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那些穷苦出身的文臣武将明白,李建成这个【军事学院】一出,天下苦寒之士的春天即将来临,所以,他们打心眼里赞同。
裴寂为人正直,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是对于李建成的提议也深感赞同。眼光长远的他,自然看出这提议的好处。
“启禀陛下,臣认为太子殿下的提议可行。”
裴寂话毕,唐俭也站了出来。唐俭与裴寂同样是世家出身,但为人狂放潇洒,没有太多的世家之分,因此对于李建成的提议也表示赞同。
接下来窦威亦然,唯有身为武将的刘弘基没有发话。
不过,跟随李渊的四大元勋已经有三人同意,刘弘基说不说话已经不是很重要。
见到三人的反应,李建成心中暗暗点了点头。三人虽然都是世家出身,但是并没有一切以世家的利益为主,尽心尽力为天下万民,可见三人心性之好。
身为穿越者,李建成自然知道许多朝代世家霸占朝廷,从而形成党派之争,也让许多政令更偏向于世家,造成苦寒市民没有出路,渐渐的王朝开始走向了动乱,最终灭亡。
特别是历史上的长孙无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昔时,太子李承乾欲推翻李世民,结果兵败身亡。因此,太子之位也空了出来。这时,身为长孙无忌外甥的李治也就进入了长孙无忌的眼中。没办法,身为太子的亲外甥李承乾挂了也只能挑选另一个亲外甥辅助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孙无忌捏造罪名灭了有贤名的李恪。
最终,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之下,李治走上了皇位。本以为如此就可以让长孙家族强大的长孙无忌却惨遭灭族之祸。
因此,一心只以家族利益为根本的人,是不适合给他太大的权利。倘若长孙无忌不是为了自己家族利益,推李治上台,有李恪的话,想来也不会造成武则天上台的局面。
身为李家子孙,李建成自然要为将来着想。
修炼《长生诀日之篇》按理论上来说他可以活个一二百年,但是这也是理论,所以很多潜在的危险他必须消灭。
李渊手下的三大元勋同意,其他文武大臣知道,他们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不过,此时表达自己的意见,至少也能获得太子的一些好感,他们自然不吝于表现。
“臣等同意太子殿下的提议!”
“哈哈,既然众卿家认为皇儿的提议可行,那即日起责令工部修建【军事学院】,为我大唐繁荣昌盛出一份力。”李渊见众人都同意,顿时高兴的说到。
“启禀父皇,儿臣还未说完。”李建成突兀的说了一句让众大臣汗然的话,原来还有后招啊。
“既然如此,皇儿继续。”
“是!”对着李渊一拱手,李建成接着说到:“建立【军事学院】对将领进行教育指导不过是第一步。第二步,可以在【军事学院】之前建立【英雄纪念碑】。将每个战死沙场的将士记录在上,让后代子孙记住他们的英勇事迹。”
听到他的提议,众大臣都不由得点了点头。
古人都喜欢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这【英雄纪念碑】一出,能够让子孙后代看的见,他们又怎会不喜欢?这样可以很直接的提高士兵作战的动力,又没有弊端,何乐而不为呢?
“而在学院之内,还可以建立一座【名将阁】,分为【天将阁】和【地将阁】两层。贡献超凡的将领,可以让画师将其画下,将其放在内,并且记录其事迹,以供后人膜拜。并且,可让史官将其载入大唐史册之中。至于,什么样的功绩放入【天将阁】,什么样的功绩放入【地将阁】,则要列出一个明细。”
“嘶!”
听完李建成的话,众大臣不得不倒吸一口凉气。
按李建成这个提议来看,手笔不可谓不大,古时的人谁不想要一个好的名声?光耀门楣的事谁不喜欢?
光看那些武将此时冒光的双眼就可以知道,李建成的这个提议绝对是很得人心的。此举一出,必定得到所有士兵将领的拥护。
倘若换了别的皇帝,即使是亲身儿子也会担忧,不过李渊和李建成父子两人,却是不能以常人来看待(咳咳…)。
文臣们看着武将们的眼光就有些嫉妒了,没想到太子竟然会给他们如此名垂千古的机会。
而看着利剑的目光有些哀怨了…
第三三三章波起(六)
“陛下,臣等认为太子殿下所说可行。”
嫉妒归嫉妒,对于李建成这个提议,没有一个人觉得不行。
“哈哈,皇儿提出如此建议,父皇要好好赏赐你,呃…”激动的李渊才说到一半却发现说不下去了。
赏什么?
美女?
李建成身边的那些哪个不是红颜祸水,倾城倾国?
金钱?
李建成身为【西游酒楼】真正的老板,还会差钱?当初进攻长安的资金,还都是李建成出的。
权力?
李建成已经是太子,再往上也就是自己这个皇位了。就算自己不介意退位给儿子,人家接不接受都还是个问题。
李渊尴尬的笑了笑,打个哈哈轻松的说到:“一家人也不说赏不赏的,呵呵…”
“…”听了李渊的话,众大臣顿时无语,心中还有些许的鄙视。什么叫一家人就不用赏赐了,你身为天下之皇,难道连一点东西都不舍得?
要是李渊知道这些大臣心里的想法,肯定会破口大骂:老子难道不想赏?也要看人家看不看的上眼。
“皇儿,还有没什么提议,一并提出。”
“…”听了李渊的话,众大臣心中不得不再一次鄙视。既想让马干活,又不想给马吃草,怎么会有这样的皇帝,这样的父亲?
当然,他们只能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
“是,父皇!”
李建成眼神从众大臣身上扫过,一字一顿的说到:“儿臣提议改革军队职位,采取军衔制。”
“军衔制?”
众大臣脑门上顿时都露出了问号,这又是什么东西?
“所谓军衔制,就是将军队的职位改变称呼。刚入伍的士兵则是列兵,入伍二年的则自动升为一等列兵。”
“列兵之上则为士级,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再之上为尉级,分为少尉,中尉,上尉;而后是校级,分为少校,中校,上校,大校;最后乃是将级,分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而最高级的是元帅,分为正副。正元帅由皇帝担任,副元帅则由太子担任。”
“其后,军队番号改革。分为:班,排,连,营,团,旅,师,军,司。十人为一班,五个班为一排,五排为一连,二连为一营,二营为一团,二团为一旅,二旅为一师,二师为一军,二军为一司。最高为军委,同样也是正副,由皇帝与太子担任。”
霎时间,众大臣脑门上的问号随着李建成的话,一个一个的冒出来,他们感觉自己的脑袋似乎不够用了。
“这个,敢问太子殿下军衔制有何利处?”裴寂对于这新的东西,自然也不是很明白,因此出言询问到。
“裴太傅问的好,军衔制能够更加便于管理,上下级之间能够很好的联系起来;且不同番队互不干涉,减少了许多的不稳定因素。”
听到李建成的解释,裴寂顿时了然。
军衔制能够很大的遏制了谋反的事情发生。原本的是一名将军出征则为统帅,而后是副统帅,到了那个时候,监军被干掉也就没什么用了。但是,如今这军衔制一出台,一个司最多不过1万多人,就算反叛也起不到什么效果。不仅遏制了叛变,还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联系。
“各位卿家可有异议?”李渊颔首向下方的一众大臣问到。
“臣等认为太子殿下提议可行。”
众大臣已经很明显的知道,李建成的提议相当不错,因此不会有人反对,更何况从开始到现在李建成提出的提议,李渊似乎都相当满意。就算是白痴也知道,两人之间有猫腻,反对的话就是找抽。
“既然如此,兵部即日起拟定规章,军队开始施行新的军衔制。好了,皇儿若还有提议接着说吧!”
接下来的时间都是李建成提议关于军队的一些改革,都是相当有利的,因此大臣们也没有反对,他们知道就算反对也没用。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倘若官员年龄过六十者,则当退位安享天年。”
一石惊起千层浪,李建成的一句话顿时将差不多昏昏欲睡的一众官员给拉回神来。
古时候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当到老的不能再老,手脚不利索的地步才会退位;或者说是被罢免,否则的话哪有说到多少岁就要退位,你说这一众官员怎会同意?
“太子殿下,倘若年迈官员退位,年轻官员毫无经验,政事如何实行?”
李建成的话才落下,一名看起来上了年纪的官员就跳了出来。李建成定睛一看就知道他是谁了,户部尚书,前隋遗留的官员王宝天。最为关键的是,这家伙的年龄已经接近六十岁,按李建成的提议,那他就快退位了。
如今虽然快六十了,但是王宝天还希望能好好奋斗,怎会舍得退位?因此,李建成的提议才说出来,这家伙没有丝毫犹豫的就反对。
“王尚书所言极是,没有年纪大的官员镇住场面,年轻官员性情冲动,办起事来也冲动,一旦出事岂不是悔之晚矣?”
礼部尚书,同样也是前隋遗留的官员,也是王宝天的好友薛武辉,紧随王宝天跳出来反对李建成的提议。
李建成冷笑一声,这些官员就是想死占着位置不肯让出。就像前世时的华夏,当官都是当到死的,后来出台了退休制才让这种现象断绝。
“敢问两位大人,你们难道才当上尚书的位置,就能够完美的处理好政务?”李建成冷笑着反问了一句。
两人顿时哑然无言。
确实,他们也是一步一步的走上来,路途之中也是坎坷艰辛,只不过久了、习惯了,自然处理政务的经验也有了。
“年轻人处理政务的能力可以慢慢培养,而年迈官员退位,还可以给继任者指导,并不是说退位了他们就无所事事。当然了,官员退位,国家依然还会给予他们薪金,就当是奖赏他们为国家贡献一辈子的奖励。”
“这…”
众大臣默然,他们寒窗苦读十数年,好不容易才混到的位置,自然不想轻易的让出来。可是,问题是现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太子,不是别人。倘若是别人,恐怕现在早就被轰下台了。
“不知卿等认为如何?”坐于上首的李渊瞥了一眼文臣武将,慢悠悠的问到。
“臣认为太子殿下提议可行。”裴寂依然很自觉的站出来同意。
“臣附议!”
“臣附议…”
刘弘基、唐俭、窦威等几名元勋都齐声同意到。见此,其余不甘的官员也只能同意了,这几个大佬出来,再反对也是没有意义的了。
而且,在场的官员除了孔思颖和几名前隋的官员之外,其他人也都不过是四五十岁的年纪,因此他们也不比较接受的了。
“既然如此,吏部即日拟定细节,早日呈给朕阅览。”
“父皇且慢,儿臣还未说完。”
“哦,皇儿还有何话要说?”李渊一脸淡然,仿佛早有预感一般。
“启禀父皇,儿臣接下来的话或许有些过激,还请父皇莫要见怪。”李建成先是抱拳请罪,等李渊示意之后才说到:“儿臣认为,皇帝也应当遵守退休制。不过,可将时间提升至六十五岁。”
“嘶!”
S:波起也不知道要写多久,呵呵!写完改革,差不多就到了开战的时候了,第一次写,也不知道咋样!新书也已经A签了,每日写两本,有点累!不过,看着数据在增加,也挺高兴的。童鞋们有空去新书那收藏,扔点推荐票票!感谢了
第三三四章波起(七)
大殿之内极度安静,场面一时冷了下来。
倘若李建成先前退休制的提议让众人惊讶,那现在皇帝也要退休的提议一出来,都觉得大脑似乎不够用了,感觉这世界太疯狂了。
“放肆,太子殿下,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
冷场好长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有人跳出来说话。不用看他的脸,只是听这声音,李建成就知道是孔思颖这家伙。
“陛下为天下之主,岂可与常人一般,太子殿下如此说,置陛下于何地?”孔思颖盯着李建成的双眼,是无比的愤怒,那样子就跟抢了他老婆一般。
他的反应李建成可以理解,自从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可以说儒家已经成为专为帝王统治天下而服务。如今,李建成这个貌似挑战皇权极限的话,自然让孔思颖这个儒家传人不满。
“一个王朝要想永远繁荣昌盛下去,那新鲜的活力是必须的。无论是任何一个大臣,或者是皇帝退休,并不代表他们无所事事,他们可以给继任者以指导,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倘若,身居高位的都是年迈老者,王朝呈现一幅死气沉沉之景,又谈何发展?又如何强大?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应当向前看,而不是固守旧的制度。”
李建成清朗的声音在大殿内响彻,那一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震耳发聩。
“陛下,圣人言天子乃上天所选,倘若遵循凡人规则,岂不是对上天的不恭。”孔思颖却是依然跪在地上,毫不松口。在他看来,皇权至上,任何规则对皇权都是无效的。
“哼哼!”李建成冷笑一声,淡淡的对孔思颖说到:“孔祭酒,你句句话都为父皇着想,然而你的言行却阻碍我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发展,敢问居心何在?”
孔思颖一听,顿时头埋的更低了,哭诉到:“陛下,老臣一心为陛下着想,又能有何居心?天子威严不容侵犯,敢请陛下莫要答应太子殿下的提议。”
说完,孔思颖一直跪在地上不起来,大有李渊不同意他的话就不起来的样子。
当然,大臣之中也有人觉得李建成的话很有道理,历史上因为年纪大了,而出现错误决策的帝王不少。但是,他们不能说话,也不敢说话,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如今,真正的决定权在李渊手上。
沉思良久,李渊终于发话了。“孔卿家,朕知道你的忠心,因此卿家不要有因为太子的话有何负担。朕认为,皇儿所言不差,所以,朕决定,从朕开始,皇帝到了六十五岁必须退位。”
“陛下不可,天威不容侵犯啊…”
听见李渊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