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霸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根霸三国-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百七十章 贾文和足智多谋

夏季行军本来就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如果在荒漠里行军,无异于玩火自焚,自入死地。可是,曹操一方势在必得,绝不可能放弃对敌人的追杀。最后,贾诩和曹操商议:由曹操本人率领二营虎豹骑穿越荒漠,区域的将士原地驻扎。

本来这个危急时候,曹操要看郭嘉留给他的锦囊妙计。但是贾诩告诉他:只要他率领二营虎豹骑突然出现在乌达王的领地,乌达王便会不战自降:驱逐袁绍的儿子,同时把蔡文姬交给曹操。听到贾诩的预测,曹操便感觉此时不是危急时刻,于是他就没看郭嘉留给他的锦囊妙计。等若干年后,曹操再次想起郭嘉遗留给的锦囊妙计,一切都为时已晚啊……

只要准备充足,不遇到恶劣的天气,骑兵穿越荒漠,只需一个白天的时间。当曹操率领二营骑兵艰难的穿越过荒漠,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乌达王的领地,正如贾诩所料,乌达王主动向曹操投降了。碍于以前的情谊,乌达王没有将袁绍的儿子送给曹操,而是将之驱逐。

投降后的乌达王,对于曹操的请求,一应百应。虽然蔡文姬做他的妻妾已有数年,已经给他生儿育女。当他向蔡文姬询问:如今魏王曹操要接她回到家乡,不知道你是去还是留……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蔡文姬选择返回家乡。在返乡的途中,愁肠百回的蔡文姬写下荡气回肠的 《胡笳十八拍》 。诗歌用成熟而又洗练的文字叙述她的所有经历,谴责了混乱的年代,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曹操读之,顿时热泪长流啊。如果当年自己的事业不是屡受打击,也许春风得意的他就迎娶蔡文姬了。可是天意弄人,本来情投意合的两个人却有缘无分,各奔东西了。再次见到蔡文姬,曹操有个特别的感受:眼睛里看到聊蔡文姬,而他的心里则是完全没有蔡文姬了,此时蔡文姬给他的感受就如同是家人一般,而不再是情人的感觉了。

情人,令人牵肠挂肚朝思暮想;而亲人则是“从来都不需要想起,永远都不会忘记”的那种状态了。

离开乌达王的地盘,曹操没有穿越沙漠,而是沿着敌人逃跑的路线一路追击。行军途中休息时,曹操便和蔡文姬家长里短:当年蔡文姬被强盗劫持,被卖到北方戎狄部落之后,她的父亲不和当时的权贵董卓同流合污,便被董卓满门抄斩。当时,蔡家的藏书极多,另曹操一直惦记着。突遭横祸,蔡家的藏书也毁于一旦,这样草草心疼不已。而蔡文姬当场表示:她能记住绝大部分藏书的内容,等她回到洛阳城,就把藏书的内容默写出来,而后送给曹操。曹操闻言,顿时欣喜异常。如此,蔡文姬的记忆力是何等的强悍和超群啊。

等曹操率领的虎豹骑和贾诩率领的大部队会合后,袁绍的儿子也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收留了。公孙康对外界放话:只要曹操敢侵犯幽州,自己便会和曹操抵制死扛到底,让曹操有来无回……

面对公孙康的大放厥词,已经疲惫不堪的曹操心生退意。关键时刻,贾诩又向曹操建议:曹公,公孙康不过是在吹牛皮,只要我方兵临城下,我方无需攻打,公孙康便会主动投降。贾诩的言辞顿时提升曹操的战意。

果不其然,当曹操率领大军才进入幽州地界,公孙康就把袁绍的儿子杀死,并将其头颅送到曹操的面前……有了贾诩的合理的计谋,曹操才完成追杀袁绍儿子的任务。整个过程中,贾诩的表现可圈可点,令之前反对曹操重用贾诩的一干人,心服口服。

从此在曹操本人和其他人的心目中:贾诩智谋水平和郭嘉相差无几。当曹操当面如此评价贾诩时,贾诩当即否认,他认为自己的智谋和郭嘉比起来,还有相当的差距。

在曹操的眼里:贾诩没有郭嘉张扬,贾诩不喜欢与外人交往,大众场合一直保持沉默寡言的形象。曹操曾经向贾诩提出:自己做媒,把贾诩的小女儿嫁给豪门宗族,结果被贾诩婉拒了。没过多久,贾诩就把自己小女儿嫁给一个平民了。

曾经,曹操也挽留贾诩在自己的营帐过夜,一起嗨皮,贾诩从未答应过。即便贾诩为人处事如此淡漠,曹操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贾诩。

曹操祭祖完毕,本该及时返回帝都洛阳城了。可是,此次祭祖,他的原配夫人丁氏居然没有参加。曹操已经有数年没有见到丁氏了。此时,他就在当初自己“筑室城外”的村子,他是来探望一向深居简出的丁氏的。

丁氏是一个勤奋的女人,她一天到晚几乎都在织布机前。丁氏对曹操忠诚,无论曹操受到多大的打击,日子过得多憋屈,丁氏都是不离不弃,从不恶言相向。相处的日子中,曹操和丁氏从未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夫妻之间,真是相濡以沫,恩爱有加啊。

侍女把曹操领到织布机房,便施礼告退。曹操听着熟悉的织布机声,轻轻推开房门,悄步走入。丁氏极其熟练的正在操纵织布机,她安静的背影直扑曹操的视线里。

听到曹操轻咳一声,丁氏的身体只是微微一动,她并没有起身迎接曹操,就把曹操当做空气一般。曹操知道丁氏还在恼恨自己:由于自己的过失,导致宛城张绣叛变,在混战中,曹操的儿子曹昂战死……曹昂并不是丁氏亲生,而是丁氏的侍女梅儿所生。丁氏和侍女梅儿可是情同姐妹,由于她自己不能生育,她就把梅儿许配给曹操做妾。当年,梅儿难产致死,丁氏就把梅儿所生的孩子视为几出,万分的疼爱。如今,儿子曹昂跟随曹操出征,结果惨死沙场,如此,丁氏悲痛欲绝,她怎么能原谅曹操呢?于是,曹操返乡祭祖,这等大事,她都没有参与。

曹操深情的望着丁氏安静而又寂寞的背影,声音微颤地说道:“夫人,此时,家人都在洛阳城,你不如也给随孟德前往洛阳城吧?!”

丁氏似乎没有听到曹操的话语,她就是摆弄着面前的织布机。曹操看到丁氏没有理会自己,他就知道:有生之年,丁氏都不会原谅自己了。当时,曹昂如果是二军对垒,被敌人杀死,丁氏不会恼恨他的,而事实上,曹昂的之死和他放纵的行为密切相关,这让丁氏怎么原谅他?

接下来,曹操站在原地,看着丁氏织布。一个时辰后,曹操长叹一声,便转身离开织布机房。在曹操离开后,丁氏的眼泪便流出眼眶,滑过面颊,滴落在布上……

曹操嘱咐随行的地方官员,要以最高级别的警备保护这个村子的安全,保护好丁氏。其实只要丁氏不离开这个村子,不用曹操嘱咐,地方官员也会格外卖力气保护这个村子的。

离开存在百十里地,曹操才脱离暗自神伤的状态。这种事情,不是当事人,不会有那种感受的——双方都有情感,但是无法生活在一起,淡淡的不舍,淡淡的忧伤啊。

为了让曹操尽早摆脱负面的情绪,贾诩体感到曹操心境有所平静时,他便主动开口和曹操商讨当前的局势。此时,二人同坐在一架豪华马车上。

贾诩注视着曹操,缓声说道:“魏王,如今献帝也成年了啊……。”贾诩说完这句话,便不再言语。

贾诩的话虽然简短,但是信息量大啊。这句话如同巨浪在曹操心海里激荡:是啊,献帝已经成年,别说是贵为天子,就是一般的年轻人在这个阶段,心里也有一番成就伟业的热血念头啊。如此以来,心有所念的献帝,就不会任由曹操摆布了。如果献帝和曹操之间有隔阂,有矛盾,二人之间早晚会发生冲突的。

“嗯,贾军师所言极是……”曹操语气淡漠的说道。贾诩进而说到:“那孔融还真是不知好歹啊,此人留在魏王的身边,早晚会给魏王带来大麻烦的!”

如果此时还有人敢明目张胆反对曹操的,此人当属孔融。此次,献帝加封曹操为魏王,无形之中弄个,曹操拥有的权力就更大了。这个节骨眼,孔融就向献帝建议:要求献帝接触曹操的兵权,让曹操专门辅助献帝处理朝政!乱世中,兵权是最实际、最实惠的权力,一旦剥夺曹操的兵权,曹操凭啥立身护家呢?

面对孔融看似合理、其实无理取闹的要求,曹操亲自书写一封信,而后将之公开。在书信中,曹操光明磊落的表示:不是自己专权,而是形势所逼,为了忠君报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他只能身兼数职,等到天下真正平定后,他便会自动缴出权力,告老还乡。一句话,曹操宁愿做真小人,而不愿意做伪君子!

曹操务实的姿态得到大部分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孔融则是一如既往的反对曹操的言论,他直言不讳的指责曹操:曹操就是篡权专政的抵制佞臣,其心思不可告人,昭然若揭等等。

可以说,曹操还没面对地方诸侯的公然反对,他就遇到孔融的公然指责。这种形势,让曹操本人感到不舒服,让曹操的心腹恼怒。可是,曹操的现实,暂时不允许将反对者孔融弄死。如果曹操把孔融弄死,必定会丧失一部分人心。曹操只能忍气吞声的等,等孔融犯下不可挽回的必死之罪。这个时间,曹操有耐心等啊。

第四百七十一章 曹孟德雄心壮志

贾诩在曹操面前指责孔融,完全是站在曹操的立场考虑的,完全和他的利益一点关系都没有。如贾诩这种人能早曹操面前指责别人的种种不是,说明他对曹操的忠诚度,天地可鉴啊。贾诩很少指责人,因为他认为:活人都差不多,不过是喜怒哀乐,不过是生死一趟。你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不是,没过多久,你也会成为那种人,犯那样的错误,何必?何苦呢?如果有利益冲突,能决定生死的斗争,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秉持公道的原则,所以贾诩几乎不和权贵交往,哪怕各种理念和兴趣一样。曹操也知道:这种人能在自己面前数落别人的不是,说明这种人是完全的信服自己的,从道德层面到生活习惯……

曹操微笑对贾诩点点头,同时轻声说道:“贾先生,据各方的细作回报,此时各地诸侯,也只有江东的孙蒿拿鸡毛当令箭,彻头彻尾执行献帝的旨意……其实呢,孙蒿也只是假借献帝的圣旨,实际上是竖立自己的权威,逼退孙权而已!……这些,说实话,孟德都不在意,孟德只是糊涂:是谁给献帝出了这个馊主意?妄想以一张圣旨改变群雄逐鹿、诸侯争霸的局势?”

贾诩迎着曹操疑惑的目光,语气极为肯定地说道:“魏王,卑职猜测:估计是当今皇后的父亲伏完和几个思想腐朽的老臣,给献帝出的这个幼稚的计谋!”

“哦,也许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吧?!”曹操赞同的颔首,随后,他又向贾诩问道:“贾先生,那凉州的马腾为什么自愿来到洛阳呢?他为什么又主动留在洛阳呢?”

凉州马腾,曾经也是西凉军团的骨干角色,作为西凉军团的核心人物,贾诩当然了解马腾的脾气和性情。他捋着胡须,眯着眼睛对曹操说道:“魏王,马腾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物,其性情忠厚,品行良善,当初,即便是面对霸道蛮横的董卓,马腾都敢据理而争,不与董卓之辈同流合污。如今,马腾自愿来到洛阳,并留在洛阳,他是向献帝和魏王表明:凉州不再是以前董卓统治下的凉州,凉州不会和朝廷对抗的……马腾以‘人质’的身份,充分的做出保证!”

“呵呵,嗯,贾先生你的说法,肯定了孟德对马腾的认识!”曹操也是捋着胡须,欣慰的说道,“如此以来,物质贫乏的凉州还能从中原获取到急缺的物质……马腾对凉州百十万民众的福祉,还是十分看重的。”

“爱民如子,一向是马腾的品行!马腾对辖下的民众,是全心全意的呵护啊!”贾诩发自内心的赞美说道。而后,他又担忧地说道:“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啊。同样是凉州的宗族大户韩遂,他未必是真心赞同马腾的理念的……魏王,卑职敢大胆的预测:凉州想要真正的稳定,必定要经历一次浩劫。一山难容二虎,只有一只老虎死亡,凉州才能真正稳定下来!”

凉州是曹操的盲区,他对凉州的了解只停留在董卓身上。他的关注焦点仅在大江二岸、黄河南北,对这些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地貌,他都是了如指掌啊。他不了解凉州,这并不妨碍他接受贾诩对凉州局势的分析和看法。

凉州越乱,此时对曹操越有利啊。等他统一中原各州,等他腾出手来,凉州完全可以用一张檄文,轻松的搞定。不论当时,凉州乱到何种程度。

曹操和贾诩分析完当今的天下形势后,贾诩又向曹操进一步说道:“魏王,洛阳的局势发展,对你是越来越不利啊。破解如此危急,当前的形式不允许魏王直接对反对者动手,唯今之计只能通过借助外来的力量解决内部的棘手难题,具体来说,就是尽快发动对外的一场战争……。”

曹操听到贾诩说到这里,并没有插话,他只是目光平静的看着贾诩,实际上,他的心里已经乐开花啊。

在曹操的默默鼓励中,贾诩便说出自己深思熟虑的谋略,“魏王,益州的刘璋和荆州的刘表同为皇室宗亲,但是他们却不亲自参加献帝的婚庆大典,这说明他们都不把当今天子献帝和您放在眼里。在魏王和叛贼袁术、逆贼袁绍战斗时,他们不但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持魏王,他们反而在各自的领地党同伐异,四处征讨异己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益州刘璋为甚!反观我方,连年征战,魏王麾下大部分将士已经十分厌战,如果此时强行发动对外的战斗,大部分的将士积极性会不高的,如此,他们的战斗力是比下降!而此时,趁益州烽烟四起,荆州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又是我方打击他们的好时机……。”

“嗯,贾先生所言极是!”曹操并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是否有出兵打仗的意愿,他而是就事论事地说道:“益州的局面,如今已经失控;而荆州的情形更是复杂,刘表年事已高,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在各自背后势力的支持下,已经明争暗斗,水火不容了……自从刘备入驻荆州后,刘表也并没有重用他,而是敷衍了事。但是刘备一方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明显比刘表强,就算刘备本人能隐忍,他的麾下将士未必能忍受啊;就算刘表能暂时收容刘备,给他立身之地,刘表麾下一些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