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
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
为管仲者乎?”
【大意】
这一章体现了孟子对待君臣关系的看法。在孟子看来,国君应尊重有道
德和才能的大臣,君臣关系应建立在道义和共同事业的基础上。臣子不应绝
对屈从国君,表现出庸俗的恭敬;国君的尊贵也不应仅是外在地位的优越,
… 页面 27…
而应体现在“尊德乐道”的内在品德上。这表现了儒家蔑视权贵、自尊自强
的精神。
第三章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
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
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
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 ‘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
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第四章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
乎?”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赢转于沟壑,壮者散
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
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第五章
孟子谓蚔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
月矣,未可以言与?”
蚔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巨而去。
齐人曰:“所以为蚔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第六章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欢为辅行。王欢朝暮见,反齐
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
与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 页面 28…
第七章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赢。
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
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
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
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
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第八章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
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
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齐人代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
彼如曰, ‘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
人者,或问之曰, ‘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
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第九章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
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
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
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
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大意】
以上七章的内容比较庞杂,在这里只简要介绍一下:第四章通过比喻,
论述了国君和官吏应对百姓的生活负有责任。第八章表达了孟子 “仁者无
敌”、吊民伐罪的思想。第九章体现了孟子极高的辩论技巧。在辩论中,孟
… 页面 29…
子还赞扬了勇于改过的品德。其它四章体现了孟子为人处事的原则,后世理
学家据此认为孟子的一举一动都符合“理”。
第十章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
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
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
为欲富乎?季孙曰: ‘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
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
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
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第十一章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
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
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第十二章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
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
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
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
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
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
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
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第十三章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
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
… 页面 30…
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
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第十四章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
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大意】
这五章记述的都是孟子辞去齐国职位的情况,反映了孟子极为复杂的心
理。其中“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体现了孟子的“天命”思想。也就是说,
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明的君王出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也?”反映了孟子当仁不让的自信精神。孟子既认为人世沧桑有一定的气数,
又强调人应发挥自我主动性。圣贤既要有济世救民的忧思,又要能乐天知命,
二者并不矛盾。
… 页面 31…
卷五滕文公章句上
第一章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
玻狡刖肮唬骸 耍煞蛞玻晃遥煞蛞玻晃岷挝繁嗽眨俊赵ㄔ唬骸矗
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 ‘文王,我师也;周公
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
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大意】
本章阐述了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思想。“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反映
了儒家自尊自强的主张。尧舜也是人,所以人人都能具有尧舜的品德。后世
禅宗认为人人皆可成佛,与先秦儒家主张人人皆可成为尧舜的思想有一定的
渊源。
第二章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
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
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 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
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 《志》曰:‘丧祭从
先祖。’曰, ‘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
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
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
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大意】
本章通过滕国太子决定为其父居丧三年的事件,论证了“上有好者,下
必有甚焉”的道理。孟子认为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只要在上位的
人能身体力行地实践优良品德,就会带动全国百姓来效法。
第三章
… 页面 32…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
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
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
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 ‘为富
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
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 ‘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
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
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
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
滕固行之矣。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
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
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
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
新子之国!”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
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
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
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
五十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