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踏脚石?!因此只是想了想,赵王就说道:“善!谁可为寡人一行?”

苏代恭恭敬敬地说道:“臣虽然不才,愿意为王上一行。”

赵王顿时大喜,任命苏代为赵国的客卿,赏赐了苏代三千金和十名精锐,用于替自己游说各国。苏代也没有客气,理所当然得收下了赵王的厚礼。

当平原君得知苏代入宫求见了赵王的时候,苏代已经一路东行,前往燕都蓟城。老实说,对于合纵抗韩一事,平原君心里很是颇不以为然。合纵连横之说,不过是权宜之计。如果各国离心离德,提防相互之间的算计,还不如严守中立,坐等时局发生变化。远的如同山东各国合纵抗秦,近的就是五国伐韩。哪一个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奈何?不合也!

不过,当平原君旁敲侧击地向赵王表示,莫要轻信说客的游说的时候,赵王脸色变得很是难堪。从备份上说,平原君是赵王自己的王叔,平阳君赵豹也是。但平原君身为两任赵王的丞相,门生故吏遍布赵国朝堂,单独比较威望的话,赵王甚至不如平原君,赵王一直很是忌惮。苏代入宫求见自己的事情多么机密,平原君居然可以得到风声。在王宫这个被赵王视为唯一一块**之地的地方,都对平原君没有了秘密可言,赵王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在朝堂上安插自己的心腹。在针对国家大事的立场上,自己也不能再完全听信平原君的一面之词。

平原君哪里知道,自己无意中从宫中小黄门口中得到的消息,在赵王的眼中就成为了自己心怀叵测的确凿证据。如果不是有心,平原君为何要在宫中安插“亲信”,是不是赵王的一举一动都在平原君亲信的掌控之中,想想就觉得可怕。王家向来无情,虽然赵王现在动不了平原君,但这并不代表着以后不行。毕竟,平原君会越来越老,赵王只会越来越强大,等到赵王建立自己班底的时候,就可以将平原君赶往封地,执掌大权。

对于合纵抗韩,廉颇是无从得知的。因为此时的廉颇正在雁门、云中巡视边疆,已经是十一月,匈奴人又开始在边境蠢蠢欲动。在关中大败后,匈奴老实了好一阵时间。但经过五年的恢复,这群马背上的民族又恢复了狠劲。关中毕竟太远了,匈奴吃过一次长途跋涉的亏,不想再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两次。雁门、云中这些地方,就成了匈奴最好的选择。反正都是中原人的地方,攻打关中还是雁门、云中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当然,如果廉颇在邯郸,也改变不了赵王的决定。廉颇说话耿直,有什么说什么,这样的性格只适合在军队厮混,在刀光剑影的朝堂,只会给自己招惹敌人。以前有蔺相如帮持,还没有什么。现在蔺相如已死,朝堂之上大都是豪族出身,跟平民出身的廉颇完全不是一个阵营的人。廉颇主动请命离开朝堂,未曾没有这样的想法!

第六十二章劝服燕国

燕国,蓟城。

一路紧赶,苏代进入蓟城的时候,时间还是进入十二月。和赵国不同,苏代对游说燕国加入合纵一事信心更足。

原因就在于赵国君臣不和的苗头已然出现,赵王毕竟年轻,初掌大权,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束手束脚。如果听信平原君的话,赵国能取得几次胜利,鼓舞民心士气的话,赵王即使再不情愿,也要尊重平原君的意见。但随着赵国在平原君的指挥下,兵败邯郸,将五百里之地拱手让给韩国,平原君在赵王的眼中已经没有那么不可取代。

当然,明眼人都清楚,赵国的这次大败其实是输在了国力上。但至少漳水以南的防线是平原君指挥设置的,出了这么大的差错,事情总不能赖在赵王头上。所以,平原君就成为了替罪羔羊。虽然只是被罚没了两年的俸禄,依然保留着丞相的职位,但平原君还是有些寒心和无奈的。

所以,苏代直接拜访赵王,让赵王先入为主认为合纵、以楚国为纵约长的事情对赵国有百利而无一害。赵王年轻,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耐心,平原君老成持重,短时间内无法提出让赵国收复邯郸的计划,那苏代提出的可行计划就成了赵王证明自己能力的唯一机会!

对燕国,就不用那么复杂了。虽然燕王比赵王更理智,但燕国也比赵国更弱小,燕王比赵王更有野心。对付这样的人,威逼利诱就是最好的方法。

因此,苏代收买了燕王身边的近臣,在打探到燕国的重臣在王宫和燕王议事的时候,主动求见。

对于苏氏一族,燕国还是有感情的。尤其是苏代还是先王身边的近臣。又声称有事关燕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汇报,燕王根本就不敢怠慢,直接命人将苏代带到自己身边。丞相将渠、中大夫剧辛等心腹大臣,也因为苏代的特殊背景。没有被燕王屏退。

“臣苏代,见过王上!”苏代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地向燕王行礼道。

燕王面色稍微一犹豫,苏代方才不是说有事关燕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汇报吗?!怎么见了自己,看上去一点也不着急呢!莫非兹事体大,不方便对丞相将渠、中大夫剧辛等人一并说?!

“先生远道而来,不知对寡人有何见教?”燕王试探性地问道。燕王已经下了决心,但凡苏代表示此事不能有第三双耳朵听到,那自己一定让将渠、剧辛告辞。燕王相信。苏代绝不会无的放矢。

“见教不敢当,燕国大祸临头矣,王上难道没有看出来?”苏代装作讶然道。

燕王这时候是真的脸色都变了,大祸临头?!莫非韩国又要集结大军来攻打自己?!这不可能啊!自己前几个月才将易水以南的广阔土地割让给韩国,韩国难道胃口这么大,又想来吞并自己?!如果韩国真的如此,那自己不介意教训一下韩国!得寸进尺,难道以为燕国真的好欺负?!

“先生说笑了!燕国国泰民安,天下久无战事,何来大祸临头之说?”燕王还是佯装镇定。

苏代摇了摇头。显然觉得燕王的说辞太过乐观,长叹了一口气,看得大殿内的燕国君臣心里发毛才开口说道:“王上方才说国泰民安。可臣却听闻前不久燕国大军兵败巨鹿,不知这个国泰民安又是怎么得来的?!”

苏代的一句话直接让燕国君臣哑口无言,这让燕王怎么回答?!难道直接承认,这是燕王主动向韩国服软,割让了河间郡、济北郡换来的?!难道说,这是燕王用亚卿荣蚠的首级换来的?!有些事情,大家知道就好!没必要非要说出来吧!

良久,还是丞相将渠开口为燕王解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巨鹿城下一战。我们燕国大军主力尽丧,再无力和韩国抗衡。割地只是无奈之策,非燕国所愿也!”

苏代面色稍微好了一些。但还是冷哼道:“知耻而后勇,割地之事尚可接受,但王上为何献出亚卿荣蚠的首级?!荣蚠对燕国,对王上忠心耿耿。王上难道不知道,天下士子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对燕国嗤之以鼻。原本韩国以重利吸引各国士子争相投奔,燕国因为地处北疆、国力弱小的缘故,吸引的人才有限,此事传遍天下后,再无一名士子愿意千里迢迢投奔王上,为燕国效力!长此以往下去,燕国必然越来越衰弱,岂不是大祸临头?!”

将渠黯然不语,荣蚠是自杀的,但在韩国的宣传下,变成了燕王为了取信于韩王,滥杀功臣。最初荣蚠执意要死,不但是羞耻于此次的大败,也是想用个人的牺牲来换取韩国对燕国的轻视。在荣蚠看来,韩国屡屡出手对付的,都是对韩国威胁最大的国家。最开始是秦国,然后是魏国,然后是楚国,再然后是赵国、燕国。燕国将土地扩充的太远了,距离韩国只有数十里之遥。韩国天生有危机感,在燕国伸手要帮助赵国的时候,自然成为了韩国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以自杀来降低韩国的戒心,前提是搭上燕王的名声。究竟是谁付出的更多,实在不好说。苏代终究是外人,不知道燕国的良苦用心。所以,在听到苏代这样的指责后,燕国君臣只能报以苦笑。滥杀功臣?!燕王如果迫不得已,哪里会做呢!

对于苏氏一族,燕国还是有感情的。尤其是苏代还是先王身边的近臣,又声称有事关燕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汇报,燕王根本就不敢怠慢,直接命人将苏代带到自己身边,丞相将渠、中大夫剧辛等心腹大臣,也因为苏代的特殊背景,没有被燕王屏退。

“臣苏代,见过王上!”苏代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地向燕王行礼道。

燕王面色稍微一犹豫,苏代方才不是说有事关燕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汇报吗?!怎么见了自己,看上去一点也不着急呢!莫非兹事体大,不方便对丞相将渠、中大夫剧辛等人一并说?!

“先生远道而来,不知对寡人有何见教?”燕王试探性地问道。燕王已经下了决心,但凡苏代表示此事不能有第三双耳朵听到,那自己一定让将渠、剧辛告辞。燕王相信,苏代绝不会无的放矢。

“见教不敢当,燕国大祸临头矣,王上难道没有看出来?”苏代装作讶然道。

燕王这时候是真的脸色都变了,大祸临头?!莫非韩国又要集结大军来攻打自己?!这不可能啊!自己前几个月才将易水以南的广阔土地割让给韩国,韩国难道胃口这么大,又想来吞并自己?!如果韩国真的如此,那自己不介意教训一下韩国!得寸进尺,难道以为燕国真的好欺负?!

“先生说笑了!燕国国泰民安,天下久无战事,何来大祸临头之说?”燕王还是佯装镇定。

苏代摇了摇头,显然觉得燕王的说辞太过乐观,长叹了一口气,看得大殿内的燕国君臣心里发毛才开口说道:“王上方才说国泰民安,可臣却听闻前不久燕国大军兵败巨鹿,不知这个国泰民安又是怎么得来的?!”

苏代的一句话直接让燕国君臣哑口无言,这让燕王怎么回答?!难道直接承认,这是燕王主动向韩国服软,割让了河间郡、济北郡换来的?!难道说,这是燕王用亚卿荣蚠的首级换来的?!有些事情,大家知道就好!没必要非要说出来吧!

良久,还是丞相将渠开口为燕王解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巨鹿城下一战,我们燕国大军主力尽丧,再无力和韩国抗衡,割地只是无奈之策,非燕国所愿也!”

苏代面色稍微好了一些,但还是冷哼道:“知耻而后勇,割地之事尚可接受,但王上为何献出亚卿荣蚠的首级?!荣蚠对燕国,对王上忠心耿耿。王上难道不知道,天下士子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对燕国嗤之以鼻。原本韩国以重利吸引各国士子争相投奔,燕国因为地处北疆、国力弱小的缘故,吸引的人才有限,此事传遍天下后,再无一名士子愿意千里迢迢投奔王上,为燕国效力!长此以往下去,燕国必然越来越衰弱,岂不是大祸临头?!”

将渠黯然不语,荣蚠是自杀的,但在韩国的宣传下,变成了燕王为了取信于韩王,滥杀功臣。最初荣蚠执意要死,不但是羞耻于此次的大败,也是想用个人的牺牲来换取韩国对燕国的轻视。在荣蚠看来,韩国屡屡出手对付的,都是对韩国威胁最大的国家。最开始是秦国,然后是魏国,然后是楚国,再然后是赵国、燕国。燕国将土地扩充的太远了,距离韩国只有数十里之遥。韩国天生有危机感,在燕国伸手要帮助赵国的时候,自然成为了韩国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以自杀来降低韩国的戒心,前提是搭上燕王的名声。究竟是谁付出的更多,实在不好说。苏代终究是外人,不知道燕国的良苦用心。所以,在听到苏代这样的指责后,燕国君臣只能报以苦笑。滥杀功臣?!燕王如果迫不得已,哪里会做呢!(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秦国的心思

燕国,蓟城。

一路紧赶,苏代进入蓟城的时候,时间还是进入十二月。和赵国不同,苏代对游说燕国加入合纵一事信心更足。

原因就在于赵国君臣不和的苗头已然出现,赵王毕竟年轻,初掌大权,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束手束脚。如果听信平原君的话,赵国能取得几次胜利,鼓舞民心士气的话,赵王即使再不情愿,也要尊重平原君的意见。但随着赵国在平原君的指挥下,兵败邯郸,将五百里之地拱手让给韩国,平原君在赵王的眼中已经没有那么不可取代。

当然,明眼人都清楚,赵国的这次大败其实是输在了国力上。但至少漳水以南的防线是平原君指挥设置的,出了这么大的差错,事情总不能赖在赵王头上。所以,平原君就成为了替罪羔羊。虽然只是被罚没了两年的俸禄,依然保留着丞相的职位,但平原君还是有些寒心和无奈的。

所以,苏代直接拜访赵王,让赵王先入为主认为合纵、以楚国为纵约长的事情对赵国有百利而无一害。赵王年轻,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耐心,平原君老成持重,短时间内无法提出让赵国收复邯郸的计划,那苏代提出的可行计划就成了赵王证明自己能力的唯一机会!

对燕国,就不用那么复杂了。虽然燕王比赵王更理智,但燕国也比赵国更弱小,燕王比赵王更有野心。对付这样的人,威逼利诱就是最好的方法。

因此,苏代收买了燕王身边的近臣,在打探到燕国的重臣在王宫和燕王议事的时候,主动求见。

对于苏氏一族,燕国还是有感情的。尤其是苏代还是先王身边的近臣。又声称有事关燕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汇报,燕王根本就不敢怠慢,直接命人将苏代带到自己身边。丞相将渠、中大夫剧辛等心腹大臣,也因为苏代的特殊背景。没有被燕王屏退。

“臣苏代,见过王上!”苏代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地向燕王行礼道。

燕王面色稍微一犹豫,苏代方才不是说有事关燕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汇报吗?!怎么见了自己,看上去一点也不着急呢!莫非兹事体大,不方便对丞相将渠、中大夫剧辛等人一并说?!

“先生远道而来,不知对寡人有何见教?”燕王试探性地问道。燕王已经下了决心,但凡苏代表示此事不能有第三双耳朵听到,那自己一定让将渠、剧辛告辞。燕王相信。苏代绝不会无的放矢。

“见教不敢当,燕国大祸临头矣,王上难道没有看出来?”苏代装作讶然道。

燕王这时候是真的脸色都变了,大祸临头?!莫非韩国又要集结大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