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助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卧龙助理-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旭日渐升,朝霞之光从背后shè来,照亮了整个战场。

就连作为胜利者的曹真,当他看清了眼前的惨状之时,也不禁lù出了几分惊容。

千里之外,邺城。

御史中丞府中,司马懿正与陈群sī下会面。

“仲达,你看看吧,这是前日汉军shè入城中的劝降公告书,你可看出这其中有什么mén道吗?”陈群将手中之收递上。

司马懿接过来略看了几眼,嘴角微微一扬,接着,他将那书来回折了几折,最后重新展开来再看,不禁眉开眼笑。

“刘备不笨,果然解开了你的暗语,那个方绍也名不虚传,竟然想出了这等‘明目张胆’的回复之法。”司马懿赞道。

陈群的表情却无司马懿那般欣喜,他将那书接过来又看了一遍,叹道:“这暗语中说了,只要我等献城归降,地位官职将照旧如常,看来玄德公还是念着几分旧谊。”

司马懿哼了一声,不以为然道:“什么旧谊,无非是公平的利益jiāo换罢了,咱们若是助他得了邺城,甚至是得了整个天下,他给予我们这点回报又算得了什么。”

陈群不言,只是又叹一声。

司马懿见陈群愁眉不展,便道:“长文,到了这个地步,你就不要再有顾虑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全士族的利益。将来的天下,必将是士人的天下,天下的士人都会感jī我们,我们的子孙也会为我们今日的所为引以为荣的。”

司马懿说了一大通大义凛然之词,陈群紧皱的眉头渐渐的舒展开来,不过,沉yín半晌之后,他却道:“如今听闻陛下正率军还夺黎阳,倘若陛下能夺还此城,顺利的渡河回救邺城,那这胜负之数还尚未可知。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就献城归降玄德公,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司马懿指点敲击着桌案,沉眉思索了片刻之后,说道:“长文你的顾虑也有道理,那我们就以十日为期,若十日之内陛下尚不能击破黎阳之敌,我等便将再无迟疑。”

第三百九十章十日

“十日之内击破黎阳”陈群低呼一声,眉宇之间流露出不自信。

司马懿接着道:“邺城人心惶惶,夏侯憞手中所握兵马不过一万多人,以这样的处境,能守多久实在是个未知数。若是拖延日久,待到汉军攻破城池之时,你我便将成了人家的俘虏,身份将大不相同,长文,不能再拖下去了。”

司马懿的一次次劝说令陈群渐渐下定了决心,遂是咬牙道:“好吧,就依仲达所言,以十日为期。”

司马懿面露喜sè:“既是如此,那我们就分头行事,先暗中联络心腹。长文,我听说东mén的守将中有几人是你的mén生故吏,这几人要善加笼络,到时夺mén献城之时会派上大用场的。”

陈群点头道:“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司马懿又道:“还有,咱们得想办法与城外汉军联络,就说夏侯憞防范的紧,需要十天的准备时间,方才能夺mén献城。”

陈群面有忧虑:“那夏侯憞巡城的密度比上一次更紧迫,想要派人出城联络只怕不易。”

司马懿笑道:“汉军不是向城è书扰luàn人心吗,那咱们就有样学样,就跟夏侯憞说是要对汉军的心理战还以颜sè,也写他几千封劝降è向城外的汉营。到时文长亦可用暗语,将联络之词藏于劝降书中,便可假夏侯憞之手,替咱们把书送给那方绍了。”

陈群听罢不禁面露诡笑,手指着司马懿笑讽道:“仲达啊仲达,你可真是一匹狡猾的狼。”

司马懿听罢哈哈大笑,很是得意的说道:“做狼总比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好吧,多谢长文你的谬赞了,哈哈”

二人又合计了一会,陈群便起身告辞,为了防人耳目,陈群特意从后mén而出,乘坐着候在那里的一辆不起眼的马起回往自己的府中。

回往府中之时夜幕已至,家里早就准备好饭食,一家老xiǎo就等他回来才敢动筷。

“我已经听过晚饭,你们自己吃吧。”陈群怀有心思,也没什么胃口,丢下这么一句话便转入了书房。

回到书房中,陈群跪坐于案前,一边研墨一边盯着案上的白纸沉思。过得片刻之后,墨已研好,陈群便提起笔来,毫无犹豫迟滞的书写起来。

不多时,一书写成,陈群放下笔来,将书捧在面前仔细的端详了半天,嘴角微露微意之笑,喃喃道:“夏侯元让,你做梦也不会想到,竟是你亲自将这封要你命的书信送给你的敌人的吧。”

“父亲,用些点心吧。”

陈群欣赏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忽然听到mén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瞧,却见儿子陈泰正端着一碟点心走进来。

陈群随手将那封写有暗语的书信放有案上,淡淡笑道:“玄伯,你怎么来了?”

陈泰走到近前,将那一碟点心放下:“我给怕父亲在外面没有吃饱,所以给父亲带了点吃的来。”

“好好好,难得你有心了。”

就在陈群吃点心时,陈泰便随意的瞄起案边的那封书信,因是那信是陈群用暗语所写,故也不怕儿子看出什么名堂来,若是故意不给他看,反倒是显得“做贼心虚”了,所以也就假意无所谓的样子。

此时的陈泰,不过二十出头,看起来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黄máoxiǎo子,不过,他的那双眼睛,锐利之处却丝毫不逊于他的父亲。

看着看着,陈泰的神sè忽然大变,惊道:“父亲,你打算降汉吗?”

陈群吃了一惊,险些一口点心咽到,显然他是低估了自己儿子的智慧,没想到这xiǎo子竟然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陈群腾的站了起来,几步走到mén边,将mén窗尽数的掩上,然后再沉着脸道:“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怎么敢lu,岂不知祸从口出吗?”

面对着父亲的教训,陈泰显得有点愤愤不平,他将那封信哗的扯起,正sè道:“父亲,儿子何时lu了,你这信中分所藏的暗语,分明是要降汉,瞒得了旁人,岂能瞒得过儿子。”

见到“yīn谋”被拆穿,陈群只得叹道:“阿泰呀,父亲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我们陈家,为了我们士族的利益,希望你能体谅为父的苦心。”

陈泰皱眉道:“父亲,曹氏待我们陈家和众多士族不薄,连父亲的《九品中正制》也用了,可以说是完全的倒向了士族这一边,父亲若在这般危难关头背弃曹氏,岂非要被天下人说父亲背信弃义。”

“故说八道”陈群怒喝一声,显然是被儿子过分激烈的言辞给激怒了,他板着脸道:“当年为父归顺于曹氏,本就是因为曹氏拥立汉帝,保卫汉家正统的尊严。曹公代汉而立,为父我之所以拥护,还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和我们士族的前途命运,可是自大魏建立以来,连连失败,人民日益困苦,咱们士族的土地良田也不断的沦陷丧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汉室天命不绝,为父现下顺应天命又有何不妥。”

陈群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这个理由能说服他自己,却说服不了他聪慧的儿子。

陈泰将他老子的话置若罔闻,苦苦劝道:“父亲,如今中原尚在,河北也未全失,而陛下也已苏醒,胜败之势尚未可知,就算你要为了咱们陈家,为了士族前途设想,在这个时候就选择倒向汉国,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呢。”

到了这个时候,陈泰也没什么可瞒的了,毕竟陈泰是自己的长子,若不久实施献城归降的计划,自己的儿子当然不能置身事外。

陈群遂道:“阿泰,到了这个时候,为父也就不瞒你了。我已与你仲达叔父商定好了,若是十日之内,陛下的援军不能赶到邺城,那就意味着大魏的气数将近,我和你仲达叔父将再无迟疑,你也早些做好心理准备吧。”

“父亲”

陈泰还待再劝,陈群却拂袖道:“此事为父心意已决,你也不必于多言,我还有事要做,你先出去吧。”

陈泰见父亲决然如此,心知无法再劝其回心转意,只能暗叹着起身离去。

三天之后。

黎明时分,太阳尚未升起,天地仍笼罩在片朦胧之中。

忽然之间,紧闭了许久的邺城北mén,在这样一个静寂的时刻悄悄打开了。

一百多轻骑迅速的从mén缝中溜出,马蹄包裹着布,四蹄踏草如飞,向着汉营方向疾驰而去。

方绍虽然屡出奇谋,但谨慎却是其本xìng,即使在这般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不敢有所松懈。

因此,即使是夜里之时,大营外围也是游骑斥候广布,所以当那一百多魏骑离大营尚有数里之远时,侦知的斥候便飞奔向大营发出了警告。

沉睡中的士兵们迅速的被唤醒,匆匆忙忙却又有条不紊的进入战斗岗位,当三千多军兵已列阵于重重的鹿角之外时,敌骑已奔至营外两百余步。

一场破袭战似乎马上就展开,但就在这时,敌骑突然停止不前,在超出有效杀伤shè程的范围之外,向着汉营发起了远箭袭。

在这样远的距离里放箭,即使敌人被击中也最多是擦破点皮,魏军的这样的举动显然有点不合常理。

但很快汉军们就明白敌人为什么要这么作了,因为对方shè过来的箭上还绑着一卷卷的书信。

在将两千余支箭shè完之后,那一百多魏骑赶以在汉军的骑兵尚没有出击之前,迅速的折返而回。

一盏茶之后,一封从敌箭上折下来的书信摆在了方绍的案前。

方绍róu着尚带着困意的睡眼,不紧不慢的看着那封信,半晌之后,他渐渐的眉开眼笑了。正在这时,马谡也手揣着同样的一封信匆匆而入,兴奋的叫道:“大司马,陈群有回信了,他答应十天之后献东mén归降。”

方绍将那信放回案上,冷笑道:“十天,嘿嘿,看来他对曹还抱着一线希望,想拖上十天,看看曹能否赶来救援。”

马谡也笑道:“昨日传来消息,曹果然越过白马津,现下正由卷县渡河,看来他确是想从河内郡绕道来救邺城,不过安国将军已经攻下朝歌,曹不过万兵马,想突破朝歌岂是易事。”

方绍哼了一声,淡淡道:“曹想绕远路就让他绕吧,那咱们就再耗上十天,等着陈群最后一线希望破灭,拱手把邺城献给我们吧。”

千里之外,卷县渡口。

因是白马津的渡船被姜维一把火烧了个jīng光,所以眼前的魏军将士,只能乘坐粗粗赶制的木筏渡河,北渡的速度相当的缓慢,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天,却仍有五千兵马尚未渡完。

望着滚滚的黄河,曹一脸的凝重,这个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官渡之战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此时的形势,一点都不比当年要乐观多少。

“文和,你说我们这次的计策能成功吗?”曹忽然问道。

贾诩沉默了许久,淡淡道:“臣也不敢保证,究竟能不能成功,就看上天是否还眷顾我大魏吧。

第三百九十一章特殊的河内

这一支沉默的队伍,沿着绵延起伏的山地攀行,两翼的山势皆陡峭嶙峋,唯中间一段地势较低,可以供人勉强行走。但仅仅这较低的狭道,所处的海拔也远高于平原。

两万多人的队伍,如长蛇一般在山岭间穿行,举目远望,蛇头已入云端,回目而视,蛇尾尚在山脚徘徊。

没办法,山道狭窄,只能将队伍拉成这么长才能勉强行进。

在登上一道岭之后,曹从马上跳了下来,一屁股坐在了山头的草地上,喘着气极目远眺,只见西北方向,两道山岭之间隐约可见一座关城若隐若现,那便是箕关了,而他们所攀爬的这道雄奇险峻的山脉,便叫做王屋山。

这王屋山东依太行山,西接中条山,北连太岳山脉,南临黄河,号为天下九大名山,愚公移山里指的那座山,正是这王屋山。

这王屋山位于河内郡的极西,是该郡与西面河东郡的天然分界线,两郡之间唯一连通的通道,就是位于王屋山中部低地的箕关。

至于西面的河东郡,战略意义则极为重大,其郡南临黄河,与弘农郡隔河相望,北临平阳,西通关中,蒲坂津就位于该郡,可以说,河东郡是连接关西各州与河北诸州的枢纽之地。

贾诩的计策,正是让曹以从河内郡东援邺城为由,中途率军反向西去,西出箕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河东郡,夺据蒲坂津,彻底断绝河北汉军与关中的联系。

河北的汉军虽然有近二十万之众,远超于魏军的兵力数目,但汉军对并幽以及北部的冀州诸郡占领未久,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治机构,因此,汉军的粮草基本都是由关中经由河东郡运抵河北。

如果河东郡失陷,粮道断绝,二十万大军无粮可食,军心不土崩瓦解才怪。

而为了夺还河东郡,重新打通与关中的联系,汉军必尽数前来争夺河东郡,如此则邺城之危自解。

介时,魏军凭险据守,如能挡住汉军的进攻当然最好,如若不能,则也可以由箕关退还河内,走近路回往河北,趁着汉军西归之势,一举收复失陷的冀州北部各郡,甚至连幽州也有可能一并收复。

这条计策如果放在一年前倒未必会成功,因为当时的汉军主力皆尚在并州,如果几万魏军在河内集结,汉军的细作侦知,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魏军可能是想西出箕关袭击河东郡,事先必会多加提防。

但是现在,汉军的主力冀州,河东郡的防御本就要弱于先前,再则如今邺城被围,此时魏军集结于河内,则会被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要去东援邺城。

也就是说,正是魏国现在所面临的困境,还有汉军连战连胜的优势,种种客观的条件掩盖住了此次魏军河内之行的真实意图。

贾诩正是充分的利用了当前的种种形势,为曹提出了这条扭转败局的奇计。

当然,贾诩这计策虽奇,但正如他所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的。

汉军未能识破己方真实战略意图,河东郡的守军情报滞后,守备力量薄弱等等诸般条件,本就是建立在预想分析的基础上的。倘若汉军事先有所防备,曹亲率的这两万军进入河东郡,不但是徒劳一场,而且还会丧失援救邺城的时机,那么,整个大局便将转向极为不利魏国的方向。

如果换作是曹丕的话,多半不会采用如此夸张的计策,但曹不同,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刻,他决定冒险一试。

沉yín了许久,粗重的喘气渐渐平伏,曹重新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