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乞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乞丐王-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接旨吧。”一声低叹从李景的口中发出。说不出的苍老,悲哀。

不管南唐百官如何争辩,最终李景还是接受了这份屈辱。唯一让他稍感安心的,也许就是他自己不用下跪接旨。

“轰……”

一个,两个……南唐百官全都跪了下来。就连李从善和李煜,一个皇子,一个太子也不例外。

殿中站着的就两人,韩旭和李景。此刻,李景佝偻着身子,即使站着,似乎也不比那些跪下的南唐百官高多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南唐国主李景……平潞州,平淮南,犒师有功,赏金千两……另南唐年年岁贡,特赐回礼,绢五百匹,铜钱十万贯,牛羊百头……钦此。”韩旭朗声念完圣旨,将其卷起双手交给李景,笑道:“国主,接旨吧。”

李景颤抖的接过圣旨。当皇帝当到如此份上,古今而来,就他第一人吧。双唇微张,却始终说不出“谢主隆恩”四个字。

“算了,算了。”韩旭摆了摆手,摆出一副宽容的样子,叹道:“皇上也知道国主的忠心,这旨意依我看,以后也都免了跪接吧,待本官回到汴京,定然和皇上说说,劝皇上收回此命。”

赵匡胤根本就没有让李景跪接的意思,反倒让韩旭这小子把事都推到了赵匡胤的身上,这回赵大老板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只能被南唐百官给记恨上了。

李景将圣旨交给身边的太监,苍白的脸色挤出个勉强的笑容,道:“那就多谢韩大人了,宫里举办了个宴席,给韩大人接风洗尘。朕身体不适,就有太子代劳。”

“对了,这礼品的单子……”韩旭从怀中掏出清单,问道。

李景摆了摆手,叹道:“交给太子即可。”说罢,在太监的搀扶下佝偻着身子,缓缓转入殿内一侧。

“恭送国主……”“恭送国主……”

……

李煜接过礼品单,看着韩旭,缓缓道:“韩大人,请吧。”

此刻,韩旭这才悲催的发现自己似乎将整个南唐官场全都给得罪遍了。刚刚,爽是爽了,可爽后该咋办勒?这里可是人家的地盘,别暗地里下绊子才是。靠,不管了。做都做了,还能咋样?

第250章吾愿为一乞丐

大宋使节来访,必定免不了一场热闹的宴席。

南唐皇宫也倒确实准备了百官宴,可是在刚刚正殿上演了一场下跪闹剧后,他们早已没了喝酒的兴致,没有了欣赏宫廷歌舞的闲情。

这倒也是,被人狠狠的扇了一巴掌,还要挤出副笑脸陪人喝酒,陪人吃饭,陪人欣赏歌舞,放在谁身上都不爽。所以说,三陪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更何况长年身居高位的他们,不让别人来奉承他们,就算不错的了。

文武百官或自斟自饮,或三五成群交头接耳,举止有别,神态各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目光总是不停的在韩旭几人的身上停留。

尤其是那长得一副比吴师道还磕碜的户部员外郎李平,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群的南唐青年文官,一个个愤青似的,对着韩旭怒目而视。若不是这场宴席是在宫内举办的,想必这帮人早已是拂袖而去。

然而,韩旭对这一切彷佛置若罔闻,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不时朝着身边的李从善举杯。

面对南唐百官那疑惑的目光下,李从善却不得不举杯应对韩旭的热情,心中苦笑不已。放下手中的青铜酒爵,压低声音在韩旭的耳边小声道:“韩兄,李某这回被你害惨了呐!”

“哦,此话怎讲?”韩旭眯着双眼,一副醉意朦胧的样子,佯装不知道。

说罢,在李从善的示意下,韩旭举目四顾,“噗嗤”一声笑道:“李兄多虑了,依韩某看,或许这对李兄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好事?被满朝文武以异样的目光看,还会是好事?李从善面露苦涩,暗自摇头。

瞧着李从善那憋屈的样子,韩旭呵呵一笑,道:“李兄虽为南唐郑王,可不知在场的这些官员们,有几位是将王爷放在眼里的呢?”

说罢,再次端起酒爵,自顾自的放到嘴边,给了李从善一个侧脸,一副莫测高深之态。

察言观色的最高境界是准确的把握对方的心里,而它的前提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韩旭兴许还没做到那把握对方心里的最高境界,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点,绝对可以算的上的高手中的高手。

李从善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余光之内。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喜色,显然他已经陷入了深思。

一阵沉默后,李从善面色归为平静,朝着韩旭再次举起酒杯,正色道:“多谢韩兄指点。”

“指点什么?”韩旭佯作呆滞。

两人心知肚明,随即同时哈哈大笑,举杯而饮。

殊不知李从善心中早已是翻江倒海。“郑王”多么荣耀的称谓,而事实上说白了,他就是个闲散的王爷。想想身边的人,原礼部侍郎钟谟和自己最合拍,义气相投,当太子李弘冀死后,仅仅因为钟谟在李景的面前建议立他为太子之后,立即被李景流放到饶州,不久郁郁而终。

而太子李煜则不同,不仅是太子,住东宫,更是尚书令,知政事,此时唯一的宰相头衔。文武百官以他为首。

一句话,李从善在朝堂上的势力太少。而欲建势力,必先鸣其威望。无论从那个方面,时时刻刻的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才能被满朝的文武看在眼里,遂而记在心头。一个默默无闻的郑王,显然不具备这点。他必须先站出来,至于站在那一面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站出来。

……

韩旭和李从善觥筹交错,不时肆无忌惮的放声大笑,立即迎来了全场的注目。

趁着一曲歌舞毕,上首座位上,一直闷闷不乐的李煜见两人谈笑风生,不由心下好奇,说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韩大人有何乐事,不妨说出来与众同乐。”

李煜发了话,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回皇兄,韩大人刚和臣弟说及大宋汴梁之事。皇兄您也知道,今年开春,臣弟随礼部去了一趟汴梁城,那时就已经认识了韩大人。”李从善不待韩旭说话,立马抢先说道:“想起和韩大人的初识,倒也算是莫大的缘分……当时,韩大人可是正带着汴梁数千的百姓,在我南唐四方馆前请愿呐……恩,用韩大人的话来说是‘游行示威’,呵呵……”

李从善将那日丐帮游行之事一一说了出来,这事之前李煜就听他说过,不过在场的南唐百官并不知情。当说到韩旭鸣登闻鼓,金銮殿告御状之后,南唐的文武百官亦不得不面露钦佩之色。告御状的艰辛,身为朝堂官员的他们可是心知肚明。

“韩大人如此忠义,本王敬韩大人一杯,先干为敬。”李煜举杯一饮而尽。

韩旭放下酒杯,瞧着李从善不断的朝自己打眼色,脑子一转,嘴角不由露出邪邪的笑容。

一见这笑容,李从善心中立马咯噔一下,这家伙又欲耍什么花样。

果不其然,韩旭朝着李煜拱手笑道:“殿下,事实上刚刚郑王殿下和本官叙旧,谈的并不仅仅是当年汴梁之事……”

此言一出,李从善顿时大骇,面色瞬间变得苍白……

“哦?不知还有何事让韩大人和皇弟如此谈笑风生?”李煜面露奇色,呵呵笑道。

韩旭狡黠的朝着李从善眨了眨眼睛,忽的站了起来,拱手道:“回殿下,刚刚本官和郑王殿下实际上是在争论。”

此言一出立马吸引了满场的目光,韩旭顿了顿,再次说道:“郑王殿下问及本官的宿愿?同样本官以此反问郑王殿下。”

“呵呵,有趣,不知韩大人的宿愿为何?”李煜似乎真的来了兴致,身子微微朝着韩旭这边倾斜,一副洗耳恭听的态势。

“本官的宿愿不提也罢,殿下和各位大人难道没有兴趣听听郑王殿下的宿愿?”

“韩兄……”李从善身子微微一晃,满脸的紧张痛苦之色。

韩旭微微一笑,淡淡的看了一眼李从善,缓缓说道:“郑王殿下一心为国,十分敬佩当年的齐王殿下,而天下兵马大元帅,正是郑王殿下的毕生宿愿。”

话音一落,李从善顿时松了口气,面露苦涩,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朝着韩旭连连摇头。

然而,满场文武却肃穆的朝李从善望来,就连李煜也不由面色一正,缓缓点头。

当年的齐王李景遂,正是当今南唐国主李景的三弟。他自辞“皇太弟”的称号,而被李景册封为齐王,天下兵马大元帅。

“好,好,好,皇弟果然志存高远。”李煜点头赞道:“本王相信,凭皇弟的才学,定然可为我南唐天下兵马大元帅。”

“皇兄谬赞……”李从善赶紧拜谢。

李煜此言一出,满场的文武顿时侧目。太子发了话,那南唐将来的天下兵马大元帅非李从善莫属了。他们这时才第一次正眼打量起这位名不见转的年轻的南唐郑王。

李煜显然很开心,一连干了三杯,再次笑道:“不知韩大人的宿愿为何呢?”

“唉……”

韩旭一声长叹,双腿一曲,再次落座,开口道:“说不出来也不怕殿下笑话,本官平身的宿愿并非位列朝堂,以及那‘食有鱼,居有所,出有车’……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无需锦衣玉食;天为被,地为席,何须高宅大院;竹杖,芒鞋,车马何及?”

可惜,就是有人不甘寂寞,你要无视我,我偏偏就跳出来。

只见户部员外郎李平再次跳了出来,眼神直视韩旭,呵呵笑道:“听韩大人此言,似乎韩大人的宿愿只是做一介草民?”

“哈哈哈……”韩旭仰天大笑,直笑得所有人莫名其妙,这才摇头一字一顿道:“吾愿为一乞丐。”

“乞丐?”

……

此言一出,满场讶然,就连李平都楞在了当场。

半响后。

“哈哈哈哈哈……”

殿内爆发出了热烈的气氛,全场哄然大笑。李平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夸张的眼泪滚滚的流在他那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上。

唯有李从善依旧一脸的兴致,以他对韩旭的了解,他知道韩旭显然并未说完。

李煜莞尔后,察觉场面似乎不妥。就算韩旭如此说,做为属国的南唐似乎也不该对大宋使者哄然而笑,于是微抬手臂,张口欲言。

恰在此时,爽朗的大笑再次响起,而发出者正是被满场文武嘲笑的韩旭。

韩旭举起酒杯仰头而尽,拿着象牙筷敲打起杯盘,高唱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静,死一般的沉静。

突然而出的一首《定风波》瞬间震慑全场。

……

殿内文武百官深深的陷入了这首《定风波》之中。曾几何时,忆当年年少,书生意气,指点江山。而如今,历经多年朝堂争斗,再回首,双鬓已泛白。

……

“好,好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好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李煜最先反应过来,拍案而起。面色潮红,满脸的激动之色。

对于这位千古词霸来说,得一首好词,兴许比打一场胜仗,攻克一座城池,更加令他兴奋。

“好词,好句。”韩熙载摇头晃脑的品评道。

“韩兄,本王终于明白韩兄为何被称为‘大宋第一才子’…”李从善颇为兴奋,立即投桃报李,似乎在回敬刚刚韩旭对自己的暗中帮助。起身朝着满场文武正色道:“韩大人的词想必诸位大人都听到了,今后有谁再说韩大人浪得虚名,就是和本王过不去。”

“郑王殿下说得是……”

“韩大人的才学有目共睹。”

……

低下的文武立马附和。这一招偷盗,果然震慑了精通词曲的一帮南唐文官,苏大词人一出,都得给老子跪下唱征服。当然,千古词霸李大才子就算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是现在的李煜,还未体会到亡国时的痛骨哀伤,做出的诗词太多宫廷富贵习气,境界上还差了点。至于南唐那些武将,以及几个胸口起伏不定的愤青,直接无视之。

第251章长春殿,夜话韩旭

长春殿。

李景放下手中的奏折,捏了捏略感发胀的额头。自打皇弟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景遂,以及太子李弘基死后,他是越发的感觉精神不振,身体不适。南唐的政事已渐渐的开始转交给现太子,尚书令李煜。若非极重要之事,否则他也不会再过问。

对于李煜这位自小聪慧而仁孝的皇子,李景是相当的看重。论军政之才,李煜不如从善,更不如已故太子李弘基的杀伐果断,但李煜的仁厚忠孝却远非两人可比。南唐经不起再次的战争,三年的淮南之战早已拖垮了南唐的经济,对后周和大宋的岁贡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金银铜钱向大宋的流失,此刻南唐已经到了不得不铸造铁钱的地步,而铁又是铸造兵器农具的必须品,这样一来又大大的降低了军事和农业的发展。

“皇上,该喝药了。”

一声尖细的嗓音打断了李景的思考,近侍公公端着药汤,小心翼翼的摆放到御桌上,又道:“皇上,太子,枢密使殷大人,吏部尚书严大人正在外恭候。”

“宣。”

李景看着桌上那黑呼呼的汤药,不由眉头大皱。向来爱好江南糯甜美食的他,一见到这苦不拉几的东西就反胃。不过,这药可是向城外的皇家寺院清凉广慧寺的高僧求来的。不相信宫内的御医可以,但不能不相信寺院的高僧。

江南之地几十年无大的战事,寺庙佛堂数不胜数,尊佛崇道风靡南唐。金陵城的清凉广慧寺被封为了皇家寺院,洪州府的龙虎山更是道家的仙家圣地。

端起黑乎乎的药汤,浓烈的药味直冲肺腑,李景皱着眉头一饮而尽,强忍着反胃之感,在近侍的服侍下漱了漱口,随后捏起一块桂花蜜饯放入口中,这才感觉舒服了些。

“儿臣见过父皇。”

“微臣见过皇上……”

李煜,殷崇义,严续三人走了进来。在宋人面前称呼李景为国主,一旦关上门,依然呼皇上。

“爱卿平身,坐吧。”李景摆了摆手,叹道。

坐而论政在南唐依旧延续着,而大江北面的赵匡胤却已取消了重臣的这个待遇。若非赵匡胤亲口赐座,就算是王爷也得站着说话。

不知是不是喝了药的效果,李景面色红润,彷佛一下子年轻的十多岁,呵呵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