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体质、功用二端,盖人之皮内筋骨合而成形,实之以脏腑,贯之以血脉,
所谓体质也;一物有一物之用,无虚设无假借,所谓功用也。有体质之病,
有功用之病,有体质功用相兼之病,必先细心体认,方能施治。其外症有刺
割也、扎绑也、敷治也、洗涤也,事必躬亲,非心灵手敏而器具又极精良不
能尝试,如自开钳、血管钳、曲铰剪、直铰剪。刀则曰钩、曰割,针则曰探
曰坑,以及手钳、银丹皆精巧利用,故于外症尤著奇功。其内症更持机器于
腕中,以辩声音之虚实;置寒暑表于口内,以察脏腑之寒温。一切药性病源
无不本化学研究而出,故考求有素,识见自真。且有医家报章:何人何病何
法医痊,必登诸报以告后世。若遇疑难大症,亦皆登报以告高明。或七日一
纸或期月一纸,业此者购归观玩,互相质证,以尽所长。日本素学中医,今
亦参用西法,活人无算,其明证已。此不及西医者五也。
窃谓中西医学各有短长。中医失于虚,西医泥于质;中医呈其效,西医
贵其功。其外治诸方俨扁鹊、华佗之遗意。有中国失传而逸于西域者,有日
久考验弥近弥精者,要其制药精良用器灵妙,事有考核,医无妄人,实暗合
中国古意而远胜于时,医亦不必曲为讳饰矣。
谓宜考诸周书,参以西法,自太医院始,一律详加考核,内证主以中法,
外证参以西医。各省、各府、各州、县镇市井之间,令殷户集资建立医院,
考选名医允当院长。肄业诸生须由院中主教考其文理通顺者方准入院学习,
悉心教授,无玩无欺。先将灵枢、素、问、内经、难经熟读,博览仲景思邈
及唐宋四家之成法,参以西国之图器、剖割之奇方,精益求精,不分中外。
学习数载,考验有成,酌予虚衔,给予执照,方能出而济世。其无照而私自
悬壶、草菅人命者,重惩不贷。有能治疑难大症卓著神效者,报明医院,颁
发银牌、扁额,递加虚衔、顶带,以旌其功并将治法病由登之医学日报,年
终汇集刊刻成书,庶妄者不致滥竽,高明者有以自立,医之一道可与良相同
功矣。
… 页面 26…
卷 三
吏政
吏治
地方之治乱,视官吏之贤否为转移。朝廷求治,亦视用人何如耳。一县
得人则一县治;一郡得人则一郡治;一省得人则一省治;天下得人则天下治。
中枢之与督抚,朝庭之腹心,官守之师帅,操用人行政之大权者也。夫国家
没官,本以为民,其与民最亲,而贤否得失之间,动关国家之治乱者,尤在
州县。何则?天下者,州县之所积也。内而六部,外而两司、道府诸官皆为
考察此州县者耳。
伊古以来,未有民不聊生,而国家可以称治者,亦未有牧令非人,而疆
臣政府可以坐致太平者。独奈何进身之始,科甲保举捐纳既已不一其途,而
吏部铨选之章,率范之于掣签按轮之中,而不复问其人之贤否,及选补得缺
则需次。日久负债累累,廉俸不足以养其身家;黜陟不足以励其志气,不肖
者恣睢暴戾如蛇蝎、如虎狼。即上司风闻参撤,而乡里小民之死者,已不可
复生;断者已不可复续矣。间有廉能之吏,一意兴利除弊、教养斯民,而知
府之意见不同也,司道之威严可畏也,上官掎之同寅,笑之众庶,疑之必溃,
其成而后已。故今之巧宦,莫妙于阳避处分,而阴济奸贪,一事不为,而无
恶不作,上朘国计,下剥民生,但能博上宪之欢心,得同官之要誉,则天变
不足畏,人言不足恤,君恩不足念,民怨不足忧,作官十年而家富身肥,囊
橐累累,然数十万金在握矣。于是而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
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如何也。噫!上下之间,相
蒙相遁至于如此,而犹日日言自治,是犹南辕而比其辙也,其必无成也,决
矣。
况上之任人也,不专用人也,既不尽其才,又不问其能否。陆路之将可
改水师,水师之将,可调陆路,刑部之员可调工部,兵部之员可调吏部,强
以所不能,而不专任其所以能。岂果有兼人之资,无事不精,故能随事胜任
耶?正虑其所谓无不能者,乃竟无一能耳,徒伴食贻讥,一任颠倒于胥吏之
手,为可叹也。
溯唐虞之世,设官分职,各有专司,不相兼统。如契为司徒,皋陶为司
寇,伯夷作秩宗,夔典乐之类,皆以其所优为者任之。未闻以敷教之事强皋
陶,以刑名之事强伯夷,以典礼之事强夔也。是以百职庶司,皆能各称其职。
今泰西各国用人行政亦如足,其户部人员不能调刑部,陆路人员不能调
水师,学古人官,量才授职,自何部何署出身,日久开迁,终于此部之首领
而已,爵可崇,俸可增,而官不迁移。故职既专而事无旷废,任愈久而识更
精深,富强之原,实基于此也。查户部之外有农部,专考树艺之径;工部之
外有商部,专讲贸易之道;兵部之外有邮政部,专管驿地之往来。外部即我
之译署,内部即我之吏部,独无礼部之设,亦我铨选之条,百僚升降,权归
议院。用土人或久居其地者为官,无本省迴避之例,盖洞悉其风土人情,自
易收驾轻就熟之效。听讼之事派以陪审,而肆威作福之弊祛;列以见证,而
妄指诬陷之弊绝。所谓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兼听则
明,偏听则暗者,昔闻其语,今见其事,而且俸精优厚,人无内顾之忧;职
… 页面 27…
任精专,事有难宽之责,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孜孜然日求有益于民,有益
于国。否则,议院排之,国君斥之,不能一日居其位,此泰西诸国所以不言
吏治而吏治自蒸蒸日臻于上理者,彼此之情通,声名之念重,而壅蔽之患除
也。
夫中国自秦汉以来,以文法治天下,科条非不密也,其奉行而持守之者,
非不严旦明也。及其既也,适以束缚天下之君子,而便利天下之小人。官司
益多,否塞益甚;堂廉益远,积弊益深。欲一扫而空之,诚非开设议院不可。
即势殊地限,久而难变,亦当裁汰冗员,酌增廉俸,以渐通其隔阂,而渐化
其贪婪,此自治之初基,亦即自强之本计也。夫天下虽大,其州县不过千余
所,属牧令不过千余人,为上者合枢垣疆帅之才力精神以慎选之,以严考之,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赏必当功,罚必当罪,循名责实,至正大公,则吏治
日清,民生日遂,国本日固,国势日强,而何畏乎英俄?何忧乎船舰?何患
乎各国之协以谋我哉?故曰:“国以民为本,而致治之道,莫切于亲民之官;
生乱之源,莫急于病民之政。”所谓为天下得人则天下治者,此之谓也。
英国授职之官,无论充兵官、议员、刑员,以及内政、外政衙门,大小
臣工,皆须在众人前向天发誓,谓以后当忠心为国,笃爱朝廷,身许驰驱,
为国家效力。发誓后方能任事。今泰西各国及合众国,皆用此例,西俗国家
凡有兵祸,或匪人得叛,或敌国来攻,朝廷志在安民,兴师戢暴,必令兵官
誓众,以安民心,其或官民谋逆,则令彼处地方官民皆对天矢誓,其内怍者
立时可睹见于颜色,朝廷即知为某也忠,某也奸,某也曲,某也直,有诸中
而形诸外,自无所逃遁。然亦有刚愎不仁、强项不驯、不知敬畏帝天,虽有
别谋亦复当众问誓,以为口头言语无足重轻。此等人为众所不齿,乃桀骜之
尤者也。
王爵堂星使云:法国政治以大统小,以内控外,体制与中夏略同。州郡
邑乡分设专官,以理民事,而其权操之于上,咸遵一律,罔或违异。每一干
端则设一官,若中国之州县,凡膺是职者,必考受律例师,凡民间琐案,悉
由其剖断。苟有稍涉疑似,未臻公允者,则代为申详,上宪据法研鞫,俾成
信谳。各乡镇则另设甘门一员,如中国巡检之类。凡其所设各署,俱有专职,
从不兼摄数事。大抵理地方民情者,统称刑讼衙门,而官有崇卑。如州县乡
镇等官,其小者也,其上则有大衙门二十七所,如有事控于地方官,悬案不
断,或剖案不公,俱可复控诸所辖上司,遍历二十七所而后止。然此尚系琐
细案件也,若值重大之事,其上另有专断之官,其职分约同中国按察使,各
府中均设是署一所,凡有冤抑,听其赴愬。每年四期,每三月一集,开堂会
鞫,并许被控者自选秉公耆老十有二人。届时质证剖理,惟毋得徇私偏袒,
然后鞫者听两造之辞以辨直枉,舍寡从众,期无诬屈,以为惩劝。其追理商
民公私逋负,则有钱债衙门,其官由州县百姓公举,三年一任,期满再举,
但推选虽由民庶,而俞允仍归国主。凡乡民因索逋涉讼者,其数在一千五百
福兰以下,即由州县上司判决;若一千五百福兰以上之案,乃控于钱债衙门,
为之比追。每府皆有驻防水陆兵丁,苟有犯案,统归所主办理。至于巴黎所
有衙署,不可胜数。
凡国中官吏所断一切词讼,均必上闻,其有悬擬未决者,亦皆关白,以
定是非。其中办事人员均系著名律师,除上下议院外,有参赞机密大臣,有
执国政大臣,有总理度支者,有专司出纳者,有主军旅者,有榷税饷者,有
专理户婚田工事者,有专理商贾事者,有治盗贼斗殴事者,有治列邦事者,
… 页面 28…
有管属国地方事者。观其分职建官,颇能尊卑相御,内外相维,无畸重畸轻
之患。其为部十二:曰内部,总理庶政,兼摄群司,职同中国之首辅,本国
事件,咸听裁决;曰户部,专司出纳,国中一切财富税饷,皆其主持;曰商
部,管通商事物;曰农部,管民间一切种植;曰工部,凡军械火药,修治建
筑,皆其经理;曰文部,掌管学校;曰兵部,主治军旅,凡调遣一切,皆其
主政;曰海部,修战舰,治水师;曰藩部,管理各处属地;曰刑部,主持律
例,兼理教案;曰创例院,筹议军饷,增改律法,皆其专政。以上皆以勋爵
大员为之,国有大政,国主与此数人谋之,有机要事,皆得参谋议。
同治十一年,国会别设军机一职,由上下议院公举二十八人,伯理歪天
德亦简派十五人,凡下诏谕,上笺奏,皆由此四十三人管理。据其报册,每
年建官,计文员约二十万人,可谓繁矣。欧洲各国,度支往往出多入寡,皆
因设官繁密,事不兼摄之故,而又给禄丰盈,食浮于人,以致经费常患不足。
然秩虽崇而事克举,国中大小臣工,无不守法,尚廉不懈厥职。其在官者,
皆民之望,即贵至执政大臣,抑且以民之可否为去留。又其榷征税饷,具有
常度,涓滴必归公欸,不得朘民为生。其所谓库臣者,不过综厥大纲而已;
其所谓理财者,不过司出纳,掌簿禄而已,而所谓因循蒙蔽,侵剥蚀,乾没
剋扣之弊,彼反无之。凡泰西各国,大都如此,此可以想其立法之善矣。按
泰西民主之国,君民共主之国,各部长归宰相自择其人,如宰相一换,而各
部长虽才德素优,与宰相不情投意合者,亦必解组赋闲。
我国家时艰,孔亟万难苟且姑安,急欲补救,量为变通。惟恐为不洞识
时务,或未经历练者所误,而反归咎于变法之人,故前篇有擬清朝廷简派亲
王贝勒游历一说。今时不可缓,亟宜简派亲信之王公大臣,随带翻译,游历
各国,丰其经费,宽其岁月,考究各国水陆军事、炮台战舰、学校、商务、
刑律。如有才德兼优之孝臣宿将,当奏请朝廷重聘回国,以其所长,分派各
部佐理,非但不为属吏所欺蒙,亦当为外人敬服,是则变法自强,无不得心
应手矣。
上篇论州县为亲民之官,而贤否得失,关乎国家治乱。然督抚为朝廷之
腹心,官守之师帅,统属之贤否,全在督抚。
公正廉明,平日留心察视,不为人所蒙蔽,然后能甄别确当,一有偏私,
则所贤所否者,皆不当矣。一省之中的道,佐督抚以出治者也,而用人理财,
尤为藩司之专责。藩司之贤否得失,督抚居其半,若督抚大公无我,严加举
劾,朝廷察其好恶,以定黜陟,人皆有自爱之心,敢不称其职守乎?首府者,
又督抚两司所寄为耳目,而藉以进退州县,其责亦綦重矣!自有以人地相宜
之条量移州县,而后各省为人择地者,十之八九,为地择人者,十无二三。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驽庸竞进以事贪婪,孰能尽心于民事哉!而以民
事为事者,又每拙于逢迎。故黜陟不公,则奔竞不息,源浊而流清,未之或
有也。
守牧有表率之责,大省不过十数州郡,以督抚司道之长才,鉴别十数员
知府直州之贤否,何难?大郡不过十数州县,小郡亦不过数州县,以本管知
府就近察数州县之贤否,何难?愚以为甄别府厅州县,必须分别等差,平素
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才器使,所谓可小知不可大受,可大受不可小知
也。其未试与已试而不堪用者为一等;廉明诚静、有守有为,足以胜任地方
者为一等;贤能出众、著有劳绩,可理冲繁之地者为一等。复将通省、府厅,
州县查明肥,瘠难易,一一分别注明,择其清正勤能、尽心民事者,选以优
… 页面 29…
缺俾知,瘠区不可规避,美缺不待钻营,则朴实者安分,而贤能者竞奋,吏
治转移或在于此。
要之,州县为亲民之官,与州县切近而实临其上者,是为知府,州县之
功过,知府得以详之司道督抚,而察其可否,以定其优劣。上之视知府重,
则知府自视亦不轻,使州县有所敬畏,而不敢不为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