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范质、窦仪等人的解释,郭荣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面临两大危机,不得不开始考虑撤军之事。此时,董遵诲的一封奏疏更加坚定了郭荣撤军的念头。
董遵诲在奏疏中说道,如今天气变暖,时不时开始下雨,淮河、长江的水位不断上涨,一些支流的水位更是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某些小河也能够容纳唐军的战船。唐军虽然屡屡遭受打击,可他们的舰队却没有受到多大的损伤,常常趁夜偷偷乘船潜入腹地,对周军发动突袭。而夜里周军事先布置好的投石车基本上作用不大,仓促成立的水军又根本不是人家南唐的对手,情况很是危急。董遵诲率军与唐军舰队打了好几个来回,互有胜负,根本无法彻底击溃他们。
郭荣看完董遵诲的奏章之后,招来几个统军将领,与大家了解情况。见皇帝有所察觉,将军们赶紧大吐酸水。原来唐军水军比起他们的陆军来能干许多,不断骚扰后周各部,而且还取得了许多战果。后周将领们因为害怕皇帝责骂,一直没有如实上报,现在董遵诲抢先揭开了盖子,大家也都不再隐瞒。
郭荣听到心里,暗叹一声:还是自家人贴心,这董遵诲不愧是朕的准妹夫,也只有他才在第一时间就跟朕说真话。唐军水军实在是可恶,只可惜自家新成立的水军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只能够担任些掩护浮桥的轻松活。看来,也只能考虑撤军了。
郭荣于是对众将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准备撤兵,先向南唐放出撤退的信号,引诱唐军前来攻击。在大量杀伤唐军之后,咱们再从容撤离!”
众将听闻撤军一事,先是惊讶,随即大松了一口气,这场战斗已经打了大半年,大家虽然有立功之心,却也已经疲惫不堪,撤军正合大家的心意。
不久,南唐国主李璟就接到了周军将要撤退的消息,他此时也知道了**大战、瓜代惨剧的真相,可谓是龙颜大怒,立即命令各地守军出动,追击周军的撤退部队。
于是,四月十七日,韩令坤在湾头堰击败南唐楚州出击兵马万余人,生擒涟州刺史秦进崇;四月二十一日,张永德在曲溪堰击败南唐泗州兵马万余人,生擒三千名俘虏。
南唐守军于是大呼上当受骗,再也不敢出兵追击。于是郭荣任命宣徽南院使向训,担任淮南节度使,兼沿江讨抚使。并命令李重进总管江北战局,兼任寿州防御使。同时命令董遵诲等人移交防务,率军北返。
等到郭荣等人将要回到开封府的时候,已成惊弓之鸟的李璟这才相信了郭荣回京的消息。他连忙派人送来大笔财物求和,并向郭荣献上求和奏章。李璟抹了把脸上的虚汗,终于安心地去写情诗、泡妹妹……
……
第381章放火?自焚!
更新时间:2012…8…2822:51:19本章字数:4217
。。第381章放火?**!
五月十四日,郭荣返回开封府,在群臣的建议下,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向开封府的居民们夸耀战功,展示夺取的南唐军战旗。开封府的百姓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场景,本以为南征失败的他们兴奋不已,尤其是,当他们在军中看到平安回家的子侄们的身影后,更为激动。
五月十五日,郭荣下诏赦免淮河以南所占领区内囚犯的罪过,撤免南唐在当地所征收的不合理赋税及差役,同时再次下诏,减免这些地区本年度应交的赋税。
五月十六日,郭荣对南征有功将士加以封赏。董遵诲屡立战功,虽然已经被提拔为一军节度使,可郭荣觉得还是不能酬谢他立下的功勋,于是郭荣下令将董遵诲的父亲董宗本加封为校检司徒、天水县男!
五月十七日,郭荣在听取王朴、王溥、范质等人的汇报后,颁布开荒令。针对当时战乱产生的大量无主荒地,郭荣规定无论是谁,都可以在无主的荒地上耕种,而且免除一年的租税。
如果田主在三年后归来,耕种土地的人只需要归还一半土地;如果田主未到五年才回来,耕种土地者只需要归还三分之一的土地;如果田主五年之后才回来,耕种土地者不用再将已开发的土地归还给原来的田主。当然,如果田主因为不可抗拒之原因滞留外地(被契丹人掳去等原因),可适当延长归还时效,五年内归来,可交还三分之二土地;十年内归来只归还一半土地。
郭荣的诏书一下达,各地流民顿时安心开荒,不再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掠夺。由此各地新增人口数万,田地数十万亩,后周国力得到了再次提升,而不少流民也借以存活下来。
五月十八日,郭荣征集工匠,命令他们在开封府西汴水处设立造船作坊,在被俘唐军工匠的指导下开始造船,并挑选投效周朝的唐军士兵充当教头,帮助禁军学习水战之术。
当日就有许多大臣说此举劳民伤财,而且汴水清淤工作很是困难,如果在汴水这里设立造船厂,更影响夏季的排洪。对此,郭荣就一个办法,那就是实际考察。几天之后,郭荣不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方案,甚至还将相应的水位数据和淤泥数量一一报出,让工部官员们大吃一惊。
日理万机、戎马倥匆的郭荣还关心文化事业,命令王朴主持修订了《显德钦天历》,取代了之前各国混乱不堪的历法;命令群臣编订《大周刑统》,让百姓们有法可依,让官员们也多了点工作原则和不能碰触的高压线;而且郭荣还命人修编补齐了五代十一国期间混乱无章的历史,让后世文人不再对这段时间的史实毫无所知;郭荣还下诏搜集民间珍贵典籍,建立了国立史馆,组织当时的学士们校勘经典文集……可以说,郭荣的每天都过得极为充实,当然,事事亲力亲为的他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埋下了英年早逝的阴影。
就在郭荣紧张地忙碌着的时候,南唐国主李璟也没有闲着,他看着江南的细雨,写下了“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诗句。当然,作为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国王,李璟也不是全都沉溺于诗词小道,他开始对前段时间的频繁失利寻找原因。尤其是**之战,唐军占据绝对优势,却愣是被董遵诲打得大败而归,这简直就是唐军的耻辱。
李璟想要让监军使陈觉彻查,可是陈觉也不敢将真相全都揭露出来,只能绞尽脑汁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于是李璟又召集参与战斗的将军们挨个面谈,结果朱元给李璟留下了身后的印象。于是李璟立即任命他为驾部员外郎,并命令他率军收复长江北岸各州县,领军北上。
朱元一得势,隐藏起来的杨讷连忙脱下道袍前来投奔,以李平的名字担任了别将一职,充当朱元的副将。两个人各领一支大军,交替掩护,渡江北上。
也是朱元两人的运气,郭荣撤退之后,带走了大量部队,负责江北战区的李重进顿时觉得有些个捉襟见肘,而且随着雨季的到来,军粮输送颇有不便。在征求郭荣的同意之后,李重进下令收缩防线,主动放弃部分地区,将本部人马全都积聚在泰州附近。
六月底,朱元率军收复了舒州,后周任命的刺史郭令图携带大量百姓逃走;七月初,朱元的副将李平收复蕲州。于是李璟大乐,立即任命朱元为舒州团练使,任命李平为蕲州刺史。
眼见着唐军气势汹汹,前锋甚至在寿州城南的紫金山扎营,淮南节度使向训立即建议放弃扬州等地,调集各地守军增援寿州。
郭荣同意了他的建议,不过郭荣也在董遵诲的提醒下事先说明,必须等粮草辎重等物资搬运完毕后方可放弃城池!擅自逃脱者,有斩无赦!
郭荣诏书到达向训营地的时候,这家伙居然将粮草辎重全都留在原地,只加上一把大锁表示意思。向训本来打算以这些个粮草辎重为诱饵,让唐军忙于看管这些财货,不会舍命追击。看到郭荣的诏书之后,向训大大发作了一番,却也只能按照命令先运输粮草辎重,再领军缓缓撤离。
不过,出乎向训意料的是,他所部人马根本就没有遭遇到南唐的追击兵马。原来探得向训退兵的消息后,朱元等人立即请命追击。可是南唐丞相宋齐丘却对李璟说道:“如果咱们派兵追击,那两国之间的怨恨日益加深,郭荣也会对咱们充满了恶感,不会再同意和平谈判的建议,更不会与咱们维持长久的和平。不如这次放他们平安归去,也好表示咱们的善意,日后也能与周军敲定长期的睦邻友好合约,彻底消除战争!”
充满浪漫主义情怀、乐观主义精神的李璟觉得宋齐丘真是深谋远虑,不顾武将们的劝说,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向训等人不仅安全撤回寿州,还将扬州等地的库房全都搬回了周朝境内!
等到唐军收复这些区域之后,没粮没钱的唐军将士只能对当地居民课以重税,结果就让热心欢迎他们的豪绅们皱紧了眉头。忍受着唐军将士的横征暴敛,百姓们不由得怀念起说话和气的周军将士来!不少人甚至自发组织起反抗军来,接受向训、李重进等人的领导,与唐军不断交战,牵扯住唐军朱元所部人马。
此时李璟找不到什么出名的大将,又受到奏章的蒙蔽,就将齐王李景达、监军使陈觉两人派了出来,率领五万士兵,进攻寿州。李璟觉得,虽然两人遭遇了大败,可是能够顺利从董军包围圈里逃亡,也说明两个人还有些实力和运气。所以矬子里面挑高个,就又派两人上阵。
李璟希望两人能够知耻而后勇,可是李景达却被唐军打得吓破了胆子,将大营设在了濠州,就是不敢上前。监军使陈觉在李璟的叮嘱下虽然窃取了李景达的军权,但无意决战的他死守濠州,寸步不敢向前。
这个时候,急于建功立业的林仁肇他们急了。林仁肇现在只是个管辖五百士兵的小小营指挥使,迫不及待地想要立下功绩,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他将眼光盯在了后周军的要害之处,那就是下蔡附近的浮桥!林仁肇觉得只要自己率领舰队烧毁后周的浮桥,就能够将后周军队的退路彻底割断,李重进所部就只能困守在寿州附近。到时候集中南唐所有的部队,肯定能打下小小的寿州!
而且最让林仁肇兴奋的是,那恶魔一样的董遵诲已经调回了国内,下蔡附近只有张永德本部人马把守!张永德那可是后周出了名的老实人,既不凶狠也不狡诈,平日里品德优良还能得个小红花!林仁肇多么期盼,当日在滁州的时候遇上这样的无能之辈啊!
林仁肇很是兴奋,说服了许文缜,得到了三千水军。这样一来,他麾下足有三千五百人马,而那张永德麾下据说只有五千人而已。林仁肇还想到了一个特好的点子,那就是火攻!他准备用舰船装满木柴干草,泼上火油助燃,然后顺风纵火,一举烧毁下蔡的浮桥。而周军现在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水军,到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浮桥被烧毁,一点办法也没有!
于是几天之后,林仁肇就率领好不容易磨来的舰队顺流而下,直扑浮桥。等他们快到浮桥的时候,抢先放下了百余只小船,并在小船点起了大火。
就见百余个大火球晃晃悠悠就往后周辛苦建立的浮桥方向冲过去。浮桥周围的投石车部队,赶紧对这些个纵火船加以进攻,只可惜水平有限,基本上没能命中这些个小艇!
就在张永德所部束手无策,充满绝望地看着纵火船飞驰而来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风向突然变了!而且还是少见的大风!
于是纵火船里晃晃悠悠又奔着刘仁瞻的舰队冲了过去,林仁肇吓得脸都白了,命令士兵们玩了命地往后跑,可是船大难以掉头,不久就被纵火船们追上,烧了个干干净净。只剩下林仁肇等数十名残兵败将,灰头土脸地爬到了岸上……
。。
第382章反间计
更新时间:2012…8…2822:51:20本章字数:4284
第382章反间计
张永德看着河里熊熊燃烧的南唐军战船,决定日后烧香求道的时候再虔诚一点,多从道观里求些平安符。ihong。当然,求神拜佛只是非常手段,张永德立即命人铸造一条一千多尺长的铁链,拴在浮桥附近十几步的地方,横亘两岸,切断淮河。然后又在铁链上拴上许多粗麻绳,再在麻绳上拴上许多大粗木头,这样一来,南唐的舰队再也不能靠近,更别说这些个动力不足的纵火船了。
林仁肇不甘心失败,好不容易又说动了许文缜,率领舰队继续攻击。可是南唐的舰队还没等靠近浮桥就被铁索拦了下来,然后后周军队就开始和南唐军开始对射。两军交战一个多时辰,互有胜负,最后林仁肇主动退兵,准备稍后再战。
张永德皱紧了眉头,作为先帝郭威的女婿,位高权重的他在讨伐南唐的战役中却没有多少出众表现。虽然拔除了南唐军的几个据点,可是毕竟没有取得决定性战果。人家董遵诲可是接连取得数次大捷,李重进也被郭荣许以重任,唯有自己,还待着浮桥这边看着人家南唐水军逞凶!
张永德看着南唐水军嚣张地离开,就在不远处的南岸扎营立寨,心中很是无奈。这个时候,辎重官前来禀告:“将军,咱们铸造拦江铁索的时候剩下了不少链条,是不是将他们融了再打造成兵器?”
张永德心中一动:“还有多少铁链?”
辎重官连忙回答道:“至少还有三四十条,都是精铁锻造,现在放在库房那里很是可惜。”
张永德哈哈大笑,“将它们全部取来,我自有用处,明天我就让南唐军吃不了兜着走!”
辎重官很是纳闷,但他也是有眼力价的人,不敢质疑张永德的决定,连忙找人前去搬运铁链。
张永德于是搜集军中善泳之人,得到数百人,又从中选出善于潜水、憋气的百余人来,许以重赏,将这些铁链分发给他们。
于是第二天一早,这些个勇士喝了壮行的酒,便拖曳着那些铁链游向了南唐的水寨。此时天色很早,南唐的水兵还都在睡梦之中,加上知道张永德手中并没有军舰,对后周几乎是毫无防备。于是后周的那百余名士兵从容地用铁链拴在南唐水军的船只下面,让大多数主力舰都动弹不得。
等到张永德看到勇士们发来的信号,立即率领全军出动,奔着刘仁瞻的水营就冲了过来。
刘仁瞻看着周军将士们兴奋地甚至有些扭曲的脸,心中不由得有些惧怕。他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