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间谍组织大写真:谍海泛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间谍组织大写真:谍海泛舟-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以色列间谍组织体系得内部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大环境的改变,使得以色列间谍组织体系的内部环境变得对摩萨德不利了,而原来在其下的军事情报局却渐渐显山露水。
  原来,由于冷战结束和阿以之间和谈取得进展,以色列当局对阿拉伯国家的若干秘密情报需求减少,而摩萨德又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以致于在导致巴以签署自治协议的奥斯陆谈判中,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长佩雷斯将摩萨德“晾”在一边,让这个昔日的“知情机构”倍感失落。另一方面,摩萨德长期以来负责处理与那些不承认以色列的国家有关的问题,并保持与这些国家间的非官方性外交和安全关系。而海湾战争之后,由于许多国家都与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使得原来由摩萨德处理的这一部分工作转到了外交部那儿。
  正当摩萨德战略地位下降之时,阿曼却日趋活跃。他们派出人员以驻外使馆武官的身份同当地政府建立联系,获取情报,并成为一种固定而又稳定的情报关系。此外,在秘密情报战线上,阿曼也不甘示弱。1994年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贝卡谷地空中打击的成功,就依赖于阿曼提供的情报。
  面对着这一被动渠道,一贯自认为是本国情报界“龙头老大”的摩萨德不得不再次调整策略,决定在新形势下扮演新的角色,力图保持原有的地位。为此,摩萨德确定了四项新的工作重点: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在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的势力;在阿拉伯世界展开活动;承担一些“特殊任务”,打击那些对以色列国家构成威胁的目标。在近期几次谍报争斗交锋中,摩萨德虽有失手,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经过一个调整期后,这个让人不敢忽视的强悍杀手,会创造出它自己以及整个以色列间谍组织体系的新辉煌成就,把以色列的间谍情报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摩萨德走向前台

  在以色列,摩萨德长期以来一直秘密行动。不过,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改变。以色列司法部发言人阿尔米·阿伯拉莫维茨在2000年4月2日对新闻界说,摩萨德可能获得公开地位,目前的问题是:如何给该组织确立一个目前尚不存在的明确身份。几年前,摩萨德向公众公开了其头目的名字,慢慢地揭开了罩在它头上的神秘面纱。近年来,一系列行动上的失误损害了摩萨德的形象,招致国内外舆论的关注。这一切都促使以色列当局决心给摩萨德以公开地位,希望通过合法化等措施,规范其调查方式和行动手段,进一步加强其打击犯罪活动的职能,使其更顺利地展开工作。阿伯拉莫维茨说,如果公众知道摩萨德的权力有多大,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会有助于改变摩萨德目前面临的局面。他表示,以色列议会已经在考虑通过一项法令,将“欣贝特”合法化,一旦这一步骤顺利完成,下一步行动就将是摩萨德的地位公开合法化。
  不久前,以色列人常常被一幅醒目的广告所吸引:天蓝色背景下,画有以色列国徽的深蓝色大门敞开着,广告词称,以色列情报局(简称摩萨德)的大门向你打开:发挥你的潜力,开发你的能力,前面是广阔的未来和崇高的贡献。
  这是号称世界四大间谍组织之一的摩萨德首次公开刊登招聘广告。习惯于对国家安全和机密守口如瓶的老一辈犹太人,对于他们引为自豪的最隐秘的间谍机构居然公开露面,大做广告,实在难以接受。摩萨德前局长夏维特无奈地承认,当今的年轻人更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虽然摩萨德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优秀的特工,但由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年轻人国家安全观念淡薄,禁不住高科技企业优厚待遇的诱惑,根本不愿到国家安全机构工作,使得摩萨德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图4—9
  摩萨德公开招聘特工的计划得到了以色列总理的支持和批准。总理府为此发表声明说,目前,情报部门已难招聘到一流人才。摩萨德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竞争,效法美、英等国,采取公开的方法征召精英。
  摩萨德昔日的辉煌能否延续,成为以色列上下关注的问题。面对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它不得不走向前台,撩开其神秘的面纱。

  摩萨德的首脑们(1)

  “情报先生”罗文·希洛
  摩萨德于1951年9月1日成立时,罗文·希洛被本·古里安总理任命为该机构的首任局长。
  罗文·希洛原名罗文·扎斯兰斯基,190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一个信仰东正教的犹太居民区,当时的巴勒斯坦还处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他的学生时代,便是一个学习认真、智力超群的学生。他言语不多,但却常常显示出幽默感。他在戏剧方面很有天资,这为他培养在情报工作中所需要的表演才能奠定了基础。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冲破了犹太教有关饮食的教规,放弃了家中其他成员崇尚的宗教生活方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加入犹太复国主义地下组织哈加纳后,罗文·扎斯兰斯基化名为罗文·希洛。没有什么名字比“希洛”更适合他了,因为此名出自希伯莱语中“夏利亚”一词,意为“间谍”;而他当时曾多次作为本—古里安的高级特使,执行过各种秘密活动。在哈加纳中,希洛的突出表现引起了本—古里安及其他指挥官的注意。他们使他飞黄腾达,他则以赤胆忠心回报他的提携者们。
  1931年8月,22岁的罗文·希洛首次接受了国外任务。犹太办事处让他潜入伊拉克执行秘密任务。他以教书及兼职记者身份为掩护,花费了三年时间,在伊拉克建立了一个秘密情报网。
  在此期间,希洛曾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有过密切交往,从中获得了重要启迪,并且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忘记过这些山民。以色列建国后,当希洛为情报事业设计未来构想时,他曾反复强调与中东地区所有非阿拉伯少数民族建立密切联系得必要性。他认为,犹太人可以在阿拉伯世界的外围获得朋友。希洛的“外围哲学”后来成为以色列谍报界的一项根本原则。
  1934年,希洛回到耶路撒冷后,哈加纳交给他一项新的任务——协助肖尔·阿维格(迈耶罗夫)组建一个专门情报机构,以保护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长期利益。当时,希洛的公开身份是本·古里安的犹太办事处与巴勒斯坦英国总督之间的联络官。在此身份的掩护下,希洛与阿维格密切合作,很快建立起了“沙伊”这一重要情报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文·希洛在敌后为犹太通讯社从事特殊工作。他抓住纳粹德国是英国人和犹太人共同敌人的机会,设法在英国军队中建立了一个犹太旅。以色列建国后,该旅成为以色列武装部队的基础。
  对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令人沮丧的战争,因为他们仅仅从纳粹集中营中救出了数量很少的同胞。但对于希洛及其部队来说,这次战争却是他们学习和实践情报工作的大好时机。他曾派出貌似雅利安人的犹太间谍打入德战区,派出貌似阿拉伯人并会讲阿拉伯语的间谍打入叙利亚。在这些实践中,沙伊的特工们学会了渗透、侦查、伪装等重要技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洛还广泛结交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朋友。在后来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争夺巴勒斯坦地区控制权的斗争中,这些朋友曾向犹太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希洛还不失时机地与驻耶路撒冷和开罗的英国军事情报机构建立起了牢固的关系。
  而更为重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揭开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与美国情报部门之间交往的序幕。
  希洛曾与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特工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联系在战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最终发展成为美以两国情报界的密切合作。希洛在二战期间的表现,不仅反映出他的情报智慧,同时也证明,他是一位能够从长远和战略性角度看待现代情报工作的杰出人物。
  罗文·希洛作为总理的国际和地区战略顾问,实际上一直主管并协调着以色列整个情报系统的工作,并被视为以色列情报界当然的领袖。然而,希洛出任摩萨德局长后不久,他的一些弱点的短处很快就暴露出来。1951年,摩萨德在巴格达的间谍网被破获,就是他情报业务经验不足的典型表现。
  拥有美国国籍的费兰克曾是哈加纳的一名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在“阿利亚—B”纽约分部。大战期间,费兰克参加了美国海军,并在菲律宾负了重伤。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他带着美国国籍回到了以色列,并继续享受五角大楼每月发放的退休金。
  1951年初的一天,罗文·希洛把费兰克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告知他将被派到伊拉克去担任巴格达情报战的新站长。费兰克很想知道自己将为以色列的哪个情报工作机构工作,但希洛却含糊地回答说:“别担心,一切都在协调中。”几天后,费兰克满怀信心地飞到德黑兰,准备在那里拿到护照后再转至伊拉克,从而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始摩萨德的首次重大行动。
  在德黑兰,费兰克无所事事地等待了两个月后,拿到的却是身份为巴林地毯商人的假护照。在此之前,费兰克为自己设想的假身份是加拿大商人。因为他不仅长得像欧洲人,英语也讲得很好,在美国的数年经历也有利于扮演这一角色。但现在却让他装扮成一位来自波斯湾的阿拉伯人,这使费兰克感到非常为难。他虽然会说些阿拉伯语,但却带有明显的巴勒斯坦口音。费兰克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天哪,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到我?这难道是一位间谍的行动方式吗?”
  费兰克曾考虑过返回以色列,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烧毁了所有能说明与以色列有关的证件,然后在一名蛇头的帮助下偷渡到了伊拉克。然而,当他千辛万苦到达巴格达,找到巴格达情报站站长本—波拉特时,这位前任却拒绝向他移交工作。费兰克被气得火冒三丈。他不明白自己为之投入了全部热情地以色列情报工作,怎么会糟到如此程度。但他还是决定留在巴格达,尽力去完成任务。
  几天后,他便发现自己被伊拉克安全部门的特工盯上了。虽然他靠换乘数辆出租车的方法甩掉了尾巴,但当他找到本—波拉特的手下时,他们却拒绝帮助他逃离伊拉克。可是,当费兰克自己想办法终于绕道欧洲回到特拉维夫时,当初派遣他的希洛却拒绝接见他。此时,希洛当初的办公室已经成了摩萨德的一部分。一个月后,伊拉克反间谍机构便破获了以色列在巴格达的间谍网,逮捕了100多名犹太人,缴获了大批武器。
  事实证明,希洛属于那种只能充当高级顾问的角色。他的战略眼光独树一帜,在进行宏观战略规划时显得极富机智和条理,并在此领域发挥出了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具体的情报业务,他却十分不在行。
  不久,希洛因在一次车祸中头部受伤,身体状况一直不佳,精力也受到了影响 。1952年9月20日,罗文·希洛辞去了摩萨德局长的职务,但仍继续担任总理的国际和地区顾问职位。
  尽管摩萨德在罗文·希洛手中并未做出惊人之举,但他终究是摩萨德的创始人。作为创始人,希洛为摩萨德制定了指导该机构今后数十年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摩萨德与外国安全机构、尤其是中央情报局建立起工作关系的基础;为摩萨德建立起了一个经济情报处,专门负责侦查阿拉伯国家为了阻止国外与以色列发展贸易来往所进行的活动。此外,希洛还极力强调,以色列必须与全世界犹太人建立起亲密的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使以色列海外特工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广泛支持,并因此取得了令许多情报大国都自叹弗如的惊人成绩。
  “以色列情报之父”伊塞·哈雷尔
  1952年9月,以色列国内安全局局长伊塞·哈雷尔,继希洛之后成为摩萨德第二任局长。
  伊塞·哈雷尔,原名伊塞·哈尔彭,1912年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镇的一个正统犹太家庭,父亲是个富有的小工厂主。随着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功,他的父亲也破了产,于是举家移居到拉脱维亚。在那里,反犹太势力极为嚣张,犹太人被迫组成自己的社团进行抵抗。年仅15岁的小哈雷尔开始接受犹太教育,并且加入了一个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组织,他还为自己在黑市上买了一把左轮手枪。尽管哈雷尔从那时起就学会了希伯莱语,但在很多年以后,他说话时仍旧保留着浓重的俄国口音。
  哈雷尔十分渴望有一天回到祖先的所在地。17岁那年,他生平第一次伪造了一些证件,证明自己已满18岁,具备了移民到巴勒斯坦的法定年龄。1930年1月,哈雷尔终于带上他的小手枪和一些子弹,随同父母踏上了移民巴勒斯坦的旅程。
  当他们乘坐的轮船抵达巴勒斯坦港口后,一位犹太移民局的官员来到船上提醒大家:“英国托管当局将要检查你们是否带有武器。如果带了,请立刻扔到海里去。否则,一旦查出来,你们所有的人都将被禁止下船登岸。”
  听到这话后,船上带枪的人赶紧把枪支扔掉了。哈雷尔却不甘心,他抓空了一个面包,把自己的手枪和子弹藏在了里面,然后又将面包藏在手提箱的一堆脏衣服下面。海关人员检查到他的时候,一见那酸臭熏人的脏衣服,连碰都没碰就赶紧让他走了。
  来到巴勒斯坦后,年轻的哈雷尔在特拉维夫郊区的赫兹利亚集体农庄,当上了一名修水渠的工人。白天,他拼命地干农活;晚上,他到犹太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接受训练。在集体农庄里,哈雷尔结识了一位名叫瑞夫卡的犹太姑娘。哈雷尔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平时只爱干活,不善社交,而瑞夫卡却既漂亮又风趣,而且爱好跳舞和社交。在乡亲们看来,这对性格截然不同的年轻人并不般配,然而,他们最终却成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