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血- 第10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爱卿劝人,总是别具一格,不过让人听了。也确实舒心。要说这是小事。那么之前有宗室上书,欲要将子弟送入国武监,并以为常例,说的也好,皇家子孙,为天下表率,皇家尚武,则天下奋起。朕有点拿不准,爱卿以为如何?”

赵石想了想,随即正色道:“进言之人,其心当诛。”

“哦?这是为何?”

“陛下心知肚明,就不用考量微臣了吧?”

这话说的有点不恭敬,但皇帝陛下却立马笑了起来,点着头道:“嗯,进言之人,已经在闭门思过,别处机枢。连结外臣,想的到是挺好。就是有些不自量力,看来啊,西山陵寝之内,还需些人去看守门”

你到是一点都不脸红,赵石暗自腹诽,琢摸着,这又是要将人往沟里带的节奏。

但这会儿说起此事,是不是因朝廷纷乱,宗室这里也有点不稳?

还真没听到什么风声,但皇帝陛下总不会无的放矢,和他聊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又不是什么趣闻。

宗室不稳,涉及的可就是皇权了,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外臣参与其中。

想到这里,遂笑道:“陛下不会是想让微臣带人上门,劝人去守灵吧?若是这样,微臣可担当不起,抄家灭族微臣还成,劝人的事儿,我可不在行。”

皇帝陛下本来端起酒杯,想抿一口,听了这话,手一抖,差点没把酒杯掉了。

拿眼瞪着赵石,那样子好像在说,呀,你个赵柱国也学会耍赖了?

片刻之后,皇帝陛下才转了转眼珠儿,略有尴尬的道:“爱卿想哪儿去了,来,陪朕再饮一杯,说起来,朕与爱卿相交这些年,每次相聚欢饮,还都能觉出新鲜来,不容易啊”

皇帝陛下打着哈哈,赵石这里已是微恼,心道了一声,果然,这小子又没安好心。

新鲜?新鲜个屁,被算计了这许多回,若还不长记性,当老子傻的不成?

端起酒杯来跟皇帝陛下碰了一下,笑眯眯的就道:“臣在回京途中时,陛下有口谕到来,微臣听的有点不太明白,陛下可能为微臣解惑?”

皇帝陛下这酒都送到了嘴里,闻言顿时呛了一口,赶紧把酒杯放下,咳了两声,才哭笑不得的擦了擦嘴角,哑着嗓子明知故问,“口谕?嗯。。。。。。说。。。。。。”

赵石占了上风,哪里还会客气,“陛下好像最后问了臣一句,微臣的家财够不够?问的臣有点糊。微臣想了一路,也没想明白,可谓是心痒难耐,如今见了陛下,微臣斗胆问上一句,难道陛下是想微臣将家产献出来,以助国事?若是如此的话,微臣自然责无旁贷。”

他可好,一下把后路都给堵死了。

皇帝陛下目瞪口呆,有心想凭着帝王之尊,强词夺理一番,不过,他和赵石相处,从来没怎么摆过皇帝架子,赵石也很少跟他针锋相对。

用句浅白的话来讲,就是相互都给面子,做的还都不错。

不管是我挖坑你来跳,还是我挖坑你没跳,皇帝陛下显然都占据了明显的上风,可以说,这是皇帝陛下难得的乐趣之一。

甚至于,每一次都能让他心情好上许多日子。

不得不说,君臣两人的相处模式,非同凡响,当然,应该说历来帝王身边,从不缺少这样的人。

区别之处只在于,没谁会真的想堵的帝王没话说而已,很多时候,帝王身边的亲近之人,只是为了让帝王舒心顺意,或者偶有争执,最终也会给帝王个台阶下,当然,这还要看帝王本身的权威以及心胸了。

像赵石这样,抓住了皇帝陛下的小尾巴,便狠狠揪住不放,根本不打算搭什么梯子,就想把帝王吊起来的,可谓是绝无仅有。

看着皇帝陛下眼神开始发飘,这个姿态他熟悉,当年在景王府中,这小子一旦犯了错,就是这么个模样,转着圈的想瞒哄过去。

一时间,赵石心情大好,酒喝到嘴里,也觉得香了不少,菜吃到口中,也觉得爽口嫩滑了。

皇帝陛下则有点下不来台了,他本意吧。被赵石确实猜的**不离十。不过。他可真没有让一位大将军去找皇族子弟的麻烦的意思。

最近些时日,朝廷纷纷扰扰,确实让一些皇室宗亲们有了些不安稳。

虽然,他的皇位依旧稳固,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威胁,但他得位时,做的太过激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皇室一旦不稳,头一个会发生什么,他心里非常清楚,一定会是谣言。

所以,有人想送子弟如国武监时,他便雷霆震怒,虽然只是个闭门思过,但他已经起了心思,想收拾一批人了。

到了平宁郡王纵马伤人事发,处置的也就重了许多。

现在。赵石回京,京中乱局平息的也会更快。腾出手来,便是不安分的宗室。

实际上,他想用的是李金花。

京军整编之后,各军纷纷重建,在他这里看来,现在最得用的还是李金花下辖的羽林左卫,其他的用着都还不太顺手。

所以,一旦找到借口发作,用的也只能是天子亲军中的羽林左卫。

至于为何又兜着圈子等赵石跳进来,没办法,一来李金花是赵石的妻子,避不过去,二来呢,整饬宗室,最后名声一定不太好听,需要赵石来分担一下,反正,这位名声本来就不太好,黑锅也背了几个,再背上一个两个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是没想到,这回人家把扔过来的黑锅敲的当当响,就是不愿意接下来。

而且,顺手还揪住了他的错处,来了个反戈一击。

皇帝陛下这会儿有点后悔了,不该在郑氏分崩离析在即的时候,得意忘形,接二连三的弄出点小动静,来表达自己的大好心情。

显然,李圃,赵石这样的人物,都不是那么好耍弄的。

像李圃,就能倚老卖老的他面前摆个架子,赵石更好,当面直接质问上了。

皇帝陛下这下可就纠结了。

要知道,跟臣下开玩笑,会带来这么难受的后果,他那会儿绝对不会画蛇添足,给人家添堵。

想了半天,他才耷拉了一下嘴角,算是笑了笑,“爱卿如今功成名就,朕这里啊,不是怕爱卿失了进取之心,想要提醒爱卿一下,大功未靖,还有待来”

这番话出口,皇帝陛下这心里的别扭就别提了,帝王尊严所致,时刻都提醒着他不该如此示弱。

但眼前这位喝酒吃菜,看上去好不爽快的家伙,又在提醒他,一旦强词夺理,这位恼火起来,说不定就会提议到皇宫校场上,舒活一下筋骨了。

赵石满意的哈了一口酒气,笑道:“陛下放心,微臣的家财不算多,但也足够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女们分了,到是”

说到这里,赵石嘿嘿一笑,趁胜追击,“当年陛下好像说过,论起生儿育女来,微臣不如多矣,现在再看,微臣家中,可又要多上一双儿女了,好像。。。。。。到是先行了一步,哈哈。”

这都是什么,驴唇不对马嘴的,皇帝陛下鼻子差点气歪了。

就好像后世男人们讨论行不行的问题一样,这个时代,讨论谁的儿女更多一些,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皇帝陛下有点毛了,冷笑一声,道:“赵柱国,听说你在河洛,碰到了个故人,朕是不是还要恭喜你一声,府中又要多添丁进口了?”

赵石正高兴,逼得这位皇帝陛下恼羞成怒的时候,可不多,没有半点畏惧不说,反而心里生出了点得意。

摇着头就道:“不成不成,微臣府中妻妾已多,再多怎么照顾的过来?在这事儿上,微臣只能甘拜下风了,后宫佳丽三千,陛下得多辛”

风凉话一句接着一句,不过,皇帝陛下终非平常人等,虽说被这样气着的时候比较罕见,但控制情绪的本事却是世间一等一的。

压了压胸中懊恼,气沮的嘟囔了一句,“再多,也没你那里杂乱,现在又出了弹琴的,哼,不知所谓。”

交锋告一段落,赵石大获全胜,也终于想起来给皇帝陛下搭个梯子什么的了。

“这些都是闲话,惹的陛下不快,还请陛下。”

皇帝陛下哼哼了两声,闷头喝酒,显然余怒未消。

赵石则继续道:“说起来,天子家事,微臣本不应多言,但陛下既然提起,微臣到也觉得,宗室们老是这么呆着没事儿,有些不妥。”

听了这话,皇帝陛下立即竖起了耳朵,只是就这么下台,还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没有接话。

赵石拿起酒壶,给皇帝陛下斟满了酒杯,这才继续道:“如今我大秦抚有吐蕃,草原诸部,西域诸国,也联通在即,如此中外交通之际,正乃汉唐事业之始。”

“所以,理藩院便显。”

说起正事,皇帝陛下终于不再计较那些有的没的的小事了。

顺势点了点头,道:“朕也有意,废理藩院而重设鸿胪寺。”

鸿胪寺,这个赵石知道,鸿胪寺的职能很多。

而大秦,后周,以及南唐,都不再有这样的机构,因为鸿胪寺在汉时最主要的职能,便是掌管外藩交通供奉事。

这里所说的外藩,指的就是番邦,异族之属。

而没有番邦供奉,设的什么鸿胪寺?

所以,大秦,后周,南唐都很久没有这样的机构了,不是不想设,而是设了没用。

在大秦,鸿胪寺的其他职能,多数都在礼部,理藩院更像是驿站。

重设鸿胪寺,在今日的大秦,已是当务之急,皇帝陛下有这样的意思,也不奇怪。

赵石立马附和,“陛下卓有远见,微臣等不及多矣。”

皇帝陛下又好气又好笑的看了他一眼,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行了,到河洛走了一趟,怎么就变得如此惫懒,快说,这和宗室有何关联?难道让他们入鸿胪寺任职不成?”

说到最后一句,无论语气或是神态,都表达出了皇帝陛下的不赞同,要知道,鸿胪寺这样的衙门一旦设立,其职权就不会太小。

让宗室子弟进这样的衙门任职,皇帝陛下也定然觉着不太靠谱。

赵石听着有点不顺耳,惫懒这样的词儿,怎么能落在他身上呢?

不过刚才占了便宜,心情正好,心说也就不计较了。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战议

赵石的意思其实很简单。

选皇室子孙健勇者,也就是最优秀的那些人为使者,出使外邦。

不算出奇,但却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这里面有着很多深意,,算是赵石临时想出来的主意,但可能也只有像他这样,既去过草原,又去过吐蕃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提议了。

就像没出过远门的人,人云亦云的总难深刻体会到行路的艰辛。

这就是经验的重要,一些看似突发奇想,细思间却又聪明之极的想法,其实不是其人智商多高,而多数都源于本人的经历。

就像赵石这个提议,前人不做此想,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不说其他,只说最重要的一点,皇室子孙出使外邦,一旦遇险,易生大事。

因一人之死,而起边衅,持重之臣,便绝对不会谏言皇帝陛下如此行事。

再有,就是外邦凶险,屡有扣留使者之事,若是人死了,也算尽了臣节,其实还不算什么大事,但要是像苏武那般,被扣在外面,给人木马放羊,丢的就是朝廷的脸面。

时时刻刻,人们都会想起,朝廷的使节,被扣留在外面,为胡人肆意辱弄,这对于一个自尊而自信的帝国中的所有人而言,无异于奇耻大辱。

而使者一旦还有着皇室的血脉,那事情会更加的复杂而又难以解决。

其他诸如,皇室血脉外传,联结外藩。以夺皇位等等。简直件件都是儒臣们难以忍受的

有着这样的弊端。想想也就明白,就算有人想到了,也绝不敢在皇帝面前如此进言,因为后果他们承受不起,一不小心,也许就能让自己青史留名,当然,留下的会是骂名。

有弊端自然也就有好处。

赵石看到的就是好处。坏处嘛,他到也想到了一些,但那些东西,对他而言,注定都无足轻重。

皇家的人死不死的,跟他有什么关系?朝廷的脸面?只要大秦兵锋还堪锐利,朝廷的脸面就会一直在那里。

当大秦的军人们,举不动刀枪了,拉不开弓箭了,肥胖的身躯穿不上铠甲了。骑不上战马了。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大秦真正颜面无存的时候。

相比较弊端。好处其实更加显而易见。

首先,这可以巩固皇权,皇家之人,对权力有着无尽的追求,但说句不好听的话,皇家的人,出类拔萃者,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是废物。

繁华的长安城,对于大秦的皇室宗亲来说,就是一座牢笼,关的久了,别说远支的宗亲们,便是皇帝陛下的亲儿子,多数也只能在牢笼里扑腾,相互撕咬,渴望有朝一日,就算登不上皇位,也能稍稍比别人多呼吸几口外间的空气。

牢笼中的生灵,养着养着,也就养废了。

这是皇家的初衷,但也多少带着点无奈。

这不但是皇位的更迭,而且,也体现了帝国的兴衰。

当一个废物登上皇位,帝国也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如果没有亡国,等到第二个废物上来,那么帝国也就在下坡路上越跑越快了,这条路,也终究会走到尽头。

而赵石看到的好处,其实只有一个。

那就是皇家子弟,优秀的人不多。

而让他们出使外邦,一旦成行,来回一趟,总需要个一年半载的工夫,那么皇室中的些许不安稳,根本不算一回事儿。

谁有了其他心思,又不好处置?好,去出使吧,等人离开了长安城,麻烦也就随之而去。

当然,好处不止这一条。

外间那么多的风险,胡人那么的粗蛮,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而这,也将是大秦最好的开战借口,这比和亲更有效,也更直接,付出的代价也更少,选择的余地也更大,名声上,还不那么难听,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说皇家子弟出使,可能阴结外邦,以谋反乱。

在赵石看来,起码在成武一朝,是不可能的,至于之后会不会有上来个废物,给了旁人那样的机会,哪儿管得了那么多。

本就没有千秋万世的王朝,若皇室真出了这么一位,能够带着胡人南下夺取皇位,这样的人,放在京师长安,岂非更加危险?

当然,无论利弊,赵石想到的或者没想到的,注定都不会说的那么的清楚。

这只是个提议,而且,这里只有皇帝陛下和他两人,也根本算不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