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不世功业实在是让人叹服,对于新皇谁不是心悦诚服的拥戴,即使曾经心有芥蒂的师家在面对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时也是敬畏有加,连师俊都断言如圣上这种人简直是千古难寻。
天地日月,唯我独尊,千山万河,尽于我手。
所有人对新皇都充满虔诚的敬畏,因为即使他曾经再臭名昭彰,但不可否认他的神奇与让人无法不服的智慧,那累累恶名之下是他的魄力和足智多谋,直到现在他们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等的神人。
“诸位,如何,我们一起打下的大好山河。”杨存爽朗的一笑,手一挥大气的说:“这里的江山寸土,每一寸每一里都有你们的功勋,有我们战士的浴血奋战,有你们背后的运筹帷幄,可以说你们个个都是功不可没啊。”
“吾皇圣明!”所有人都激动万分,因为他们最期待的时刻来了。
十多个太监一字形站开,手上的托盘里都是刚拟出来的圣旨,林管身为国师站在了杨存的后边,微微的一点头为首的一人立刻将手上的圣旨一一宣读。
最前边的一道圣旨自然是歌颂苍穹赞扬新王朝的千秋百代,第二道圣旨则是要凸显新皇的孝道,杨存目前在世上最亲的人就是二叔了。如果不是他甘心将大权交给杨存,甘心放弃自己的野心,那这江山由谁来坐都说不定,所以这一道圣旨自然是属于杨二爷的。
这份殊荣是谁都不敢质疑的,能将海上帝国和兵强马壮的江苏军拱手让出,光是这份魄力就已经让人叹服了。
圣旨中杨二爷被奉为了至高无上的太上皇,虽是叔父但亦为父,这份孝意可感天动地,杨存对于二叔的敬意从这份圣旨上就不难看出。
紧接着就是册封津门名医之后高怜心为皇后,毕竟高怜心跟了自己最久,一起出生入死为了彼此可以连命都不要,杨存的崛起事实上少不了她一直以来的影响,她来母仪天下也是实至名归。
其他诸女亦一一的册封贵妃之位,说到底就是给自己的女人尊贵的名份。胜利者永远是光明而又磊落的,这次温凝若的名字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圣旨之上,没人敢在这时候去找新皇的不自在,即使知道内幕的也不敢放半个屁。
以礼之名冠冕堂皇的说三道四绝对是找死的行为,历史和道理大义一向都是属于胜利者的,当杨存君临天下之时就没任何所谓的离经叛道了,有的只是新皇的宽广胸怀和一言九鼎无人敢于忤逆的权威。
第一个小太监将册封全部念完后,一尊椅子摆在了杨存的身后,那是属于太上皇的椅子,不过现在的杨二爷已经如闲云野鹤只想着天伦弄孙连来上朝的兴趣都没有,现在这椅子是对他尊重的一个摆设而已。
群臣们无不是在那象征姓的拍了几下马屁,最是期待的第二个小太监上前一步,拿着最少数的圣旨扫了一眼群臣,大喝道:“杨举,杨横上前接旨!”
“臣在!”二公上前跪拜,因为始终觉得给他们加上字辈不太稳妥,所以杨二爷思前想后最后还是把他们的字辈给免了,这其中有何深意就不得而知了。
“封杨举为成王,为皇家宗室亲王,世袭罔替,统西南一地五万兵马,为朝廷世代镇守西南。”
“封杨横为啸国,为皇家宗室亲王,世袭罔替,统两广一地五万兵马,为朝廷世代镇守两广。”
“臣谢恩!”成啸二王恭谨的谢了恩,面色欣喜并无不满,尽管兵权被削减了不过他们早有心理准备,眼下是封王候之尊,此等荣耀能世袭下去他们已经满足了。
先封赏姓杨的倒是情理之中的,尽管这二位若没杨存的帮扶成不了气候,不过说到底人家是亲戚。再加上之前三公同仇敌忾不听镇王号令,后又有这二人毅然起兵支持杨存先与海上帝国对峙又起兵征战天下,成啸二公光是这份心意就足够有此殊荣了。
册封杨家世袭的二王以后,第三个太监上前一步:“师俊上前听封。”
“臣在!”师俊身为后来者显得很是谦虚,百年师家的家主这时也心悦诚服的给了杨存一个顶礼的膜拜,这份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赞许的点了点头。
师家率先向定王发难,被逼急的定王也是红了眼,这一战下来师家也是死伤惨重。尽管最后和双极旗兵合一处成功的将定王围剿,但不可否认的是师家的每一仗都打得很是漂亮,不管是和定王的遭遇战还是后来的扫荡战,师家露出的底蕴和那用兵如神的手段确实是让人折服。
百年武家不只是锋芒毕露的杨家,还有这稳重的师家,论地位和功劳师俊先行受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师家乃是百年武家,为朕所敬重之铮铮铁骨,此次朕得天道聚人心位极九五师俊功不可没,特赐师俊为我朝第一异姓王,尊号毅王,为我中华镇守东北,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时可为开疆裂土之先锋。”
“谢主隆恩!”师俊接过圣旨的时候满面的肃色。
因为他的兵权不削反增,镇守东北就意味着要与那边的异族打交道,看来这次他们趁大乱内乱帮助定王一事新皇心有芥蒂。眼下天下百废待兴不宜大动干戈,不过时机一但成熟新皇不会放过他们。
不管是记仇还是有野心,师俊都感觉混身的血液一下就沸腾起来了,曾经在西北目堵的惨状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大男儿顶天立地自然不容外族相犯。
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杨存是想让师俊证明自己,证明他站在异姓王的高度上能让师家有媲美曾经杨家的不世威风。
杀自己的手足同胞是战功却也让人悲痛,若是征战异族的话,起码是在保家卫国,即使战死沙场那也是身为男人身为军将最高的荣誉。
这一点是两大武功共同的传承,想到这二人相视了一眼,眼里尽是同样的默契。
杨存是个有野心的人,能有今日这一路是腥风血雨和说不尽的坎坷,所以绝不会在安稳的生活中奢靡堕落。
赵姓的江山固守百年算什么,君临天下者谁不想开疆拓土成就一番霸业,打下一个千秋万世的江山,开三皇五帝以来最大的版图。
所有人对于新皇的野心都心里有数,一个个顿时蠢蠢欲动起来,因为这应该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紧接着其他的功臣一一的受到了奖赏,赐于他们新的官位,按照功劳和能力被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杨存废除了宰相制度,也废除了所有能威胁到皇权的官位,包括军机处和一些可有可无的闲散官职。御史这是最不可取的,除了挑三拣四完没别的能力,首当其冲的就被杨存废掉了,因为一帮整天之乎者也的家伙除了惹人厌烦外没别的作用。
朝廷依旧设六部掌天下,六部尚书由梁华雄和林安国等一众老臣担当。
其他人一一受到了赏赐,其中尤以战功卓绝的安伯烈最为耀眼,虽未封王却赐封为定国大将军手握二十万雄兵,不少人也从这里闻到了火药的信号,想来即使是天下鼎定以后皇上也没想暂时消停的意思,估计安伯烈不日就要出征了。
犒赏三军,封赏功臣之后,新的王朝开始运转起来,战乱过后的各地开始恢复了民生。
朝堂上有足够多的可用之人,整个王朝在宣布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诸如萧九之类的人事实上也是才能卓绝,经历过这么多的磨难后事实上这些人用起来更是顺手。
没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清洗,没有开朝后释兵权的血腥,之前的信任和忠诚依旧一成不变的维持着,给这个王朝带来了最坚固的动力。
新皇出于信任没打压他们,所有权臣也都识趣的收敛着遵照律法行事,可以说君臣之间进入了一种空前的良性循环。
新的王朝进入了复苏的阶段,事实上也因为江南一直在杨存的手里所以世道没乱到哪去,有充足的税银和人马可用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进行着。
中华开朝第二年,定国大将军安伯烈手提铁骑二十万,奉天子之命直杀西北,踏过大漠杀入草原与契丹一战以报当年之仇,轰轰烈烈的打了半年终于将契丹王庭包围起来。
契丹草原上破败不堪,赫赫有名的狼兵爆发出的战斗力低得让人惊讶,甚至草原上可战的男丁之稀少也是让人瞠目结舌,即使有所谓的抵挡也大多是老幼妇孺,否则的话大华的铁骑不可能只用了半年就把整个草原打了下来。
杨存知道那是镇王肆虐过的后果,圣相主杀天魔之体横扫草原的结果肯定是一片凄凉,以镇王的仇恨和杀性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契丹一族,若是他的天魔之体能维持多一天的话恐怕这世上就没了契丹这个民族。
所以事实上安伯烈过去以后已经没什么障碍了,王庭受创严重,左右二王的兵马全死于镇王手下,事实上现在的契丹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可以说随便去个几万人就能轻松拿下。
朝廷到一次出征就开疆裂土,收获西北千里草原,大捷的消息传来那真是举国哗然振奋人心。要知道大华百年可没这种威风的时候,更何况所谓汗王还主动投降,契丹这个铁血好战的民族可从没臣服过任何人。
大华三年,蛰伏了一年的大军再次发难,禁军以朱涛和梁胜为先锋派十万之众直入高丽,后有水师官船如海上乌云般的包围,酣战两年有余高丽战败,国号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大华七年,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打响了,因与沙俄领土争纷颇多,再加上定王起兵时沙俄从中助纣为虐。圣旨布告天下以后大军压到了边境,水陆以四十万之众一举攻破了沙俄的边境。
大将卢大,毅王师俊各率二十万大军参与了这次惨烈的战斗,历时五年击败了沙俄的大军占据了半数的疆土。
最终沙皇宣布投降,割半数疆域求和,这场战斗虽然惨烈却换来了大快人心的胜利。
新皇的一生中伴随着血腥与战争,这个王朝的战火从没停止过,在异族人的眼里这个中华是该死的恶魔,是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而在大华百姓的心里他们却是引以为傲,疯狂的拥戴着这个铁血而又富饶的王朝。
一系列的改革和政令另这个王朝不断的强大起来,一系列的战争全都是用血腥换来的胜利。
“朕是好战之人?你说错了,朕最热爱的就是和平,只不过我中华兵强马壮,但凡有犯者若是杀我一个百姓,我就可举全国之兵与之死战,这是朕的爱民之策,即使偏激但朕无怨无悔。”
“商议,谴责,开什么玩笑,朝廷每年养那么多兵马干什么用的!”
“朕的一系列军令是侵略?不是,当这些人敢于冒犯我中华天威,就已经注定了战争的开始。”
中华始皇一生是功是过,或许没人能下一个定论,或许中华百姓的心里他是顶礼膜拜的千古一帝,但他却成了多少番外之人的噩梦。
这一生伴随着血腥,伴随着铁血和强硬,版图硬生生的扩张了一倍有余。
没有人能评价得了这个强盛的王朝,因为这个王朝因为他留下的政令和信念永远是走在强盛的道路上,永远是主宰这个世界规则的万世天朝。泱泱中华,万世千秋,在挺起胸膛面对世界的那一刻,这个王朝就注定是东方不可侵犯的巨龙,是任何人都无法亵渎的永恒。
(全书完)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