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小官人-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住道:“如何?”

这场阴谋……当然会有阿尼玛的份。

因为这件事瞒不住,而阿尼玛对此,居然深为认同,她毕竟是突厥的汗室出身,她当然也想永远守着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丈夫,可是她比谁都明白,无论是在突厥还是在关塞之内的世情就是如此,与其为丈夫去纳妾,反不如办这件大事,到了自己丈夫的身份,一切的婚娶,本就是为了利益而服务,在这一点上,王琚已经分析出了许多,阿尼玛也深以为然,她想要的,就是自己的丈夫能够平平安安,能够给自己的儿孙,留下更多的东西。

这是一个女人最朴素的想法,这个时代的女人,大抵都是如此。

秦少游长长舒了口气,重重的点头:“成了。”

呼……

王琚长长的松了口气,旋即,一抹兴奋掠过了他的脸,他激动的道:“若是如此,则大事可定。”

他显得兴致很高,絮絮叨叨的道:“这最大的好处,就是自此之后,再也不担心庄子被人觊觎,公主殿下掌握了不少庄子的买卖,一旦公主殿下与魏国公合二为一,且不说宫中的嫁妆,单凭公主殿下手中握着的积蓄,就足以使魏国公如虎添翼。”

“这其二,则与其一相辅相成,陛下在安排后事,可是这并不代表,陛下有这么轻易的驾崩,亡而不亡,这才是对魏国公来说,最好的结果,从前魏国公固然也可培植实力,可是却必须在陛下的可控范畴之内,所以魏国公的许多拳脚都施展不开,不得不有所顾忌,而如今,则可以真正的放开手来积蓄实力了,从现在开始,魏国公在陛下驾崩之前,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即便过份一些,那也不打紧,因为魏国公的实力膨胀,即是对魏国公有天大的利好,对陛下,也极为有利,因为魏国公如今已是陛下的至亲。”

“况且,到了那时候,魏国公便有了双重驸马的身份,等到新君登基,魏国公既有足够的实力自保,又因为是突厥驸马,所以对大漠影响至深,再加上一个大唐驸马的身份,即便当真李氏要对魏国公有所不利,只怕也要有所顾忌。哈……魏国公,恭喜……恭喜……”

王琚简直就是最纯粹的利益得失的分析,这种感觉,让秦少游多少有些不悦,他猛地在想,自己当真只是为了好处吗?他想到李令月,心里不禁有些愧色,秦少游想要勃然大怒,呵斥王琚几句,可是不经意间,却见王琚朝自己眨了眨眼,而后朝阿尼玛的方向努努嘴。

猛地,秦少游迷糊灌顶,原来并不是那个冲冠一怒刺杀武氏的王琚泯灭了心肺,已经成为了至纯粹的利益论者,这些话,固然冷血,却也是当着阿尼玛说的。

自己的妻子,为了自己谋划,去娶公主,难道真的希望自己欢天喜地去娶一个女人回来平起平坐吗?这个世上没有这样的女人!

王琚在此赤裸裸的说明利益的关系,就在于此,只不过借此来让阿尼玛心里好受一些,也仅此而已。

“呵……”秦少游勉强笑了笑,道:“王先生所言甚是。”

阿尼玛却察觉出了什么,她不禁道:“夫君和王先生只怕还有许多事要谈,我去吩咐人奉茶。”

待阿尼玛一走,两个男人长舒一口气,王琚苦笑,道:“别人是娶妻纳妾,公爷却非要再娶平妻,便是学生有时候也救不了公爷了,现在还好,等到将来太平公主到了这庄子,天知道会闹出什么。”他同情的看了秦少游一眼,道:“不过我倒是可以教你驱虎吞狼之策。”

秦少游道:“什么驱虎吞狼?”

“这……”王琚打了个哈哈:“在公爷心里,哪个女人是虎,哪个女人是狼呢?”

秦少游白了他一眼,道:“你休要在此嘻嘻哈哈,我们谈正经事。”

王琚这才表情凝重一些,舒舒服服的跪坐在蒲团上,道:“魏国公,既然此事定了,那么天策府,就理当有所准备了,以我之见,首先,再扩编天策军已经势在必行,天策军必须得有五千之数,有这个数字,至少在关东之地,可保公爷无忧,还有……此前公爷的买卖,至多也就做到大漠,可是现在,何不如通过吐蕃,前去波斯?还有……公爷要造的一些东西,也可以立即着手了,这事儿,可以交代杨务廉去办,杨务廉有巧思,不成问题。还有,以往这里的铺子,尤其是铁匠铺子,公爷对此有所忌讳,毕竟大肆生产军械,难免使人生疑,而现在,大可以以市价数倍的价格,大肆招募人手,设立一个军械造作局,所有的器械,都要满足孟津所需,这是学生暂时想到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必须立即施行,尤其是这最后一条,自给自足,其实最是要紧,一旦孟津自己可以锻造军械,那么就可以大肆进行囤积,天策军的人数毕竟不过数千,不过一旦有事,大可以齐集庄户壮丁,分发武器,亦可做守城之用。自然,学生并非是要教公爷造反,只不过,人有旦夕祸福,求人不如求己,一切……必须做到有备无患。如今,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了啊。”

…………………………………………………………………………………………………………………………………………………………………………………………………………………………

第一章,下午去接同学,第二更尽量早点送来。

第二百六十七章: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王琚的兴奋情有可原,这小小的天策府,他是最早参与其中,或许刚刚为秦少游效命时,心里有所反感,可是慢慢的相处,渐渐的融入,他早已成为了天策府中的一份子。

太平公主的事,他是主要谋划者,而且他也早已预备好了两套方案,而如今,大局已定,那么眼下天策府可以做的事也就多了起来。

王琚在大方略上认真,在细节方面也绝不马虎,很快,他便为秦少游量身定做了一套计划。

这个计划的本质虽是扩充实力,可是其中最重心的问题,却是保证整个天策府的独立自主性。

也就是说,即便天策府彻底断绝了外界的任何联系,也能够自主的运营,士兵的武器,可以自行打造,府库中,必须得有足够的粮食、镔铁、布匹等物资,各行的手艺人都必须得有,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加大对火药的使用。

秦少游制冰需要硝石,而硝石可以制出火药,火药确实早已在天策府有所应有,一部分,是用于军事,比如取代火油,另一部分,则是用来开山采石。

当然,这种最简陋方式制造的火药显然不足以真正发挥火药的威力,可是秦少游并没有急于弄出铁炮出来,用以大大的提高火药的威力,因为对秦少游来说,他始终遇到了一个难题,那便是这破天荒的出来,一旦引人关注,那么相信不久之后,这些东西就不再是自己的了。

而王琚早先,也已对天策府进行了摸底。

他得出一个结论,也就是说,秦少游若想得到绝对的安全保障,靠的绝不可能是天子的信赖,也万万不能是培植自己的亲信渗透进朝廷,前者很不可靠,须知伴君如伴虎,今日你可借此飞黄腾达的东西,明日可能就可以取你的性命。而至于后者,所靡费的时间太长,这至少是需要几代人的经营,才可以似那些豪门一般,通过关系的脉络,渐渐的诞生影响。秦少游的出身很低贱,显然他不是他的长处。

那么唯一的办法,便是天策军,这当然不是说,天策府有纵横天下的实力,而是能够达到某种微妙的平衡,即天策军在遇到强大的压力时,可以有重创朝廷的实力,天策军没有必要与数十万大军交战,并且大获全胜,但是却需要保证,能够严重的削弱关塞内任何一个对手,这个对手甚至包括了朝廷,如此一来,这个平衡就能够达成,而使秦少游立于不败之地。

只是区区数千兵马,想要重创十万乃至于数十万的精兵,这简直就是天荒夜谈,想要达成这个愿景,就必须得有杀手锏。

秦少游的杀手锏就是他的火药,以及独一无二的火药使用方式。

火药的制造上,朝廷对这个玩意,还未有太多的注意,这是因为火药在战场的威力,某种程度也不过是塞了火油的罐子而已,可是假若出现了火炮呢?利用火炮将火药的威力发挥到最大,并且不至于城中各处城楼,借助着高墙和火炮,还有精锐的天策军,以及征募起来的民夫,就足以使孟津这个心腹之地固若金汤了。

秦少游的想法和王琚不谋而合。

只是要制造火炮,难处不在于工艺,而在于时间,造的早了,必定会有人觊觎,一旦朝廷见识到了火炮的威力,就必定要命你交出火药的配方,既然我也能造火药,而火炮的制造,无非就是铜铁而已,你天策军可以有一百门火炮协防,那么朝廷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制造一千门,毕竟,在朝廷背后,是接近于无限的资源。

可是造的迟了,一旦遇到变故,即便你造出来,没有足够训练有素的炮手,只怕效果也是勉强,临时抱佛脚,毕竟不足取。

而如今,太平公主殿下的下嫁,就给了秦少游‘放肆’的机会。

几乎所有的匠人都是现成的,杨务廉在这方面,确实功勋甚大,以至于这个贪婪的家伙,秦少游从来不去管他在筑城和匠作方面的钱粮支出,因为对秦少游来说,钱财反而是最轻易得到的东西,而真正需要的,却是人才,筑城的过程中,杨务廉就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其中手艺高明,且能锻出百锻钢的匠人就有不少。

秦少游按着记忆,把自己对火炮的设想绘成了一张图纸,旋即交给了杨务廉使用,而杨务廉要做的,就是寻几个手艺高超的匠人制出模型,而后进行某种程度的试射,之后再进行改良。改良是必要的,虽然秦少游所描绘的这个火炮,其实最为原始,完全处于明清时代的水平,至多,借鉴了一些红衣大炮的一些优点,但是他对火炮的涉猎并不多,许多他所疏忽的东西,都必须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来进行修正。

倒是秦少游的‘奇思妙想’,立即引来了杨务廉的兴致。

筑城的后续工作,其实早已步入了正轨,一切,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所以杨务廉把心思放在了火炮上头。

他的工作地点,在河北的下麻坡,这儿已经开始陆续进行了开垦,许多流民也都收纳了起来,还有一些,是这儿匠人们的一些亲戚,不过在靠着中心的地带,则专门开辟了一处空地。

在这里,杨务廉几乎不眠不休,与一些匠人试造出了十几门火炮,而这些火炮无一例外,结果都不甚满意。

若是过于厚重,则行动多有不便,而且校准也极为困难,可是过于轻薄……则更是危险,因为有一门火炮炸膛了,杨务廉直接躺了三天,这时候杨务廉才意识到,原来火炮这玩意儿,居然有如此大的风险,他不再贪功冒进,而是开始静下心来,召集了一能工巧匠,开始认真的总结和构思更好的方案。

………………………………………………………………………………………………………………………………………………………………………………………………………………………………………………………………………………………………………………………………

而相比于杨务廉,秦少游的事显然就轻松了许多。

阿尼玛入了宫,与武则天还算融洽,旋即秦家便开始上书求亲,几乎没有任何的间隔,这旨意也就颁发了下来。

秦少游要做驸马了。

这消息虽然让人难以接受,可是不管如何,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

对崔詧和狄仁杰来说,他们累了,他们因为反对公主下嫁韦家,已经花费了太多的心力,若是此时再跳出来反对秦少游,这显然不智,因为秦少游虽然并非是他们喜欢的人,可是至少,双方还没有到不死不休的地步。更何况他们真正警惕的是第二个武则天的出现,也就是决不允许,韦氏这样的女人成为第二个当今皇上,而秦少游终究只是个厨子罢了,他至多也就是个权臣。

另一方面,坊间早有流言,说秦少游与李令月有私情,既有私情,即便冠冕堂皇的反对,又如之奈何?只不过是会惹人生厌罢了。

朝野内外,出奇的沉默。

乃至于门下省拟定的一份赐婚诏书送到中书最后进行审核的时候,崔詧看过了这旨意,也只是确认了语句上没有什么遗漏,便将它搁置到了一边。

正午的时候,他照例会与郑荣和狄仁杰一起吃茶,吃一些糕点,崔詧陡然苦笑:“辛苦了这么些日子,竟是给人做了嫁衣,老夫看来是真的老了。”

他突然发出来的感叹,狄仁杰和郑荣二字心里如明镜似的,当然知道崔詧说的是什么。

狄仁杰笑了笑,道:“其实,秦少游平日多有功劳,也并非是个草包,此番他固然得利,却也没什么,太平公主与殿下不亲。”

后头那句话,才是狄仁杰指出的核心所在。

李显显然并不喜欢太平公主,这就意味着,一旦陛下驾崩,太子殿下登基,太平公主在新皇面前,怕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力,他们之所以畏惧韦家,是因为韦家可以控制太子,进而控制整个天下,现在朝野内外,眼睛的落脚处,都在新皇,没有人会为这大周朝的最后一点儿短暂时光而劳心劳形。

所以对狄仁杰来说,既然如此,那么秦少游就算娶了太平公主殿下,那又何妨呢?不过是多一个驸马的身份罢了,大唐多的是驸马,不足为惧。

郑荣却有一点警觉,他不由道:“听说孟津又在募兵了。”

崔詧笑道:“他啊……和我们一样啊。”

这句话里,透着玄机,他当然是秦少游,和我们一样,无外乎就是都在为未来而谋划,眼下,没有一个人可以对未来所发生的事而置身事外。

………………………………………………………………………………………………………………………………

昨天同学回来,喝醉了,抱歉。

第二百六十八章:业报

许多事,将心比心一下,其实也完全可以理解。

想想看,自己都在未雨绸缪,人家秦少游在孟津也在为未来留后路,这难道也有错?

所以……大家还是相安无事才好。

崔詧的话,倒是颇为老练,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