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迁就,多未遵行)。
一、船破损而不修,煤粮少而不足,致开船后中途遇险者,不赔。
一、甲船并货可值一百万,乙船并货只值五六十万,彼此相撞,如甲船
沉失,则照乙船价值赔偿,不能赔足一百万;倘乙船沉失,则甲船当遵乙船
之价赔偿。
一、船在海中遇风,如当危急,或斫断木桅,或抛去重货,皆任船主自
主,事后船中之物则照数赔偿,所有抛弃之物则照原价赔给一半。
《火险章程》:
一、火险共分三等:一、砖石之屋;二、木屋;三、草屋。砖石之屋,
… 页面 60…
其价每值一镑,险费一先令半,木屋二先令半,草屋四先令半。不照纳保费
者,不赔。
一、房屋忽遭雷劫或自行放火者,不赔。
一、机器制造厂房皆可保险,惟造火药厂及储火药栈则不保。
一、房屋及器用如保险二千两,被焚后固当照赔。或以后屋中再添置别
物,其价溢二千两之数者,如实有确据,亦能照赔。倘以添置之物归他人承
保,则由他人赔偿,原保公司不赔。
《人险章程》:
一、人险公司今改数等,或公司中已获盈余,可另行酌提若干分给交保
之人,或公司中盈余利息一年计算,公司中人可与交保之人均分,在交保者
每年应出保险之费如五十元之数,若有盈余可取,则不满五十元矣。
一、人命之险虽可赔偿,推实因病不可药者始赔。其短见致死、争殴致
死、轩殛致死、犯罪致死、非命致死者,不赔。
一、保险已至五年,其人或因万不得已之故而致于死,则可还其五年中
之保费。
一、交保之后,或只保一年,明年不保者,则上一年保费不能给还。倘
越一二年仍欲保险,则每保险银一镑,当罚加先令一枚;如保险订定银一千
镑,罚先令一万枚。但只罚一次,以后不罚。
一、保险者须年在二十岁,可保至四十岁。四十岁以外,保费颇昂,必
须逐岁递加。惟多病者不保,无居处者不保,妇人也不保也。
… 页面 61…
卷六
兵政
练将
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
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
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
之孙武、李牧,汉之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仪、李光
弼,宋之宗泽、岳飞,明之戚继光,俞大猷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
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
查泰西职官重武,武员均由武备学堂出身。《欧游随笔》谓其视把总如
蔗常,千总如编检,守备则已开坊矣。都司以上如京堂副将、如阁学提镇,
比之尚书。盖武员可以兼文,文员不能兼武。
考其初入武备学堂肄业、欲为日后考任中军将官者,其年须在三十七岁
以内,或曾任兵官五年——其请假之时,应行补足,须有统领官所给优行凭
照,须有考取都司凭照,须有医生凭照,方准入堂肄习中军韬略。
学堂课条有七:一、常算法并代数勾股割圆术;二、自古及今各国兵志
及战场行军之处;三、炮台营垒各法;共分两种:一长久炮台、营垒、海口
边界等处,一暂时炮台营垒如战场所筑者及攻击炮台垒法;四、地利;五、
谋攻,疑兵、伏兵、诱敌各法;六、兵律;七、学英国言语或德国言语或俄
国言语。每年六月间,考以上兵官一次,择其超等,复令勤习,以备考任中
军将官。所考之七种兵阵艺学,皆预定分数,若各学分数尚不及半,则不得
入选。须于分数过半之中,择其尤者,再入学堂肄习两年,首年底又须甄别
优劣以定去留,不合式者去之。留馆者学足二年,复令赴步兵、马兵、炮兵、
工兵各军营中阅历数月,至是始克成材,可为将官,辅翼将军治理军政。其
难其慎如此。
非如中土将帅,不习武艺,不读兵书,有勇无谋,一时侥倖成名者可比。
况位尊爵崇,富贵已极,平日优干自奉,性耽安逸,不能与士卒同甘苦。无
事之时,只知酒色怡情、赌博逞志;及其临事,又复贪财惜命。如是人,谁
肯为之用哉?朝廷不知其暮气已重,以其老于军务,遇有战事,即饬其募勇
御敌。
其营中亦仿西法操练,奈非武备学堂出身,各营官皆未谙韬略又无胆识,
皆以钻谋为能事,不以韬钤为实政。是兵官不知战,安望教兵以战?纵有西
人为之教习,步伐确似整齐,枪炮亦皆命中,无非兵法之绪余耳。泰西兵官
云,其大要固不在此。练兵先须练胆,使其耳目习于种鼓旌旗之间而不乱,
必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未经战阵之兵,虽训练娴熟,器械精利,一
旦猝临大敌,鲜不目骇心惊,手足无措,苟非将帅得人,法令严肃,未有不
鸟兽散者。故外国练兵,必设假敌与正军对列,互相攻击,出奇设伏,因地
制宜,一如交战状,俾习惯于平时。不如是,则临事仓皇,而欲战必胜、攻
必克也,难矣。
余于癸未年,曾将泰西水陆军学堂及技艺学堂章程大略缮呈醇贤亲王暨
曾忠襄、彭刚直,请于各省仿西法设水陆军武备学堂,选各营兵官身体精壮,
… 页面 62…
年约三十余岁,能通书史而有胆,略者;又选曾习枪法、颇有胆识、年三十
左右,身体强壮之武科人员,分为二班。已通中西文学、算法者为第一班,
延武备学堂出身兼有阅历之师教之。不通泰西文学、算法者为第二班。先入
初学堂,延深通中西文学、算法之师教之。必如西士所云,要由武备学堂出
身,熟识武经七书、中外兵法、测算天文、地理图说及古今战阵胜负根源,
乃能鞠旅陈师,为三军之司命。
又于南北洋设水师学堂及练船,一切舟楫樯帆、测风防飓、量星探石、
枪炮命中,凡行船布阵一切诸大端,必须悉如泰西水师,事事精能。庶他日
敌船犯境,与其交仗,指挥操纵悉合机宜,不致临时手足无措,徒糜巨饷也。
盖泰西水陆军将帅,非由武备院韬略馆及水师学堂出身、并久历战阵、
资格极深者,不得任其职,所以当水陆提督者,皆老成、谋略优长之选,猶
备有参作数员,常与运筹决策,以资历练而审机宜。临敌之时,何处安营、
何处时剿、何处设伏、何处可断其粮道、何处可截其援师。地势敌情,了如
指掌,绘图遍示,使一军谙悉情形,有恃无恐,以故战胜攻取,如响应。岂
今日有勇无谋,不知天时地利之将,只驱士卒仅扎死寨、打硬仗,野战、浪
战者所能胜任乎!
呜呼!全军之性命系于将帅,将帅之存亡关于国家,可不慎欤?!故吾
谓练兵必先自练将始。
附录:薛叔耘星使《选将练后论:英德设课攻局防敌法》
西洋各国,陆军以德国为最胜,水师以英国为最精,固已然。不必英与
德也,余观各国营伍,无不步代整齐,操练精熟,多有一定步骤,非可尺寸
踰越。
其所以骤胜中国之故,厥有两端:
一则中国三代以前,文武原未尝分途,汉唐犹存此意,宋明以来重文轻
武,自是文人不屑习武,而习武者皆系粗材,积弱不振。外侮迭侵,职此之
由。泰西各国选将练兵,皆出学校。武备一院,选聪颖子弟读书十数年,再
令人位习练,虽王子之贵,皆视为急务。历练既深,又多学问,故无不精娴
韬略。夫西人选择精、读书久、阅历深而始能当一兵,其所以制胜者在此。
一隶营籍,则平日见重于闾里,如中国诸生之列胶痒;即年满告退,亦有半
饷以赡其它,所以能使乐于从事,不惮致其毕生之力,而将才亦因以辈出也。
一则兵事不尚空谈,贵乎实练。中国兵法之有专家,始于战国之时,厥
后汉之韩信、唐之李靖,皆有兵法传于世,盖此中窾要,非可卤莽,宜有心
得也。宋明以后,渐失其传,非乌合之众侥倖于一胜,即疲弱之卒糜饷于平
时耳。岳武穆不尽依古兵法,斯其天姿卓绝,非可强几。后惟戚南塘氏束伍
练兵,著为专书,曾文正公颇用其法核定营制,而楚军,淮军相继并起,懋
著功绩。然亦因与粤捻诸寇相持稍久,故能练之益精也。欧洲各邦以战立国
一二千年矣,上下一心,竞智争雄,目见耳闻,濡染已久,又复互相师法,
舍短集长。凡阵法之变化、号令之疾徐、船械之良楛、枪炮之利钝,无不穷
究秘要,确有程度。非若中国之承平稍久或并古所习之兵法而失其传也。
以上二者,彼之所以获此成效,本非易易,中国虽不必尽改旧章,专行
西法,但能明其意而变通之,酌其宜而整顿之,未始非事半功倍之术也。
英国仿德制设课功局,就驻各国使臣之武员、谋士,考察创办制造之精
粗、训练之同异,随时极局而核议之。利为我之所无者,则效之;弊为我之
所有者,则除之。又必涤悉境内情形,始能相较也,首应深悉者曰人、曰马、
… 页面 63…
曰军器、曰货财;额兵若干人、备额者若干人、听调者若干人。平时按部就
班,战时有备无患。兵争之际,屯兵若干为守城兵,应抽兵若干为御敌兵。
某山某水某城,扼险易守而敌难进兵,或为往来要道而彼此在所必争。道路
之远近、行期之迟速,火轮、车路、应用机器若干、车数若干。且我英以岛
为国,周围滨海,四通往来即各国进攻之路,路取何向,向在何方,知已知
彼,均宜筹虑也。海疆要害是否有轮路纵横,各路能达以便战兵按期应调。
倘我国出师远征或遣戍属国,载运兵丁、军械、粮饷,应备船只若干,
每船亦应多备小艇送兵登岸;至防御之策,必须先探敌人所恃以攻我之法,
预思有以备之而后可。当其锋也,本国之人马、军器、赀财以及山河险阻、
道里纡直,一切情形,俱已深悉,而他国各节,亦应周知。更稽各国往古战
争之迹、胜负之由,采择成书,译为英语,俾各营武员简练揣摩,宏资将略。
至绘图,不仅详本国境地,而后可以攻人。当德军入法境,路若已经,盖所
绘法地全图,较法人缜密也。英人仍以阿比仑船试验鱼雷,船之左右前后皆
张竿,竿梢则张铁网以御之,鱼雷触网,轰裂有声,而船体未甚损,此举盖
欲试鱼雷是否难御,兼试铁网足恃与否。
《储将才论》
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乐毅、羊祜、诸
葛亮、谢安、韦叡、岳飞等,儒将也;韩信、冯异、王猛、贺若弼、李靖、
郭子仪、曹彬、徐达筹,大将也;孙膑、吴起、白起、耿弇、杨素、慕容绍
宗、李光弼、马燧等,才将也;英布、王霸、张辽、刘牢之、曹景宗、高敖
曹、周德威、扩廓贴木儿等,战将也。史册所载,代止数人。若夫偏裨部曲
之才,难殚述矣。
且夫儒将、大将、才将、战将,皆将也。韩信之对汉高祖曰:“臣善将
兵,惟陛下善将将。”故将才著于戎伍,而储才则先备于朝廷。君子听钟声
则思武臣,听磬声则思封疆之臣,听鼓鼙则思将帅之臣,故天下安,注意相;
天下危,注意将。天生五材,谁能去兵?禁廷颇、牧之思,岂虚语哉!
小乱则小才生,大乱则大才生,前代之将才勿论已。国初海寇内犯,而
姚圣喻、施琅、蓝理、李之芳之将才出;三藩同叛,而兵乐,穆占、赵良栋、
梁化凤、王进宝之将才出;准噶内闯,而超勇亲王、策凌之将才出;四部犂
庭,而兆惠,明端之将才出;金种捣穴,而阿萨海兰察之将才出;川楚征剿,
而额勒登保德楞泰、杨遇春、杨芳之将才出;发,捻等逆纵横扰乱,而向、
张、江、塔、罗、李诸帅之将才出。
天地之生才不易,爪牙心膂得一二人足矣。然而一夫善射,百夫决拾;
一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将将者道,先储才,安在不户
穰吴而家起翦也乎!
且夫兵无强弱,而时异古今;众无多寡,而势则分中外。今之战时,非
二十一史中战争所有也;今之战术,非孙、吴兵书中战术可尽也。
大抵陆军之将才固难,水师之将才尤难,昔则日斗智、日斗力,今则日
斗器械、斗船炮,一管驾而全船之生死系焉,一大炮而全营之安危赖焉,一
顷刻而两国之胜负决焉。是真中国四千余年未有之战局也。
或曰:习陆战则宜讲地营长隄之法,习海战则宜知据风乘潮之利。噫!
是末务耳。为将之道,智、信、仁、勇、严、五学尽之;知己知彼,四字尽
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必泥古法,更何必拘西法哉!
或又曰:师西人之长以制其短,夫中国之自有所长也,非一日矣。往往
… 页面 64…
诸大帅战胜攻取,克奏虏功,所行者,何尝非中国素习之军律?所用者,何
尝非中国寻常之军械?不知向所平者,无非发逆、捻匪,皆乌合之众,其军
律不如我,其军械不如我。今各国军律胜于我,军器胜于我。我以新募之勇,
当其久练之兵,所以数十年来,与外国接仗,无全胜者,况彼军远来,如破
釜沉舟,有进无退,善于出奇用间,避坚攻瑕,胜算独操乎!故当元戎者,
平时必先考究各国统帅兵法,所用火器快慢远近,纵不能胜于彼,亦须势均
力敌,庶免临时不敌。我政府计不至此,而各省督抚例兼提督军务,又不知
兵,纵曾读孙武兵书数本,亦如赵盾之徒读父书不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