。

一场几近残酷而又血腥的厮杀之后,北洋军骑兵的进攻硬是被他们被挡了回去,看着那层叠在阵地前的遍地尸骸,李想的胃也忍不住一阵翻腾。

惨烈的战斗在让北洋军横尸遍野的同时,金鹰突击队也同样是死伤惨重,许多革命军士兵便这样就永眠在这片血肉之地之间。革命之路,步步是血。

鲜血飞洒在战地之上,一抹抹刺眼的猩红和遍地的碎泥一切搅成一团,浑然充满着杀戮的气息,那触目惊心的红和那残缺不全的尸体,是那样的让人感到惶然。

阵阵呼喊救护兵的声音、惨痛的哀嚎、呻吟声一直深深刺痛着李想坚硬的心,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容已然冰冷僵硬,李想心中那份说不出的痛楚一直在剧烈的翻涌着,这就是战争,残酷而又血腥。

他看着那些受伤的兄弟们,此时却是那样的无助,心里更是阵阵难受。

两个士兵抬着一副担架,在佩戴着红十字袖套的军医的指挥下将受伤的士兵抬往阵地后面的野战医院。这些仅仅被临时止血和包扎、注射止痛针后的伤员还需要通过地下党,秘密的转移到汉口、武昌的医院中去,那里的医护条件相对要好得多,伤员不至于因为继感染而死亡。汤约宛在前几天就随着伤员转移汉口去了。

刚刚过去的那场战斗实在是太血腥,太残酷,太是让人感到噩梦样的恐惧了。李想也不记得自己打死了多少北洋军,他只知道手中的那支步枪打了不少自动,还扔光了一箱手榴弹,刺刀都砍出缺口,那把从北洋军手里缴获的锋利骑刀早就蹦断。

李想很难想象对面的北洋军为什是如此的疯狂。

自己的穿越,难道带给自己民族的只是创痛?一场辛亥革命竟然被他搅得这样的惨烈。他甚至在这一瞬间对自己的信念有了一丝的动摇。

“撕烂龙袍是死,摔死太子也是死!能轰轰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