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你,让我想到了一位故人,可惜当年的那些人,如今就剩下我与苏老弟了,所以,这件东西,不如便交由你保管吧。”
苏文低头看去,那似乎是一杆墨笔,笔杆处触手微凉,笔毫间却显得无比的锋利,如果以此笔填墨挥毫,恐怕会直接将纸张戳破,所以,这又不太像是一支笔。
尤其是在上面所流淌的幽色流光,似乎看久了会慑人心神,所以苏文也不敢多看,便赶紧收了起来,再度恭敬地对王羲之行了一礼。
“谢大人。”
王羲之摆摆手,看着苏文的目光充满了慈爱,然后他慢慢转过头,向帝师问道:“你刚刚说,苏文是魔君屠生转世?可有证据?”
==================================
ps:写这一章的时候,莫语的脑中一直在出现一些画面,这些画面是会在今后情节中出现的,有些难受,也有些唏嘘,一个大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到,让我们期待,并对过往寄予缅怀吧……
另外,有谁能猜到王羲之送给苏文的是什么吗?这件东西,在以往是提到过的哟!
第五百二十二章那些过往,认不清的旧时光
当听到王羲之这番话的时候,苏文才终于意识到,之前王羲之所说的那位故人到底是谁。
“断岳的剑是朕教的,李龟年的琴是朕送的,苏轼的词是跟朕学的,王羲之的字也是跟着朕练的……”
在魔君手记的这句话中,总共提到了四位圣者,其中的前两位,剑圣断岳在二十一年前殒落北固山,乐圣李龟年则在四十五年前葬身天弃山。
当年的那些人,如今的确只剩下苏轼和王羲之了。
念及此处,苏文有些感慨,同时也有些明白了为什么王羲之会对他报以善意,或许是因为帝师说自己乃是魔君转世重生?也或许是因为王羲之也从自己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缕故人的气息?
但很可惜的是,帝师并不知道这一段过往,也不知道原来圣域的两大山脉也曾与魔君屠生有旧,否则他一定不会说出下面的这番话。
“我手中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很多事情,即便没有证据,也是可以猜测的。”
听得此言,苏轼笑着弹了弹衣袍,寒声道:“猜测?苏文乃是我人族圣才,堂堂四大才子,更别说其小小年纪便位及御书,日后必成我族的顶梁基石,又岂是你凭借猜测就能随意抹杀构陷的?”
对于苏轼的这番责问,帝师并不以为意,接着说道:“此言差矣!正是因为此子被众圣寄予厚望,文名无双,所以哪怕只是有一丁点的可能性。我们也绝不能放过,否则日后必然会为我族埋下弥天大祸!”
“苏文体内是否留有魔族血脉。我想词圣再清楚不过,即便撇开此事不谈。在过往的一年之间,苏文的种种表现,难道诸位就从未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说完,帝师自怀中掏出了一本书册,轻轻抛到了王羲之的手中,示意对方过目。
“在天圣历133年之前,我圣言大陆已经太平了整整近百年的时间,世间鲜闻魔族余孽之事,更没有魔族重现人间的苗头。而同时,苏文于临川城中只能算得上是资质平庸,别说诗词大才,就连记诵先贤著作也难以为继,甚至在城考中根本就不曾上榜!”
“此事有临川城天然私塾的陈老先生作证,以及去年城考榜单为凭。”
“然而,不知道为何,此子却于圣庙开智当日连夺八人之文位,得以成就文生之位。更诵出了传世之诗——《登高》!”
说到这里,帝师忍不住摇了摇头:“夺文位或许算不得什么,过往也有旧例可循,但连夺八道文位。在文生之时便开启八道文穴,敢问,在场诸位有谁曾见过!”
“再让我们说说《登高》这首诗。虽然我不擅诗道,但也能识得这的确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可是,诸位难道就从来没有质疑过此诗的遣词造句吗?”
“尤其是颈联与尾联这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试问,这真的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应该写出的诗文吗!”
此言既出,苏文顿时心头一凛。
是的,他犯了一个大错误。
这个错误不在于他作出了《登高》这首诗,而在于他不应该在出了圣庙之后,于众人面前吟诵出来!
当日苏文之所以会以《登高》一诗开智,是因为受王阳明夺文位之事迹启发,从而在记忆中选择了一首他认为最强大的诗文,在心中默诵了出来。
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任何人知道苏文作了《登高》这首诗。
如果他没有因为徐凌的逼迫,从而当场诵读出来,引紫金才气天降的话。
可偏偏,苏文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当着所有人的面诵出了这首《登高》。
这是苏文自来到圣言大陆后所作出的第一首诗。
这首诗从此开启了苏文的圣才之路。
但与此同时,这也是苏文笔下一众诗词当中,唯一一首不应该由他写出来的诗。
而如今,这一点却被帝师作为了攻讦苏文的把柄,令苏文完全难以反驳!
帝师的声音还在继续。
“在那之后,苏文身边的大部分人,都仿佛在一夜之间与魔族有了关系,唐吉、陆三娇、柳施施……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苏文去了迷失沼泽,于是饕餮出世,苏文去了黄鹤楼,于是以魔女浅夏为首的魔族余孽重现世间,后来我得知,原来在黄鹤楼之后,苏文还去了趟南疆,于是紧接着,原本隐匿于妖族那边的一众魔人全都冒出来了,其中更不乏衣威泊这样凶名赫赫的大人物!”
“这一切,都只是凑巧?”
“刚才在我的所有问题中,但凡是涉及魔君屠生的问题,苏文一概不答,这又是为什么?”
听着帝师那一声声义正言辞的诘问,苏文只能无言以对。
同一时间,苏文浑身都泛着冷意,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原来为了此时此刻,帝师已经在暗中调查了他这么久的时间,所谓谋定而后动,不外如是!
杀人,先诛心。
帝师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把利剑,他苦心布下的此局,便是诛心之局。
但其最后所得出的结果,至少在苏文听起来,却是荒谬至极!
于是这一次,苏文没有等苏轼为他辩解,而是自己开口说了一句话。
“若我真是魔君屠生转世重生的话,你敢来葬花岭找我当面对质?你还能活到现在?老瞎子,你是当我傻,还是你傻,还是全天下都是傻子?”
苏文此言一出,王羲之与苏轼相视一笑,两人似乎都回想起了一些旧时光,一些故人往事。
是啊,如果屠生在世,今日的圣言大陆又会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呢?
出于某种很微妙的情感,其实王羲之很希望苏文真的是魔君转世重生,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虽然在苏文的身上有一些故人的气息,但他们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然而,对于帝师来说,却并不认同苏文的这番自辩。
“既然是转世重生,那么今日之屠生,当然就不再是星空下第一强者,老夫又为何不敢来!”
“今天我之所以不惜一切也要将你埋葬于此,便是为了趁着你尚未恢复实力之前,把你的真面目公诸于世,把你魔族的阴谋扼杀于襁褓之中!”
“对此,我问心无愧!”
第五百二十三章自弃文名,保百年和平!
帝师到底是不是真的问心无愧,没有人知道,至少现在没人能知道,因为没有人可以判断一位圣者是否在说谎。
王羲之和苏轼不可以,清白圣石也不可以。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在场的一众圣者,包括柳中庸和南宫生在内,没有人知道,帝师其实是沧澜皇的老师。
所以从表面上看起来,帝师今日之立场,似乎真的与内战无关,而纯粹是因为苏文。
他担心苏文是魔君屠生转世重生,他担心这位人族圣才其实是魔族安插在北域的一颗钉子,他更担心苏文有朝一日会背叛人类,将众圣用鲜血和生命所换来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对此,一直保持沉默的刑师终于开口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关于转世论的真实性,我不知道诸位是什么看法,但至少对我而言,是不相信的。”
刑师的这番话恰到好处地响起,提醒了帝师一件事情。
不论他说得再如何大义凛然,再怎么天花乱坠,回归到原点来看,帝师始终是没有证据的。
正如他之前所说,这一切,都只能算作猜测。
毕竟,转世重生这种事情,怎么证明呢?
刑师不愧是擅刑讯、专探案之圣者,他对于一件事情的是非黑白之判断非常简单,或者说,他只基于一件东西,那就是证据!
没有证据证明的东西,任你口若悬河、舌灿莲花。我都是不信的!
当然,此时刑师之所以会这么说。或许也与他今日之立场有关,毕竟不管怎么样。他也不可能让帝师伤及苏文性命。
话音落下,苏轼也淡然一笑,摇摇头道:“抱歉,你同样无法说服我。”
于是乎,今日帝师对苏文之指控,顿时就将争论的焦点从苏文的身上转移到了帝师的身上。
重要的不在于苏文到底是不是魔族余孽,或者甚至于屠生转世,而在于众圣是否相信帝师的这番推测!
今日在葬花岭总共有八位圣者,除去王羲之立场不明以外。帝师一方有三位,苏文身前则有四位,如果只是单纯地用投票来决定的话,帝师绝不占优。
从某种角度来看,帝师失策了。
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即便自己已经说出了苏文很可能是魔君转世,苏轼和陆羽等人也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这是为什么!
他并不知道,陆羽和刑师都有不得不力挺苏文的理由,而至于汪灏。则与陆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即便他相信苏文是魔族人,此时也没有选择。
更何况,汪灏的得意门生。沈木,不也是人族叛徒吗?
最后苏轼的立场就不用说了,毕竟他是苏文的太爷。而且就算抛去这一因素不谈,他也绝不可能对苏文不利。
因为他和王羲之一样。在百年前与魔君屠生有旧!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帝师之所以无法说服这几位圣者。同样是因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因为他不知道陆羽和刑师力保苏文的理由究竟是什么,也不知道苏轼和王羲之原来与屠生有一段隐秘的过往。
但帝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做出了一个出乎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举动。
他突然笑了。
“诸位多虑了。”
“我之前说过,今日我之所以会来到这里,为的只是想与苏文聊几句,问他几个问题,不管他最后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今日之事,我都不再追究。”
“所以,不管诸位到底信不信,我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该说的也说完了,至于天下人信不信,我想,就算是诸位也没有办法干涉吧……”
说完这句话,帝师轻手一扬,顿时一道金芒自他袖中厉射而出,还不等苏文看清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便听得空中一阵爆炸之声传来。
紧接着,两道熟悉的人声在众人耳边响起。
“魔人唐吉,乃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们二人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可是这样?”
“不错。”
……
“你的身上,可留有魔族血脉?”
……
“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此子本就是魔族余孽!不,还远不止如此,我甚至怀疑,他是魔君屠生转世重生!”
……
“这一切,都只是凑巧?”
“刚才在我的所有问题中,但凡是涉及魔君屠生的问题,苏文一概不答,这又是为什么?”
……
一时之间,在整个葬花岭的上空,不,应该说在整个人族大陆的上空都回荡起了这番对话,于是整个人类世界都知道了帝师对苏文的质疑。
但令人意外,或者说令苏文意外的是,对于帝师的这番举动,苏轼没有任何表示,甚至没有试图着阻止对方。
不知道是因为帝师的动作太快,还是因为王羲之拦在了苏轼的面前。
但就在这个时候,在苏文的心中,却忽的响起了一道声音。
“苏文,我希望你如实地回答我,你愿意为了唐吉,为了卫国,作出怎样的牺牲?”
苏文一愣,随后转头看向那位昏昏欲睡的老人,却发现对方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于是他很快明白过来,这恐怕是某种圣者秘法。
千里传音?还是密音传耳?
还不等苏文搞清楚王羲之这句话的意思,便听得第二道人声从他心底响起。
“今日之事断然是无法善了了,但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先前往南疆,那里有一道通往域外的入口,待此事风平浪静之后,你再回来吧。”
这一次,说话的从王羲之变成了苏轼。
但与之前一样,除了苏文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听到这两位圣者的声音,所以此时不论是王羲之,还是苏轼,都暂时不知道,他们彼此竟然在这一刻做出了一个相似的决定。
这个决定非常大胆,也非常危险,但一旦成功,便能让一件原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变成可能。
终止内战!
圣者誓约曾规定,圣阶不得干涉人族内战,所以不论是圣域还是人族文道六首都不能阻止沧澜皇的野心。
但在冥冥之中,王羲之和苏轼却在苏文的身上,或者说从今日帝师的诛心之局当中,发现了一种可能性。
如果苏文愿意的话,如果他愿意冒这个险的话,内战之危可以立刻解除!
但前提是,苏文愿意。
在这一个瞬间,即便卫国的守护神,茶圣陆羽就站在苏文的身前,但他却对于王羲之和苏轼的计划全然不知,更不知道,从这一刻开始,整个人族北域的百年和平都交到了苏文的手中。
卫国的安危存亡,日不落平原的沦陷与否,都只凭苏文的一念之间。
没有人知道王羲之与苏文在之后说了些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苏轼忍痛要求苏文牺牲掉些什么,但就在下一刻,苏文的目色突然变得沉重了起来。
他转过头,看了看唐吉和华叔逃亡的方向,又看了看神木山所在的位置,最后,他在心中默念了一下苏雨和沐夕的名字。
只要他愿意,内战即刻便能终止,卫国子民能够不受战乱之苦,他的朋友也可以得到喘息之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