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家报纸又高调宣称:澳洲总工会大楼的易主,是中国大陆人新移民进军澳洲地产业的一个漂亮开始,澳洲主流社会应该注意新华人移民的实力了!
是的,《金融综述》的记者说的没错,这是一个漂亮的开始。
我只花550万就买下一幢价值2000万的商业楼宇,而且又是一幢以澳洲前总理霍克命名的大楼,几乎是一座地标性的建筑!不漂亮吗?!这仅仅是我的第一次地产操作啊!
至此,澳大利亚工业园区计划失败给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全部挽回!
至此,澳中地产成为澳中集团的旗舰!
***************
*澳洲梦第四部分
***************
“霍克大楼”买下来了,但是有关“霍克大楼”的故事却没有结束。 有关“霍克大楼”的故事很多,我不想一一叙述,挑几件重要的讲讲。
…
31“霍克大楼”旧貌换新颜(1)
…
“霍克大楼”买下来了,但是有关“霍克大楼”的故事却没有结束。
有关“霍克大楼”的故事很多,我不想一一叙述,挑几件重要的讲讲。
第一件,个别华人不愿意相信金凯平会在墨尔本市中心买下赫赫有名的“霍克大楼”。可是《金融综述》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的又怎么解释?于是有人说我一直给这家报纸写文章,认识里面的编辑。后来,还真有好事者特意去政府有关机构查阅地契,发现房主登记仍然是那个老犹太人,并不是金凯平。这下可有了把柄了,于是,到处散布说,金凯平是牛皮大王。
关于地契的问题,我在前一章已经讲过了,当时我的钱还差150万的缺口,就算是跟原房主借了,按黑市贷款(注:在澳洲是合法的)给他利息。这又相当于是分期付款,期限两年,所以当时地契上并没换上我的名字。这都是双方协议好了的,而且写进合同,有律师把关,我不怕。两年以后,也就是在1998年,我按期还了那150万,地契就换上了我的名字。不知还有没有好事者再去查一查,替我澄清一下实事?
第二件,在我1998年还清欠原房主的150万澳元并在地契上换上我的名字时,这幢大楼已经值2000万澳元了(合人民币大约1。2亿元)。这正应了《金融综述》的预言:墨尔本的商业楼宇将会在三年内持续上涨,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
Mark给我打了个电话:金,“霍克大楼“已经涨到2000万澳元了,你欠我一个人情……
我马上明白了,把这幢大楼交给他代理出租。
2001年,又做了新的估价,这幢大楼已经超过3000万澳元了(合人民币大约2亿元)。
现在想想,当时不少人反对我买这幢大楼,因为那时的楼市并不好。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大获全胜。这是我的性格,越是别人不敢做的,我越是要去做,因为这样的机会多,而且回报高。当初申请特殊技能移民,以及后来开中医诊所最后成功挣得第一捅金也是一样的道理。性格决定命运,不屈不挠就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第三件,买下这幢大楼之后,我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的。因为我还欠那对犹太父子150万,而且要两年还清;还因为这个大楼中的房间有一半是空着的,没有租客,我拿什么去赚钱还欠帐啊?!
关键的问题还是租客。
为什么没有租客?不是地段问题,更不是什么风水问题。依我看啊,是那个犹太人年纪太大,没时间管理,又不肯花钱修房子,更新设备,搞得整个大楼破破烂烂的,谁来啊?
就是说,我还得花钱搞装修!
钱呢?我再去想办法。
很快,我就找到钱,并立刻改造了内部老化的设施:
一,花20万澳元换了全部地毯;
二,花了8万澳元改造了电梯;
三,花了30万澳元维修了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
四,还重新粉刷了墙壁……
马上就有租客了。一年之后,出租率已经达到了100%了。事实上,由于楼的位置好,八年来,出租率一直非常好,给我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第四件,抓住三个形象好声誉也好的公司租户。
第一个租户是Brouns家具店。原来承租底层的联邦信息中心搬走后,我花了些钱,把底层改成商业楼层,然后让这家家具店搬进来。这是一家很出名的家具店,这样,不论外观还是影响,这幢大楼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个租户是联邦银行。联邦银行是澳洲四大银行之一,是这个楼的老租户,我努力说服他们续约。留住联邦银行很重要,因为银行愿意租用的大楼一定是形象、资金、管理信誉都很好的物业。他们从1996年一直租到了2005年,2005年开始南朝鲜的餐馆入住该物业。
第三个租户是一个健身保健与自然疗法学院。象这种商业大楼,租户的租约最少都要一年,为了吸引他们进来,我允许他们只签半年,然后看情况续约。刚开始生意不大好,连租金都不能及时交,要拖上一、两个月。半年后,他们还想续约,我不但把他们留下来了,而且主动给他们减租金10%。结果新的租约一签就是九年。后来,我每年慢慢往上加租金,每次加4-5%。后来,澳洲教育发展很快,他们的生意也好了,学校也扩大了,现在租我们3000平方米的空间,而且一直租到现在。
大楼的租户稳定了,一年200万澳元的收入也就稳定了。从1996年到1999已经收回全部投资,大楼从500万澳元升到今天的3000万澳元。有人说是我机会好,有人说是上帝在帮我,我认为是我心中小马达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我的个性及心态比较好,同时也是某种力量在保佑着我。我希望在今后能更多的回馈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31“霍克大楼”旧貌换新颜(2)
…
第五件,我在这本书的开篇处已经讲到了。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被邀请参加了澳洲自由党赢得联邦大选的庆功宴。我在庆功宴上见到了一再连任的自由党政府总理何华德。联邦参议院唯一的华人参议员陈之彬先生把我介绍给何华德总理时是这样说的:他就是把霍克澳洲总工会大楼买下来的那个中国人!
何华德总理很兴奋,握着我的手,用力地摇了摇:干得漂亮!年轻人!
霍克曾是工党领袖,也是何华德的老对手。而现在,霍克在澳洲历史上的位置不仅被何华德所取代,连在墨尔本市中心那幢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澳洲总工会大楼,也因为被我买了下来而换上了“澳中集团”的名字。隐约中,人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霍克大楼”就这样成了澳中集团的招牌。
…
32和中国国家主席握手(1)
…
1996年是澳中集团最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除了成功买下“霍克大楼”这件地产投资的大动作外,我的日历还被其它工作塞得满满的。
1月19日,由我策划的“中小企业成功之路”系列讲座在SBS电台开播。
这几年,我突然发现墨尔本街头的华人面孔又多了起来。这些新面孔和我们那批留学生年纪相仿,但口袋里的钱包撑得鼓鼓的,出手异常阔气,口气也大得惊人,好象连原子弹也能搞到似的。
这些人不是留学生,他们大多是在中国发了财的老板,又来澳洲发财来了。
他们拿的都是商务签证,可以多次往返。可他们大多是人生地不熟,而且英语也不大懂,只好靠朋友。结果有的就叫朋友给骗了,几百万一下子就打了水漂。我一连听了好几个这样的故事。
于是,我们便想到和澳洲的SBS电台(民族电台)合作,搞这样一系列的讲座,帮助这些中国新来的企业家在澳洲顺利发展。
这个系列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如何在澳洲创办小企业;
2, 怎样寻找合作伙伴;
3, 澳洲市场的开拓与开发;
4, 经营管理与员工的选择;
5, 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过渡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6, 中小企业的战略规划;
7, 单一经营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8, 小企业如何获得银行贷款;
9, 中小企业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总是从非常具体生动的例子入手,把小企业开办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讲给大家听,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
有些人听了讲座后直接找到我们,请我们协助他们在澳洲发展。
2月16日,我出面在墨尔本举行了一个春节茶话会,请了很多华人社团参加。
那天晚上很热闹,来了很多华人华侨,大家济济一堂,一共有几十个华人社团参加,共同庆贺春节——我们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来临。而且,我们这个茶话会,并不单纯是庆贺春节的来临,我们同时还举行了支持一个中国,反对李登辉台独的座谈会,这也是举行的最早的一个类似的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开得非常成功,《人民日报》做了及时的报导。
我是说,我是个爱国(特指爱中国)主义者。出过国的人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当你在国内的时候,好象感觉不到你是爱国的,可是到了国外以后,几乎每个华人都成了爱国主义者了。一个强大的两岸三地的中国不仅符合13亿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数千万华人华侨的利益。
爱国之心,爱国之情,时刻在我们心中激荡。
我尤其牵挂着我的家乡上海的变化。我知道,这些年,在邓小平先生南巡之后,上海重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上海每时每刻的发展和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我也总是想着要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3月13日,我在上海浦东搞了一次讲座,介绍了澳洲的经济情况,澳洲贸易专员出席。最有意思的是,从我住的上海华厅宾馆到浦东只有15公里,可是我的车却走了足足3个小时,我在想,就是走也走到了。
4月5日,应上海贸促会邀请,我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大礼堂,举办了一场关于澳洲各个方面情况介绍的专场报告会,鼓励更多的上海企业家去澳洲投资。
5月15日,我在推动澳中两国间经贸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被提名为维多利亚州雇主工商联合会国际理事会理事。我是这个理事会唯一的华人。
成为这个理事会成员后,我就更方便做澳中方面的交流了。
除了澳中两国间的经贸领域,我还积极推动两国间其它领域的交流与往来。
我曾协助安排上海市公安局出访澳洲,与维多利亚州警务厅进行警务交流活动。在这方面,维多利亚州警方有很多值得中国警察学习的地方。
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当上海公安局向澳洲驻上海的领事馆申请赴澳签证时,竟被意外拒签!原来,“公安局”的英文译名被上海签证官理解为“公共安全局”,误认为是搞情报的“国家安全局”,于是拒发签证。我立即与澳洲驻上海总领事馆的Richard总领事联系,他是中国通,他说,没有问题,我会与移民局解释。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上海公安局得以访问澳洲。同年我还陪同维州警察局的一个付局长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了山东,上海,浙江等地。
此外,我还邀请了全国侨联郭副主席访问澳洲。
为了欢迎郭副主席的来访,澳中集团组织100多名华侨华商代表,搞了一个盛大的联欢活动,大家一起畅谈未来。同时去了商会理事汪先生的家做客,看后他说,新移民确实了不起,住的房子的条件,远远超过他一个部级领导的房子,以后我每次去北京,郭主席要我问候汪先生夫妇。
…
32和中国国家主席握手(2)
…
这一年,我还忙里偷闲,抽空去了趟新西兰。想看看新西兰有什么机会没有。
新西兰就像是一个孤岛,悬浮在澳洲的东南面。从地图上看上去,新西兰似乎离澳洲很近,可是坐飞机也要三个多小时。
我走访了新西兰国家贸易局官员、新西兰外交部的北亚司司长,建立了关系。
我发现,新西兰和中国之间的外贸情况与澳洲相似,出口的产品也与澳洲相似。我做出一个判断,到新西兰发展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在澳洲这么多年来,我特别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加强上海(我的出生地)和澳洲(我现在生活的地方)之间的了解和联系。这些年,我每一次回到上海都可以感受到上海在短短十几年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尤其在视觉上不断地冲击着我的眼睛: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浦东新区景观的出现,都给我一极大震撼。我就想,上海在视觉上,也一定会带给那些根本就不了解中国的澳洲人以巨大的震撼。
与此同时,上海人也很想知道,前些年去澳洲留学的人生活得怎样?
于是,我就开始筹划两个图片展:一个是计划在上海展出的《上海人在澳洲》图片展(与上海市侨联合办);另一个则是在墨尔本展出的《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图片展,与上海市侨办、上海市新闻办合作。两个图片展相映成趣,来增进上海和墨尔本两地间的往来与交流。
8月26日,澳中集团公司与上海市侨办、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一起承办的图片展《上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隆重开幕。上海方面出席的领导是上海市常委、宣传部长金炳华先生,澳洲方面则由联邦副总理TimFisher、维多利亚州文化部长、墨尔本市长、澳洲驻华大使代表以及中国驻墨尔本代总领事等组成豪华阵容。看见澳洲的总理、上海的部长出席图片展很高兴,实实在在为上海人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出钱出力,心中高兴,因为墨尔本掀起了一个上海热。
图片展在澳洲的费用全部由澳中集团支付。
9月28日,我以团长身份第二次率领澳洲青年华人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中国。我们去了北京、河北、广西、浙江等等。所到之地,到处都能感受到中国大地孕育着的蓬勃发展力量。
这一年的国庆节刚好也是中秋节,我们是在北京度过的。中央统战部郑万通副部长设宴招待我们一行12个人。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