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楼中泡美女,也是不愿意上战场为国效力。

需要扭转社会风气,树立重军思想,此时树立正面典型,树立模范很重要。

而此时赵朴搬出了孔子从军记。

孔子的地位很高,哪怕是在野蛮的时期,再为暴戾的君王,也是尊敬孔子,拜孔庙。元朝如此,后世的清朝也是如此。

孔子,也是唯一没有当皇帝,却是有皇帝称号的人。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心丧三年,庐于墓旁者百余室,因名其地为“孔里”,并各植树一棵。孔子后裔承继其儒学,为名相、博士、大儒。台湾之孔垂长先生,为其79代嫡孙。孔子是教育家、亦是政治家,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褒奖其功劳。“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代相沿不改。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据《宋史?夏国传》和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这一封号是给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人的。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衔“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圣先师”。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尊“大成至圣先师”。

在这个时代。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借助孔子的名声打广告,最好不过了。

而此刻,赵朴搬出孔子从军记,意思在鼓励读书人参军,提高武备学堂的知名度,多招收一些学员,总不能一直阿猫阿狗三五个。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儒生之道,仅仅是知晓大道理。知晓治国之道,是不够的;还需要精于武备,精于骑射,精于战场厮杀之学!”

“唯有尚武。才能保国,无武必危,唯武必亡,以战止战,仁者无敌,这才是儒家之道的精髓!”

“我朝,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当为国之脊梁,撑起天下危局。然则,国破山河碎的时刻,投降金军,甘为走狗者,大有人在;以头抢地,跳河自杀者,保全名节者,大有人在。前者是文贼,后者是腐儒。文贼为国之害虫,腐儒为蛀虫,这都是假儒,而不是真儒!”

“真儒者,唯有孔子。当年齐国大军压境的时刻,孔子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不会以头抢地,成全名节,而是会拿起手中的戈矛,守着城墙,上战场野战,击退敌军。”

“如今的大宋,与当年的鲁国何曾相似?尔等可愿意跟谁孔子的足迹,成就真儒!?”赵朴大声喝道。

“愿意!”

台下的学员,也是齐声欢呼。

这些学员,原本多是落地的书生,蒙学了几年,连秀才也考不上,或是勉强考上秀才,进军仕途无望,又没有关系进入衙门。在乡党之间,当教书先生,又有些不甘心。

在武备学堂,颁布了招生广告的时候,他们报名参加。

而参加武备学堂,也是带有几分投机色彩,毕竟祭酒乃是当今皇上,不管怎么说,加入了武备学堂,也算是天子门生。不论是水分有多大,至少在同窗面前,可以吹嘘一番,满足一点虚荣心。

而在他们报名之后,都是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父母,或是同窗的讥笑,这让他们很没有面子。

在这段时间的训练中,兴致也一直不高。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是这样的伟大,是一步步走向真儒,一步步向孔圣人靠齐。

而身边的那些同窗,虽然有的学问比他们高,有的还有功名,甚至有一些入仕为官。可是他们却是腐儒,手无缚鸡之力,在金军打来时,只能是从贼,或是自杀。

这一刻,武备学堂的学员,隐隐有种骄傲之感。

第232章打广告

孔子从军记,就这样诞生了!

这只是赵朴无意想出的想法,为的是替武备学堂打广告,提升知名度,以便第二期扩招时,能够招收到足够的人数。免得到时候,还是这点人,那就悲催了。

仅仅在开幕仪式上演讲,还是不够的。

在《破虏报》上,赵朴也开战了积极宣传,将孔子从军记,编成了小说,开始流传;

而在江南一带的青楼,也不要弹唱靡靡之音了,还是演唱孔子从军记的相关内容吧,至于如何改编诗词,这就是那些大才子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而在乡间瓦市之间;,孔子从军记的话本大肆流传。

总之,赵朴发动了国家机器,开始大肆的宣传,打造孔子从军记的相关信息。

而此时,直属于皇帝陛下的军宣司,也开始写着各种文章,都是评论、宣传孔子从军记的事情。

至于,在宣传中一些杂音,也很快被赵朴抵消了。

总之借着宣传孔子从军记的故事,赵朴大肆的为武备学堂打广告。

在宋朝也开武举,但是却试策高低为去留,练得一身好武艺,不如写的好文章,不如会夸夸奇谈,这样就造成了武官的选拔重文轻武。

且在授予官职之时,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切要职,多由科第出身的文官担任,甚至掌握全国军权的枢密院,各地方州县的军队指挥权,都交给了文官,导致即便武官担任了要职,也将受到文人的排挤压制,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

而即便是宋朝,崖山海战时,已经是十万火急的紧要关头,军人竟然还不能主持大局,还要被文官掣肘。于是大败特败,最后死光光!

文人指挥打仗,是宋朝的惯例。

在宋朝,也出现了范仲淹、宗泽、虞允文等文人出身,却在战场上也多有建功劳,但这类人只是少数。更多的文人,是纸上谈兵。不懂军事,瞎指挥,屡战屡败。想要改变文人指挥打仗,外行指挥内行,难比登天。

赵朴只能是让文人军事化,提升文人的军事素质。

武备学堂。本质上,就是提升文人军事化的场所。

赵朴已经下了决心,文人没有上过武备学堂,坚决不允许指挥万人以上大军作战。

上了武备学堂,不一定变成名将,但是可以减少犯错。

只是,武备学堂。到底能不能起到改造士大夫,提升士大夫军事素质,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赵朴心中也没底。

正所谓,再好的政策,若是不上心,也是白搭。

不从根子里改造思想,不从根子里进行洗脑。武备学堂,最后多数也会应付了事。

而大宋的根基在于士大夫,士大夫的根基在于儒学,儒学的根基在于孔子。于是,改造大宋,必然先要改造士大夫;改造士大夫,必然先要改造儒学;改造儒学。必然先要改造孔子。于是,赵朴开始翻着孔圣人的灵位,胡写乱画。

在中国历史上,打广告最好的形象代言人。莫过于孔子了。

作为广告代言人,还是免费,不受一贯钱。

在汉代,董仲舒把孔子改造成了帝师,把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合理化;而在宋代,理学心学诞生,也是对孔子的改造,将天人合一,将知行合一合理化;而到了明末王夫子、顾炎武等人,也是再度改造孔子;到了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又把孔子改造了一番;而到了天朝时代,国学兴起,孔子又被改造。

其实,这些都是借着孔子的形象打广告,而不缴费。

他人做得,我为何做不得?!

于是,赵朴便杜撰出了孔子从军记。

至于那个时代,孔子真的当过兵,真的参加过鲁国保卫战,在战场上真的杀过敌吗?这没有人知道,赵朴也不知道。

不知道不要紧,只要说得人多了,就会天下皆知,也就是真实发生的了。

当谎话说到了一百遍时,当说到人人皆知,人人都认为是真实的时刻,它就是真实的了。说谎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催眠,说谎人,也认为这是真实的。

唯一不足的,就是赵朴对手下的笔杆子信心不足,怕在论战中,站不住脚。

今天的演讲,是为了打广告。

赵朴的目的很是单纯,也没有想太多——这也不能怪他,毕竟刚刚从政一年多,思想有些污浊不堪,有些政客的狡猾,但是本质上还是十八岁的小青年,比白纸差不了多少。

他忽略了,他是皇上,是九五之尊,是大宋至高无上的存在,不是那个在德国街头拉选票的小胡子。

他只是随意的放一个屁,众臣都能思考半天;他轻微一个随意的言谈,就能让大臣揣摩半天;而他此刻在讲武堂前,大肆演讲,讲述着孔子从军记,引发了士绅阶层剧烈的震动,一场巨大的辩论随之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飓风吹向了整个思想界。

这些都是后话,此刻在演讲完毕后,又开始另一项,检阅武备学堂学员。

这时,一个身穿铠甲的将官小跑到了台前,高声道:“请求陛下检阅!”

赵朴亲自走向台,将一个令旗,交到这个将官手中道:“检阅开始!”

检阅开始,也正式的进入了"gao chao"。

“变阵,一字长蛇阵!”

“变阵,二龙出水阵!”

“变阵,天地三才阵!”

“变阵,四门兜底阵!”

“变阵,五虎群羊阵!”

“变阵,六丁六甲阵!”

“变阵,七星北斗阵!”

“变阵,八门金锁阵!”

“变阵,九字连环阵!”

“变阵,十面埋伏阵!”

各个阵法相互变化着,气势雄浑,虎虎生威。

四周的百姓看着,欢呼不断,雀跃不断,为武备学堂,学员的威武而惊讶,欢喜。毕竟金军屡屡南侵,朝不保夕,而此刻有一支强军存在,是何等重要,而此刻百姓从武备学堂学员身上,看到了希望。

百姓们在亲信,在欢呼,而赵朴居高临下,十大阵法相互的转化,心中却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唬住人了。

此刻,演习阵法,进行检阅,也是为了打广告。

第233章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

今天,以检阅学员会操,将开幕仪式推上了"gao chao"。

武备学堂的学员,一部分是招收而来的书生,一部分则是军中精锐的战士。武备学堂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那些书生军事化,提升军事水平;一方面也是让那些武人,变得有文化。

没文化的军队,是没前途的军队;而没有军事化的文人,而是可悲的文人。

总之,赵朴试图让两者好似面与水一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不分你我。

而最好的融合法,就是训练军纪、操练阵法,摸爬滚打在一起,正所谓男人有四大铁,一起同过窗户,一起坐过牢,一起嫖过娼,一起扛过枪。

一个月的时间,很是短暂,培养出精兵、强军注定是不可能了,只能是“仪仗队”,花架子有余,中看不中用。

仪仗队有很多缺点,却胜在好看,很是花哨,可以满足百姓的热切需求——百姓多数是军事盲,或是半桶水,他们不懂真正的军事,他们评价强军的标准,很表面化,肤浅化。

于是,赵朴想着法子的做“面子工程”,于是便有了十大古阵齐上阵的场景。

一谈起古阵法,后人总会想到: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后世谈起这些古阵法时,总是吹呼的神乎其神,玄妙无比。

其实,这十大古阵法根本不存在,都是后世的文人杜撰而出,有的只是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玄襄阵等。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古代十大阵法,也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小说演义上,那样神乎其神。

一字长蛇阵,就是军队排成一条线,向敌人包抄;

二龙出水阵,就是军队,变成两条线,分别围追堵截;

天地三才阵。就是三个方阵,彼此互为犄角,互相掩护;

四门兜底阵,就是一个方阵,内部包裹着无数个小方阵;

五虎群养阵,则是摆出无数个锥形阵。追杀敌人;

六甲六丁阵,则是无数个不同种类的小阵,组合成一个大阵;

七星北斗阵,有些疏阵的味道;

八门金锁阵,则有些像宋朝的平戎万全阵;

九字连环阵,则是层层防御的大阵;

十面埋伏阵,是不断的小股袭击。引起对手恐惧害怕,不算一个阵法,反倒是像袭扰战,游击战。

而不管是什么阵法,叫什么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简单,实用,一点也不复杂。

在宋代。军队的文盲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有许多高级将领也是文盲。许多士兵连起码的向左转,向右转也搞混了,连起码的齐步走,也走不出一条直线。操练时,五天一会操,十天才一会朝。一些军队半年也未必会操一次。

这些注定了所谓的阵法,很是简单,尽量精简化。

太复杂的阵法,对于将领和士兵的素质要求很高。在文盲率高又会操低的军队中,根本玩不转。一切都是尽量简化,或是战斗是干脆一拥而上,干群架。

即便是强大的女真,也是使用极为简略的阵法,或者干脆不用阵法。

当然,一些文人总是喜欢玩复杂的阵法,在设计阵图,进行排兵布阵时,繁之又繁,看起来华美无比,似乎孙子在世,李卫公重生。可是到了战场上,阵法坚持不到一刻钟就散乱了,部队逃散,彻底败亡。

因为阵法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