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操世家外传——曹家将

这是一个正史中名将产量最高的家族。

这是一群演义里被黑成了狗的璀璨将星。

这是一面最直观地反映曹魏兴衰的镜子。

这是汉末三国人数最多的理想主义社团。

本期为您讲述曹操世家外传——曹家将!

一、老一代庶族地主革命家曹仁、曹洪、曹纯的兄弟连

东汉时代的平民家庭要想出人头地共有四种办法:

1。拼学历:做学问做到经学大师,被举荐出来做官后如果得到人们交口称赞,其家族便可由学阀转变为门阀。经典案例如袁绍家族,荀彧家族、陈群家族。

2。潜规则:送一个胸大腿长、心黑手狠的妹子进宫。如果被皇帝看中,并在后宫中力挫群雌。其家族便成为炙手可热的外戚。经典案例如大将军何进。

3。抱大腿:从军之后有战功不一定能出头。没有战功只要能抱住掌权的外戚或宦官的大腿也一样步步高升。经典案例如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均。

4。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下决心,一定要下决心,下狠手,一次性解决根本问题——把孩子送到宫里做宦官,从端茶倒水捶背揉肩倒夜壶的最基层做起。万一起步过程中没有被主人和前辈折磨死,万一成长后每一次站队都能站对,当上宦官领袖,其家族便可鸡犬升天成为阉二代阉三代。经典案例便是曹家子弟。

出身(以出生时间顺序排列)

曹仁,字子孝。颍川太守曹褒之孙,太中大夫曹炽之子。曹操从弟(同一个曾祖父不同祖父的弟弟称之为从弟)。年轻时是一个厌恶条条框框,对当局不满的愤青,也是一个整天骑马射箭的不安定分子。也许是年轻时放荡够了,后来的曹仁成了一个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楷模。

曹纯,字子和。曹操从弟,曹仁亲弟。十四岁自立门户,家境殷实但没有富家子弟的习气,少年时代便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一百多名仆人和门客,尊敬并资助有学问的人,因而声名远扬,17岁尚未弱冠便出仕,担任黄门侍郎。读者朋友请注意,像曹纯这样年轻时太过压抑自己的人长大后会有很大几率变成……你懂的。

曹洪,字子廉。曹操从弟。生父不详,其伯父曹鼎曾出任尚书令。早年经历不详,从他成年后瞧得上谁就毫无保留,瞧不上谁就一毛不拔的表现来看,少年时代的曹洪估计比曹操还要真性情。

看起来,曹家这几位少爷的日子都过得挺滋润,但曹家由于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出身,虽然有钱有势,也只是庶族地主,为拼学历起家的士族地主所不齿。正所谓“有钱有势都不如有范儿”。再加上东汉中后期能够进入权力核心,当上大股东的基本上都是外戚和宦官,其他人(包括已故宦官的子孙)不过是打工的。

在官员里最没地位,在打工仔里还属于受歧视的那一类。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里外不是人,这便是曹家的窘境。

当外戚宦官同归于尽,董卓横行霸道于京师,各路诸侯都各自打着小算盘,谁也不管皇帝死活的时候,出身最囧的曹操反倒打起了兴复汉室的大旗第一个起兵讨伐董卓。曹仁、曹洪、曹纯在第一时间加入队伍,踏上了庶族地主的革命之路。

功勋(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曹纯是曹家军特种部队虎豹骑的总指挥。虎豹骑的主要工作是在皇宫值班以及负责曹操同志的安全,再加上这支部队需要最好的战马,又需要百里挑一的兵源,过高的养护成本使虎豹骑只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才会被派上战场,因而事迹并不多:

在讨灭袁绍长子袁谭的战役中,曹军伤亡很大。虽然官渡大战后,曹操权势熏天俨然是北方霸主,但袁家只是因为少爷们内讧,不再被士人看好,可百足大虫毕竟还有很强的实力。曹操考虑暂缓进攻,曹纯提出用最精锐的虎豹骑强攻,成功将袁谭斩杀。

曹操北征乌桓的战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先锋官张辽临阵斩杀蹋顿单于,还有一种便是曹纯率领的虎豹骑将蹋顿单于生擒活捉。

长坂坡上,曹纯率领虎豹骑强袭刘备军,缴获大量军事物资、收降了刘备军离散士兵。而且,曹纯还捕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

单凭刘备的两个女儿,曹纯就注定要被罗贯中先生封杀。在演义中,曹纯仅仅是跟着曹仁打过一次酱油,嗯,罗贯中先生在进行拥刘贬曹的系统工程时也不都是下大力气,手懒时也有手懒的写法。

曹洪在曹操讨伐董卓兵败时把自己的战马献给曹操并且自然而然地说出了那句感人至深的名言:“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之后曹洪步行护卫曹操到了汴水,让曹操休息由他一个人沿着河道搜寻,终于找到一只小船,让曹操逃出生天。

刚刚创业时就遭受挫败,真性情的曹操想必要痛哭一场,曹洪是此时陪在他身边的唯一的人。心灵鸡汤就不多撒了,说点儿实在的。当时曹操的五千人马或死或亡,所剩无多。曹洪找到好朋友扬州刺史陈温,招募并挑选了两千精兵,然后马上带着这支队伍与曹操胜利会师,为曹操的东山再起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1。招募士兵是要花钱的,鉴于曹操刚刚落难以及后来曹操对曹洪开出的最高工资并且闲着没事儿就给曹洪发奖金,招兵的这笔钱很可能是曹洪自己出的。

2。两千士兵在当时也是一支不小的队伍,曹洪如果有个人野心完全可以单干了。就算跟曹操会师这支部队也可以当做他的私兵,但曹洪对曹操就是忠诚到毫无保留的程度。

张邈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占据兖州。曹洪率先开路占据了两个县并征集粮食。当时正闹饥荒,曹操后来能够三战三胜将吕布赶出兖州,曹洪搞来的根据地和粮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执行这一命令的正是曹洪。福将之名或许是源于此处吧。不过福兮祸所伏,曹洪被献帝任命为管纪律的谏议大夫,当时能够被献帝亲自任命还是很荣耀的,曹洪从此淡出于军界。

后来曹洪又参与了一些战斗和战役,但要么是敌人档次太低,要么是他自己表现平平。最后一次出战,他统帅的队伍击败刘备军将领吴兰。但这次曹洪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实际总指挥是曹操培养的第二代曹家将,曹洪的侄子曹休。看起来曹洪很窝囊,但笔者认为这才是曹洪最了不起的地方。有几个长辈能忍住对晚辈唠唠叨叨的冲动?又有几个老干部能不对年轻干部指手画脚?年轻时能够两肋插刀倾其所有的人很多,混成了老资格还能克制中老年人的本能,不忘初心,明白谁没有年轻过的道理的人却是太少太少。

曹洪,有一颗不老的心。也许这便是他在第一代曹家将中活得最久的原因。

受《三国演义》影响,曹仁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是一个精通金钟罩铁布衫,整天挨揍的沙包。在三国类游戏中,曹仁也总是以一副变形金刚式的铠甲机器人形象出现。好像曹仁就只会守啊守,你打我我也不还手。我只能说,罗贯中先生真可谓古往今来把英雄豪杰写成窝囊废的天字第一号高手。

曹操攻陶谦、吕布、马超时,曹仁都是别领一路,击败陶谦大将吕由,扫平徐州诸县;活捉吕布军将领刘何;击败响应马超的苏伯、田银。这三次战役中曹仁的对手都不是什么狠角色,但需要注意的是,曹操帐下谋士如云、猛将如林,曹仁队伍中的猛人却长期只有他自己。即便是在后来的官渡大战和南郡之战中,曹操给曹仁的配置也顶多是史焕、牛金这种级别的助手。这一点与夏侯兄弟的五子良将配置形成了鲜明对比,看来太让领导放心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啊。

曹操攻张绣,曹仁负责战略预备队。张绣追杀回师途中的曹操,被亲自断后的曹孟德迎头痛击。这时贾诩献计说曹操取胜后必然大意,不会再亲自断后,这时偷袭一定能够成功。贾诩一生算无遗策,曹军果然被逆袭。幸亏曹仁及时出现,重振士气才没有崩盘。许多年以后,第二代、第三代曹家将在出现突发状况一片混乱时,再也不能整合队伍、重振士气,不能说他们无能,只能说曹仁太能干了。他就像是《三体》里的大史,给人一种有他在就不会死的安全感。

官渡大战前夕,袁绍军客将刘备在曹军后方埋下一颗钉子。曹仁无惧袁绍大兵压境果断出击,痛扁刘备,确保大后方和粮道的安全并焚烧了袁绍军的运粮车。

赤壁之战后,曹军转为战略防守。曹仁驻守南郡主持东、南两大战线的工作,同时面对关羽和周瑜的威胁,真不知道当时有没有比这更难的工作了。鼎盛时期的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都搞不定的孙刘联军,此时已经今非昔比,实力大增。这让曹仁怎么守?如果不是看了马伯庸先生根据军事地理做出的考证我简直怀疑曹操是把曹仁当神(pao)仙(hui)了。

马伯庸先生根据曹军几路将领守路不守城的布防得出了曹仁的任务只是尽可能拖延时间以方便曹操重新整合力量,一旦扛不住随时跑路的结论,在下深为信服。

没有硬性指标,能守多久守多久,换了一般人只要感受到危险也就撤了。可曹仁愣是打出了奇迹。

先说周瑜,他率领数万大军(比赤壁之战时东吴出动的人马还多)攻打南郡,而且为了显示孙刘联军的团结还用两千士兵换了张飞和刘备军的一千士兵听从他的调遣。最绝的是他派甘宁领一千人马去偷袭益州牧刘璋的地盘夷陵,充分暴露了周瑜对蜀地的垂涎三尺。

大家都知道,蜀地对于孙刘两家来说是梦寐以求。对曹家来说一时半会儿根本顾不上。曹仁恰恰利用周瑜的思维定势,率骑兵直奔夷陵突袭甘宁。周瑜非常被动,只好亲自去救援。看起来曹仁是损失了一些人马,但他的部队是骑兵,一来一回耽误不了多少功夫儿,等于拿周瑜溜腿儿争取最宝贵的时间。等到周瑜折返回来,曹仁又派牛金只带三百敢死队出击。牛金所部迅速被包围,曹仁不顾劝阻亲自领兵救援,带回牛金后曹仁再次杀入重围将其他敢死队员全部救回。

这是曹仁一生中最具英雄气概的一场战斗,也是偶尔有人赞扬曹仁时的首要论据。但曹仁冒这么大风险显然不是为了耍帅。

先派人去冒险,再亲自冒险去救援,曹仁的目的在于渲染一种不抛弃不放弃大家都是好兄弟的气氛,把自己的威望提升至顶点以鼓舞士气,使部下愿效死力。虽然是耍心眼,但却令人敬佩。因为第一,他完全可以不冒这个风险,寡不敌众,敌军指挥官又是周瑜,跑了一点也不丢人。第二,亲自上阵全身而退,还能一个不落的把部下救回,这身手比他的同事夏侯渊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再说关羽,武圣人兵绝北道,让曹家的援军无法通过。什么徐晃、乐进、文聘通通进不来,好不容易有一个不要命的,身先士卒的李通历尽千辛万苦一步步接近了曹仁的被包围圈还病死了。

此时曹仁已经坚守南郡一年多了,大大超过了曹操的预期,给曹家重新整合力量争取了充足的时间。趁着李通所部还在,见好就收,退保曹家真正在意的据点樊城。

南郡之战的精彩程度和深远影响不亚于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大战役。孙家得到了南郡,然而周瑜在此战身受重伤,以致斜阳欲落去一望暗销魂。继任大都督的鲁肃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力主将南临长江、北靠汉水、东逼武昌、西控巴蜀的南郡借给了关羽。所谓“借荆州”,以及后来的“大意失荆州”实际上指的只是荆州九郡中最重要的的南郡。关羽在南郡之战中出力甚巨,却成了负债者,孙权又整天催着还债,双方的心理都不平衡,反目成仇的种子就此种下。如果曹仁迅速撤退,关羽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南郡当然就是东吴的地盘,孙刘联盟便不会破裂地那么迅速又那么可悲。

曹仁退保樊城后,宛城守将侯音叛曹响应关羽。曹仁用了两个月攻下宛城,同月,西线主帅夏侯渊战死,刘备称孤道寡气贯长虹,正所谓野百合也会有春天。关羽在南郡龙骧虎步,虎视眈眈,准备让曹仁变成第二个夏侯渊。

曹仁没有时间安抚,为保障樊城的安全,在宛城发动了大屠杀。看起来曹仁屠宛城是恃强凌弱,但仔细想想,有关羽在身后磨刀霍霍,曹仁不可能把队伍都拉到宛城,而且必须留重兵把守,自己率领少量部队去后院灭火。腹背受敌还能速战速决清理门户,曹魏第一将名至实归。但是,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屠城都是不可抹去的污点,所以尽管能力上曹仁与关羽不相上下甚至只高不低,但关羽是武圣人财神关圣帝君,曹仁就只能是名将。

樊城之战中,一生力挽狂澜,独当一面的名将曹仁在巅峰时期的武圣人面前终于独木难支。于禁、庞德率领三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关羽水淹七军。有人说水淹七军只是偶然地爆发洪水,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君不见,五子良将中资格最老,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的于禁为何会投降?君不见一地肝胆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的庞德何以被斩杀?君不见,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的曹操为何到了考虑迁都的地步?

洪水一来,关羽军团就登上战船发动强攻,退一万步来说,至少关羽为洪水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加以利用。这是实打实的天气预报能力和卓越的军事才华,所以才有了几乎是专门用来形容他的那个成语——威震华夏。

在神一样的对手和巨大的洪涝灾害面前,曹仁的选择是不撤退,不投降,死扛。

哪怕没有队友,哪怕城池快要被泡烂,哪怕连那个英明神武的主公都想到了退缩,曹仁及其麾下将士都没有一个人投降。

艾尔撒·舒卡莱特说:“我的败北就是公会的败北,我是公会的堡垒。”这也是曹仁的心声吧——国家兴亡,我来担当。

古往今来,在洪水和神将的夹攻之下能够坚守住城池的守将,我所知道的仅有曹仁一人。曹仁的坚守换来了巨大回报:孙刘联盟终于破裂,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一千八百年来,理想主义者痛恨孙吴的背信弃义,现实主义者嘲讽关羽的傲慢与偏见。此战的最大受益者正是曹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