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两者不小的打击,要是中国也像日本一样将接近一半的军费用于海军建设,只怕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真正挑战日本联合舰队了,毕竟在日本人看来,中国虽穷,毕竟地大人多,如果拿出当年甲午战争时日本举国上下集资买舰造舰的劲头,能够投入的军费未必就比日本少多少 。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危机感确实强得有些过头,以致于明明应该算是聪明人的山本五十六竟然下意识地忽略了中国发展海军的种种不利因素,而将一切因素都往坏里想,甚至产生了诸如赤色中国与苏联意识形态一致、是天然的盟友,因此不必维持太过庞大的陆军之类奇葩的想法。但也正是日本民族深入骨髓的危机感,才让山本五十六成功地统一了海军内部的意见,向崇仁天皇提出削减海军官兵的薪俸和待遇,以腾出更多的军费用于添置新的航母和各种辅助舰只
但引发这次改革的山口多闻却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同僚们的敌视,加之率领舰队南下作战不利。因此被暂时免去了联合舰队司令一职。但由于崇仁对其心存感激,加之山本五十六又替他辩解说“山口是指挥航母战队的天才,但是这次却让他带传统的战列舰队,因此才表现不佳,若要追究责任,应该是我用人不当,而不能苛责已经尽力了的山口。何况以中国人研制出来的新式武器,初次碰上难免吃亏,就算是东乡再世,表现也未必能够比山口强上多少。至少山口总算是基本弄qīngchu了敌人新式武器的特点。以后若再交战,我们一定不会”
“不会了,只要中国人不再追逼,日本永远都不要再与中国为敌。”。崇仁摆了摆手示意山本五十六不要再说了。随即将当初胡卫东对他说过的那段话讲给他听。
“这样说好像确实很有道理。菲律宾的有色金属(中福国际提前探出来的镍矿、铜矿等等),印尼的橡胶、石油和富铁矿,都是帝国急需的战略资源。价值确实远比中国大多了,而且远比中国更容易消化变成帝国牢不可分的固有领土,可是想要得到这些,就必须与美英为敌啊!”,山本五十六意动之余心中也不免忐忑,但是之前英国远东舰队不堪的表现多少给了他一定的信心,“短期来看,帝国还是有机会的,因为我们新式海空兵器的定型与装备部队比美英更早一些,而且我们的造舰计划也比美英至少早了一年开始,因此在不久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帝国的海军是有优势的”
但山本五十六很快又话锋一转道,“只是以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即便初期遭到了重创,当其完成战争动员之后,也可以依靠其可怕的军工产能迅速恢复实力,如果他们执意和帝国死战到底,输的一定是帝国。”
“这些朕都知道,如果有得选择的话,谁愿意和美国为敌?希望美国人知道分寸,不要将我们日本硬生生地推到德国那边去!”,崇仁说完,面带忧色地叹了一口气,山本五十六闻言也是一脸凝重,暗自攥紧了拳头
话分两头,经远号成功突围后,冷静下来的叶飞终于感到了一丝后悔,如果自己当时不那么冲动,也许沈鸿烈和致远舰上的几百名官兵们就不会牺牲、而致远号这艘万吨重巡也可以保住。而意外地为中国招来一个强敌,更令叶飞作好了接受上级处分的心理准备,谁知他却反而受到了中央的通报嘉奖,这一方面是因为太祖同样是一个除非实在没有办法,决不会甘愿向列强让步半分的硬骨头,另一方面嘛,向英国人打响第一枪的根本就不是海军,所以这个责任就算真有,也轮不到叶飞来背啊!
让我们将目光转到世界的屋脊,自从方永乐在抗战前夕带兵进藏之后,他和他的部队一方面积极为藏民、尤其是备受压迫剥削的百万农奴谋福利;另一方面则积极培养藏族(以及会说藏语的其他民族)干部,在广大藏民中间的声望与日俱增,这令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十分不安。加之赤色党驻藏部队一次又一次地收留逃亡农奴,触碰了那些土司头人活佛的逆鳞,西藏噶厦地方政府由此开始想方设法要把方永乐他们赶走。
一开始他们想到的是借助国民党这个名义上的中国正统政权的力量,但此时两党关系还好,老蒋又迫于日寇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一直有求于赤色党,因此并没有太过积极的回应,尤其是国军不似人民军队吃苦耐劳,愿意来到西藏这个贫瘠苦寒之地的很少,因此虽然两党都派出了驻藏部队,但国民党的兵力还不及赤色党的四分之一,而且兵员素质与武器装备也有差距,要是真动起手来,即使加上战斗力渣得像屎一样的所谓“藏军”,也根本赢不了方永乐的万余精兵(由于不断有流亡农奴来投,这个数字一直都在增加)。而后来老蒋掀起第一次反赤高潮之后,方永乐指挥驻藏部队轻易地解除了驻藏国军的武装,并率军东进轻取西康,令西藏噶厦地方政府求助于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希望完全破灭
在这种情况下,只顾活佛、头人、土司等西藏原来统治阶级私利的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居然不惜背叛国家,派出密使前往锡金跟英国人碰头,求他们出兵干涉。英国的印度总督一直想将势力渗透进西藏这处战略要地,双方顿时一拍即合(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九章 征询意见
PS:感谢“远征士兵”大大的捧场和书友“nqm”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于是,英印总督一方面提供一大批武器弹药给西藏噶厦地方政府,怂恿其发动叛乱从中国的版图中独立出来,另一方面则调集了包括号称“山地之王”的廓尔喀旅在内的一万多人,随时准备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趁火打劫。因为忌惮解放军的强大实力,英国特地将行动的时间放在了1939年的秋天,因为这也就意味着英国人的军事行动成功之后不久西藏便要入冬了,到时候大雪封山,解放军再厉害也是血肉之躯,怎么也不可能攻上高原来,就算人能上,大雪封路的情况下补给运不上来也是没用的 。而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英国人已经完全控制了西藏局势,解放军再想将英军赶出去可就难了,而失去青藏高原这个制高点后,就算赤色党再怎么硬气,也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吧?到那时候,这一年多来因为赤色党给英国造成的不下10亿美元(英方统计数据)的巨大损失也该有个说法了吧?不但要中国人加倍地补偿英国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要借此打断中国崛起的势头,保障英属印度和马来亚的安全,并恢复在华特权,这就是英国人的如意算盘
好在方永乐早在西征前就听胡卫东提醒过英国人对西藏新疆的野心,带兵进藏后一直十分警惕,加之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内部也有不少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者。其中几位更是赶在叛乱之前冒险派人向方永乐通风报信。方永乐知道后立即从川西抽走八千精兵星夜兼程、秘密返回拉萨,同时向中央发出电报,请示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一向痛恨外国侵略的太祖接到电报后当即让电讯员回复方永乐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但除了脾气火爆的彭老总外,大多数中央领导却都认为现在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仍未结束,而国内解放战争却已经开始,如果这个时候再和实力还要强过日本的英国人打起来,那就是三线作战。似乎颇为不智。但伟人却坚持道。“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自鸦片战争以来,类似的教训难道还少吗?”
在太祖的耐心说服下,朱老总首先改变了态度支持太祖。随后其他人也纷纷表态支持。但生性谨慎的周公还是建议先发个电报问问胡卫东同志的意见。人家可是党内的西方问题专家,伟人沉吟片刻后同意了。
胡卫东接到电报后既惊又怒,惊的是历史上英国虽然有意入侵西藏。但终究没有直接派兵入侵,想不到蝴蝶效应竟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怒的则是英国佬竟然在中国抗战尚未结束的时候趁火打劫,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国人一向都恨落井下石的小人,胡卫东也不例外,怒不可遏的他当即连发三份电报,向中央阐明了他的意见。第一份电报讲的是“必须打”,胡卫东认为英国人的这次入侵应该只是一次试探,如果驻藏部队怂了,他们就可能进一步扩大侵略,甚至将整个西藏从中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那时赤色党可就是中国的千古罪人了。同时一旦英国人进入青藏高原,那么如今在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与大量苏援的帮助下正在迅速工业化的抗战大后方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四省都会受到直接wēixié,绝对是后患无穷,即使从这一点考虑,也绝对不能让英国的势力侵入西藏。再说,以赤色党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为了收回自清末以来失去的各项国家权益,将来迟早要与列强爆发冲突,现在先拿看似强大、但即使相较于日本都要更好对付一些的英国开刀,以震慑住西方列强,远比日后直接跟未来的世界霸主打起来要划算得多
第二份电报讲的是“能不能打赢?”,胡卫东认为,英国虽然还挂着“日不落帝国”的虚名,但产业空心化与一战的巨大消耗早已经令其不复昔日的雄风,同时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又分散了英国本就不多的陆军兵力,除非英国进行总动员,否则印度的英军最多也就十来万人,而且他们入侵西藏还得先越过天险喜马拉雅山脉,后勤补给必然十分困难,因此胡卫东认为只需要动用驻藏部队和新疆兵团一部就足以将其击退。但胡卫东电报里也表示英国人骄傲而又顽固,即便战败,也很可能为了面子而不依不饶,不过英国真正强大的只是海军(空军也很强,但一样过不来。),但是军舰又没法上岸,对于直到现在才拿到出海口,而且搞不好还得暂时再让给鬼子的赤色党来说,有什么好怕的呢?至于以后,以德国人砺兵秣马的架势,将来英国就算能够打赢欧战,也必然元气大伤,哪儿还有力量找当时已经更加强大了的中国的麻烦?
第三份电报讲的则是“该怎么打?”,胡卫东的想法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驻藏部队即使打赢、甚至反击到了印度境内,也必然会很快就因为后勤跟不上而被迫撤回西藏。而这样一来,没有重大实质性损失的英国佬就很可能不知悔改地反复骚扰,对此胡卫东的建议是,东线主要采取守势,抢占至关重要的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国与锡金交界处,海拔4700多米,是中国与南亚次大陆之间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堵住英军入藏的最主要通道就行;西线则要大打狠打,力争占领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以北的全部土地(约占克什米尔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面积),以全据喜马拉雅天险,这样我军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而英军就再也wēixié不到西藏了。此外胡卫东还有一句话现在说不出口,占了这块地区之后,将来印巴冲突的时候咱们帮助巴铁也相对方便一些(未完待续……)
第五百章 山地之王
由于克什米尔(除阿克赛钦等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外)并非中国领土,胡卫东考虑到太祖的性格,特别在电报中说明,由于地缘的因素,英国侵占中国的藏南九万平方公里土地几乎不可能收复、即使收复也没法管辖和治理,所以我们从别的地方取得补偿是理所应当的。他却不知道太祖从来都不是一个崇尚“以德报怨”的滥好人,他的性格其实更像是古语所说的“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对于那些小国弱国(注1),他更讲究“以德服人”,但现在对上的是国力远在中国之上、而且这一百多年来给中国造成过巨大伤害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他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得到中央的许可后,放开手脚的方永乐立即率军反击,为了让西藏政府中的叛乱分子充分暴露,更为了立威以震慑宵衱ww。 。接览衷菔泵还芾鹊氐呐崖遥侵苯踊泳舷拢雀傻敉饫吹那康猎偎担?br /》
战前绝对没有任何人想到,号称“山地之王”的英属印度廓尔喀旅竟然被驻藏部队打得落花流水,而其他的英军就更加不堪一击,当这些侵略者仓惶败逃到乃堆拉山口的时候,却发现这里早被中国的一个加强营急行军赶来抢占,英军强冲了几次都被对方居高临下以猛烈而又精准的火力打退,眼见追兵已至、逃遁无门,已经只剩不到八千人的英军直接就全体缴械投降了
此役包括自称山地战天下第一的廓尔喀旅在的一万三千多英军或死或俘,由于及时堵住乃堆拉山口的关系。竟无一人漏网,而驻藏部队的伤亡还不到一千人,其中牺牲的仅有两百多人,这一悬殊的战果使得方永乐这个此前在世界范围内籍籍无名的年轻人自此扬名于天下。但随着此战的细节越来越多地披露出来,世人这才发现此战中国军队取得这么悬殊的交换比固然得感谢其主将方永乐的出色指挥,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精良武器装备与更加先进的山地战术也绝对功不可没。
可能有人要问,英军的武器装备怎么会不如中国军队呢?道理很简单,喜马拉雅山脉可不是那么好逾越的,即使是所谓的山口,也最多只能将迫击炮带过去。甚至就连轻便的山炮都不行(注2)。而飞机理论上虽然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但危险却是非常大的,在侵略战争中,英国的飞行员还没有这样的牺牲jīngshén。因此英军此役无论是炮火、还是空中优势全都不复存在。更糟糕的是。由于驻藏部队是内线作战。而且所走路途也相对平坦,因此他们反而能够带上大量的75mm山炮,再加上性能远比英军迫击炮优越的红星系列迫击炮。以及让英军损失惨重的火箭筒空爆弹,英军在炮火方面连驻藏部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而枪械的差距就更大了,英军装备的恩菲尔德步枪虽然是拉栓式步枪中射速最快的,但与驻藏部队装备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相比却慢得让人无法忍受,而每个步兵班只装备了两支的八一式自动步枪、八一式班用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