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帛书甲本道德经 注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帛书甲本道德经 注解-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莫若啬。 
  (都不如收敛,也就是无为守弱。啬:〈仪礼…少牢礼〉啬黍。「注」:收敛曰啬)。 
  夫惟啬, 
  (只有收敛), 
  是以蚤服。 
  (才是早顺服无为。蚤:通早。〈越語〉蚤晏无失,必順天道)。 
  蚤服是胃重积德。 
  (早顺服无为,就是所谓的重积德,也就是长久累积不得之德。胃:同谓)。 
  重积德则无不克。 
  (这样重积德则无有不克,就是说一切“有”都被无破尽)。 
  无不克则莫知亓极。 
  (破尽一切有后,当然是无;则不知其极在何处了,因为“无”是没有边畔的。这是修行到一定高度。无:字取通行本。帛书甲本字左王右酷似恩字。后文所有无字,本此而来。亓:其古体字)。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不知其极,舍我无他。到这地步,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自己如同侯王,拥有一切“无”。这就是最初之有,有个无。也就是所谓的“有国”了)。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这最初的有,是万物之母,乃是生万物者。而能生这“有国”者,也即生出无和有的,又是谁呢?是玄。参见第一章。到此,就可以归还大道而长久了。之:〈说文〉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 
  是胃深槿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 
  (这就是所说的:深入到根,稳固到本,能长生,能久视的那个道了。槿:〈集韻〉音堇,柄也。柄:本也〈易…下繫〉坤为地为柄。氐:〈詩…小雅〉尹氏大師,維周之氐。「毛传」氐,本也)。   
  【笔记】 
  一,本章核心:啬,依旧“不得”。 
  啬,不再令其生长,而是收敛收割。也就是无为守弱。只有收敛,才早顺服。早顺服,才不至于被灭,而能长久累积无为之德。这样的话,无为最终胜有为,一切有都烟消云散。天下只有无,不知其边不知其极。修行到这地步,舍我无他,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时的自己,如同侯王一样,拥有一切无。   
  二,深槿固氐,长生久视之道。 
  注意,道,既深槿固氐,又可长生久视。 
  通过这样的无为不争,可以达到静。万法自然归无。 
  这时,有个无,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有国”,也就是空。这是最初之有,叫做万物母。 
  再观这母从何而生,也就是观无和有从何而生。这母,就是老子所称的“有国之母”。 
  一旦观得此母,就得见玄,因为此母就是玄。 
  进得玄牝之门,才能够最终归还大道。因为玄牝乃是觉无之一念心,探得此一念心,去掉其所觉之无,惟独一心,就是道。只不过,此心非世俗心,又非非世俗心,需要修行中慢慢感悟。 
  到此才晓悟,这道,深槿固氐,永恒无名,长生久视。   
  三,通行本问题: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通行本把亓字改成其,胃字改成谓。 
  2帛书本“夫惟啬,是以蚤服”,说的是只有收敛,才是早顺服无为。通行本改成“夫唯啬,是谓早服”,蚤改成早,二者通,可以理解。以字改成谓字,语义发生变化了,是错改。 
  3帛书本“蚤服是胃重积德”,通行本把蚤改成早,是胃改成谓之。                    
23(通行本第六十章治):治大国若亨小鲜。 
  〖经文——译文〗 
  治大国若亨小鲜。 
  (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把小鱼烹饪到鬼而不神,也就是屈而不伸,死而不活,才能食用。亨:〈唐韵〉〈正韵〉同烹。鲜:〈礼…內則〉冬宜鮮羽。「裕А辊r,生魚也)。 
  以道立天下,亓鬼不神。 
  (用道建立天下,是守屈不伸。注意,道发挥作用,有了天下。道之作用,就是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勿宰也,也就是玄德。玄德,说穿了,就是不得无为,也就是只守其鬼,不张其神。鬼神:〈康熙字典〉阳魂为神,阴魄为鬼。气之伸者为神,屈者为鬼)。 
  非亓鬼不神也, 
  (不是道只屈不伸), 
  亓神不伤人也。 
  (是其伸不伤人啊。注意,不是道不伸,是其伸而无伸)。 
  非亓申不伤人也, 
  (不是其伸不伤人。申:〈正韻〉音信,伸也。由此可见,上面的神字,就是伸的含义), 
  圣人亦弗伤也。 
  (圣人也不逆道而行,而是符合道)。 
  夫两不相伤, 
  (这样两不相伤), 
  故德交归焉。 
  (因此,无为之德相交,就归还大道了)。   
  【笔记】 
  一,本章核心:以道立天下,亓鬼不神,说的依旧是“不得”。 
  道发挥作用,便有了天下。道之作用,就是“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勿宰也”,也就是玄德。玄德,说穿了,就是不得,也就是只守其鬼,不张其神。 
  立天下,是用道。道行天下,守屈不伸。不是道不伸,是伸也不伸,因为伸也不伤人。不是道伸不伤人,是圣人也不伤道。这样两不相伤,所以德交,也就是共同无为,归还大道。 
  二,治大国,若亨小鲜。 
  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这说的是要符合玄德,做到亓鬼不神才可。治理大国者,自己言行必须符合玄德,才堪称圣人;之后,令万民静而不动,屈而不伸,雌而不雄,这就是无为而治。 
  三,在道修行,要做到亓鬼不神。 
  治大国若亨小鲜,只是理解成治理国家,还是处在低层次;往深层次理解,老子是说在道修行,要做到亓鬼不神。 
  心能无为,便是圣人心,便是心王;其国土万物才能归静归根。就如第五十九章所言:“治人事天莫若啬”。只有守弱不争,才能达到静。达到静,才能万法归无。无中观得玄牝,就是老子所说的有国之母。达到这样境界,才能一悟回归“深槿固氐长生久视之道”。 
  四,通行本问题: 
  治大国则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1通行本把亓字改成其,删掉所有也字。 
  2帛书本“治大国若亨小鲜”,通行本把亨改成烹,因为二者可通。 
  3帛书本“以道建立天下”,通行本把立改成莅,莅有管理治理义,有临含义,很容易被误解道和万物是分开的,所以,不如立字。 
  4帛书本“圣人亦弗伤也”,通行本改成“圣人亦不伤人”,大错。 
  这是修改者没有理解前后文含义所致。不知道“两不相伤”,是指道和圣人两不相伤,而是错误理解成圣人和他人两不相伤;不知道“其鬼不神”,其字指的是道;不知道“其鬼不神”实际说的是道之德,也就是玄德,也就是无为。                    
24(通行本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 
  〖经文——译文〗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 
  (大邦是什么?是下流。分雌雄,大邦是天下之雌,而不居雄;分邦郊,大邦是天下之郊,而不居邦。大邦如此去为,就是守下流,就是无为,就是守弱不争。郊:〈書?費誓〉魯人三郊、三遂。「裕А箛庠唤肌!此滴摹稻喙倮镂肌N迨锬谖迹迨锿馕督迹!
  牝恒以靓胜牡,为亓靓也,故宜为下。 
  (牝恒以靓胜牡为亓靓也,是说雌性常以静克制雄性,胜过雄性。所以,适宜为天下之牝,适宜为下。老子在第十章问“天门启阖,能为雌乎”?靓:同静。胜:〈尔雅〉胜,克也。亓:其古体字),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 
  (大邦用“下”也就是不自恃大,去对待小邦,则取得小邦;小邦用“下”也就是不自恃大,去对待大邦,则被大邦所取。取:〈韵会〉凡克敌不用师徒曰取)。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因此,或者因为取而使自己变成了“下”,或者因为自己用“下”而获取。显见,用下是最佳选择)。 
  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 
  (可见,如此用下无为的话,大邦国不过是实现兼并小邦以养自己的愿望,不会消灭小邦的;小邦国不过是实现了加入大邦从事于大邦愿望,不会推翻大邦的)。 
  夫皆得亓欲。 
  (这样,都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则大者宜为下。 
  (可见,为了实现这样大好局面,则是大邦一方,适宜为天下之郊,大者宜为下)。   
  【笔记】 
  一,本章核心:不居上反居下,才可汇集百川。依旧说“不得”。 
  大邦,自居下流,而不居上: 
  自居天下之雌,而不居其雄;自居天下之郊,而不居其国。 
  这样做,就是无为,符合玄德,符合道。 
  二,为什么要为天下之牝呢? 
  因为雌性常以静胜过雄性。所以,大邦应该选择为天下牝,适宜为下。这是取胜之道。 
  三,为什么大邦要为天下之郊呢? 
  大邦用“下”也就是不自恃大,去对待小邦,则取得小邦;小邦用“下”也就是不自恃大,去对待大邦,则被大邦所取。因此,或者因为取而使自己变成了“下”,或者因为自己用“下”而获取,二者相比可见,用下,是最佳选择了。 
  如此用下无为,大邦国不过是实现兼并小邦以养自己的愿望,不会消灭小邦的;小邦国不过是实现了加入大邦从事于大邦愿望,不会推翻大邦的。这样,无论大邦小邦都和平的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可见,为了实现这样大好局面,则是大邦一方,适宜为天下之郊,大者宜为下。 
  四,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无不争”。 
  无为不争,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最终归还大道。一旦归还大道,就真的是无不为,无不争了。达到那样境界,即便为,也是无为;即便争,也是不争。这是修行境界,不是嘴上功夫。至于普通人理解成“忍小得大”,那是所谓的哲理了,也就是“世间解老”,也算是道德经一解。不可以阻断,也阻断不了的。 
  在第十四九章,老子说:无为,善者令其增善,不善者令其成善;信者令其增信,不信者能令其生信。可见,老子的无为,面对的是所有众生,不是某一类众生。怎么理解无为,不是大事。关键是能够深入道德经,浸润在其中,自然会层层上进,步步归道了。 
  五,修行也是如此。 
  此身便是大邦;万物便是小邦。修行中能把此身为下,天下为上;直修到天下便是己身,以天下万物为身,修行才是有成。这才是无为,才能够达到无身境界,才可能归还大道。 
  六,通行本问题: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1通行本把所有也字一扫而光。亓字都改成其。 
  2帛书本“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通行本把邦字改成国,无大碍。把郊字改成交,却是大错。不懂牝牡相对,大邦取其牝乃是居下;不懂邦郊相对,大邦取其郊也是居下。 
  3帛书本“牝恒以靓胜牡,为亓靓也,故宜为下”。通行本把靓字改成静,因为靓与静通。用“以静为下”替代“为亓靓也,故宜为下”,明显是错误。 
  4帛书本“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通行本把所有邦字改成国字,这不是小事,因为帛书乙本都是国字。这表明,通行本抄袭的不是甲本,而是乙本一脉。通行本是甲本孙子一辈。通行本在句子前加个故字,是和上句修改对应的,以为这样才前后意义贯通,实际是错改。 
  5帛书本“夫皆得亓欲,则大者宜为下”。通行本修改成“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25(通行本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注也。 
  〖经文——译文〗   
  道者,万物之注也, 
  (道,生万物,注入万物之中,是万物主。万物是尊道的), 
  善人之竖也, 
  (善于有为者,视道为竖,也即以道为轻,以己为重。善人:乃是善于有为之人。竖:〈廣韻〉童僕之未冠者。字取甲本), 
  不善人之所竖也。 
  (不善于有为之人,也就是无为之人,他们视己为竖,以道为尊)。   
  美言可以市, 
  (美言道,可以劝化世间行道。市:〈管子…侈靡篇〉市也者,劝也。劝者,所以起本), 
  尊行可以贺。 
  (尊行道,可以回归道而大贺)。 
  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 
  (世间人人都如此不善有为,也即人人无为不争了,有什么还能失去呢?这也就是第二十七章所说物无弃财,人无弃人了)? 
  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 
  (因此,立天子,设置三卿,虽然有的人拥有大的拱璧,有的人以四马之乘争先,到头来,却是不善于有为者坐受这一切,并依然进入不善有为)。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 
  (古人之所以贵道,贵无为,为什么呢)? 
  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舆。 
  (修道不是用来求得什么,而是通过修道,免除众生因为执著“有”所带来的离道之罪过。舆:〈左传…昭公七年〉皂臣舆。服注:舆,“众也”)。 
  为天下贵。 
  (因此,道才为天下贵)。   
  【笔记】 
  一,本章核心:“不得”之德为天下贵。 
  首先,万物是尊道贵德的,因为道生万物,注入万物,实际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